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乙学术思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钱乙乃儿科鼻祖,所传《小儿药证直诀》对祖国医药的理论宝库与医疗实践颇多影响。其理法方药之规范至今仍有指导意义,历代研究者不乏其人。自解放36年来,在杂志上公开发表的有关研究文章就有30余篇之多。现综述如下。一、医史文献及理论研究进展钱乙的生卒年代,历史  相似文献   

2.
古以小儿科为哑科,有“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不治一小儿”之说,诚以小儿病难医,而尤在难于诊断。宋以前尚无儿科专书。至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问世,方启儿科专著之发端。《小儿药证直诀》虽然书仅三卷,然于小儿病诊法则从不同视角创立了规范,对后世小儿疾病的诊治具有深远影响。现就其主要诊法学术思想探析如下。1重视小儿体质特点与疾病的关系 《灵枢·逆顺肥瘦篇》谓:“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诸病源候论·百病候》亦云“小儿气血脆弱,病易动变。”钱氏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为,小儿的生…  相似文献   

3.
北宋著名医家庞安时,一生医学成就显著。现存著作有《伤寒总病论》一部,此书对张仲景《伤寒论》进行阐述和补充,特别是对温疫的论述,根据病因不同进行分类,详细描述温毒五证,药用寒凉且重视预防调护。该书内容丰富,论理精湛,见解新颖。庞安时论治温疫的思想对明清时期的温病学形成和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叶天士,名桂(1667~1746),号香岩,又号上津老人,别号南阳先生,为清代吴县人,祖籍安徽歙县,系清代杰出的医学家.叶天士生于医学世家,祖父叶时、父叶朝采都是精通医术,尤其以儿科闻名.  相似文献   

5.
北宋著名儿科学家钱乙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为儿科专著之典范,书中论述了很多儿科常见病证的辨治方法,对后世影响颇大。现就其有关疳证的理法方药的学术思想初步探讨如下。   1 以五脏定名及分型   1.1 以五脏定名   历代医家对疳证的命名繁多。按病因命名有热疳、冷疳、哺乳疳、食疳、蛔疳等;按病位定名有外疳、内疳、口疳、走马疳、脑疳、鼻疳等;按病证命名有疳泻、疳肿胀等;按病情又可分为疳气、疳虚、干疳等。钱乙认为,脾胃失调虽属疳证的主要病变因素,但病久则气血虚衰,诸脏失养,必然累及他脏。五脏可以反映本病的基本病位,故钱氏独具匠心对疳证命名以五脏而定,即肝疳、心疳、脾疳、肾疳、肺疳。   1.2 以五脏分型   疳证分属五脏,故有五疳之称。钱氏对五疳的证型有比较详尽的论述:“肝疳,白膜遮睛;心疳,面黄颊赤;脾疳,体黄腹大;肾疳,极瘦,身有疥疮;肺疳,气喘,口舌生疮。”肝疳又名筋疳,证见头发竖立,面目爪甲色青,两目多泪,隐涩难睁,甚则白膜遮睛,摇头揉目。心疳又名惊疳,证见惊悸不安,浑身壮热,颊赤唇红,口舌生疮,咬牙寻舌,盗汗烦渴等症。脾疳又名肥疳,证见面黄肌瘦,时发潮热,困倦嗜卧,心下痞硬,乳食懒进,嗜食泥土,肝大坚硬,腹痛下蛔,头大颈细。肾疳又名骨疳,证见面色黧黑,耳焦脑热,齿龈出血,足冷如冰,肌骨消瘦。肺疳又名气疳,证见皮肤干燥,毛发焦枯,面色(白光)白,咳嗽气喘,憎寒发热,咽喉不利,口鼻生疮,长流清涕。钱氏的五脏疳之分,对后世医家治疗疳证拓展思路而不仅限于脾胃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浅析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学术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为已是宋金时代研究《伤寒论》的大家之一,著有《注解伤寒论》十卷,《伤寒明理论》三卷,《药方论》一卷,构成成氏伤寒医学三种。其中学术价值最高的《注解伤寒论》的学术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华氏之学术思想渊源于《内》、《难》诸经,《华氏中藏经》对后世影响甚大,在学术继承上,孙思邈、钱仲阳、张洁古等人均承其余绪以脏腑辨证为核心,《中藏经》下卷药方66个,其中安息香丸(苏合香丸)等至今犹为国家所重视。  相似文献   

8.
李时珍,字东壁,是我国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一生中著书十余部①,刘我国医学和药学均有巨大贡献,尤以对中药学的贡献最大。本文试就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对中药学的主要贡献,及其对后世的主要影响作一探讨,以纪念李时珍诞辰470周年。《本草纲目》对中药学的主要贡献 1、总结了16世纪以前我国人民用药的经验,发现增添了许多新药物任何成就都有它的继承性。《纲目》首先是总结整理了在他之前历代本草书籍所录药物.并且在每药下面均附有前人的病例。同时,他还收集所有医方,附于该药之后,以证实其效用②。时珍搜集诸家本草之广  相似文献   

