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改良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中保留前列腺远端包膜对改善原位新膀胱功能的作用.方法对27例男性膀胱癌患者行全膀胱切除并肠道原位新膀胱术.分两组:1手术改良组:15例,在膀胱切除时保留远端部分前列腺外科包膜及其周围横纹括约肌,新膀胱与残留前列腺包膜连续缝合;2经典手术组:12例,常规行全膀胱和前列腺切除,新膀胱与后尿道间断缝合.对两组新膀胱术后的控尿和排尿功能进行随访和比较.结果术后随访3~36个月,手术改良组:15例新膀胱排尿良好,剩余尿0~50 ml;完全控尿14例,夜间尿失禁1例.经典手术组:9例排尿好,剩余尿20~100 ml,3例剩余尿100~200 ml,需要不定期间歇导尿;完全控尿9例,昼夜尿失禁1例,夜间尿失禁2例.结论在改良根治性膀胱全切术中保留远端的前列腺包膜,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排尿、控尿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保留膀胱颈在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早期控尿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接受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其中对照组(38例)不保留膀胱颈,观察组(42例)保留膀胱颈。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早期控尿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病理分期、切缘阳性率及膀胱颈狭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控尿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6个月,两组控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时保留膀胱颈有利于改善术后早期控尿功能,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解剖性耻骨后根治性切除前列腺手术的疗效及手术经验。方法:对2005年6月至2010年10月广州医学院附属市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采用解剖性耻骨后根治性切除前列腺手术26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158-1-9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650±368)mL。术后病理报告均为前列腺腺癌,临盘床病理分期T15例,T221例。术后随访3~40个月,平均(20.3±9.6)个月。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尿失禁7例,3例在术后3个月恢复控尿,2例在术后6个月恢复控尿,1例在术后12个月恢复控尿,1例需使用阴茎头集尿器。术前有勃起功能的12例患者中,9例恢复勃起功能。无直肠、输尿管等周围脏器损伤。结论:解剖性耻骨后根治性切除前列腺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效果良好,是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233例前列腺癌患者在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应用免结扎血管筋膜复合体技术、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和盆底肌功能锻炼后对尿控的影响和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33例前列腺癌接受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患者,术中采用免结扎(ligation free)技术处理血管筋膜复合体(DVC);术前1周开始至术后1年指导患者行盆底肌功能锻炼,同时运用快速康复理念给予围手术期护理.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尿失禁的发生减少,均获得满意的控尿效果;手术时间平均(152.06±25.92)min,术后平均留置尿管时间为(10.19±1.80)d,住院时间为(6.28±1.77)d;233例患者拔除尿管后3、6、12个月尿控完全可控率分别为36.50%、50.60%、73.40%,随着手术治疗后时间的延长,患者尿控率逐渐上升,所有患者无永久性尿失禁发生.结论 腹腔镜下前列腺切除术术中采用免结扎血管筋膜复合体技术在术后尿控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减少了手术时间;运用快速康复理念和早期、全程、连续的盆底肌功能锻炼降低了住院时间、有效减少了患者尿失禁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薛梅  刘飞  刘钰  王国举 《当代医学》2021,27(11):77-79
