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西6~13岁儿童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超重肥胖的发病机制及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分层整群随机的方法,于2010年抽取广西6 370名6~13岁儿童,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及问卷调查,以《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超重和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试用)为判断标准,对检出的超重肥胖儿童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6370名儿童超重肥胖率为9.9%,其中男童超重肥胖率为12.2%、女童7.5%;城市儿童超重肥胖率14.6%、农村儿童4.8%。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城乡、父母亲文化程度、出生体重、饮食开支、偏食、吃饭速度、户外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与儿童超重肥胖有统计学关联(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城乡、吃油炸食品、喝碳酸饮料、偏食是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父母亲文化程度、睡眠时间是儿童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结论广西6~13岁儿童超重肥胖率低于全国水平,生活环境、饮食行为及运动是儿童超重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健康教育、饮食调整及运动锻炼是减少儿童超重肥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如皋市如城街道3-6岁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率与发展趋势,从而为生命早期肥胖监控、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集如皋市如城街道2014-2016年3-6岁学龄前儿童健康监测和"六一"体检资料,对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城街道3-6岁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率为超重(11.79%,其中男12.62%、女10.93%)、肥胖(6.91%,其中男7.48%、女6.32%)。结论 3年来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现状不容乐观,应予以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常德市武陵区托幼机构3~6岁儿童超重和肥胖流行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统计该地区近五年3~6岁儿童超重和肥胖人数,分析超重和肥胖流行趋势;以园为单位整体抽样,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超重和肥胖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该地区近五年超重率依次为5.40%、6.20%、6.59%、6.62%、6.97%,肥胖率依次为2.59%、3.01%、3.17%、3.19%、3.29%,肥胖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喂养方式、生活方式(看屏幕时间)、吃饭时间、父母文化程度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统计分析显示男孩、人工喂养、生活方式、吃饭时间短等因素危险度较高。结论:该地区未对超重和肥胖给予足够的重视,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应加强研究并采取相应措施对其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城市和农村儿童肥胖的发病情况及其与血压的关系。方法:对重庆地区37785名7-17岁儿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测量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血压。结果:(1)城市儿童中,超重13.16%,肥胖3.73%,农村儿童中,超重5.26%,肥胖0.90%。(2)男性儿童的超重肥胖患病率13.16%,女性8.39%。(3)超重肥胖组的收缩压及舒张压高于P90和P95者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结论:重庆地区城市儿童超重肥胖患病率高于农村儿童,男性儿童超重及肥胖患病率高于女性,超重肥胖组儿童的血压升高者明显多于正常体重组,对超重肥胖儿童应加强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无锡市城区0-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流行情况。方法 分层整群抽样进行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无锡城区0-6岁儿童肥胖的检出率为3.37%,超重检出率为7.29%,轻,中、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31%,0.95%,0.12%,肥胖超重比为2.16;脂肪重聚年龄男女均为3岁;脂肪重聚比前半年为2.94,后半年为1.49。结论 无锡市城区0-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检出率甚高,是1996年全国11市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流行病学调查平均值的1.69倍。已成为本地区儿童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防治工作已迫在眉睫,全社会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山东省3县农村地区儿童超重和肥胖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随机选取山东省3县17个行政村的7~12岁儿童进行横断面研究;采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7~12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11.41%和5.86%,男童和女童之间超重率和肥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每天看电视时间(OR=3.062,95%CI:1.708~4.932)、每天睡眠时间(OR=2.693,95%CI:1.136~5.641)、油炸食品的食用频率(OR=2.024,95%CI:1.041~3.570)、膨化食品的食用频率(OR=2.304,95%CI:1.208~5.416)是儿童超重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儿童出生体质量(OR=1.615,95%CI:1.013~2.742)以及父亲或母亲是否肥胖(OR=1.846,95%CI:1.109~3.520)也与农村儿童超重肥胖相关联。结论山东省3县农村地区儿童超重肥胖的比例相对较高,控制农村儿童超重肥胖应重点关注儿童日常生活和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7.
<正>健康报(记者刘洋)5月11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在京发布了《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报告》显示,1985年~2014年,我国7岁以上学龄儿童超重率由2.1%增至12.2%,肥胖率则由0.5%增至7.3%,相应超重、肥胖人数也由615万人增至3496万人。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至2030年,0~7岁儿童肥胖检出率将达到6%,肥胖儿童数将增至  相似文献   

8.
