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门诊西药房适当的管理方式,并对药房的数字化管理对策进行探究,寻找最适宜的门诊西药房管理方式.方法:选择该院在开展药房数字化管理之前两年的数据作为对照组,时间为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开展数字化管理后的两年的数据作为观察组,时间为2015年1月至2017年月.对两组数据的取药时间,剩余药品统计时间以及药品报损率三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取药时间和剩余药品统计时间均较对照组短,药品报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门诊西药房可以采用数字化的管理方式,能够显著提高取药及药品统计的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多方便,同时也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探讨药品合理分类及药品监管制度在药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于2017年1月开始实施药品合理分类及药品监管制度,分别选择实施前(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实施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药房管理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实施前后药房差错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改善情况。结果药品合理分类与药品监管制度实施后药房管理中差错发生率0.52%明显低于实施前1.18%,患者满意度评分(92.8±1.9)分明显高于实施前评分(86.5±2.1)分,实施前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药房管理中实施药品合理分类及药品监管制度是可行的、有效的,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提高药房高危药品管理对用药安全的重要性研究。方法分别选择我院药房实施高危药品管理前后的150例高危药品应用案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实施前后用药安全情况。结果观察组高危药品使用错误率1.33%、不良反应发生率3.33%、摆放不规范比例3.33%、药品补充不及时率1.33%明显低于对照组,过期药品及时处置率9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提高药房高危药品管理水平有助于保证临床高危药品的用药安全,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西药房高危药品的管理方法及对临床用药安全的影响。方法根据研究需要,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28例西药高危药品管理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将采用西药房高危药品管理期间的14例高危药品管理事件作为干预组,将采用一般管理的14例高危药品管理事件作为常规组,对28例高危药品管理事件的西药房高危药品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比较两组管理效果。结果在药品摆放和药房内部设施使用方面比较,干预组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在出现用药差错方面比较,干预组与常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综合管理方式对西药房高危药品进行管理,可以显著提高管理的科学性,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师秀莲 《基层医学论坛》2014,(32):4441-4442
目的:分析医院西药库实施四步循环管理法之后的管理效果,对西药库药品的管理流程进行探讨改进。方法以西药库实施四步循环管理方法后的管理资料为试验组,以实施常规管理方法的管理资料为对照组,对比2组的管理效果。结果试验组的药品管理使用率、药品差额变化及时率、药品去向明确率及药品不合格报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四步循环管理法能够显著提高药品供应的流畅性,降低科室和药房之间的差错,保障正常的医疗秩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PDCA管理法应用于住院药房管理中对药房退药率的影响及作用。方法:对我院2017年1月-2017年3月期间住院药房管理中实施PDCA管理法,并将其与实施前2016年11月-2017年1月期间住院药房管理中药房退药率进行回顾对比。结果:通过实施PDCA管理法后药房退药率明显降低,其数据结果显著低于实施前,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住院药房管理中实施PDCA管理法,可有效提高住院药房管理水平,降低药房退药率,该管理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数字化管理模式对门诊药品管理中发生差错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门诊药房实施数字化管理模式后的2500次药品发放记录作为观察组,并将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门诊药房实施数字化管理模式前的2500次药品发放记录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药品管理中的差错事件发生情况、发生原因等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数字化管理模式对门诊药品管理的效果。结果药品发放差错事件的原因主要包括配发失误、药品摆放和药师疏忽。对照组药品发放差错事件发生率为4.16%,观察组为0.9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药房的药品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以及用药安全性,门诊药品管理工作者应该严格操作,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减少药品发放的差错发生率,保证医院门诊药房的药品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这样才能在使用数字化管理模式对门诊药品进行管理时最大程度减少差错率的发生,为医院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加强住院病房药房药品数量和有效期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住院病房药房药品记录资料,其中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为常规管理办法实施阶段,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通过将药房制度化、信息化以及科学管理系统引入到住院病房药房药品数量和有效期管理中,比较两个阶段的药品破损变质率、药品过期率、账物相符率以及药品报废情况.结果:相较于常规管理办法实施阶段,加强住院病房药房药品数量和有效期管理后的药品破损率、过期率、报废费用均更低,账物相符率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住院病房药房药品数量和有效期管理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PDCA循环在医院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我院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各1000份药品管理档案进行研究,观察对比PDCA实施前后医院药品管理效果。结果 PDCA实施后医院管理中药品有效使用率98.20%、药品去向明确率98.90%明显高于PDCA实施前,而不合格报损率0.80%明显低于PDCA实施前,实施前后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PDCA循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医院药品管理效率,提高药品有效使用率,降低药品报损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精细化管理在药房药品数量化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我院药房药品盘点结果(精细化管理实施后)设为研究组。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药房药品盘点结果(精细化管理实施前)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药品盘点时间以及药品盘点符合率。结果:精细化管理实施后,研究组药品盘点符合率(96.19%)较对照组(84.31%)更高(P0.05);研究组药品盘点时间要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药房药品数量化管理中融入精细化管理可有效提升药品盘点符合率,并提高药品盘点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药房调剂工作中较为常见的差错及相应的防范效果。