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2例中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分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量表(WHO QOL-100)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FCA和WHO QOL-100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疗法可提高中风偏瘫患者治疗总有效率、Barthel指数评分、FCA评分和WHO QOL-100评分,以及降低NIHSS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康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穴位按摩结合针灸护理对中风恢复期患者康复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收纳的中风恢复期患者86例进行分组,对照组43例给予单纯穴位按摩护理,研究组43例在其基础上联合针灸给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NHISS评分、吞咽功能以及FMA评分差异。结果研究组生存质量评分、NHISS评分、吞咽功能以及FMA评分治疗后分别为(94.40±5.12)分、(9.24±2.71)分、(1.01±0.20)分、(49.45±6.12)分,较对照组更优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中风恢复期患者实施穴位按摩联合针灸护理后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临床症状,临床上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3.
陈传玲 《中外医疗》2016,(32):178-180
目的 评价综合康复护理路径应用在脑梗塞导致偏瘫老年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整群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该院收治的脑梗塞导致偏瘫的老年患者6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实施综合康复护理路径,分析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BartheI指数为(62.35±2.19)分、FMA评分为(63.59±5.34)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3.96±3.75)分、(52.19±4.57)分,P<0.05;研究组NIHSS评分为(6.32±0.58)分,优于对照组的(14.25±2.33)分,P<0.05;且研究组总有效率94.12%,高于总有效率76.47%,P<0.05.结论 综合康复护理路径应用于脑梗塞导致偏瘫老年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和研究针灸结合康复医学在中风偏瘫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对我院收治的100例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0),对照组给予康复治疗,观察组给予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灸结合康复医学进行治疗中风偏瘫患者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也减轻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压力,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灸按摩与综合康复护理相配合对高血压脑出血后肢体偏瘫的影响。方法将50例高血压脑出血后肢体偏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25例/组,属于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对照组采取针灸按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综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六个月FMA评分为(29.61±1.63)分,Barthel指数评分为(82.56±6.53)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针灸按摩配合综合康复护理可逐步恢复高血压脑出血后肢体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右江医学》2019,(11):842-845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早期康复治疗对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87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早期康复训练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给予中医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法(FMA)和ADL量表(Barhtel指数)及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和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01)。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配合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中医康复综合疗法应用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的临床干预疗效。方法:将124例脑卒中伴偏瘫痉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临床康复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临床康复治疗基础上实施中医康复综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肢体痉挛疗效、治疗前后肢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上肢及下肢痉挛总有效率分别为88.71%和70.9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39%和35.48%。两组患者治疗前FMA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显著好于治疗前,研究组患者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康复综合疗法应用于偏瘫痉挛状态可显著解除患者肢体痉挛,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医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60例中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实施中医针灸疗法,试验组实施中医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比较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干预组的86.67%,同时试验组的巴氏评分(67.12±7.06)分,明显高于干预组的(54.98±6.70)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符鲲  宋涛 《当代医学》2013,(31):142-143
目的探讨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上肢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上肢偏瘫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午10月--2012年5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0例,患者均合并上肢偏瘫,全部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给予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上肢强制性运动疗法,对照组息者仅给予上肢强制运动治疗。治疗1个月后对患者康复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诒疗总有效率(92.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FMA评分[(53.46±12.97)分、(3846±13.14)】及Barthel评分[(67.25±14.33)分、(48.52±13.86)分】均较康复治疗前[EMA(28.59±11.24)分、(28.71±11.45)分;B&rthel(36.52±12.05)分、(37.03±13.20)分】升高,但研究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上肢强制性运动疗法可有效改善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效果明显,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风后遗症患者应用康复治疗后对临床效果影响情况。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7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康复治疗),每组患者35例。分析比较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生活能力控制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6.99±1.32)分]以及MBI评分[(75.03±11.66)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NIHSS评分[(13.02±4.66)分]以及MBI评分[(52.34±10.46)分];观察组患者上肢FMA评分[(20.43±3.67)分]、下肢FMA评分[(16.54±1.08)分]值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上肢FMA评分[(17.94±3.01)分]、下肢FMA评分[(12.76±2.2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中风后遗症患者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并提高其生活能力,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文主要是对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3月到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98例中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9例。参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与康复治疗方式,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再进行中医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96%,参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5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中风偏瘫患者采取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的措施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改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徐磊  华启海  阎兴洲  江勇  王敏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10):1745-1747
