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 复习文献资料,从变态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结论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青霉素类 临床治疗发现,大剂量静脉注射或鞘内注射青霉素G.或滴注速度过快时,可使大脑受影响,出现头昏、头痛、恶心呕吐、惊厥、神志不清等反应,严量者可导致死亡。当病人患有脑、肾疾病时,使用常规剂量的甲氧苯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羧基青霉素及青霉素G.可引起肌阵挛、癫痫发作、扑翼样震颤、幻觉和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反应。青霉素药物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一般在用药后24~72小时出现,如及时停药,神经系统症状可迅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药源性危害(Drug misadventure)(简称药害)是指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和不合理用药所致的药物毒副反应,轻则引起不适,重则可致命。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药物种类的比重以及用药频率上均占举足轻重的地位,由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的报告也最多。据全国及各省市抽样调查推算,我国约有残疾人0.5亿左右,其中1/3左右为听力残疾,其致聋原因60%以上与使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及卡那霉素等有关。国外报道住院病人因药源性死亡者占0.24%-2.9%,  相似文献   

4.
王欣 《辽宁医学杂志》2004,18(3):125-127
抗菌药物的开发与应用使临床成功防治感染性疾病成为可能 ,使严重感染的预后大为改观。但抗菌药物的应用同时也可引起很多不良反应 ,甚至致残或致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毒性反应、变态反应、二重感染。1 毒性反应指药物引起的生理、生化等功能异常和 (或 )组织、器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帮助医务工作者了解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 查阅文献资料,从变态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结论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应当通过学习、总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神经系统毒性反应:氨基糖苷类损害第八对脑神经,表现为听力障碍,还可致神经肌肉阻滞,引起心肌抑制、血压下降和呼吸抑制,偶可致周围神经炎。氟喹诺酮类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头痛、头晕、疲倦、昏厥、失眠、耳鸣、感觉变化或嗜睡甚则幻觉、抑郁或癫痫发作等。大环内酯类、磺胺类、多肽类、多烯类抗真菌药、氯霉素也可偶尔出现此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抗菌药物引起的60岁以上老人的不良反应的情况,对老年人如何用药的问题进行分析,为老年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我院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系统收集的老年患者不良反应报告216例,对引起老年人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的品种、给药途径及患者的性别和年龄进行统计性分析。结果:经统计分析,引起老年人不良反应的药物以抗菌药物的比例最大(59.26%),其中以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最为显著,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结论:在给药时要重视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工作,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发生,确保老年人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1 资料与方法 ①一般资料:患者105例,男61例,女44例,男女之比约1.4:1;年龄最大77岁,最小50天,平均38.5岁。②既往史:既往有药物过敏史的8例(7.6%)。其中磺胺药、青霉素、青链霉素过敏史各2例,外用氨苄西林及风油精过敏史各1例。③因果关系判断:105例报告中,虽经重复给药或皮肤试验等方法确定因果关系的例数较少,但均与其用药密切相关。④ADRS的转归:除1例脑梗塞后遗症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因多品种、大剂量、长疗程使用抗菌药促进了多脏器损害而最终死亡外,其余均在停药后自行缓解或通过对症治疗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
抗西药物是广泛应用于各种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药物。研究表明,大多数抗菌药物的安全性良好,但仍有许多抗菌药物伴有多种不良反应,甚至是严重的危害性极大的不良反应。因此,临床医务工作者有必要更多地了解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以便临床上能更安全有效地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随着抗菌药物的研制开发和广泛应用,抗菌药物的过多、过滥和不合理应用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药物不良反应和耐药菌的新课题,特别是药物不良反应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的不良后果,必须引起医患双方的高度重视,并予以积极的防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在60岁以上老人中应用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为老人临床用药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9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抗菌药物应用引发不良反应老年患者64例,对抗菌药物应用种类、给药途径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间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在引发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中喹诺酮类占比最高,61-70岁患者占比最多,80岁以上患者最少;患者给药途径多为静脉滴注。结论:在为老年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时,应注重对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展开监测,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老年患者的用药安全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3.
各种抗菌药物引起的腹泻已被重视。Jewkes等报道的71例成人急性腹泻中,抗生素引起的居第三位。此类腹泻轻重不同,轻者仅有稀便、便次增多;重者为假膜性结肠炎,可并发肠梗阻、中毒性巨结肠症等,甚至致死。若在临床上将此类腹泻误认为是一般肠道致病菌所引起,就会投用更多的抗菌药物,加重腹泻,导致不良后果。诊断抗菌药物引起腹泻的基本条件如下:①腹泻发生在应用抗菌药物时或停用四周之内;②每日排便在3次以上的不成形粪便,而不能用其它原因  相似文献   

14.
药物不良反应给人类健康和生命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北京天坛医院近日通过收集本院一年中发生的 400余例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研究发现,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涉及9大类、62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中药制剂,再次为神经系统药物。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皮肤损害、心血管及消化系统的损害等。为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在临床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北京天坛医院药剂科调研了本院2004年404例不良反  相似文献   

15.
引起眼部不良反应的药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治疗疾病时 ,医生往往重视药物在胃肠道、神经系统以及皮肤过敏等方面这些最常见的副作用。而药物引起的眼部不良反应常不因重视而忽略。甚至把有的眼科疾病因滥用药物或不合理使用引起的药源性眼病 ,当作原发性眼病治疗而误治 ,其疗效往往不佳。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抗生素类、解热止痛类、抗结核药以及糖皮质激素类 ,均会导致药源性眼病各类药品所述如下 :1 抗生素类1 1 青霉素 :可引起幻视 ,一过性视力障碍[1] 。1 2 氯霉素 :该药作为眼用局部用药。长期大量应用 ,引起视神经炎及视力障碍[2 ] ,连续应用要防止中毒性弱视、视神经…  相似文献   

16.
由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遍布临床各科,其中细菌性感染最为常见,因此抗菌药物也就成为临床最广泛应用的药物之一。在抗菌药物治愈并挽救了许多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出现了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不良后果,如不良反应的增多,细菌耐药性的增长,以及治疗的失败等,给患者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表现在诸多方面:无指征的预防用药,无指征的治疗用药,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的选择错误,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及疗程不合理等。  相似文献   

17.
抗菌药物的问世,大大降低了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许多人把他当成治病的法宝:但近年来,抗菌药物从广泛使用演变成过量使用甚至滥用,抗菌药物的安全性也日益凸现,伴随着不合理用药,不仅造成很大浪费,加重病人的经济负担,其不良反应频繁的发生也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合理使用抗菌药,加强抗菌药物监测,正逐渐被全社会所关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的喹诺酮类药物由于其抗菌谱广、活性强、不易产生耐药性、不受有效期限制、价格较低等优点, 特别是该类药物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部分革兰氏阳性菌都有抑制作用,深受临床医师和患者的重视。此类药物同其它抗菌药物相比,其不良反应较轻,而且由于症状不明显往往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但随着新品种、新剂型的不断增加和临床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应引起我  相似文献   

19.
20.
抗菌药物作为国内最常用、占医药费用比例最高的一类药物,虽在控制细菌感染和细菌性传染病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由于滥用造成的疗效降低、卫生资源浪费、细菌耐药性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增高均成为严重的临床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