9.
唐代学校式医学教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历史献为依据。介绍唐代学校式医学教育及它对后世的影响。唐代学校式医学教育的特点是:中央与各府,州普遍设立医学校,学校式教育推广到全国;医部与药部分立,专业设置明确;教学内容丰富,课程结构完善;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严格考试制度,师生皆同;采用科举制选拔人才,并具有医,教,研合一的组织形式,唐代学校式医学教育模式为后世所沿袭,对中国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宋代名医钱乙,字仲阳,是中医儿科学杰出的一代宗师。钱氏《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现存理法方药完善的第一部儿科专著,全书共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论脉证治法,中卷载医案23例,下卷载诸方药。钱乙学术造诣精湛,善将前人理论与儿科临床实际相结合,并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明创造儿科五脏辨证理论,提出心主悚、肝主风、脾主困、肾主虚的辨证纲领。论治上,从五脏补虚泻实出发,注意柔润清养、运补兼施、攻不伤正、注重调理脾胃的学术思想贯穿始终。该书集中体现了钱乙在中医儿科医学上的突出成就和卓越贡献。兹将其脾胃学术思想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半夏泻心汤的配伍法则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半夏泻心汤的配伍法则 对半夏泻心汤的用药特点和配伍关系进行分析时,历代医家多以辛、苦、甘五味的不同,将该方药物分为辛味药组(半夏和干姜)、苦味药组(黄芩和黄连)及甘味药组(人参、甘草和大枣).现代有人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其进行模糊聚类分析,亦将方中药物分为3类:①半夏、干姜;②黄芩、黄连;③人参、甘草、大枣[1] ,结果与传统分类法相一致,可见按药物性味的不同对半夏泻心汤的用药特点和配伍关系进行分析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喻昌《尚论篇》在体例篇次、病势阐发、体质注疏、方证研究、温病立说诸方面,承前启后,辟有新义。后世张璐、程应旄、程知、钱潢、沈明宗、徐忠可、章虚谷、舒诏诸家袭宗其说,作了进一步发挥。  相似文献   

13.
经方自问世以来,公认具有用药精当、配伍严谨、效如桴鼓等特点,其独特的辨证理论体系和卓越的临床价值已被伤寒学家和历代临床医家所尊崇,也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分别从组方原理、临证应用以及现代研究等方面阐述了经方在不同时代的发展和运用.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作为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为方剂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张仲景在该书中极其重视药物的相互配伍和剂量增减,首创了麻黄与桂枝、柴胡与黄芩、芍药与甘草、栀子与淡豆豉等著名药对,对后世方剂的发展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5.
浅析《伤寒论》药对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作为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为方剂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张仲景在该书中极其重视药物的相互配伍和剂量增减,首创了麻黄与桂枝、柴胡与黄芩、芍药与甘草、栀子与淡豆豉等著名药对,对后世方剂的发展影响很大。所谓“药对”,狭义专指具有阴阳对立特性而配伍的两味药物,凡寒与热、润与燥、升与降、散与收、走与守等对立属性配伍的两味药,可称之“药对”。例如黄连与肉桂、塾地黄与苍术、桔梗与牛膝、干姜与五味子、大黄与人参、白术与枳实等。广义则泛指由两味药组合成方的,或经常联合使用的,统称为“药对…  相似文献   

16.
浅论《内经》胃气理论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概念、生理、病理、诊法、治疗和养生6个方面,阐述《内经》的胃气理论,着重体现《内经》重视脾胃的思想,以及这一思想对后世医家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清任(1768—1831)是我国清朝末年的医学大家。他久居京师,以医为业,有著作《医林改错》传世。这部著作于1830年首次刊行,至1950年再版近40次,为古代任何一家的医学著作所不及。王清任因《医林改错》一书而成为中医学史上少有的、长达一个多世纪激烈争论的人物。 《医林改错》主要有两部分内容,前面是关于脏腑解剖的论述,后面是对医学理论及临床病症的诊断治疗的论述。这本书充分体现了王清任的学术思想,是其一生医学活动经验的总结。王清任活血化瘀的理论和处方受到普遍赞赏,而池的学术思想则在一个时期内遭到了强烈反对.可以说,王清任学术思想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他所提供的医学知识。  相似文献   

18.
仲景方对后世方剂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汉以后至今,有许多常用的方剂类多从仲景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源流演变关系,历历可考。如理血剂之四物汤,为临床调经补血的常用名方,虽出自《局方》,实即从《金匮》胶艾汤减去阿胶、艾叶、甘草三味而成。又如宣肺平喘的三拗汤,方虽见于宋代,其实是从仲景麻黄汤减去桂枝而成,以后又在三拗汤基础上加入苏子、橘红、桑  相似文献   

19.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运,五脏自强,脾胃衰败,五脏则伤。肾为先天之本,为发育生殖之源,藏先天之精及五脏六腑之精华。精化为气,称之为肾气,又名  相似文献   

20.
程杰  张正龙  房慧岭  唐巍 《安徽医学》2009,30(12):1379-1381
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丰富的养生思想、养生方法,是养生学发展的成熟时期。在道德修养方面,养生学家崇尚老庄之学,主张清静无为,修身养性;在具体的养生实践上,重视存神、服气、导引等,形成了颇具道学色彩的丹道养生,对后世养生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