林小梅  许贤照  李惠萍  杨天煌 《海南医学》2013,24(24):3729-3730
目的了解泉州地区7~18岁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情况,为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泉州地区2 060名7~18岁的儿童青少年,根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筛选出超重和肥胖。结果泉州市7~18岁儿童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11.6%和6.7%。其中男生的总超重、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272和9.785,均P〈0.01)。结论泉州地区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日益增多,对儿童的青少年超重肥胖预防和干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和探讨姚安县0-1岁儿童营养状况,为有效干预该年龄段儿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填写调查表及现场测量的方法,对该县0-6岁儿童本身及其监护人(主要为儿童父母)进行调查。对不同性别及各年龄段儿童营养状况和导致营养不良发生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男童低体重92(8.29%)例,消瘦61(5.50%)例、生长迟缓74(6.67%)例、超重32(2.89%)例、肥胖17(1.53%)例。女童低体重88(10.81%)例,消瘦49(6.02%)例、生长迟缓68(8.11%)例、超重24(2.94%)例、肥胖13(1.59%)例。两组在各项营养不良状态下儿童构成比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各营养不良状态儿童数量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各年龄段儿童龋齿、超重、肥胖发生率构成比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4、4-5岁及5-6岁儿童龋齿患病率高于0-3岁儿童(p0.05);5-6岁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率高于其他三组(p0.05);父母文化程度及对喂养知识的了解程度是儿童出现营养不良状况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重视学龄前各阶段儿童进行科学喂养,加强对父母科学喂养及健康育儿知识健康教育,积极提倡科学饮食,同时通过适量的有氧运动是日后干预儿童营养健康状况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张亚果  冉域辰  张琚  李薇 《四川医学》2008,29(3):352-353
目的 为了解成都市城区学龄期儿童超重及肥胖的情况,及时对超重及肥胖儿童进行干预和治疗.方法 选取成都市3个城区6所小学共3769名6~12岁健康儿童进行调查,以身高别体重为参数,以WHO肥胖的诊断标准为依据.结果 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8.9%和8.5%,总体肥胖-超重比为1.05.肥胖发生率在7~10岁有随年龄增高的趋势,而在11~12岁有随年龄下降的趋势,10岁组肥胖率最高.整体人群中男童肥胖的发生率>女童,χ2=29.38,P<0.01.结论 成都市城区学龄儿童超重及肥胖的发生率虽然远低于国外发达国家,但与国内城市比较仍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特别是学龄期男孩的肥胖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学生超重、肥胖流行现状与15年流行趋势   总被引:82,自引:2,他引:80  
目的:分析我国不同群体学生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和近15年来的流行趋势变化,为制定学生肥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1985年和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对象为7~22岁学生.利用新建儿童青少年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重/身高2,kg/m2)标准筛查超重、肥胖,分析不同群体检出率.结果:2000年我国7~22岁城市男生、乡村男生、城市女生、乡村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4.37%、1.46%、2.32%和0.92%,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0.38%、4.34%、5.94%和3.67%,比1985年成倍显著上升.地区差异极其明显:部分发达大城市男女生肥胖率达9.63%和4.50%,超重率达15.29%和8.77%;多数地区处于肥胖流行早期,西部肥胖检出率很低,乡村女生基本无肥胖流行.结论:中国发达地区采取学生肥胖综合防治措施已刻不容缓.其它地区也应采取相应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苏州市沧浪区6~12岁儿童超重、肥胖的现状,为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1年沧浪区体检的23所小学6~12岁的1382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以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2003年制定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值分类标准>对苏州市沧浪区儿童超重肥胖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13822名学龄儿童中,超重儿童1997人,总超重率14.45%;肥胖儿童1672人,总肥胖率12.10%,男生超重率、肥胖率均高于女生.结论 苏州市沧浪区学龄儿童超重率、肥胖率较高,应引起重视,并及早予以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研究学龄前儿童在外就餐摄食量与体重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本地区在园3-6岁儿童1248名,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入选儿童4个月内在外就餐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其与儿童肥胖、超重发生的相关关系。结果:本组儿童在外就餐频次多为1-2次,占58.01%,其中选择西餐人数占29.49%,选择中式快餐占19.55%;本组3-4岁儿童正常体质量、肥胖、超重所占比例为90.37%、4.04%、5.59%;4-5岁儿童正常体质量、肥胖、超重所占比例为81.72%、11.67%、6.61%;5-6岁儿童正常体质量、肥胖、超重所占比例为79.45%、13.98%、6.57%;儿童蛋白质摄入量与BMI呈负相关(P0.05),而油脂摄入、碳水化合物产热比、脂肪产热比与BMI呈正相关(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在外就餐摄入量与儿童肥胖、超重发生密切相关,通过正确指导学龄前儿童饮食,对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江阴市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及特点,为预防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2017年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每年按照高中、初中、小学学生性别比例抽取的30%的学生依据《学生健康检查技术规范》(GB/T 26343-2010)进行体格检查,数据录入"江苏省学生健康信息管理系统"中,利用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城乡、学年的超重、肥胖流行特征。结果江阴市儿童青少年超重检出率为13.19%,肥胖检出率为9.3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两者均为男生高于女生、农村高于城市、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超重χ~2=94.732,P0.05,肥胖χ~2=1 085.591,P0.05)。2017年儿童青少年超重检出率较2013年提高了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516,P0.05);肥胖检出率较2013年提高了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8,P0.05)。结论江阴市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持续增长,7岁组肥胖检出率达12.24%,已处于国内高位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天津市大港0~6岁儿童健康状况动态变化,探讨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及明确保健工作重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纵向比较法分析2010-2014年本地区0~6岁儿童保健(3+1)年报资料。结果:大港0~4岁儿童低体重患病率由2010年0.42%升高到2014年0.53%;0~4岁儿童生长迟缓患病率及贫血患病率分别由2010年0.99%、8.15%下降到2014年0.74%、3.09%;0~6岁儿童肥胖率和患龋率分别由2010年10.87%、16.73%升高到2014年11.07%、23.25%;农村儿童低体重率小幅增长、患龋率和3~6岁农村儿童肥胖率增幅明显,同期贫血患病率农村高于城市。结论:影响儿童健康的新问题已变为肥胖和龋齿,低体重仍是工作重点,农村儿童是保健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6.
