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科室收治的58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危险事件提取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针对性研究护理对策。结果 58例患儿共检出多重耐药菌61株,包括21株铜绿假单胞,占比34.43%,在所有菌类中检出比例最多。治疗使用2种以上包括2种抗生素和患儿昏迷状态是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再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时间超过5d、儿童重症监护室入住时间、采取肠外营养、两种或两种以上并发症发作、昏迷状态、侵入性操作、病程中使用激素以及留置尿管是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内患儿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根据危险因素分析得出术中操作、药物使用以及患儿状态等可导致患儿感染多重耐药菌,应针对患儿感染的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保证患儿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监测胸外科术后肺炎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所致术后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从而制定相应防控和干预措施,以降低术后肺炎感染发生率及多重耐药菌感染所致的术后肺炎发生率,有效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方法  通过对2016—2018年入住胸外科的所用手术患者610例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所致术后肺炎发生情况及感染相关危险因素。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检出铜绿假单胞菌最多:共22株,占比50.00%(22/44)。检出的多重耐药菌主要为: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共8株,占比53.33%(8/15)。多重耐药菌感染导致的术后肺炎感染率呈现下降趋势,从2016年的3.38%降至2018年的1.37%,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抗生素使用≥14 d、留置导尿管、进行机械通气、入住重症监护病房、ASA评分≥Ⅱ、使用抗菌药物种类≥3种等因素是主要危险因素(均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仅抗生素使用时间是多重耐药菌感染所致术后肺炎感染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通过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及危险因素分析,可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所致术后肺炎的主要感染危险因素,从而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所致术后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海南省妇幼保健院NICU收治的326例感染患儿,根据其药敏试验结果分为MDRO感染组(102例)和非MDRO感染组(224例),分析多重耐药菌的检出情况。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 N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102例MDRO感染患儿检出MDRO菌株156株,MDRO检出数量居前3位的是MDR/PDR-PA 60株(38.46%),MRSA 45株(28.85%),CR-AB 37株(23.72%)。MDRO感染部位主要以呼吸道感染及血流感染为主。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质量(OR=2.581,P=0.026)、昏迷(OR=3.846,P=0.038)、有创机械通气(OR=4.317,P<0.001)、使用抗菌药物种类(OR=5.218,P<0.001)及使用抗菌药物时间(OR=2.615,P=0.032)是N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NICU患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尽早采取防控措施,以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郭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6,(10):1311-1313
目的:分析小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致病菌分布情况,并探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护理措施。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2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型仪VIPEK2检测患儿的致病菌类型。同时,在分析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医院感染控制护理措施。结果本组72例患儿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为:肺炎克雷伯菌51.39%、大肠埃希菌31.9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2.5%、鲍曼不动杆菌1.39%、铜绿假单胞菌1.3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39%。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包括: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未及时隔离,患者病区环境消毒护理不完善,患者细菌传播源控制不足,护理人员手卫生意识薄弱,患者住院时间过长。医院感染控制护理措施包括: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及时隔离;患儿病区环境消毒护理;控制感染患者细菌传播源;护理人员加强自身手卫生护理;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加强易感人群护理。结论在分析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医院感染控制护理措施,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小儿临床耐药菌分布及耐药原因进行探讨。方法将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108例小儿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相关感染因素进行分析,明确感染现状及耐药原因。结果本研究所选的108例患儿主要来自新生儿科、小儿外科、儿童重症科(PICU)。感染最多的多重耐药菌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占总数的73.1%。耐药菌检出的标本中较多为痰液(49.1%)。并发现住院天数延长、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小儿患者自身免疫功能较弱等是细菌产生耐药主要原因。结论在对小儿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应增加监测强度,并对患儿进行适时的抗生素治疗,从而降低耐药菌感染几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构建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判别分析预判模型.方法 对2017~2019年入住综合ICU>48h的84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单因素分析方法 寻找可能的影响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一步采用逐步Fisher判别分析方法 构建预判模型.结果 845例患者中M...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6,(5):534-535
目的:探讨临床耐药菌分布及耐药原因。方法:对100例小儿耐药菌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明确感染现状及耐药原因。结果:1本研究100例患儿主要来自新生儿科、小儿外科、儿童重症科(PICU)。2感染的多重耐药菌最多的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占73%。耐药菌检出的标本多为痰液(49%)。3细菌产生耐药的原因主要为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住院天数延长、小儿患者自身免疫功能较弱。结论:临床应加强监测,适时对患儿进行抗生素治疗,降低耐药菌感染几率。  相似文献   

8.
