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的"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旨在大力培养高层次中药人才,促进中药与中医事业协调发展,为中药行业从业人员提供提升能力的机会。本文探讨中药特色技术传承在教学中的应用,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运用SWOT模型对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与发展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及面临的挑战进行系统分析,有利于认清当前影响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与发展的内外部因素,明确中药特色技术发展的方向,根据分析所得结论提出中药特色技术发展的对策,为继承和发扬张中药特色技术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药炮制技术是体现中医因病选药、灵活用药和保障用药安全、有效的特定手段,体现了中医合理用药的特色和优势,具有特色鲜明的地域性,是中医用药独有的智慧结晶。但存在学科细化淡化了中医中药的有效融合、对炮制技术的传承和保护不够重视、中药炮制品存在的问题多等问题。文章以承前人智慧成果,从中药炮制技术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夯实炮制理论和技术,支持中药炮制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激活中药炮制人才发展新引擎,规范中药炮制标准/规范,各行其职、有效交融等传承和发展中药炮制技术的思路,以期为传承发展中药炮制技术提供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成都中医药大学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是全国规模最大、唯一设在高等院校的中药种质保存库,系我国中药种质资源战略储备库,也是四川省中医药产业发展、传统文化传承对外交流的一张名片,其致力于建立我国中药种质资源保藏的完整体系、建成具有国际影响的中药种质资源保护设施和科学研究中心,形成中药种质资源分类鉴定评价、中药种质保存研究和中药种质资源持续利用三大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5.
金世元教授是我国著名中药专家,全国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金教授在从事中药专业的70余年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学术思想和技术专长。特别是在中药鉴定学领域中,金教授成果丰硕,独具特色,形成了"医靠药治,药为医用",医药理论结合用于鉴定中药品质。尊古不泥古,与时俱进、实事求是鉴定中药品质的学术思想,值得我们传承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药炮制传承教育,主要以传统技术为主的一种教育模式,而研究生教育则注重科研。本文从当前研究生教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探讨了中药炮制传承教育对研究生教育的影响,并就目前该学科在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特点,有针对性就该学科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在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如何更好的促进中药炮制在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以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同时,希望为开展类似传统特色学科的研究生教育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7.
中药药效组分理论是中药发展中产生的新理论,对于科学地解析中药、深刻地认识中药、合理地使用中药、持续地传承中药和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传承创新、建立与临床疗效对应质量标准的学术思想指导下,张贵君教授于2000~2005年创立了中药生物鉴定法和中药药效组分理论,并进行了10余年的再实践。综述了中药药效组分理论形成和实践成果,为传承发展中药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中药药效组分理论是中药发展中产生的新理论,对于科学地解析中药、深刻地认识中药、合理地使用中药、持续地传承中药和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传承创新、建立与临床疗效对应质量标准的学术思想指导下,张贵君教授于2000~2005年创立了中药生物鉴定法和中药药效组分理论,并进行了10余年的再实践。综述了中药药效组分理论形成和实践成果,为传承发展中药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江西具有代表性的几味道地药材的的文化内涵进行挖掘,结合江西中药产业的实际,初步探究了传承和保护江西道地和特色中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医院中药制剂体现了医院中医药特色的传承与发扬,在临床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深受广大医生和患者欢迎。结合医院中药制剂人才培养的要求与特点,将问题为导向教学法(PBL)、任务驱动教学法(TDL)结合应用到医院中药制剂教学中,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探索创新的精神,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医院中药制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组分中药配比研究方法及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中药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承,其疗效已经长期临床实践确证。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特色,中医药是我国最贴近人民生活,且最具知识产权优势的学科。中药应用已有悠久历史,其疗效经得起临床检验,但目前作为中药配伍主体的组方配伍多源于医生的经验积  相似文献   