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根治前列腺切除术后影响尿控恢复的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8年6月本院接收的行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分为未恢复组(n=82)和恢复组(n=42)。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尿控恢复的因素。结果恢复组患者FPL指标长于研究组,保留神经血管束率、后方重建率和膀胱颈水平≥1级比例均高于未恢复组(P<0.05);术后1个月,尿控恢复预后作为因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FPL和保留神经血管束率、后方重建率和膀胱颈水平≥1级比例为影响尿控恢复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影响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尿控恢复的因素包括后方筋膜重建和术后颈水平、FPL和神经血管束保留。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的控尿功能,探讨达到稳定控尿的学习曲线。方法: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200例,其中由一名术者施行且随访资料完整的共160例纳入本研究。患者的平均年龄(71.9±5.5) 岁(56~85岁),术前无尿失禁。11例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其余149例于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明确诊断,无肿瘤远处转移。回顾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数据,并对术后控尿情况进行随访。控尿定义为不使用尿垫、日常活动不漏尿或偶尔少许漏尿。根据手术先后顺序平均分成4组,比较组间控尿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手术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无中转开放。平均手术时间 (230±57) min(110~493 min),中位出血量200 mL(30~1 200 mL),输血率7.5%,术后住院时间(11.8±7.9) d (5~60 d)。术后病理分期:T2a期32例(20%)、T2b期27例(16.9%)、T2c期64例(40%)、T3a期24例(15%)、T3b期9例(5.6%)、T4期4例(2.5%)。切缘阳性率32.5%。随访时间均在12个月及以上,总体控尿率:1个月14.4%、 3个月48.8%、 6个月77.5%、 12个月86.3%,截止最后一次随访,仍然有21例(13.1%)存在不同程度的尿失禁,与后期相比,前40例控尿较差(P<0.05)。结论: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控尿良好,与开放手术的报道类似。手术经验的积累可以改善术后的控尿功能,对于有一定腹腔镜操作经验的术者来说,达到一个比较稳定的控尿水平需要在40~50例之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局限早期前列腺癌患者采取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局限早期前列腺癌患者60例,采取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收治的60例早期前列腺癌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0.5±1.5)d;平均手术时间(179.5±15.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350±100)mL。术后随访2~20个月,术后发生相关并发症2例(3.33%),其中尿道狭窄1例、切口感染1例。术后随访1、3、6、12个月时尿控率30.00%、63.33%、73.33%、88.33%,所有随访期间患者存活率98.33%。结论局限早期前列腺癌患者,采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对肿瘤的控制、术后前列腺功能恢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保留膀胱颈在术后控尿中的作用以及对切缘阳性率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10年5月期间对145例T1b~T2c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资料,其中保留膀胱颈59例,不保留膀胱颈86例。使用国际尿控协会调查问卷,分别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评估患者的控尿情况。 结果: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保留膀胱颈组的控尿率分别为42.4%、74.6%、86.4%,不保留膀胱颈组的控尿率分别为25.6%、58.1%、80.2%。在术后1个月和3个月两组的控尿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和P=0.042),而在术后6个月两组间控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1)。两组阳性切缘位于膀胱颈的各1例,两组切缘阳性率相近(P=0.954)。 结论: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保留膀胱颈对术后的早期控尿有着积极作用,而且不增加术后的切缘阳性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疗效。方法:2009年9月-2011年9月,我科对81例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行腹膜外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游离前列腺直肠间隙达前列腺尖部,游离膀胱前间隙及耻骨后间隙,离断膀胱颈部、耻骨前列腺韧带及尿道,重建膀胱颈并与尿道吻合。结果:81例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均获成功,无1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00-270min,平均150min。