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李俊亭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6):2093-2093,2117
急性脑梗死(ACI)是由于脑供血障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脑疾病,该病具有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的特点,合理有效地应用药物治疗能明显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我院近年来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脑脉康胶囊治疗ACI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梗死(ACI)乃由于脑供血障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脑软化的一种疾病,该病具有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的特点,合理有效地应用药物治疗能明显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笔者近年来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脑脉康胶囊治疗ACI10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研究脉血康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抽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接收的符合研究标准的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行降血脂、抗血小板。清除氧自由基、抗凝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脉血康胶囊。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临床疗效、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及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水平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8.53±2.02)及生活质量评分(67.38±4.17)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15.28±3.19)及生活质量评分(55.02±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9%优于对照组72.9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观察组各项实验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观察组红细胞沉降率(15.59±4.37)及血浆粘度(2.19±0.19)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红细胞沉降率(18.64±4.77)及血浆粘度(2.34±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用药基础上采用脉血康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水平,提高治疗效果,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杨扬  张宁 《中外医疗》2021,40(11):50-52
目的 研究急性分水岭区脑梗死给予脑血管介入灌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于该院接受治疗的92例急性分水岭区脑梗死患者,随机抽取46例作为A组,开展常规治疗,其余46例设为B组,开展脑血管介入灌注治疗,总结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结果 治疗后,B患者的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CT 脑灌注成像技术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该院于2014年1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该组患者均在1周内经CT平扫并复查确诊为脑梗死;患者入院后均在6 h内进行接受16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比较分析健侧正常区、半暗带区及脑梗死区的影像。结果通过统计、计算CT脑灌注成像数据可知,在 CBF、CBV及MTT的平均值方面,脑梗死区与健侧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区域、半暗带区及健侧区的CBV和MTT平均值呈逐渐下降趋势,而CBF成上升趋势。结论急性脑梗死可利用16层螺旋 CT进行诊断,早期诊断效果良好,可为治疗提高准确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7.
余忠 《四川医学》2007,28(8):862-863
目的研究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并对其作用机制作初步探讨。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拜阿司匹林及复方丹参等常规治疗,共30d。治疗组35例:在上述治疗的同时,加用脑心通胶囊2粒,3次/d,共30d。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爱丁保斯堪的纳维亚评分、血液流变学、血脂分析、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检测,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脑心通胶囊治疗组治疗后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4.058,P=0.044),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下降(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脑心通胶囊可降低血液粘度,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分水岭脑梗死与脑动脉狭窄的CTA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分水岭脑梗死与脑动脉狭窄的关系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或MRI证实的分水岭脑梗死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分水岭脑梗死分为皮层前型、皮层后型及皮层下型,利用CTA和颈动脉彩超检查判断颅内外大动脉有无狭窄或闭塞,观察分水岭脑梗死与脑动脉狭窄的关系。结果18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均存在程度不等的颅内外大血管的狭窄,且以颅内大血管狭窄更为常见,大脑中动脉狭窄约72.2%,大脑后动脉狭窄66.7%,大脑前动脉狭窄约44.4%,椎动脉狭窄约38.9%,颈内动脉闭塞仅1例。结论亚洲人分水岭脑梗死以颅内大动脉狭窄常见,特别是大脑中动脉最常见,因此对严重的颅内大动脉狭窄患者进行内膜剥脱术或支架成形术治疗可能有利于预防分水岭脑梗死的发生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翟羽佳 《基层医学论坛》2016,(18):2480-2481
目的:评价脑血管介入灌注治疗急性分水岭区脑梗死(CBW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5年2月收治的CBWI患者94例,46例为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48例为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在两种类型的患者中随机选取2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余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舒血宁、奥扎格雷钠以及羟乙基淀粉酶注射液进行治疗。在发病后6h内,观察组在DSA下采用脑血管介入灌注进行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椎基底动脉患者和颈内动脉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67%,87.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5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脑血管介入灌注治疗CBWI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及分析针对急性分水岭区脑梗死患者采用脑血管介入灌注治疗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取本科室2013年1月-2017年3月间接收的患急性分水岭区脑梗死的120例患者,共包括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60例与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60例。参考随机双盲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参考组共60例患者(两种类型各30例),确诊后行常规临床治疗,主要为给予奥扎格雷钠、舒血宁与羟乙基淀粉酶注射液用药治疗。治疗组共60例患者(两种类型各30例),确诊后接受与参考组相同的临床治疗,同时加用脑血管介入灌注治疗。治疗完毕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椎基底动脉系统、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总有效率与参考组相比显著更高(P0.05)。结论针对急性分水岭区脑梗死患者采用脑血管介入灌注治疗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治疗分水岭脑梗死(watershed infarction,WSI)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根据卒中治疗指南,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尤瑞克林,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及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BI评分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瑞克林治疗组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BI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与对照组都能够改善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组改善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作用更加显著,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刘玥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2):1070-1071
