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微电极记录技术对提高手术效果和降低并发症的意义。我们对1000例帕金森病病人进行了立体定向手术治疗,术中利用微电极进行定位,以微电极确定靶点为最终毁损靶点。结果显示术中靶点更换率为87%,手术效果优良。原有症状术后显著改善率平均达89.4%,无永久并发症。实践证明微电极的应用能显著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微电极记录技术提高帕金森病手术的靶点定位精度。方法 在苍白球毁损术(14例)、丘脑毁损术(8例)病人中,采用微电极电生理记录技术进行术中靶点监测。结果 最终毁损靶点较MR更换率为81.8%,手术效果优良,有效率100%,无永久并发症。结论 应用微电极技术能显著提高靶点定位精度,减少并发症和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立体定向手术的定位精确度。方法:32例帕金森患者均采用CT定位。通过微电极描述和记录苍白球腹后内侧部(Gpi)及丘脑腹外侧核(Vim)的电生理信号。从而pi和Vim核的电生理靶点。结果:电生理靶点坐标与原始CT靶点坐标的更换率为64%。总有效率为90%,无永久性并发症,结论:微电极记录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降低了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苍白球毁损术的定位精度.方法:通过微电极细胞电生理记录技术对70例71次苍白球毁损术进行苍白球内细胞电生理记录,分析电信号,确定手术靶点.结果:经微电极细胞电生理记录及分析.最终手术靶点较CT靶点更换率为82.8%,手术效果显著,并发症少.结论:通过微电极细胞电生理记录技术对苍白球毁损术进行术中定位监测,能够克服个体脑内靶点在解剖上和功能上的变异,提高了定位的精确度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帕金森病 (PD)在微电极导向下行丘脑腹外侧核 (Vim核 )和苍白球腹后部 (PVP核 )毁损术的CT影像学定位作用及术后 CT表现。方法 术前对 1 80例 PD患者行 CT定位 ,并与术中微电极记录电生理定位靶点对比分析。术后 2 4小时内 CT复查。 1 0例 6~ 8月内 CT复查。结果  1 CT定位靶点吻合率为 34% ,更正率为 66% ,更正范围为 2± 1 .5mm。 2术后靶点毁损灶及周围水肿 CT表现为边缘模糊的低密度区 ,其范围波及内囊区 (1 0 0 % )或 /和视束 (2 5% ) ,平均大小分别为 :单靶点毁损为 486± 1 0 8mm3 ,双靶点毁损为 977± 2 34mm3。1 0例术后 6~ 8个月 CT复查 ,毁损灶大小为 2 9.5± 1 9.8mm3 。 3术后并发症 :毁损灶出血 1 0例 ,针道出血 4例。结论 影像学定位是手术成功及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术后 CT表现对了解和评价术后情况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总结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经验及治疗效果。方法:自1999年4月至2001年2月采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350例。其中行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PVP)278例,丘脑腹中间核(Vim)毁损术35例,行同期同侧PVP和Vim毁损术15例,行同期双侧PVP11例,分期双侧PVP8例,分期一侧PVP、另一侧Vim毁损术3例。对手术前后的“关”状态和“开”状态进行日常生活量表评分、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分,并进行门诊随访或家访。结果:术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关”状态提高29.8%,“开”状态提高25.9%。UPDRS评分在“关”、“开”状态下,总的症状改善率分别为57.3%和33.4%,其中精神行为情绪改善率为50.8%和28.9%,日常活动改善率为59.1%和35.9%,运动功能改善率为58.2%和34.7%。结:PVP地大多数症状均有效,但对震颤的效果不如Vim毁损术;对震颤明显、无明显僵直的患可选择Vim毁损术;对震颤僵直型患可行同期双侧PVP或同期PVP加Vim毁损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微电极导向多靶点毁损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初步经验。方法:应用微电极导向技术对24例临床表现为混合型的帕金森病患进行了多靶点毁损手术治疗,在术毕、术后1周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综合评分对比,并观察跟随1-17个月。结果:全部患肢体活动灵活性、震颤在术毕即得到显;随访1-17个月后症状维持稳定,术前和术后UPDRS评分显提高。结论:微电极导向多靶点毁损手术治疗帕金森病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院神经外科自 1998年 7月应用微电极技术引导治疗帕金森病且对病人实施护理获得满意效果 ,浅谈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4 8例帕金病病人为神经外科 1998年 7月至1998年 12月收治的住院病人 ,其中男 2 9例 ,女 19例 ,年龄 4 0~ 72岁 ,平均年龄 5 6岁 ,发病 4~ 10年 ,平均为 7年 ,均经过安坦或左旋多巴等药物治疗达 2年以上 ,症状不能控制或缓解。在局麻下安装CRW头架基环及定位环 ,借助CT技术或脑室造影 ,MR定位缘确定丘脑神经苍白球腹外侧或腹后侧核团的三维坐标 ,安装微电极驱动器及探测仪 ,根据丘脑神经核团的不同电生…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在丘脑底核(STN)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术中,应用微电极(MER)记录、分析针道沿途各核团电生理学特性,确认STN内各亚区范围、边界及STN与周围结构的边界并制图,为提高靶点定位的精确度提供依据.方法: STN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30例,植入刺激电极45个.在影像学定位基础上,应用MER记录、分析各核团细胞电信号的波形、频率、幅值、背景噪声,有无诱发放电、微刺激反应,所获数据结合CT/MRI资料,参考Schaltenbrand-Wahren脑图谱行针道制图,描画STN内部运动亚区和非运动亚区范围、边界及STN与周围结构的边界,确定最终理想靶点.结果: 记录131个针道并制图,平均每个针道记录时间20 min,每植入1个刺激电极需记录2.91个针道.STN细胞电信号为高频、高幅及背景噪声较高的簇状放电,平均放电频率(49±13) Hz,平均细胞密度(5.8±1.4) 个/mm,上、下界间平均长度(5.8±0.8) mm;运动相关细胞多位于背外侧部,下肢偏内侧,上肢偏外侧,亦可记录到"震颤同步细胞".最终靶点与初步靶点的更换率为89%.结论: 术中应用MER针道制图,可更精确地确认STN内运动亚区和非运动亚区的范围、边界及STN与周围结构的边界,提高了靶点定位的精确度,也有助于对基底节各神经核团电生理特性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Iaco.  RP 高国栋 《医学争鸣》1998,19(2):221-222
