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肝组织中PPARα基因的表达,并用PPARα激动剂进行干预,探讨其与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①正常对照组、②高脂模型组、③PPARα激动剂干预组,利用高脂饮食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12周后,检测大鼠血脂、肝功能、血糖、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RT-PCR法分析PPARα基因的表达;观察肝脏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PPARα激动剂可降低NAFLD大鼠转氨酶、血脂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可促进NAFLD大鼠中PPARα基因的表达;肝脏形态学明显改善.结论 PPARα激动剂能改善NAFLD大鼠脂质代谢紊乱, 有明显的保肝降酶作用, 具有适度的胰岛素增敏作用.PPARα及其配体在NAFLD发病机制及治疗中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将为临床防治NAFLD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黄素 (emodin) 对高脂喂养导致的非酒精性脂肪肝 (NAFLD) 大鼠脂质水平和肝脏脂质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大鼠高脂饮食6周形成 NAFLD 模型,大黄素低、高剂量 (30、60 mg/kg) 干预4周,肝脏 HE 染色观察 NAFLD 模型大鼠肝脏病理改变,检测血清和肝脏的甘油三酯 (TG)、游离脂肪酸 (FFA) 和转氨酶 (ALT、AST) 水平;采用荧光实时定量 PCR 技术检测肝脏 X 受体 (LXR)、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 (SREBP-1c)、脂肪酸合成酶 (FAS)、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2 (DGAT2)、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 (SCD-1)、脂酰辅酶A氧化酶 (ACO)、肉毒碱棕榈酸转移酶-1 (CPT-1) 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 等脂质代谢基因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大黄素低剂量组大鼠血清 FFA、TG、ALT 显著下降,肝脏 HE 染色显示脂质沉积减轻,SCD-1 表达下降;高剂量组大鼠 ALT、AST,血清和肝脏 TG、FFA 显著下降,肝脏脂质沉积显著下降,肝脏 FAS、DGAT-2、SCD-1 表达降低,CPT-1 和 PPAR-α 的表达显著增高。结论 大黄素剂量依赖性地改善 NAFLD,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肝脏脂质合成基因和上调脂肪酸氧化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通过调控转录因子的活性及含量调节多种基因的转录。PUFA能够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上调参与肝脏脂肪酸氧化的基因转录,抑制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下调参与肝脏脂肪合成的基因表达。PPARα与SREBP-1c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PUFA对PPARα、SREBP-1c及其他参与脂质代谢的核转录因子如肝脏X受体、肝脏核因子-4等的调控加以综述,为NAFLD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郝涛  田浩明 《四川医学》2020,41(3):271-275
目的探讨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C57小鼠肝细胞凋亡及Bcl-2/Bax、Caspase-9表达的影响。方法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高脂组,后者进一步分为生理盐水组、利拉鲁肽低剂量(0.3 mg/kg·d)和高剂量组(0.6mg/kg·d),每组8只,高脂饲料喂养8周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后利拉鲁肽皮下注射4周。结果在高脂组中,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利拉鲁肽组肝脏细胞炎症及脂质沉积明显减轻,肝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减少(P<0.05),血清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升高,Bax、Caspase-9 mRNA在肝脏表达明显下调(P<0.05),相反,血清丙二醛水平降低,Bcl-2 mRNA在肝脏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利拉鲁肽通过减轻氧化应激,调控Bcl-2/Bax、Caspase-9基因抑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细胞凋亡,缓解非酒精性脂肪肝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高脂饮食建立NAFLD大鼠模型,连续监测4~16周模型动物肝功能、脂质代谢、胰岛素抵抗及肝细胞凋亡在NAFLD进展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及相瓦关系,为该模型在脂肪肝发病机制、脂肪肝治疗药物评价等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SD大鼠5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动物饲喂高脂饲料,分别检测4,8,12,16周大鼠血清GLU、CHO、TG、HDL、LDL、GPT、GOT及胰岛素水平,肝脏组织切片进行病理学及细胞凋亡观察,进一步分析大鼠肝功能、脂质代谢、胰岛素抵抗及肝细胞凋亡对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大鼠4周后就出现肝功能损伤,脂质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肝细胞凋亡8W后明显增加,肝细胞脂变及炎症为肝组织病理变化的主要特征,且造模时间越长,病变程度越严重.结论 经过高脂饲料的喂养,SD大鼠在4~16周内可形成病变程度逐步加重的NAFLD模型,肝功能损伤,脂质代谢紊乱及肝细胞凋亡是引起非酒精性脂肪肝中脂肪变性和炎症的重要因素,该模型可应用于脂肪肝治疗药物评价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维生素D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防治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30只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正常饮食)、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和维生素D补充组[高脂饮食同时补充活性维生素D-1,25(OH)2D3],每组10只。