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6,(42)
月经不调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妇科疾病,严重困扰着女性的健康。辨证施治是在蒙医理论指导下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发病季节、发病部位、舌、脉、尿等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进行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3.
4.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1986,(1)
毅敦1976用蒙药治疗小儿麻疹的体会内医学报(蒙文版)68一70的综述92一93内蒙古蒙医药杂志(5):毅敦1978如何诊治小儿消化不良症内蒙古蒙医药杂志(4) 乌仁图亚1985内蒙古蒙医药杂志论猪血治疗紫血疯(8):86一88 教敦代医学分析8一111980小儿指纹诊断及其用现内蒙古蒙医药杂志(5):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究蒙医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治未病科治疗的8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400例)予以蒙医辨证施治,对照组(400例)予以常规蒙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P0.05;研究组的症状改善率(97.25%)显著高于对照组(87.25%),P0.05。结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蒙医辨证治疗,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消化不良的症状,增强胃脏的消化功能,值得加强推广。 相似文献
7.
张颂山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1,(4)
儿科中的一些疾病,用外治法行之有效,案十则如下。 一、淋洗法 案1.感寒停食:王某,男,6岁,1985年5月6日诊。感寒停食,腹膨胀痛,不思纳食,大便量少,不发热。用生姜、紫苏叶各30g,煎汤,置浴盆内,乘热以小凳坐盆中,自上而下以手揉其腹,并以汤淋之,至水冷即止。每日淋洗2次,连用两天症状消失。 按:本案治疗方来源于《幼幼集成·卷三·食积证治》。寒则凝结,热则流通,因感寒停食,脾 相似文献
8.
9.
曾绍裘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1985,(4)
小儿疾病以外感六淫,内伤乳食为多见。外感六淫多从足太阳经论治,以发散表邪为主;内伤乳食多从足太阴经论治,以调理中州为主。笔者认为这是治疗小儿病证的两个关键,现谈谈自己的体会。一、小儿病以太阳太阴二经为多见“三阳独取太阳,三阴独取太阴”是陈修园在《医学三字经》中提出治疗小儿疾病的学术观点。因为小儿之病,外感为多,对于外感发热,应早期发表解热,以防止邪热入里而加剧病情;内伤吐泻,应及时调理脾胃,以防 相似文献
10.
11.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4,(4)
胃衰症是胃功能衰弱而水谷不化的疾患,现代医学中的慢性性胃炎属该病范畴。因该病起病较为缓慢、症状不典型、不明显,因此加重到一定程度患者才会去进行诊治。而长期得不到系统的治疗则可能会引起消瘦、营养不良、食欲不振等。因此本病需早期进行系统诊治。 相似文献
12.
13.
1.熏洗法:即利用中药的药用雾化空气或利用中药煎汤乘热在皮肤或患处进行熏蒸淋洗的治疗方法.适用于高热、麻疹、皮肤病等.葛氏用浴体法治疗小儿高热(药用连翘、银花、薄荷、板兰根、大青叶水煎)、麻疹(药用芫荽、浮萍)、脓疱疮(药用黄芩、黄柏、银花、公英、地丁),取得较好疗效.倪氏用枯矾洗方(川柏、明矾、徐长卿、野菊、地肤子)外洗配合敷贴法治疗小儿暑疖100例,痊愈87例,好转13例,总有效率100%。2.佩带法(外挂法):即将中药研碎,装在小布袋内佩带身上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及皮肤病等。李氏用山奈、苍术、藁本、冰片、甘松、石菖蒲共为细末制成香囊,令患儿佩于胸前治疗哮 相似文献
14.
外治法在儿科临床应用较多,且疗效较好。目前常用方法有敷脐、灌肠、足疗、佩戴、穴位敷贴等。作者从众多文献中证实外治法确能补内治之不逮。 相似文献
15.
19.
吴谞駋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85,(2)
<正> 魏指薪老中医是上海市近代伤科八大名家之一。魏老先生是山东省曹县梁堤头乡人。现已九旬高龄,积有六十多年的临床经验和一整套的伤科理法方药,已形成比较系统完整的魏氏伤科。为了抢救继承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今对魏氏伤科中外治方法的特点进行探讨整理,以供同道参考。笔者认为魏氏伤科的外治方法特点有三:一为伤科手法;二为中药外洗;三为导引锻炼。现分别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20.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患病后转变迅速,而抓方煎汁再喂药往往会延误时间,因此采用外治法处理急重症患儿,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笔者认为应该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