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使用健康教育路径实施护理,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方法实施护理.结果 实验组遵医行为、自理能力、康复知识、满意度、治愈信心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医疗费少于对照组.结论 健康教育路径表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康复有指导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前访视对择期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择期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患者162例,分为对照宣教组和观察访视组各81例。对照宣教组由病房护士给予常规术前宣教,观察访视组由介入室护士在术前1d进行术前访视,比较访视前后两组疾病不确定感得分情况和围手术期遵医行为。结果两组患者在访视前疾病不确定感得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访视后观察访视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低于对照宣教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围手术期遵医行为较对照宣教组好,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术前访视降低择期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有利于改善围手术期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脉瘤栓塞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对脑动脉瘤栓塞术32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2例在整个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动脉瘤填塞过程顺利,术中所有患者无出血及死亡。术后患者安全回到病房,无穿刺部位出血和血栓形成,患者完全恢复痊愈出院。结论:脑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护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GDC栓塞治疗脑动脉瘤术中破裂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研究脑动脉瘤在GDC栓塞术中破裂的表现、危险因素、处理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138例经GDC治疗的脑动脉瘤 ,术中破裂 3例的临床特征及处理方法。结果 :GDC治疗动脉瘤术中破裂发生的几率较小。其危险因素有 :伴假性动脉瘤 ;直径 <4mm ;多次SAH或近期曾破裂。经静注鱼精蛋白、继续填充GDC及处理CVS后 ,2例痊愈 ,1例死亡。结论 :GDC是治疗动脉瘤一种安全的方法。对存在危险因素应警惕发生术中破裂。一旦发生后经正确处理大多数能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5.
蒋淑萍 《华夏医学》2014,27(5):110-112
动脉瘤(cerwbral aneurysm,CA)是因先天性、感染性、动脉硬化等原因使动脉壁中层和外层软弱缺损形成的囊状膨出,颅内动脉分叉处是动脉瘤的好发部位。瘤体的破裂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脑动脉瘤采用血管内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治疗已成为主要方法。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对脑动脉瘤采用可脱性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62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手术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对其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行动脉瘤栓塞术治疗患者9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自我管理能力.结果 两组健康知识问卷评分优良率...  相似文献   

7.
姚丽 《当代医学》2013,(6):120-121
对31例介入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了系统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充分了解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相关知识,手术得以顺利开展;增强了患者自我保健意识,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增进了护患沟通交流,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护士自身价值得以体现,健康教育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脑动脉瘤(CA)患者在临床上大多数以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起病而收入院,病情急重,死亡率高,急性期病死率为30%,存活者约1/3复发,第二次出血者病死率为30% ~ 60%,第三次出血几乎是100%死亡[1].近年来,随着介入手术在神经外科领域中的应用,特别是随着导管技术和栓塞材料的不断改进,颅内动脉瘤栓塞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使该技术的治疗范围逐渐扩大,治疗效果也更加肯定,栓塞治疗已成为脑血管病的重要治疗方法[2].经临床证明,护士术中的配合及护理是手术成功实施的重要保证,现将术中配合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脑动脉瘤栓塞介入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脑动脉瘤栓塞介入术患者80例,以双盲法,随机进行分组,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优质护理,分析2组脑动脉瘤栓塞介入术患者护理的结果。结果实验组脑动脉瘤栓塞介入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00%)明显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2.50%)低,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动脉瘤栓塞介入术患者,其接受优质护理,效果较好,可对并发症的发生控制,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10.
11.
张英平 《吉林医学》2012,33(23):5088-5089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栓塞治疗方法,积极入院宣教,手术前后进行合适的护理,合理出院指导。结果:通过精心的护理配合后,提高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从而达到使患者接受治疗,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我保健能力。  相似文献   

12.
李艳   《中国医学工程》2012,(8):118-118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术前术后护理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前加强护患沟通,做好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对术后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取有效预防。结果 30例动脉瘤患者栓塞治疗,出现皮下淤血1例,全部治愈。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有效而完善的护理措施是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截肢术是指通过手术切除失去生存能力、没有生理功能、危害人体生命的部分或全部肢体,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并通过安装假肢和康复训练来改进肢体功能[1]。生命的价值大于某一段肢体的价值,虽然为保存生命不得已而行截肢手术,但随着肢体的缺如,体形外观的破坏,势必造成躯体相应的生  相似文献   

14.
脑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局部的异常膨出,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死亡率高达25~26%,且再出血率极高.电解可脱式铂金微弹簧圈由于其微创、安全、有效,成为脑内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1].  相似文献   

15.
颅内动脉瘤术前健康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经DSA行脑动脉瘤栓塞术的麻醉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丹丹  张学刚 《广西医学》2006,28(2):282-283
脑动脉瘤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的生命安全的脑外科疾病.近年兴起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行脑动脉瘤的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治疗是一种较新的治疗方法.此手术一般在放射科进行,且病变特殊,对麻醉有着与一般手术不同的要求.我院自2004年以来采用气管插管全麻行上述手术1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的护理体会,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24例颅内动脉患者行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的临床护理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0例恢复好,2例差,2例死亡,无因护理不当发生并发症者.结论:术前做好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做好血压、躁动控制,保持大便通畅是脑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手术的护理重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别对患者实施介入栓塞术与开颅手术治疗,分析脑动脉瘤实施介入栓塞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64例脑动脉瘤患者,奇偶数随机编号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组32例。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式,对照组实施开颅夹闭术治疗,研究组实施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住院天数分别为(2.05±0.51)小时、(12.04±2.37)日,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动脉瘤患者实施介入栓塞治疗可以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更为确切,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变异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是一种病死率和致残率均很高的脑血管疾病.主要症状多由脑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部分因瘤体压迫、动脉痉挛及栓塞造成.病死率极高,首次出血后的幸存者,若未得到及时而正确的治疗,3周内将有40%病例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的病死率高达80%.介入医学的迅速发展,为脑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技术.栓塞术是介入医学的最重要的基本技术之一.我科为2009年4月至2011年6月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制订了合理、规范的术后护理,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