喂饲相应食物16周后每组取5只小鼠处死后取肝组织,另5只小鼠行胶原酶原位灌注获取Kupffer细胞。采用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表现;采用real-timePCR法、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肝组织脂质合成和分解代谢相关基因、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eal-timePCR法检测Kupffer细胞M1/M2极化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高脂饮食组相比,维生素D补充组小鼠肝组织脂肪变性减轻,肝组织脂质合成基因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脂肪酸合酶(FASN)和脂质分解基因脂酰辅酶A氧化酶l(ACOX1)、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CPT1A)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肝组织脂质合成蛋白SREBP1C、FASN和脂质分解蛋白ACOX1、CPT1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Kupffer细胞M1极化基因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2(iN-OS2)、TNF-α和IL-6及M2极化基因IL-10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补充维生素D可改善NAFLD小鼠肝脏脂肪变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Kupffer细胞M1型极化进而影响肝脏脂质代谢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肝脏脂肪酸氧化关键分子SIRT3编码基因变异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生的关系,并在小鼠体内研究人源SIRT3保护性等位型基因过表达对脂肪肝相关表型的影响.方法 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人群研究队列,提取基因组DNA对编码区基因变异rs11246020进行基因分型,并与疾病发病与否做关联分析;建立小鼠NAFLD模型,在小鼠肝脏过表达人源SIRT3基因,8周后检测小鼠肝脏相关生化指标及肝脏HE染色、油红O染色情况,并提取RNA和蛋白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parα、Acox1、cpt1a、cpt1b和SIRT3的转录或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SIRT3基因编码区错意突变rs11246020的GA+AA基因型在NAFLD组分布较低,而GG基因型分布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小鼠肝脏过表达人源SIRT3的A等位型基因后,肝脏脂肪蓄积降低,肝细胞空泡化程度降低,肝脏和血清游离脂肪酸以及肝脏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P<0.05),肝脏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Pparα和Acox1基因转录水平降低(P<0.05).同时,小鼠体质量上升被有效控制(P<0.05).结论 SIRT3基因变异rs11246020与NAFLD风险相关,小鼠体内过表达SIRT3可显著改善脂肪酸代谢和肝脏脂肪蓄积.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慈菇消脂丸对高脂饮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大鼠肝细胞凋亡相关调控基因核转录因子κB(NF-κB)、B细胞淋巴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的影响,探讨解毒化痰法治疗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 60只SPF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慈菇消脂丸高、中、低剂量组,盐酸吡格列酮组,每组10只。采用高脂饮食喂饲大鼠建立NAFLD模型后,连续药物治疗6周。给药结束后,处死全部动物,取肝脏和血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肝功、血脂;HE染色观察肝脏的组织形态学特点;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肝细胞的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肝组织NF-κB、Bcl-2、Bax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升高(P0.01);肝组织呈中重度脂肪变性并同时伴有肝细胞凋亡;肝组织中NF-κB、Bax蛋白表达增强(P0.01),Bcl-2蛋白表达减低(P0.01),Bcl-2/Bax比值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慈菇消脂丸各剂量组大鼠血清ALT、AST、TG、TC水平降低(P0.01);肝组织NF-κB、Bax蛋白表达减低(P0.01),Bcl-2蛋白和Bcl-2/Bax比值升高(P0.05)。与盐酸吡格列酮组比较,慈菇消脂丸高剂量下调NF-κB蛋白、上调Bcl-2蛋白表达的作用更显著(P0.01)。结论慈菇消脂丸能够明显改善NAFLD大鼠肝功及血脂;上调Bcl-2蛋白表达,降低NF-κB、Bax蛋白表达,使Bcl-2/Bax比值升高,从而抑制肝细胞凋亡,起到防治NAFLD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线粒体-细胞色素C途径在兔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日本大耳兔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周)和NAFLD模型组(4、6、8周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按1.2 ml/kg皮下注射花生油,2 次/周,建立日本大耳兔NAFLD模型。按各组时间点处死兔子,测定兔血清中生化指标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率;提取肝脏线粒体,分光光度法检测线粒体通透转换孔(MPTP)的状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Bcl-2、Bax、细胞色素C和Caspase-3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色素C 以及Caspase-3 含量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肝脏脂质代谢指标和相关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升高,模型组肝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P<0.01)。