方法我院药房于2017年3月开始实施药房调剂常见差错的防范管理,针对150张药方进行观察(管理后),抽取2017年3月前常规的药房调剂管理过程中150例药方进行对比分析(管理前),对比两组药房调剂管理中的防范效果。结果防范管理前后对比的药房调剂差错率、护理人员专业技能考核评分及满意度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在药房调剂工作中实施常见差错的防范措施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将"五常法"用于西药药品规范化管理中,对其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对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西药药品管理情况进行回顾分析,2017年1~6月未实施"五常法"管理,于2017年7月至2018年1月实施"五常法"西药药品规范化管理,对实施前后管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施"五常法"管理后药品环境、药品摆放、药房交接、工作效率质量评分与实施前相比,相对更高(P0.05)。结论实施"五常法"在西药药品规范化管理中应用价值较高,可提升药品管理质量,创造良好工作环境,提升管理工作效率,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质控管理在中药药品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中药药房情况作为研究项目,根据管理方式的不同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药房情况分为观察组,将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药房情况分为对照组。回顾分析两组药品管理质量与管理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药品管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管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中药药品管理中应用质控管理能有效减少药品浪费情况的出现,降低药品变性变质率,提高药物管理质量与管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药房药品的有效期以及数量的管理方法。方法将我院2013-2015年药房工作流程引入信息化管理之后的管理效果和2010-2012年药房未实行信息化管理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行信息化管理之后的药品盘点时间显著短于实行前,盘点误差率与药物报废显著少于实行前,药品账物相符率显著高于实行前。结论信息化管理能够保证药品在与有效期内使用,保证药品数量的请领与临床使用的规律相符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药品账物的相符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药品合理分类以及药品监管制度在医院西药房管理中的作用。方法我院在2017年1月开始实施药品监管制度,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收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分别实施药品合理分类以及药品监管制度、未实施药品合理分类以及药品监管制度。观察两组患者的满意率和药房的差错率。结果观察组的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在药房的差错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的西药房管理中实施药品合理分类以及药品的监管制度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药房拿药的差错,临床价值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质量风险管理对药房药品拆零管理的效果。方法:本研究相关资料数据均来自本院2016年、2017年门诊药房管理处相关档案资料,将2016年231例病例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246例病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药品管理,观察组实施质量风险管理。比较两种不同管理方法效果及工作满意度。结果:对照组药品质量管理出错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工作总满意度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量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拆零药品安全问题发生率,保障门诊药品的安全性及质量,利于工作满意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药房中高危药品管理与用药安全情况进行分析。方法择取在我院药房未对高危药品管理的150例使用案例,归为参照组;择取实施高危药品管理的150例使用案例,并归为实验组。对两组临床错用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药房高危药品管理情况进行观察,并予以对比评价。结果对比错用率以及不良反应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高危药品放置不规范、药品过期等高危药品管理差错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药房中,应当应用一些有效的管理措施,帮助提高药品管理有效性,从而确保用药安全性,最大程度降低用药差错事件的发生,对保障病患生命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在医院西药房管理中,应用药品合理分类以及药品监管制度的方式可起到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西药房在实施药品合理分类和药品监管制度实施前后的一般资料,分析在西药房管理中使用药品合理分类及药品监管制度可起到的效果。结果在药品合理分类及药品监管制度实施后,药房管理差错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程度评分明显提升,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在医院西药房管理过程中,通过应用药品合理分类及药品监管制度可明显提升患者满意度和管理效果,有较高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的原因,并探讨其干预方法与效果。方法:调取门诊药房从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两年间调剂差错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调剂差错的发生原因,并通过对比2012年1月到12月(门诊药房调剂干预措施实施前)与2013年1月到12月(门诊药房调剂干预措施实施后)两年间的调剂差错发生情况,探讨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结果:2012-2013两年间,门诊药房药品调剂错误事件共35起,在成调配错误的主要原因包括处方书写不规范,药品名称或包装相似,药品剂量、规格或剂型混淆,药品摆放不规范,药师对处方审核不严格,药师专业知识欠缺等,其中以前三种构成比最高,分别占34.27%、20.00%和17.14%。2013年药品调剂错误事件发生次数显著降低,与2012年相比改善明显(P0.05)。结论:针对造成门诊药品调配差错事件的发生原因进行针对性干预,有利于提高药品的调配质量,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用药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PDCA循环的使用,减少药品调剂差错,提高工作质量。方法为提升工作质量,减少药品调剂差错,我院自2017年6月起实施PDCA循环工作法,首先统计我院门诊药房2017年1月至2017年5月对我院的门诊药房未采取PDCA循环法时出现药品调剂差错的数量和类型;使用统计学原因分析工具,对药品分析差错的原因进行针对性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采用PDCA循环法,检查采取措施后的5个月间药品调剂出现的差错和类型,对采用PDCA循环法前后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2017年1月至2017年5月未实施PDCA循环法前,门诊药房调配药方15678张,出现差错318张,差错率为2.03%;在实施PDCA循环法后的2017年6月至2017年10月,门诊药房调配处方15726张,出现差错79张,差错率为0.50%。实施PDCA循环后,药品调剂差错明显减少,且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明显差异。结论使用PDCA循环,通过对出现的药品差错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及执行,能够有效减少药品调剂差错,提高工作质量,赢得患者的好评,提升医院的社会美誉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