12.
全国多所高职院校设置中药制药技术专业,但各校所处环境、师资队伍、教学条件、办学特色等有所不同。因此,不同高职院校中药制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应有所差别。我院于2001年开始设置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在总结教学经验基础上,依据具有生产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和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的建议等,制定并不断完善中药制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高职中药制药技术专业“专业平台+职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达到本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掌握(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及分布,并简单对该地区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合理建议,为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本底资料。方法依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方案,通过实地调查(样方套)、文献查阅和数据整理的方式对该地区野生中药资源进行整理。结果调查振安区样地36个,共计样方套180个,调查到振安区野生药用植物共计403种,省级新纪录1个,重点药材45种,特色药材23种,制作标本332份,收集药材51种。收集的药材包括重点品种15种,特色品种4种,一般品种32种。共拍摄照片1万余张,录制视频时长共十余小时,采集了大量影像信息及数据。结论振安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通过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项目,全面掌握丹东市振安区野生中药资源种类、含量。对于保护好中药资源,提升振安区中药产业发展水平,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将中医药学理论与现代制药技术及标准有机结合,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关键。通过从中药药效物质研究的基本思路,到新型研发技术的创建,将中药复杂成分化解为单一成分,并按现代制药标准、使用现代制药技术制成现代制剂,试图推出一个能充分体现中医药学科学精华特色的、现代中药新药研发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正>“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时,言简意赅地点明了中医药工作成效。中药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在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中提出开展“中药质量提升及产业促进工程”建设,加快中药材种业发展,支持中药种质资源库、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大力推进良种繁育水平提升,加快优质种子种苗大规模推广应用;通过提升中药资源监测能力,进一步为中药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保障。多位出席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就加强中药资源合理利用与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商品学会定于2008年5月下旬或6月中旬在青岛市即墨市举办“第一届全国中药商品学术大会”。大会直击影响国计民生的中药商品,从传承理论、学术思想、发展战略、科学监管、规范生产、新药研发、标准制定、临床应用、技术咨询、产品推广、人才培养、国际贸易以及中医药发展中  相似文献   

17.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经历了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对人民的防病治病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年来各种疑难杂症频繁出现,中药的发展潜力更是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关注和重视。伴随着中药现代化战略的实施,中药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微生物转化是当前中药现代化研究的热点之一,就微生物转化的概念、特点以及微生物转化技术在中药中的应用现状进行概述,并对中药微生物转化的发展前景做展望。  相似文献   

18.
陈二林 《甘肃医药》2012,(3):217-219
中药制剂在我国创用甚早,随着国内外药物研发技术的飞速发展,医院中药制剂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其发展处于停滞不前,甚至逐渐萎缩的局面。针对现状,医院中药制剂必须走科学化的特色制剂发展道路,应从简单的生产型转为技术研发型,充分发挥中药制剂的特色。医院中药制剂是中药新药研发的一个重要平台,也是新药开发的一条重要捷径,医院应改善软硬条件,加快医院中药制剂向中药新药转化,促进医院中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程,是一门医学科学,中医学的博大精深,主要就是在历史的潮流中得到传承。中药辨别真伪,自古以来就受到医者重视。目前我国中药滥用、误用、混用现象严重,严重影响到中医药的质量。中药具有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同时也为我国医学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中药品种的真伪、质量的优劣对于临床治疗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加强对于中药的鉴别,能够有效地使我国的中医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中医学文化历史悠久,不仅对于医疗事业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能够加强中国与外国的沟通与合作,打开了国内外中医学知识的大门。本文就中药常见鉴别技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水丸作为中药的传统剂型,具备易溶散吸收、便于携带服用等优点。手工泛丸法所需工具简便,适宜用于医疗机构临方制剂的个体化用药服务。文章详细介绍了手工泛丸的团、揉、摔、翻、撞等具体操作手法以及制丸过程中的原材料、赋形剂、起模、泛丸速度、丸粒大小、干燥温度等方面的注意事项。作为一种中药特色技术,手工泛丸法需要中医药人员认真传承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