造模4周时出现肝功能损伤,脂质代谢紊乱,随着NAFLD病程的发展,Bcl-2、Bax、细胞色素C和Caspase-3表达量逐渐增加,线粒体通透转换孔开放率随高脂饮食饲养时间延长明显增加(P<0.01)。结论 线粒体-细胞色素C途径在NAFLD引起的肝细胞凋亡中起到了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肝细胞凋亡及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形成中的作用,探讨NAFLD的发病机理。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高脂饲料4、8、12周组;HE染色观察肝组织光镜下的病理改变;电镜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MPTP开放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Bcl-2、Bax在肝组织中表达情况。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高脂组肝脏在4周时出现脂肪变,8周出现轻度脂肪肝,12周出现中、重度脂肪肝;电镜下观察高脂组肝细胞线粒体肿胀,嵴变短、减少甚至消失;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4~12周组肝细胞凋亡指数增加;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显示高脂组随着造模时间延长,MPTP开放增加;免疫组化显示Bcl-2在4、8、12周高脂组表达,但组间比较阳性细胞数增加不明显;Bax在高脂组随造模时间延长阳性细胞数增加;随着脂肪肝的进展,Bcl-2/ Bax比率进行性下降。结论 NAFLD大鼠模型中存在肝细胞凋亡,线粒体损伤与肝细胞凋亡密切相关,MPTP开放是NAFLD大鼠重要线粒体损伤机制,而Bcl-2/Bax比率异常是MPTP开放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线粒体-细胞色素C途径在兔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雄性日本大耳兔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周)和NAFLD模型组(4、6、8周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按1.2 m L/kg皮下注射花生油,2次/周,建立日本大耳兔NAFLD模型。按各组时间点处死兔子,测定兔血清中生化指标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率;提取肝脏线粒体,分光光度法检测线粒体通透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的状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Bcl-2、Bax、细胞色素C和caspase-3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色素C以及caspase-3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肝脏脂质代谢指标和相关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升高,模型组肝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P0.01)。造模4周时出现肝功能损伤,脂质代谢紊乱,随着NAFLD病程的发展,Bcl-2、Bax、细胞色素C和caspase-3表达量逐渐增加,线粒体通透转换孔开放率随高脂饮食饲养时间延长明显增加(P0.01)。结论线粒体-细胞色素C途径在NAFLD引起的肝细胞凋亡中起到了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线粒体靶向七甲川花菁类荧光小分子IR-61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喂养高脂饲料建立NAFLD小鼠模型,腹腔注射磷酸缓冲盐溶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或IR-61,治疗18周后,取肝脏组织切片HE常规染色,显微镜下观察,采用酶比色法检测肝脏和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含量,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1c,SREBP-1c)、乙酰辅酶A羧化酶1(acetyl-CoA carboxylase-1,ACC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α,PPARα)和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1,CPT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IR-61可降低高脂诱导的小鼠肝脏TG含量增加,抑制SREBP-1c、ACC1过度表达;同时增加肝脏PPARα、CPT1的表达(P <0.05);IR-61可明显改善小鼠肝脏的脂肪沉积.结论 IR-61通过抑制高脂诱导的脂肪合成代谢过度增强,促进肝脏脂肪酸氧化,减少肝脏甘油三酯沉积,从而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肝清脂片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脂质代谢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模型组、正常组、非诺贝特组(0.1 g/kg)、护肝清脂片低(0.54 g/kg)、中(1.08 g/kg)、高(2.16 g/kg)剂量组。在高脂饲料造模的同时给予相应的药物持续给药12周。HE染色观察各组肝脏形态学及病理学变化,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及肝组织TG、CHOL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肝组织TNF-α、IL-6、CRP水平。qRT-PCR技术检测肝组织SREBP-1c、FASN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组织p-AMPK、SREBP-1c、FASN及NF-κB-p65的蛋白水平。结果护肝清脂片中、高剂量组能减轻NAFLD大鼠肝脏脂质沉积,显著降低其血清TG、CHOL、AST、ALT水平,同时降低肝组织TNF-α、IL-6、CRP水平。护肝清脂片中、高剂量组显能著升高NAFLD大鼠肝脏p-AMPK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SREBP-1c、FASN及NF-κB-p65的表达水平。结论护肝清脂片可能通过激活AMPK通路改善肝脏脂质代谢及抑制NF-κB活性减轻肝细胞炎症反应,缓解NAFLD进程。  相似文献   

14.
