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肠造口旁疝形成原因、开放式平补片原位无张力修补术的方法技巧以及术后疗效观察。方法:对2006年1月-2013年6月间肠造口旁疝21例患者行开放式原位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住院时间7~25d ,无切口感染、肠梗阻,2例出现皮下积液、1例造口肠管坏死再次手术、1例术后半年后复发。结论:造瘘时破坏了腹外斜肌腱膜,使造口旁腹壁薄弱,是造口旁疝形成的主要原因,利用聚丙烯单丝Prolene网片行开放式肠造口旁疝原位无张力修补术,方法简单、效果明显、并发症少,是造口旁疝治疗的值得推荐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李天明  李永秀 《吉林医学》2010,31(13):1902-1903
目的:探讨Mile′s术经腹直肌腹膜外回结肠造口效果。方法:对2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回结肠造口术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者术后造口情况良好,未发现有造口血运障碍、内陷、坏死,未发现有造口旁疝、腹内疝。3例患者术后早期出现黏膜水肿。结论:经腹直肌腹膜外回结肠造口能有效降低回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排便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术式预防造口旁疝发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受经腹直肌造口手术的患者210例,分为对照组(经典术式组)111例和改良术式组9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经腹直肌切开腹膜内造口术,改良术式组采用腹直肌造口上、下段丝线缝合腹直肌加固造口旁组织后行腹膜内造口术。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造口时间、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等无明显差异(P > 0.05)。随访至术后1年,对照组发生造口旁疝11例,改良组无造口旁疝发生,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 < 0.05)。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该改良术式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预防造口旁疝发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膜外结肠造口预防造口旁疝的临床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该院确诊的5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该调查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差异对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造口(经腹造口);观察组患者进行腹膜外结肠造口,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等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造口旁疝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膜外结肠造口可有效预防造口旁疝的发生,对改善患者预后意义显著.该种方法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开放式肠造口旁疝的手术修补方法存在的问题。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6年10月20例肠造口旁疝病人的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复发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原位腹腔内无张力造口旁疝修补术和移位造口旁疝修补术各有1例复发。移位造口旁疝修补术后有1例皮下积液。原位腹腔内和腹膜前无张力造口旁疝修补术后住院时间10—12d,移位造口旁疝修补手术后住院时间15—18d。结论肠造口旁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方法10—12d值得临床推广,但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6.
直肠癌Miles手术后结肠造口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秀 《安徽医学》2010,31(3):274-27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直肠癌Miles手术后结肠造口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至2009年60例行Miles术的直肠癌病例护理资料。结果60例患者中,术后出现造口缺血1例,造口旁疝1例,造口水肿1例,造口狭窄4例,造口周围皮炎5例。结论直肠癌Miles术后结肠造口的有效护理,可以明显促进患者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后巨大乙状结肠造口旁疝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7年10月收治的直肠癌Miles术后形成巨大乙状结肠造口旁疝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件复习,并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会制定的方案。结果 乙状结肠造口旁疝疝环〉8cm,为巨大造口旁疝,且为完全胜造口旁疝。结论 原位腹膜前无张力修补术简单,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8.
56例结肠造口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敬丽  张少青 《海南医学》2011,22(11):149-150
目的 总结结肠造口术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术前术后观察56例结肠造口术患者的心理变化,做好多种引流管、造口周围皮肤护理、营养饮食知识宣教,并指导患者进行造口自我护理及出院后日常生活指导.结果 在本组中仅出现造口周围皮肤感染1例,造口水肿1例,经治疗后在出院前恢复,无造口狭窄、造口出血、造口疝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给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直肠肛管恶性肿瘤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中两种途径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67例直肠肛管恶性肿瘤患者,按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方式分为两组,其中A组34例(经腹内斜肌腹膜外造口),B组33例(经腹直肌外缘腹膜外造口),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造口水肿、造口回缩塌陷、造口坏死、造口梗阻)和术后远期指标(腹胀感受、排便感觉、控便能力、造口旁疝、造口脱垂)的差异。结果两组均未发生造口回缩塌陷、造口梗阻、造口脱垂;在造口手术时间、造口水肿、造口坏死、排便感觉、腹胀感受和造口旁疝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控便能力方面A组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两种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方式均安全可行,A种术式在预防造口旁疝方面可能有一定优势,适合普通患者;对于肠管较粗、系膜过于肥厚者适合B种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直肠癌Miles术后结肠造口旁疝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对1996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4例直肠癌Milcs术后结肠造口旁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8例经腹腔进行矫治手术.6例行原位筋膜修补术。结果:14例结肠造口手术至出现造口旁疝时间6~38个月.平均20个月,均予手术治疗,其中1例行原位筋膜修补术.术后10个月复发,13例随访10个月~3年,均无复发。结论:结合结肠造口旁疝的主要表现肠造口周围肿块,触及造口旁腹壁缺损即可诊断.B超有助于诊断,手术是治疗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造口旁疝是肠造口术后常见的远期并发症,本研究比较腹腔镜与开放结合的肠造口旁疝补片修补术式(Lap-re-Do术式)这一本团队创新术式,与其他相关术式在复发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的差异,以期寻求治疗造口旁疝的优化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04年9月—2019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通外科疝专科行造口旁疝修补手术的3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患者的肠造口类型分别为结肠造口(289例)、回肠代膀胱造口(35例)和回肠造口(6例)。依据病史和手术类型(包括开放式修补手术、全腹腔镜修补手术、Lap-re-Do术式及补片置放方法),记录造口类型、手术方式、术中并发症等信息。术后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根据需要行门诊随访。主要随访终点为造口旁疝复发,次要随访终点为患者死亡。结果 261例完成随访的患者年龄为(66±7)岁,其中男性133例(51.0%),随访时间为(39±20)个月,复发65例,总体复发率为24.9%(65/261)。行开放式修补术的患者完整随访27例,行全腹腔镜修补术的患者完整随访53例,行Lap-re-Do术式的患者完整随访181例。行全腹腔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肠造口疝的外科治疗.方法:对12例肠造口疝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手术效果及随访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手术方式是均采用开放式肠造口旁疝手术修补术,其中原位腹膜前无张力造口旁疝修补术8例,造口移位加原造口旁疝处修补3例,原造口回纳加原造口旁疝修补1例.其中1例伤口愈合不良,1例复发.结论:肠造口疝是肠造口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应根据病人的要求、经济承受能力及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3.
