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低场磁共振对脱髓鞘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140例脱髓鞘疾病患者的基本资料、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探究低场磁共振的诊断效果。结果:在140里脱髓鞘疾病患者中,脑白质出现营养不良的有10例,患有慢性脱髓鞘疾病全部治愈的占115例。患有急性脱髓鞘疾病的患者有6例,9例多发性硬化患者未得到治愈。结论:低场磁共振对脱髓鞘疾病有较高的敏感性,成为脱髓鞘疾病检查的主要方法,也能对脱髓鞘疾病提供有效的诊断意见。  相似文献   

2.
常彦利 《中外医疗》2014,(13):182-183
目的分析与探讨磁共振水成像在脊柱疾病中的应用方法与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存在脊柱疾病的患者共100例,对其采用磁共振水成像检查,对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将磁共振水成像检查结果与最终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以了解磁共振水成像的临床价值与准确性。结果该文100例患者通过磁共振水成像证实存在异常共95例,准确性为95.0%。不同的脊柱疾病其磁共振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磁共振水成像能够直观、清晰的查见患者的脊柱情况。结论磁共振水成像检查具有高效率、高准确性、高灵敏度以及无创伤等优点,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磁共振波谱成像能客观地反映脑内代谢物的变化,进而反映早期病变的病理改变。作者从影像学角度归纳了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发性硬化等神经系统疾病在磁共振波谱成像上的不同表现,提示磁共振波谱成像能从影像学角度对神经系统各疾病进行早期辅助诊断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4.
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进程通常可以通过对特定物质的定量测定来进行分析,这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有重要意义。组织活检是定量分析的金标准,但因有创性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定量磁共振技术在非侵入性的基础上也能达到对人体疾病特异性物质进行定量分析的目的,并且还有其独特的优点,例如良好的再现性、没有采样误差等,对特定物质的定量分析方法 也是多种多样。随着定量磁共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可以对越来越多的物质进行定量分析,定量精度也在不断提高,本文就定量磁共振技术在骨肌系统的应用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刘冰 《英国医学杂志》2002,5(4):180-180
医学专家已经设计了一种用来诊断可疑冠状动脉疾病的新的无创检查方法。波士顿BethIsraelDeaconess医学中心的WarrenManning博士认为 ,三维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用来诊断近端和中段冠状动脉疾病的精确的无创方法 ,将来 ,对于某些病人可能取代有创的诊断方法。WarrenManning博士及其同事对 10 9例男女患者进行了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 ,之后又对他们进行了选择性X线冠状动脉造影 ,并对两种结果进行了比较。总体上 ,75 9例中有 63 6例 (84% )近端和中段冠脉病变节段被磁共振血管成像判断出来…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医院行乳腺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患者85例,分析患者乳腺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诊断结果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及乳腺良恶性疾病动态增强磁共振征象。结果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结果提示乳腺癌24例,乳腺良性疾病40例,准确性为75.29%、特异性为68.97%、敏感性为88.89%;乳腺良性疾病和乳腺癌在同侧腋窝淋巴结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周边血管有无增粗迂曲、皮下脂肪间隙是否模糊及病灶初期是否增强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在乳腺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对乳腺疾病的良恶性分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野  黄丽霞 《当代医学》2021,27(10):146-147
目的 探讨在乳腺疾病临床诊治中应用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的价值分析.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201例确诊为乳腺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B超和钼靶进行诊断,观察3种不同诊断方式在乳腺疾病患者中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同时观察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诊断技术在乳腺癌和良性病变患者中的形态学征象.结果 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诊断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均明显高于B超和钼靶(P<0.05).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诊断乳腺癌和良性病变患者的形态学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诊断乳腺疾病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敏感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分析早期胰腺癌在磁共振成像中的主要征像以及早期诊断胰腺癌与胰腺周围疾病的鉴别,为临床的诊断提供价值.方法 根据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中的30例初步证实为早期胰腺癌的患者做为研究组,另取30例为胰腺周围疾病的患者做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同时进行磁共振成像并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将两组患者的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诊断价值并且分析.结果 在研究组中的30例早期胰腺癌的患者里面,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发现诊断为胰腺癌的患者27例,在对照组的30例周围疾病的患者里面,有26例患者诊断为胰腺周围疾病,另有4例患者诊断为早期胰腺癌,研究组诊断早期胰腺癌的准确率达到了90%,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只有1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无辐射性以及对于现实胰腺是否侵犯血管,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很好的显示出来,让其胰腺的疾病和早期的胰腺癌之间可以相鉴定,具有很高的特异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准确诊断早期的胰腺癌还是值得成为临床上一种重要的确诊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梁立锋 《医学综述》2012,18(15):2476-2479
滑膜疾病包括一系列以滑膜炎、感染、增生、化生、肿瘤方面等为特点的复杂疾病。磁共振对滑膜的病变非常敏感,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滑膜疾病诊断不可缺少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现对滑膜疾病的临床病理及相关磁共振的表现特点进行综述,以探讨磁共振在滑膜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史张  刘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6,37(12):1512-1516
动脉自旋标记(ASL)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是一种以动脉血中水的氢质子作为内源性对比剂的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其以无创、简便、成本低、可定量测量脑血流量(CBF)、可重复性高等优点得到了临床的广泛关注和应用.如今,颅脑疾病是国内外临床及科研工作者最为关注的高发疾病之一,而ASL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对颅脑疾病的检查和诊断大有裨益.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有关ASL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在评估脑血管疾病、脑肿瘤及精神疾病中应用的国内外文献,为ASL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在颅脑疾病中的后续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黄汉琴 《吉林医学》2010,(24):4170-4170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对胰胆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Signa1.5T超导扫描仪对50例胰胆道疾病患者进行MRCP检查,并根据手术及病理情况评估其诊断符合率。结果:50例患者都获得了较理想的图像,且无特殊异常反应。诊断符合率为98%(49/50)。结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对胰胆管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由于其为无创伤性检查,患者无痛苦,简便易行,顾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各种颅内动脉疾病病因复杂,发病率高,特别是狭窄性颅内动脉疾病,在高分辨磁共振应用前,临床上常难以进行鉴别。高分辨磁共振是唯一可以在活体内观察颅内动脉管壁的检查,且其是可重复性、高场强、无辐射的无创性检查。不同狭窄性的颅内动脉疾病具有不同的管壁特征,高分辨磁共振在鉴别各种颅内动脉狭窄性疾病起着重要作用。随着高分辨磁共振的发展,可以逐渐实现精准的影像学诊断。本文对各种狭窄性颅内动脉疾病的高分辨磁共振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影像的诊断结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63例患有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儿进行分析,采用磁共振影像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进行检查,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磁共振成像的诊断精确性明显高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儿诊断的过程中,采用磁共振成像的效果更好,但是在进行患儿颅内出血检查的过程中,磁共振成像的敏感度较低,在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进行辅助诊断,从而可以提高疾病的诊断精确性。  相似文献   