目的 观察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偏瘫患者康复的疗效,为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 方法 选取中风偏瘫患者53例,所有病例均来源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神经内科、急诊内科的住院患者。患者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8例。其中治疗组采用针灸结合康复训练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治疗,2组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计治疗4个疗程。治疗前、治疗后采用运动功能(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简称FMA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选择统计软件SPSS 19.0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与处理。 结果 治疗4个疗程后,治疗组的FMA评分和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FMA评分和ADL评分在组内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针灸、康复训练均对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有效,提高了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而针灸结合康复训练较单纯的康复训练更有效,能更好地帮助患者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68例中风偏瘫患者,以不同治疗方法为依据分成2组:对照组34例施以康复治疗,治疗组34例施以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比对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34例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7.06%,与34例对照组的79.41%相比,有差异性(P0.05);治疗巴氏评分(72.25±6.61)分,比对照组(60.52±3.68)分更高,(P0.05)。结论对中风偏瘫患者展开专业治疗时,施以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的应用效果,比单一康复治疗更有效,可大大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病情,建议推荐。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早期针灸联合康复锻炼在中风偏瘫患者中的实际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中风偏瘫患者55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将其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病程20天后进行针灸联合康复锻炼治疗,观察组患者在病程3天后进行针灸联合康复锻炼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FCA以及FMA评分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中风偏瘫患者中进行早期针灸联合康复锻炼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提高患者的FCA以及FMA评分,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腹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将12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以腹针加运动疗法治疗,腹针穴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商曲、气旁、滑肉门、外陵。针刺完毕配合运动疗法。治疗隔日1次,每周3次,共24次。对照组以单纯运动疗法治疗,运动疗法的手法及疗程同观察组。结果通过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四肢FMA评分比较,发现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FMA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FMA评分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腹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优于单纯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疗法在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2例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运动想象疗法,比较两组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FMA和BI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采用运动想象疗法可提高卒中偏瘫患者FMA评分、BI评分和护理满意度,优于单纯常规康复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中风后偏瘫患者接受针灸联合康复治疗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本院2012年-2015年收治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6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和观察组(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每组各有患者30例。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63.3%,差异有统计学价值(P0.05);治疗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陷量表评分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后偏瘫患者应用针灸结合康复治疗,相对于常规西医药物控制治疗疗效更为显著,远期效果令人满意,可更好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值得重视并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郝浩 《大家健康》2016,(2):29-30
目的:缺血性中风患者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效果分析。方法:将我院2012年3月-2014年6月自愿参与研究的缺血性中风病人100例作为调查对象,分成不同疗法组,包括:给予对照组基础性疗法,研究组在基础疗法上加用早期针灸、康复疗法,于临床预后评定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预后神经缺损评分、生存质量评分等指标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P <0.05)。结论:临床针对缺血性中风病人行早期针灸、康复联合疗法作用突出,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加快社会融入,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梅红 《求医问药》2014,(20):8-9
目的 :探讨分析实施适宜社区康复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间南京阅江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社区的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社区康复组(5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为社区康复组患者进行适宜社区康复培训,教会其简易的康复治疗技术,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量表(FMA)与Barthel指数量表(BI)评价对比两组患者1个月后及3个月后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实施干预前,社区康复组患者的FMA评分为(45.72±15.43)分,BI评分为(30.72±21.43)分;对照组患者的FMA评分为(45.29±16.14)分,BI评分为(33.76±18.98)分,二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实施干预1个月后,社区康复组患者的FMA评分为(48.29±18.14)分,BI评分为(35.56±19.88)分;对照组患者的FMA评分为(46.87±17.54)分,BI评分为(35.31±19.91)分。社区康复组患者的FMA评分及BI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但差异并不十分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实施干预3个月后,社区康复组患者的FMA评分为(51.29±18.76)分,BI评分为(45.76±20.73)分;对照组患者的FMA评分为(45.63±19.09)分,BI评分为(36.75±21.81)分。社区康复组患者的FMA评分及BI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实施适宜社区康复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疗法治疗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8例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和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FMA、FA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疗法治疗卒中后偏瘫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BI、FMA和FAC评分,以及降低NIHSS评分,优于单纯康复疗法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