目的观察赤芍801加水蛭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85例急性脑梗死,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101例、对照组84例.治疗组用赤芍801注射液6m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 1次/d,连用14天.并同时给予水蛭素注射液6 ml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7天.对照组仅用赤芍801注射液6m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治疗次数和疗程同治疗组.两组患者视病情轻重及合并症给予脱水剂、降血压、降血糖等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赤芍801加水蛭素静滴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玥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4):1070-1070,1080
目的:观察赤芍801加水蛭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85例急性脑梗死,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101例、对照组84例。治疗组用赤芍801注射液6m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天。并同时给予水蛭素注射液6 ml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7天。对照组仅用赤芍801注射液6m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治疗次数和疗程同治疗组。两组患者视病情轻重及合并症给予脱水剂、降血压、降血糖等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赤芍801加水蛭素静滴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颈内动脉灌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观察颈内动脉灌注及静脉滴注降纤酶、罂粟碱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12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颈动脉灌注法,B组采用静脉滴注法,均用降纤酶、罂粟碱。治疗前、治疗后7d、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A组24h内用药显效率95.4%,24—72h内用药显效率81.4%;B组24h内用药显效率84.6%,24—72h内用药显效率54.3%。结论:颈内动脉灌注治疗比静脉滴注治疗明显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缩短病程,降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梗死毒损脑络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脑梗死毒损脑络机制是对中风病传统病因病机认识的提升。毒有外内之别,毒损脑络之毒多为内毒,且内毒为病,易损络脉,并可进一步败坏脏腑,使病情加重恶化,难治难愈。络脉为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着眼于气络与血络,则可从功能与结构上对络脉进行整体概括并开展相关生物学基础研究。立足于络脉功能障碍与结构损伤,围绕邪蕴成毒,毒成络损来论述病气络、病血络的动态病理过程,并结合急性脑梗死缺血级联反应,试从急性脑梗死病理损害过程阐述毒损脑络机制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血栓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80例病人无禁忌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病人治疗前的一般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胞二磷胆碱750mg,5%葡萄糖250ml加维脑路通1.0g,每日静滴,疗程2wk;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血栓通胶囊,4粒/次,3次/d,口服,治疗结束时统计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血脂和血流变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用药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较用药前减少(P〈0.01),对照组亦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用药后血脂、血液流变学各指标较治疗前下降显著(P〈0.05)。结论血栓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满意,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皮层分水岭脑梗死(CWSI)与内分水岭脑梗死(IWSI)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WSI患者80例,根据动脉分布特征将其划分为CWSI组与IWSI组,各40例,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和出院时NIHSS、住院时间和影像学特征。结果 CWSI组出院时NIHSS评分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IWSI组(P<0.05)。CWSI组梗死灶呈楔型或椭圆形、皮层小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IWSI组(P<0.05);梗死灶呈条索状或串珠状、中动脉闭塞或狭窄≥50%发生率显著低于IWSI组(P<0.05)。两组患者前交通或后交通动脉开放、颈内动脉≥50%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WSI的发病可能与栓塞有关,IWSI与血流动力障碍相关,临床应针对不同的WSI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此阻止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霍岩 《实用全科医学》2009,7(3):288-288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其致死率和致残率均很高,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2005年1—12月,我们应用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68例,临床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水蛭地龙提取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水蛭地龙提取液(ELHE)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方法: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两组,对照组50例,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46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ELHE(20 ml加等渗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流变学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的变化.结论:ELHE具有明显抗凝、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和预防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CWSI)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进行经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皮质前型28例,皮质后型6例,皮质上型6例,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脑分水岭梗死涉及责任病变血管在颈总动脉12例,在颈动脉窦部(C1)段16例,在颈内动脉(C2)段8例,颈内动脉(C5、C6)段4例,左侧病变24例,右侧病变16例。本组40例患者全部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共涉及责任病变48处,手术成功率为96.6%。术后324个月随访无TIA发作及新发脑梗死。结论:动脉粥样硬化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狭窄所致的脑分水岭梗死在CT或MRI上有其特殊表现。如能早期掌握手术适应证行血管内介入术,对动脉狭窄所致急性脑分水岭梗死的预防和治疗为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