术中出血量100-700ml,平均210ml。需要输血5例(6.17%)。标本切缘阳性5例(6.17%)。术后膀胱尿道吻合口尿漏2例(2.47%),术后2周拔除导尿管,出现尿失禁8例(9.87%),其中7例(8.64%)随访6个月尿控恢复良好,1例未能恢复。81例术后随访21-45个月,平均30个月,排尿均通畅,未出现生化复发。术前41例(50.6%)有阴茎勃起功能的患者根据国际阴茎勃起功能指数(IIEF-5)评分分组进行术后变化评估。术后IIEF-5评分显著下降,各评分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例(54.3%)可通过使用药物进行性生活。结论: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低、术后恢复快的手术方法。但长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108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报道108例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手术资料及术后并发症、性功能、控尿功能和肿瘤根治情况.方法 2002年12月至2007年5月,108例膀胱癌患者施行了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其中男96例,女12例.采用5孔经腹入路,首先进行完全腹腔镜下标准的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及根治性膀胱切除,然后行体外回肠新膀胱的构建和输尿管新膀胱吻合,最后在腹腔镜下进行新膀胱尿道吻合,其中26例患者施行保留勃起神经步骤.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为330 min,出血量为320 ml,无中转开放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8.5%,所有患者手术切缘均为阴性.术后6个月日间尿控率90.7%,夜间尿控率82.6%.术后6个月,26例行保留勃起神经患者中10例有性功能.术后随访1~53个月,局部肿瘤复发5例,套管穿刺口种植转移1例,远处转移6例,随访期间死亡11例.结论 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是可行的,具有低并发症和较好的新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耻骨后 会阴联合切口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尿道重建新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对 6例前列腺癌患者采用经耻骨后 会阴联合切口行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及后尿道重建术式 ,术中常规行耻骨后前列腺根治性切除后 ,另经会阴部切口游离 4~ 6cm残余尿道 ,将其拉入盆腔与膀胱颈部吻合。结果 术后留置尿管 14~2 8天 ,平均 2 1 6天。随访 2~ 17个月 ,平均 7 3月 ,5例排尿通畅 ,控尿能力良好 ,无尿失禁发生。1例术后 1个月内会阴部伤口感染 ,拔除尿管后排尿困难 ,现仍定期行尿道扩张中。结论 经耻骨后 会阴联合切口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及后尿道重建的新方法可使吻合口处显露良好 ,吻合张力低 ,粘膜对合整齐 ,可明显降低术后尿失禁及尿道狭窄发生率。但其远期疗效尚需大量病例的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具有手术指征的15例膀胱癌患者施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常规建立5个工作通道,在腹腔镜下行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及膀胱全切除,自下腹切口取出标本。4例行回肠膀胱术,11例行原位回肠新膀胱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尿外渗、尿瘘及术后腹腔并发症发生以及手术后效果。结果:15例手术成功。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手术时间150~300 min;腹腔镜下新膀胱与后尿道吻合手术时间30~100 min;手术总时间300~660 min,术中出血500~1 200 mL;术中输血0~800 mL。2例术后出现急迫性尿失禁,经锻练后控尿满意;其余患者恢复良好。无腹腔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操作精细、盆腔淋巴结清扫彻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减少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的并发症。方法采用集柬血管钳法保留尿道外括约肌及其神经支配、保留神经血管束(NBV)、耻骨前列腺韧带等方法行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43例。结果经随访6~72个月,无尿失禁,39例排尿通畅,4例排尿困难,2例肿瘤复发。维持正常勃起功能者12例。结论保留尿道外括约肌、膀胱颈整形术可有效防止尿失禁发生率;保留NBV可有效保留性功能。  相似文献   

14.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是男性压力性尿失禁最常见的原因。尿道括约肌、提肛肌、耻骨前列腺韧带、膀胱颈、盆内筋膜、神经血管束等多种解剖结构影响或可能影响尿失禁,了解盆底和尿道的解剖结构对获得满意的功能结果至关重要。为提高控尿率而实施的外科手术包括保留神经、膀胱颈或尿道长度、重建肌肉筋膜、保留耻骨前列腺韧带或保留精囊。围手术期(术前和术后)盆底肌肉训练可以缩短术后尿失禁时间,从而提高术后早期控尿率。  相似文献   

15.