结肠造口旁疝32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肠造口旁疝的预防、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0年5月我院收治的32例结肠造口旁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结肠造口旁疝患者中30例经积极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有3例复发,本组复发率为10.0%。剩余2例保守治疗后症状减轻。结论:结肠造口旁疝是结肠造口术后常见并发症,首选手术治疗,其中原位腹膜内无张力修补术具有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乔哲  刘艳萍  刘军安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0):1432-1433
造口旁疝是肠造口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患者术前体胖,营养不良在腹腔内压过高的情况下,如剧烈咳嗽、便秘、尿潴留等,可导致造口旁疝发生。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运用人工合成材料进行腹腔内修补法因操作简便、局部张力低、复发率低,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20例患者实施造口旁疝人工高分子合成材料修补术,效果满意,现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Miles手术中减少造口并发症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造口定位方法。方法: 将低位直肠癌需Miles手术的患者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观察组术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造口定位, 对照组由手术医生术中随机进行造口定位。比较2组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皮肤黏膜分离、造口脱垂、造口回缩、造口狭窄、造口旁疝、造口处肿瘤复发、造口自我护理能力和平均每个造口袋使用时间。结果: 2组患者皮肤黏膜分离、造口狭窄和造口处肿瘤复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88~P=1.000)。观察组患者造口周围皮炎、造口脱垂和造口旁疝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41~P=0.018)。观察组患者造口自我护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每天护理时间则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低位直肠癌Miles手术患者术前造口定位有助于减少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 方便患者的自我护理。  相似文献   

16.
结肠造口旁疝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肠造口旁疝的病因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20年所行各种结肠造口术136例.术后并发造口旁疝1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造口旁疝表现为造口周围逐渐增大的肿块,所有病人均经手术治疗.其中4例术后复发,1例术后合并腹腔隙综合征。结论结肠造口旁疝是由于肠造口引起的一种特殊的腹壁疝,单纯缝线修补术后复发率高,采用补片无张力修补可减少复发。巨大的造口旁疝术前充分的准备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肠造口旁疝     
肠造口旁疝(Parastomal Hernia)是结肠、回肠造口旁形成的一种切口疝,是肠造口术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约5~10%。其疝囊的形成可能是腹壁衰减层经肠造口旁向皮下组织内突出,或有肠段陷入所致。肠造口旁疝可导致造口护理不便,甚至引起肠梗阻、肠绞窄等严重后果。病因及预防全身因素主要有肥胖、术后腹胀、慢性咳嗽、前列腺增生症及便秘等。局部因素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①术前对造口位置的标记不重视。肠造口位置的选择原则上应远离骨性隆起部位,如髂嵴、肋缘,避免在疤痕、皮肤皱壁、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结肠造口旁疝的病因和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20年所行各种结肠造口术136例,术后并发造口旁疝1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造口旁疝表现为造口周围逐渐增大的肿块,所有病人均经手术治疗,其中4例术后复发,1例术后合并腹腔隙综合征。结论 结肠造口旁疝是由于肠造口引起的一种特殊的腹壁疝,单纯缝线修补术后复发率高,采用补片无张力修补可减少复发。巨大的造口旁疝术前充分的准备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隧道式腹膜外结肠造口术在直肠Miles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对2005年12月至2010年6月,10例直肠低位癌患者行Miles手术中,应用隧道式腹膜外结肠造口的手术方式。结果:应用此手术方式,10例患者术后无1例出现造口感染、内疝、肠梗阻、造口脱垂、造口回缩、造口旁疝及造口狭窄。结论:腹膜外造口发生造口坏死、内疝、造口旁疝、造口回缩、狭窄及造口脱垂等并发症较少,Miles手术腹膜外结肠造口,简单易行,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造口旁疝修补术后感染的原因,并总结术后感染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治疗的24例造口旁疝修补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术后感染患者共24例,其中术后肠瘘患者5例,补片感染患者3例,切口感染患者16例。全部患者经合理有效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无疝复发、围术期死亡等。结论 造口旁疝术后发生感染的原因很多,一旦发生感染,治疗方法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