蔡泓  卢莎  陈岳明  卓广超  张治芬 《浙江医学》2019,41(20):2142-2146
目的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在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去势小鼠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将30只8周龄雌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脂+去势组、去势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高脂饮食诱导小鼠NAFLD,手术切除双侧卵巢建立去势模型,20周后处死小鼠;称重、收集3组小鼠血清和肝脏组织。HE及油红O染色法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改变和肝细胞质内脂质沉积情况,NAS积分和Ishak标准评价肝脂肪变性和纤维化程度;ELISA法检测血清RBP4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肝组织RBP4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肝组织RBP4蛋白及脂肪酸合成酶(FAS)、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等肝组织脂质合成代谢相关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脂+去势组小鼠体重、肝脏指数及NAS评分均明显升高(均P<0.01),血清和肝组织RBP4及FAS、SREBP-1c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均P<0.01)。结论RBP4蛋白与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严重程度相关,可能通过肝脂质合成代谢途径参与绝经后NAFL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细胞凋亡及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在高脂饮食诱导小鼠形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的作用.方法 完全随机法将24只小鼠分为3组,每组各8只:正常对照组(对照组)、8周高脂实验组(实验组1)和12周高脂实验组(实验组2).对照组喂饲普通饲料,实验组高脂饮食喂养8周(实验组1)或12周(实验组2).于8周末处死对照组和实验组I的小鼠,12周末处死实验组2的小鼠.HE染色法观察肝脏脂肪变性及炎症浸润程度,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中Nri2的表达.结果 高脂饮食喂养8周可诱导小鼠形成NAFLD;实验组小鼠随着高脂饮食喂养时间的延长,肝细胞脂肪变性及炎症程度加重(P<0.05);实验组1小鼠的Nrf2表达和肝细胞凋亡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实验组2较实验组1该两项指标进一步增高(P<0.05);且Nrf2的表达与肝细胞凋亡呈正相关(P<0.01).结论 在高脂饮食诱导小鼠形成NAFLD过程中,肝细胞凋亡增加,Nrf2表达增强,且随病情进展而逐渐加重,二者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进展中肝脏脂代谢关键调控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模型组30只,后者又分为4、8和12周3个时相点,正常组喂以普通饲料,模型组喂以高脂饲料;模型组分别在实验第4、8和第12周末随机处理10只,正常组大鼠在第12周末处理.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各大鼠肝组织PPARα、PPARγ、SREBP、CPT-1、FAS、ACC mRNA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在喂养高脂饲料4周后即出现血脂紊乱、肝细胞脂肪变;在连续喂养8 ~12周血脂异常持续存在,肝细胞脂肪变程度明显加重,且出现逐渐加重的肝组织炎细胞浸润和血清ALT、AST水平增高;从4~8周、12周模型组大鼠肝组织PPARα、PPARγ、CPT-1 mRNA表达逐渐降低,且均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P<0.01);而SREBP、FAS、ACC mRNA表达水平则逐渐增加,且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 <0.05,P<0.01).结论 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存在明显的脂质代谢紊乱,而调控脂代谢的SREBPs及PPARs信号通路可能在NAFLD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发生中肝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基因Ⅱ(COⅡ)以及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 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高脂饲料2、4、8、12周组(其中每组各8只);HE染色光镜观察肝脏组织病理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脂肪肝形成中肝细胞凋亡状况;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高脂饲料诱导的大鼠脂肪肝形成中肝细胞COⅡ蛋白的表达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肝细胞COⅡ mRNA表达变化.