RICU多重耐药菌的耐药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多重耐药菌的分布特点、耐药情况,以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8年4月至2009年5月收住RICU的79例患者的病原菌进行分析。同时在非多重耐药、多重耐药及泛耐药三组患者之间进行多重耐药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分离出的129株病原菌中前三位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24.0%)、金黄色葡萄球菌(22.5%)及鲍曼不动杆菌(15.5%);多重耐药菌72株,前三位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8.9%)、铜绿假单胞菌(25.0%)及鲍曼不动杆菌(19.4%)。泛耐药菌29株,以铜绿假单胞菌(48.3%)及鲍曼不动杆菌(44.8%)为主。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入住RICU次数、应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机械通气时间、留置导尿时间及合并糖尿病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RICU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高。患者入住RICU次数、应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机械通气时间、留置导尿时间及合并糖尿病与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和病原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病原菌的构成、耐药性及控制措施.方法 对ICU收住的110例机械通气患者中VAP的发生情况、相关因素及病原菌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VAP的发病率为47.27%,其中年龄、制酸药、机械通气时间、意识障碍、抗生素的联合应用、基础疾病是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重要危险因素,52例VAP以G-菌感染为主(64.13%),其次为G+菌(22.83%)和真菌(13.04%),病原菌存在多重耐药性.结论 危险因素的存在与VAP的发生密切相关,VAP患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G-菌,且存在明显的耐药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10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析其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类型。结果总共分离出病原菌194株,鲍氏不动杆菌占比17.53%;铜绿假单胞菌菌占比25.26%;肺炎克雷伯菌占比14.95%;泛耐药菌株27株,分别是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急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类型、卒中类型、意识障碍、入住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是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相关性肺炎类型、卒中类型、意识障碍、入住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是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生应做好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及干预工作,以降低病原菌感染的概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危险因素,试建立相关评估模型。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呼吸科住院的确诊为CAP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感染多重耐药细菌的患儿纳入病例组,未感染多重耐药细菌的病例纳入对照组,对两组临床数据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CAP患儿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危险因素评估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其诊断准确性。结果共纳入1 303例病例,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3岁、咳痰、气促、确诊肺炎前30 d有抗生素使用史、早产、入院时脉搏血氧饱和度≤0.92、白细胞介素6≥15 ng/L以及胸部X线提示两肺受累是儿童CAP多重耐药的危险因素(均P<0.05),构建的联合评分系统判断CAP患儿感染多重耐药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5(SE=0.029,95%CI 0.767~0.882,P<0.001),联合评分的最佳诊断界值为5分,其灵敏度为70.3%,特异度为83.7%。结论本研究提出的CAP患儿多重耐药的危险因素评估模型效能较高,可以帮助儿科医师早期识别需要应用广谱抗生素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我院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以及多重耐药菌的危险因素,从而对临床治疗及院内感染预防进行指导。方法择取在2015年11月至2018年11月到我院重症医学科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82例住院患者,对其病原学结果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分析,82例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中,66例革兰阴性菌,所占比重为80.49%,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粘滞沙雷菌、鲍氏不动定殖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为28例(42.42%)、23例(34.85%)、6例(9.09%)、8例(12.12%)、1例(1.52%)。16例革兰阳性菌,所占比重为19.51%,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就我院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而言,主要是致病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工作人员需要对危险因素进行严格把控,从而改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并改善多重耐药菌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并分析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原因,并且讨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回顾性总结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86例患者的完整资料,调查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86名患者有44名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发生率为51.16%。其中以下呼吸道感染以及泌尿系统感染为主,分别占比47.72%、27.27%。通过分析发现,致感染病原菌主要以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结论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是出现医源性感染较多的科室,针对发生医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要做好预防、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保护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健康,降低患者的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呼吸科多重耐药菌感染(MDRB)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84例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做为此次回顾性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常规组(92例)和MDRB组(92例),对184例患者数据进行归类和分析,包括基本疾病、基础情况、机械通气、侵入性操作、吸烟情况、长期卧床情况、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情况、MDRB珠药敏情况。