陈志军  汪盛  王成勇  刘建民  李庆文  关翰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10):1355-1358, 1362
目的比较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采用筋膜内与筋膜间保留神经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行腹腔镜下前列腺根治性切除的前列腺癌病人资料,其中20例采用筋膜内保留神经技术为筋膜内组,21例采用筋膜间保留神经技术为筋膜间组。比较2组病人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勃起功能及早期尿控结果。结果筋膜内组3个月及6个月时的尿垫数量级别使用明显优于筋膜间组(P < 0.05)。筋膜内组在6个月时的勃起功能恢复显著提高(66.7% vs 33.3%,P < 0.05)。结论与筋膜间保留神经技术相比,筋膜内保留神经技术提供了相似的手术效果,获得更好的早期尿控及勃起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单孔腹腔镜下脱套式最大限度功能尿道保留在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中的初步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22年3月—2022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为前列腺癌的9例患者,采用单孔腹腔镜下脱套法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观察患者的术中情况、尿控恢复时间、术后病理,利用日尿垫用量评估术后尿控情况,术后随访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需额外增加通道或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96.7 min,平均出血量为94.4 mL,2例患者在术中轻微局部尿道损伤而行缝合修补,未发现其他术中并发症。2例包膜受侵犯,1例切缘阳性,所有病例无尿道浸润;拔除导尿管后,完全和基本即刻尿控率分别为 4/9(44.4%)和 6/9(66.7%),平均完全和基本恢复尿控时间为 25.1 d和12.9 d,3个月内完全和基本总尿控率分别为8/9(88.9%)和9/9(100.00%);术后1、3、6个月的随访PSA值均<0.01 ng/mL。 结论:单孔腹腔镜下脱套法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的新术式安全可行,可提高患者术后的尿控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术后回肠代膀胱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6月—2012年2月腹腔镜下行膀胱全切除术后回肠代膀胱术4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该术式的临床疗效并随访1个月和6个月,观察其对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5.27±1.05)h,平均出血量(552.8±74.3)ml;术后1个月,所有患者代膀胱充盈良好,早期均有尿失禁;6个月后患者日间控尿良好率92.5%(37/40),夜间控尿良好率为80%(32/40),3例仍有尿失禁,平均残尿量(48.3±5.1)ml,另1例出现膀胱结石和出血。结论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术后回肠代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满意,手术创伤小、术后患者控尿良好,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阳王磊  毛祺琦 《浙江医学》2016,38(5):355-357
目的探讨术前相关因素对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患者术后早期尿控恢复的影响。方法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前列腺癌患者446例,分别在患者拔除导尿管后及术后1、2、3、6个月评估尿控恢复情况。根据患者拔除导尿管后和术后3个月两个时间点的尿控恢复情况,分成尿控组和尿失禁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吸烟、BMI、高血压、糖尿病、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Gleason评分、是否术前盆底肌训练等术前因素的差异。结果患者拔除导尿管后以及术后1、2、3、6个月的尿控率分别为1.3%、2.5%、20.0%、53.4%、92.2%。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术前盆底肌训练与患者拔除导尿管后尿控恢复有关;患者年龄、BMI、是否术前盆底肌训练与患者术后3个月尿控恢复有关。结论患者年龄、BMI及是否术前盆底肌训练是RP术后早期尿控恢复的相关因素,这有助于临床医师术前与患者的沟通及作出下一步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耻骨后腹膜外保留尿道的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优势及手术要点。方法自2012年6月~2015年10月对56例患者进行了腹腔镜下耻骨后腹膜外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手术。手术要点包括:建立耻骨后腹膜外腔,放置3~4个穿刺套管,切开前列腺被膜,切除增生的腺瘤,保护前列腺部尿道,缝合前列腺被膜等主要步骤。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记录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拔除尿管后排尿情况。结果 5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病例。手术时间为56~126min,平均85min;术中出血50~800ml,平均300ml。术后患者需膀胱冲洗,恢复良好,平均留置尿管6d(3~14d)。术后3个月复查尿流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无逆行射精、尿道狭窄、尿失禁等发生。结论腹腔镜下耻骨后腹膜外保留尿道的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大体积BPH的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保留性功能的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1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施行了保留性功能的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膀胱术,术中保留患者的前列腺部分包膜、精囊、输精管、神经血管束,术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排尿情况,并检测患者的残余尿量、了解尿控情况及性功能情况等。结果术后每3个月随访一次,平均随访29个月,1例T3aN0M0病人术后10个月出现肺转移,并于术后14个月死亡,其余20例病人均存活,无尿道及新膀胱复发转移,无明显并发症,均有阴茎勃起,完全控尿20例。结论保留性功能的膀胱全切原位回肠膀胱术,可以改善术后患者的控尿能力并能保留患者的勃起功能,明显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形象,但该术式的远期疗效和肿瘤根治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