结果 随着高脂饮食喂养时间的延长,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4周为轻度,8~12周为中至重度.脂肪肝2、4、8、12周肝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其中8、12周脂肪肝大鼠肝细胞凋亡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增加(P<0.01),肝细胞COⅡ基因及蛋白表达随着脂肪肝程度的加重亦明显降低.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线粒体编码呼吸链相关的细胞色素氧化酶COⅡ基因和蛋白质降低,与脂肪肝大鼠肝细胞凋亡密切相关,是引起肝脏损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丹参的不同组分(丹参总酮和总酚酸)对实验性非酒精性脂肪肝( NAFLD)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喂食高脂饲料复制NAFLD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东宝肝泰对照组、丹参总酮组和丹参总酚酸组。用药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TC、 TG、 ALT、 AST和肝组织中TC、TG的含量或活性变化,用RT-PCR法观察各组大鼠肝脏PPARαmRNA的表达变化,并用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丹参两种组分都能降低实验动物血清中TC、 TG、 ALT、 AST的含量或活性,降低和肝组织中TC、 TG的含量,促进肝脏PPARαmRNA 的表达,改善肝组织病理形态学。结论:丹参总酮和总酚酸防治NAFLD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肝组织中PPARαmRNA的表达,进而促进脂肪酸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研究肝细胞凋亡及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形成中的作用,
探讨NAFLD的发病机理。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高脂饲料4、8、12周组;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
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MPTP开放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Bcl-2、Bax在肝组织中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肝脏Bax表达及
变化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4~12周组肝细胞凋亡指数增加;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显示高脂组随着造模时间延
长,MPTP开放增加;免疫组化显示Bcl-2在4、8、12周高脂组表达,但组间比较阳性细胞数增加不明显;Bax在高脂组随造模时
间延长阳性细胞数增加;Western Blot 进一步证实Bax 在高脂组随造模时间延长蛋白表达量增加;并且随着脂肪肝的进展,
Bcl-2/Bax 比率进行性下降。结论NAFLD大鼠模型中存在肝细胞凋亡,线粒体损伤与肝细胞凋亡密切相关,MPTP开放是
NAFLD大鼠重要线粒体损伤机制,而Bax表达量增加、Bcl-2/Bax比率异常是MPTP开放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20.
钟立萍  谢旦立  楼永良 《浙江医学》2022,44(12):1276-1280
目的研究高脂饮食对遗传易感小鼠肠肝免疫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高脂或正常饮食喂饲野生型(WT)小鼠和肝脏特异性PTEN基因缺失(PtenCKO)小鼠10周,构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获取不同小鼠肝脏组织进行组织病理染色,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紧密连接蛋白基因Claudin-1、ZO-1的表达量,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D-乳酸(D-LA)的浓度,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调节性T细胞(Tregs)并分析其比例,采用16SrDNA高通量测序检测小鼠肠道菌群组成及结构。结果高脂饮食下,PtenCKO小鼠肝脏呈典型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病理表现,肝细胞脂肪变性、小叶内炎症及肝细胞气球样变;回肠绒毛损伤并伴有炎症细胞浸润,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下调,ZO-1异常上调,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D-LA上调。肝脏、肠系膜淋巴结Tregs比例均上调;肠道菌群丰富度及多样性降低,肠道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丰度增加,肠道有益菌丰度减少,总体表现为肠道菌群失调;相同饮食组的小鼠肠道菌群构成较为相似。结论高脂饮食加重PtenCKO小鼠的肝脏损伤,引起肠道屏障受损、肠道菌群失调和免疫细胞Tregs比例失衡,加剧遗传易感小鼠肝脏炎症反应,加快NASH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