<正>每年的5月11日是“肥胖症及其并发症防治日”,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6岁以下和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0.4%和19%,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已经超过一半(50.7%),也就是说每两个成人年就有一个是超重或者肥胖者。  相似文献   

17.
儿童肥胖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李辉 《中国医刊》2005,40(5):7-9
1 儿童肥胖的流行现状 目前全球大约有1760万5岁以下的儿童超重,有1.55亿学龄儿童超重,有3000万~4000万肥胖儿童.根据欧美国家的统计,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儿童超重肥胖率增长了2~3倍.在美国,有10%~15%的学龄前儿童超重或肥胖,近十年增幅为50%~70%.英国从1989~1998年间3~4岁的儿童超重的发生率增长了60%,肥胖的发生率增长了70%,4~11岁儿童的超重肥胖率为9%~13.5%,10年增长率约50%.日本1~6岁儿童的肥胖率为6.5%,6~17岁为 13%~15%.世界卫生组织对94个发展中国家的160个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后得出:1995年全球发展中国家学龄前儿童的超重发生率为3.3%,最高的在拉美和加勒比海(4.4%),其次是非洲(3.9%)和亚洲(2.9%),但在绝对数量上亚洲占第一位,因为发展中国家的肥胖儿60%生活在亚洲.  相似文献   

18.
徐州市儿童单纯性肥胖调查及不同诊断标准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调查徐州市小学生单纯性肥胖患病情况 ,比较标准体重法与新标准BMI法判断儿童肥胖的差异。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对徐州市 2 5所小学 1~ 5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并体检。结果 标准体重法 ,徐州市 7~ 11岁儿童超重与肥胖的总检出率分别为 13.3%、17.4 % ,肥胖 -超重比 (OOR)为 0 .8;新标准BMI法 ,徐州市 7~ 11岁儿童超重与肥胖的总检出率分别为 12 .2 %、11.3% ,OOR为 1.1;新标准男、女儿童超重与肥胖的检出率均低于标准体重法 (P <0 .0 1) ,而OOR值略高于标准体重法。结论 徐州市儿童超重与肥胖的检出率均较高 ,但OOR均在可接受范围内 ;尽快实施有效干预措施可能控制或遏制儿童肥胖的高发趋势 ;新的儿童肥胖判断标准更符合实际 ,且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青岛市城乡成人超重、肥胖状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青岛市6个区(市南、市北、四方、即墨、黄岛、胶南)35岁以上常住居民6 000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 青岛市居民超重率42.61%,男性高于女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7.78,P<0.01);肥胖率为25.06%,男性高于女性,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3.52,P>0.05);城市超重率41.96%,肥胖率23.45%,农村超重率43.49%,肥胖率26.61%.不同年龄组间比较,除农村的超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超重率及肥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233~118.930,P<0.01);超重率、肥胖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65岁之后均有所下降.乡村在45岁~、55岁~肥胖率均高于城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85, P<0.01;χ2=5.86, 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城市居民教育程度对超重与肥胖有保护作用(OR=-0.439、-0.303,P<0.01),收入水平是危险因素(OR=0.091、0.119,P<0.01), 体力活动仅是超重的保护因素(OR=-0.195,P<0.01),农村的超重影响因素与城市相同.结论 青岛市城乡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均高于2002年青岛市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体力活动是城乡居民超重和肥胖干预的重要因素,应增加体力活动,预防和控制超重与肥胖.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1):158-162
目的了解2018—2019年本溪市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防控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提供相应的策略措施。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018-2019年本溪市9~18岁儿童青少年,并对其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分别为2985份和3489份。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8和2019年本溪市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分别为38.23%、41.79%,年增长率为3.56%。多因素分析发现,影响本溪市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主要因素有营养不良、城乡分类、年龄分类、性别、吃甜食情况。其中,营养良好为其保护性因素,而郊县、13~18岁、性别女、爱吃甜食是其危险性因素。结论本溪市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率相对较高,应尽快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消除不良因素影响,有效降低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