14.
探讨低场强磁共振MRCP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采用GE 0.35T磁共振,对48例胆囊胆道疾病患者进行MRCP检查,分析影像表现对照其临床应用,以评价低场强磁共振MRCP对胆囊胆道疾病的检查效果.MRCP能清晰显示胰、胆管的解剖结构及其病理变化,定位准确率10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联合磁共振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诊断效果及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来该院治疗的4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做CT和磁共振的检查,本组作为实验组;我们选取同时间段来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患者40例,作CT以及磁共振检查,作为对照组。两组对比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CT检测正常15例,异常25例,磁共振分别为5例,35例;在早期病变上CT检测有17例,而磁共振为37例。其他疾病(脑膜炎,脑脓肿等)也被分检测出来。结论:两组比较我们发现CT及磁共振在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上效果明显,并且为诊断提供了帮助。两者联合使用更能准确,清晰的表现出疾病的发病部位和范围。  相似文献   

16.
唐少平  陶蔷 《中国现代医生》2023,61(25):132-135
磁共振成像技术是脑部疾病诊断的重要方法 之一。随着临床诊断技术的不断革新,越来越多的脑部疾病可被发现。磁共振成像技术自问世以来在脑成像中起关键作用,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完善。本文对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多种脑部疾病辅助诊断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杨超  韩福刚 《医学综述》2009,15(16):2506-2508
磁共振脑灰白质成像是新近应用于临床的具有无创性的磁共振成像方法,对发生在颅内脑灰白质的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意义,如脑灰质异位症、颅内肿瘤、脑白质疏松症、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多发性硬化、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等疾病。脑灰白质成像是在常规序列的基础上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是对常规序列的必要补充。磁共振脑灰白质成像是一项崭新的技术,近年来才应用于临床。本文就磁共振脑灰白质成像序列、临床应用以及最新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吴姝焜  樊均明 《四川医学》2011,32(1):123-125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肾功能状态评价的应用价值,研究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与肾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对47例健康或有肾脏疾病者行常规磁共振及弥散加权成像,其中正常组15例、慢性肾脏疾病患者32例。对纳入人群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后得到ADC值。使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组ADC值相比,CKD组的ADC值均明显降低;CKD组的ADC值与肌酐清除率呈正相关关系,与血肌酐水平轻度负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是一个无创性的新技术,在此基础上得到的ADC值可能成为一新的评价肾功能的指标,且对于早期肾脏疾病的诊断,有较好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周环  唐桂波 《青海医药杂志》2003,33(5):11-12,F004
目的:评价磁共振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例脑血管造影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磁共振血管造影能清楚显示脑大动脉狭窄和阻塞、血管畸形、脑动脉瘤等血管病变;结论:磁共振血管造影具有明显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基层医院采用低场强磁共振,过去不能进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近几年MR影像软件更新迅速,低场强磁共振也能进行MRCP检查,并能取得很好质量的图像。我们对40例可疑胆道梗阻疾病病人采用低场磁共振仪进行MRI、MRCP检查,探讨低场磁共振MRCP的技术应用及临床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