结果从单因素数据分析可以得出,MDRB组患者年龄、住院时间大于14天、应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应用碳青霉稀类抗生素、留置胃管、留置尿管、机械通气、吸烟、长期卧床、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均高于常规组,说明这些都是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重耐药菌感染多因素Logistic结果显示,患者留置胃管以及住院时间随着时间的延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几率越高,不过对于误吸风险的患者,早期留置胃管能够减低多重耐药菌感染几率,同时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以及激素的使用剂量越大,时间越长,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的几率也就越高。结论呼吸科患者因为多种危险因素而导致多重耐药菌感染,其中包括住院时间、抗生素以及激素的使用、留置胃管和留置尿管的时间,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在治疗时应当进行密切的关注,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从而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的几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多重耐药菌在泌尿外科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科自2010年1月-2011年12月的230例患者进行尿培养并鉴定细菌,做相应的药物敏感试验,分析发生多重耐药的相关因素.结果 230例发生多重耐药菌48例,发生率 20.8%,发生多重耐药菌的相关因素有:1.易感因素:糖尿病、老年病人、艾滋病、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等.2.泌尿系统侵袭性操作.3.抗生素滥用.结论 根据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结果采取相应得护理对策,从而降低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研究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住院患者肺部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临床特点,进一步探讨RICU患者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RICU收治的5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分为多重耐药菌组(n=166)与非多重耐药菌组(n=336),采用SPSS 25.0系统分别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RICU患者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502例患者中MDRO感染者166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RICU住院时间>14 d、气切或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中心静脉导管、使用3种及以上抗生素、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气切或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使用3种及以上抗菌药物、RICU住院时间>14 d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是肺部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RICU患者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很高,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尽量减少有创操作及缩短RICU住院时间可能有利于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儿童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定植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用快速显色培养基筛查患儿鼻咽拭子、肛拭子标本,筛查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肠杆菌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比较新生儿科、儿科、小儿外科重症监护室新入院患儿不同性别、年龄、标本采集时间、病种、感染情况、感染部位及病种的ESBL和MRSA主动筛查阳性率。结果ESBL及MRSA 主动筛查例数及阳性率分别为2 049例(48.5%)及1 923例(8.8%);男女患儿间ESBL及MRS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患儿ESBL与MRSA阳性检出率间的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围产期新生儿ESBL及MRSA筛查阳性率较非围产期新生儿低;3个月内小婴儿ESBL筛查阳性率较新生儿显著升高,余各年龄分段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筛查的阳性率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后ESBL阳性率在夏季及冬季较春季高;冬季较春季、夏季、秋季MRSA阳性率高。儿科阳性率较新生儿科、小儿外科高;感染性疾病患儿较非感染性疾病患儿两种主动筛查阳性率显著升高,其中呼吸道感染较肠道感染患儿ESBL阳性率高;MRSA阳性率在各感染部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中,高胆红素血症两种检验阳性率均较高;患儿二次住院ESBL阳性率高于首次检查阳性率。结论本院各儿童重症监护室的多重耐药筛查阳性率以小婴儿、夏季及冬季、感染性疾病、呼吸道感染、高胆红素血症等因素的患儿较高,本研究可为探索多重耐药机制及早期发现筛选高危宿主和制定相应对策提供本底资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强化感染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强化感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多重耐药菌感染率、感染后转归情况以及医疗废弃物处理、个人防护用品、手卫生合格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为7.84%,对照组感染率为1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疗废弃物、个人防护用品、手卫生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实施强化感染护理干预,可提高监护室各项卫生标准合格率,从而有效预防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住院手术患者对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后发生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303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分为多重耐药组和非多重耐药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估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多重耐药组与非多重耐药组在住院天数、碳青霉烯类药物以及三、四代头孢抗菌药物的使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和三、四代头孢类抗菌药物是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的危险因素。结论 使用碳青霉烯类和三、四代头孢类药物是神经外科住院手术患者发生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临床分布特点并据此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监测北京医院2011~2013年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对多重耐药菌的分布和菌株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2011~2013年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前3位的多重耐药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62.63%)、泌尿系统(12.11%)和血液(6.05%)最为常见;科室分布主要集中在重症监护室、呼吸科病房、急诊科病房。结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呈迅速增加趋势,应延缓耐药菌发展,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有针对性地干预和培训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