目的:提高苍白球毁损术的定位精度。方法;通过微电极细胞电生理记录技术对70例71次苍白球毁损术进行苍白球内细胞电生理记录,分析电信号,确定手术靶点。结果:经微电极细胞电生理记录及分析,最终手术靶点较CT靶点更换率为82.8%,手术效果显著,并发症少。结论:通过微电极细胞电生理记录技术对苍白球毁损术进行术中定位监测,能够克服个体脑内靶点在解剖上和功能上的变异,提高了定位的精确度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靶点毁损术技术在治疗帕金森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微电极细胞电生理记录技术进行术中靶点监测 ,对 12 0例帕金森病患者行内侧苍白球腹后部 12例 ,丘脑腹外侧核 16例 ,苍白球腹后部和丘脑腹外侧核 92例毁损术 ,患者术前、术后评估采用Webster积分。结果 :手术效果优良率 98.4 % ,原有症状显著改善率平均达 98.4 % ,无永久并发症。结论 :应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手术并发症少 ,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7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介绍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和结果。方法 采用CT/MRI双重影像学定位,术中行微电极记录技术靶点监测,对71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行丘脑腹外侧核,苍白球腹后内侧部射频毁损,其中12例A型患者行单侧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1例A型患者行双侧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51例行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术,1例行同期双侧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术,1例行同期单侧苍白球腹后内侧部及丘脑腹外侧毁损术,5例行延期双侧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术,术前及术后12个月应用MotorUPDRS量表进行评价。结果 12例单侧、1例双侧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后12个月,肢体静止性震颤完全或基本消除,其中2例下颌静止性震颤有明显缓解,58例行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术(6例双侧),术后静止性震颤,僵直,运动迟缓均有较大改善。结论 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仍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帕金森病是一种以震颤、肌肉僵直、运动活动-启动困难和姿势反射丧失为特征的疾病。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43例,男27例,女16例;年龄38~76岁,平均62岁;病程2~20年,平均9年。临床表现A型(震颤型)11例,B型(僵直型)13例,AB型(震颤僵直型)19例,均经过安坦或美多巴系药物治疗,症状不能控制而采用微电极立体定向毁损治疗。  相似文献   

16.
17.
记录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是一项重要的难度较大的电生理实验技术,要将电极刺入细胞内并保持细胞基本正常存活,除了需要正确使用多种仪器、细心制作细胞标本之外,精心制作合格的玻璃微电极是决定心肌细胞动作电位记录成败的关键,本文根据自己多年来制作玻璃微电极的经验,介绍制作符合实验要求的玻璃微电极的方法。1实验材料和仪器三腔玻璃管毛胚(GG17)内口直径1mm,管壁厚度0.5mm,华西医科大学玻璃厂产品。水平式玻璃微电极拉制器,日本成在厂PD-5型拉制器,应通过预先实验,找好最适当的加热电流和磁拉力数值,记录这些数据备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电极记录技术在帕金森病外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微电极电生理记录技术监测术中靶点,对帕金森病31例进行手术治疗,其中苍白球毁损术14例、丘脑毁损术6例、深部脑电刺激术11例。结果最终毁损靶点较MR定位靶点位置更换率为80.6%,手术效果优良,有效率100%,原有症状术后改善率达87.1%,无永久并发症。结论微电极记录技术的应用能显著提高定位精度,减少并发症和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电极记录技术在帕金森病外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微电极电生理记录技术监测术中靶点,对帕金森病31例进行手术治疗,其中苍白球毁损术14例、丘脑毁损术6例、深部脑电刺激术11例。结果:最终毁损靶点较MR定位靶点位置更换率为80.6%,手术效果优良,有效率100%,原发有太术后改善率达87.1%,无永久并发症。结论:微电极记录技术的应用能显著提高定位精度,减少并发症和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6例帕金森病患者实施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手术的术中监护和配 合,详细介绍了这一新技术的手术机制,过程及术中配合的相关技术参数。熟练、灵活地掌握这一先进仪器的各项性能,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及生理、心理变化是保证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