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引流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联合应用对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32例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联合治疗组患者在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前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治疗;采用格拉斯哥转归量表(GOS)的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预后情况,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术后GOS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穿刺引流在开颅血肿清除术前的应用能快速缓解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的颅内压,减轻继发性脑干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2.
微创穿刺与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微创穿刺血肿抽吸术联合尿激酶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HICH)的疗效.方法 入选病人根据随机原则分成A、B两组,并取得患者或其家属同意,A组使用YL-1进行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联合使用尿激酶2万U,每天1次血肿腔内给药,并持续引流;B组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清除血肿.结果 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3个月预后GO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穿刺组住院时间短于小骨窗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率A组低于B组(P<0.05).结论 微创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操作简便、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在各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治疗脑疝未形成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组1中26例患者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组2中24例患者行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组1中患者恢复20例,占76.9%,重残5例,占19.2%,死亡1例,占3.8%;组2患者恢复22例,占91.7%,重残2例,占8.3%,两组患者的恢复率和重残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组1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9.2%(5/26),而组2为4.2%(1/24),两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均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但后者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少,术后生活质量高,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术联合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月我科收治的4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首先利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以下简称YL-1型针)进行血肿微创穿刺急救,建立硬通道,清除颅内部分血肿,然后全麻下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微创+开颅组)。结果术后6月至1年随访,按GCS预后评分评估疗效,与200(1年1月~2004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60例(单纯开颅组)患者进行对比,微创+开颅组总体死亡率下降(x^2=4.70,0.01〈p〈005),预后良好率显著提高(x^2=8.57,p〈0.01)。结论早期血肿微创穿刺术联合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能够降低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硬通道血肿微创穿刺术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急性硬膜外血肿合并脑疝患者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对我科2003年1月~2007年8月收治的32例急性硬膜外血肿合并脑疝患者,首先利用YL-1型颅脑穿刺针进行血肿微创穿刺清除颅内部分血肿,随即开颅清除血肿(微创+开颅组),伤后6月至1年随访,按GOS预后评分评估疗效,与1997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行常规开颅清除血肿治疗的43例(常规开颅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与常规开颅组相比,微创+开颅组总体死亡率明显下降(x2=4.50,0.05〉P〉0.01),预后良好率显著提高(x2=9.93,P〈0.01)。结论早期血肿微创穿刺术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术能够降低急性硬膜外血肿合并脑疝患者的致残率和残死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肿穿刺引流辅助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预后,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4年1月—2010年12月1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3种术式进行治疗,比较术后1个月患者的病死率及6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 3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8,P=0.866)。3组术后6个月ADL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12,P=0.004);血肿穿刺引流组术后6个月ADL分级分别与小骨窗开颅组、大骨瓣开颅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541,P=0.011;χ2=9.701,P=0.002);而小骨窗开颅组与大骨瓣开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3,P=0.564)。结论对于出血量过大,昏迷程度深,出现脑疝前期或已经出现脑疝甚至晚期的患者,临床上应当首先考虑采用血肿穿刺引流辅助开颅血肿清除术。  相似文献   

7.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穿刺抽吸、液化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技术 ,即CT定位、经皮颅内血肿穿刺、射流冲碎血肿、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液化、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58例 ,并与 56例同期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作对照 ,比较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病死率。结果 微创组神经功能改善 (ADLⅠ~Ⅲ 39例 ,占67.2 4 % )明显高于开颅组 (ADLⅠ~Ⅲ 2 6例 ,占 46 .43 % ) ,χ2 =5 .0 36 ,P <0 .0 5 ;其病死率也低于开颅组 (χ2 =4.357,P<0 .0 5) ;超早期手术疗效亦显著高于开颅组 (χ2 =4.8,P <0 .0 5)。微创组的超早期手术疗效明显优于延缓手术者 χ2 =7.1 78,P <0 .0 5。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操作简便 ,对高血压脑出血有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两点两面立体定向微创脑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两点两面定位无框架立体定向技术对70例高血压脑出血进行微创脑内血肿清除(微创组),分别与 50例常规钻孔置管引流脑内血肿术(钻孔组)和52例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组)进行穿刺准确性、并发症、临床疗效、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作对比分析.结果:微创组在临床疗效、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均明显优于钻孔组和开颅组(P<0.05).结论:采用两点两面定位技术进行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脑内血肿清除方法简单、准确、直观、疗效好、安全性高,适合在广大基层医院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快速钻孔引流并开颅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的效果。方法对24例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的患者行快速微创钻孔血肿引流,随后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情况。结果 24例患者术后3个月按日常生活能力分级:良好14例,中度残疾5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3例。结论快速微创钻孔血肿引流能快速缓解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的颅内压,减轻继发性脑干的损伤程度,有效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王丽  李箫曲  陈杰 《西部医学》2013,(11):1650-1652
目的 探讨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长期神经功能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神经外科2008年1月~2011年12月入院符合入选标准的203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治疗组(微创组,n=104)和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组(开颅组,n=99).随访患者脑出血后1年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改良Rankin评分(mR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和是否死亡.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出血量、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无明显差异(P>0.05).脑出血后1年,微创组较开颅组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P<0.05).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能够改善脑出血患者长期神经功能缺损,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收治的120例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手术前后血肿量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术后3 d的血肿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 d的血肿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出血的患者,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治疗脑出血与相比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等特点,在临床上可首先考虑使用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治疗脑出血。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性脑出血不同术式的临床疗效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洪  阴金波  刘俊  杨辉 《重庆医学》2008,37(18):2083-2084
目的 总结高血压性脑出血救治经验.方法 将16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3组,开颅组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组行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清除术,小骨窗组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将3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 小骨窗组总有效率(61.40%)明显高于传统开颅组(43.64%)和微创组(48.15%),P<0.05,手术组与微创组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小骨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手术组、微创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骨窗术式明显优于传统开颅和微创引流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饶新亮  张继辉 《中外医疗》2012,31(14):68-69
目的探讨微创持续引流血肿治疗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的符合标准(CTA排除血管畸形及动脉瘤及外伤的、无糖尿病、明显心功能不全的冠心病的、高血压性脑出血)脑出血患者198例,随机分为行微创引流血肿术99例的微创组及行传统开颅引流血肿的99例传统组。对比研究两组手术方法术后血肿清除情况及术后随访根据日常生活能力(ADL)标准判定预后。结果微创组患者术后恢复患者68例(68.7%),其中术前脑出血出血量〈80 mL患者46例(67.6%)。传统组术后恢复患者40例(40.4%),其中术前脑出血患者〉80 mL患者27例(67.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致残率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组患者的死亡率差别不大(P〉0.05)。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操作简便,安全有效,费用低,创伤小,患者易于接受,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量在80 mL以下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而对与出血量在80 mL以上的患者传统去骨瓣开颅引流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高血压脑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意外,尤其是血肿量多合并脑疝患者,其病死率、病残率高,如何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降低病死率、病残率在临床工作中尤为重要,本文分析对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患者超早期行血肿穿刺的疗效.方法 将2009年8月~2011年8月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52例患者(试验组)超早期行血肿穿刺,再行开颅血肿清除手术,回顾分析2005年~2007年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单纯行开颅血肿清除手术的60例患者(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术后瞳孔回缩至双侧对等:试验组:96%,对照组:67%,(2)病死率:试验组:19%,对照组:25%,(3)预后GOS评分,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超早期行血肿穿刺抽吸辅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患者疗效优于单纯开颅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脑出血超早期脑疝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脑疝形成患者住院及随访资料(微创手术组32例,开颅手术组45例)。微创手术组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开颅手术组采用常规开颅手术。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小时GCS评分、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以及6个月后存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微创手术组术后24小时GCS评分明显高于开颅手术组(10.63±3.31比7.23±3.55,P0.05);微创手术组住院时间较开颅组明显缩短(25.34±4.89比39.22±5.62,P0.05);住院费用明显降低(2.36±1.42比3.45±1.51,P0.05);微创手术组6个月之后生活能力优良率(62.1%)明显高于开颅手术组(48.8%)(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具有见效快、费用低的特点,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各县区及边远地区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及硬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的临床利弊。方法将我院收治且符合标准的23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归入两组,Ⅰ组110例接受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Ⅱ组122例接受硬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对比评估两组手术的应用效果。结果与Ⅰ组相比,Ⅱ组残余血肿量较大,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有明显缩短,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GOS评分明显提高,比较差异显著(P0.05)。病死率相比,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运用硬通道穿刺引流术处理较开颅血肿清除术理想,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0):78-81
目的探讨不同外科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4例,根据手术术式的不同,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开颅组(52例)和微创组(32例),开颅组患者给予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组患者给予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相关指标(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颅内感染、肺部感染、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和颅内再出血)的发生率。结果与开颅组相比,微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75%,开颅组患者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37.50%,开颅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38.46%,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但实际应用中仍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选择最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微创治疗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两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别行微创血肿清除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对两组疗效、病死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微创组有效率为66.13%(41/62),病死率为12.9%;手术组有效率为66.67%(40/60),病死率为10%(6/60),两组间有效率和病死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对70例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展回顾性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进行微创钻孔引流术,比较两组术后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再出血率为5.7%(2/35),低于对照组的22.9%(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GOS评分均得到明显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GOS评分增幅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一个月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钻孔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均适合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治疗,微创钻孔引流具有微创优势,对患者生理机体创伤小,符合未来趋势,建议临床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及手术适应证来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常规骨瓣开颅术组、锁孔血肿清除术组和微创钻孔血肿引流术组,每组患者10例,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常规骨瓣开颅术组10例患者中,4例死亡,死亡率为40.0%;锁孔血肿清除术组10例患者中,2例死亡,死亡率为20.0%;微创钻孔血肿引流术组10例患者中,1例死亡,死亡率为10.0%。共生存23例,出院时均神志清楚,偏瘫有不同程度恢复。随访1~6 a扶杖行走、生活自理11例(47.8%),需人扶持12例(52.2%)。微创钻孔血肿引流术组和锁孔血肿清除术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常规骨瓣开颅术组。结论中度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优于常规开颅手术,值得进一步推广。但对于脑疝患者和大脑中线移位5 mm,严重脑水肿者还是以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术为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