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大连市医学与非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分析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为高校开展口腔健康课程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对大连市医学与非医学院校1015名大学生进行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口腔健康的一般性知识知晓率较高,对专业性知识了解有限,仅33.9%了解牙菌斑的概念。70%以上的大学生口腔健康态度较好,但对定期口腔检查,洁牙的意识薄弱,59.5%从未洁过牙,牙线和含漱剂的使用者也相当少。医学与非医学院校除牙菌斑,牙龈出血是牙龈炎的表现,氟化物防龋,刷牙方法、次数及时间少数项目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连市大学生对口腔健康知识认识不足,态度较好,口腔健康行为有待改进,在高校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的认知、态度及行为,探索无偿献血知识宣传的模式及健康教育方法,为高校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教育和血站招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分层抽取右江民族医学院护理学专业大一、大二和大三及以上的本科学生共420名。结果调查显示大三及以上献血率比大一、大二高,献血者与非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相关知识了解程度有差异性,获取无偿献血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网络和报刊杂志,献血者参加无偿献血的主要动机是无私奉献,回报社会,非献血者未参加献血主要原因是害怕传染疾病和担心身体健康受到影响;家人对无偿献血的支持态度极大地影响大学生参与献血的行为,对无偿献血的建议主要为加强宣传力度及血液用途公开化。结论大学生对献血认知水平较高,但仍缺乏深层次的认识;深化无偿献血的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方法,可促使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的生命态度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医学专业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生命教育提供依据,也为提高医疗队伍的职业道德和素养打好基础.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南京地区四所高校1800名大学生的生命态度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生命态度的差别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生命态度皆处于中等水平,且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需进一步提高.结论 医学院校的生命教育要加强,重点关注四年级医学生的生命态度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的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KAP),开展对大学生艾滋病预防及干预模式研究。方法对成都地区4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高校大学生艾滋病防治 KAP 现状”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都地区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88.7%),医药与非医药类专业学生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预防医学专业知晓率达92.3%,显著高于其他专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成都地区大学生对待艾滋病的态度整体倾向积极,但不同群体间有差异。结论关注大学生复杂心理因素,重视健康教育特别是性教育在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应加强大学生婚前性行为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性爱观。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为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对陕西某综合大学600名在校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较好,除个别问题,知晓率均在90%以上,城市学生好于农村学生;大学生对艾滋病多数持正向态度;对艾滋病主要获取途径为书刊报纸、宣传、媒体网络。结论: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情况较好,但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今后将艾滋病知识教育以系统性多种形式开展下去倡导大学生的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6.
"同伴教育"在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索同伴教育在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干预效果,为在大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抽样,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成两个组,即干预组(实施同伴教育组)和对照组。对干预前后学生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调查。结果:三所高校对照组、同伴教育组干预前后在知识、态度、行为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学院校的同伴教育组知识、态度得分均高于其他两所院校,而传统组仅知识得分高于其他两所院校。结论:同伴教育是大专院校值得推广的普及艾滋病相关知识,转变对待H IV/AIDS态度和行为的有效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护理类与非护理类大学生对结核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及主要途径、怀疑自己患结核病时采取的措施和对待结核病患者的态度。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高校护理类与非护理类共4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类大学生对结核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及主要途径、怀疑自己患结核病时采取的措施和对待结核病患者的态度与非护理类大学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类大学生结核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优于非护理类大学生,但二者在某些知识点上仍存在认识误区,尤其是非护理类大学生,因此,高校应对大学生加强结核病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山西省某医科院校低年级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为医科院校更加有效地开展大学生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对山西省某医科大学600名1、2年级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较好,除个别问题,知晓率均在85%以上,1年级学生掌握程度总体好于2年级学生,医学生好于非医学生,城市学生好于城镇和农村学生;大学生对艾滋病及艾滋病人多数持正向态度,59.3%的大学生对艾滋病人具有恐惧感,医学生与非医学生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94.1%的大学生愿意获取更多的艾滋病知识,最主要的获取途径为书刊、报纸、宣传资料,占84.3%;89.6%的大学生表示愿意成为艾滋病志愿者。结论:医科院校低年级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情况较好,但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的认识,艾滋病相关态度有待提升,艾滋病忧患意识有待加强。今后应注重艾滋病知识教育的系统性、全面性和深刻性,发挥医科院校大学生的优势和积极性,为我国艾滋病防治事业培养生力军和后备力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清远市某院校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金英  黄晋飞  孙小康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1):2093-2094,2101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识和态度情况,为有关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的AIDS健康教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清远市某大专院校的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在校学生各400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所得数据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该院校学生对AIDS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76.43%,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学生对于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基本掌握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但较深入的有关艾滋病的专业知识,则两个专业的多数学生认识仍比较模糊。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学生在AIDS相关知识、传播途径以及对待AIDS态度上的某些方面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大学生尤其是非医学专业学生对AIDS相关知识的认识水平仍有待提高;应在大学生中有针对性地开展AIDS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医学生与非医学生之间对甲型H7N9禽流感认知、态度和行为方面的差异性,为在学校中开展H7N9型禽流感知识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合肥市某2所大学随机分层整群抽取1—3年级医学与非医学生共550名。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问卷调查,通过x。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在“病毒来源”、“病毒灭活温度”及“传播方式”的医学生的正确回答率分别为:27.7%、5.5%、23.8%,非医学生的正确回答率分别为:12.5%、1.4%、18.0%。医学生和非医学生对此次禽流感感到轻微的害怕率分别为:50.2%、62.7%,二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4)。大学生中已采取的预防措施答题率均低于50%。结论大学生对H7N9型禽流感科学认知度偏低,医学生在对禽流感的正确认识、态度及采取的预防措施方面较非医学生好。因此,相关部门及学校需要适度的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对疫情的认知度及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医学院校学生艾滋病知识水平、态度及其对健康教育的需求,2006年9月在济南某医学专科学校的学生中进行了艾滋病KAP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该医科大学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水平相对较低,与医学学生将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不相适应。他们对于艾滋病及艾滋病病人的态度基本上是积极的,但又有部分学生对艾滋病防治工作采取回避态度。说明在医学院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是迫切的,而且要充分利用医学院校的专业优势,采取不同的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广州市在校大学生AIDS相关知识及对HIV感染者态度现状,为学校更有效地开展大学生AIDS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方法,对广州市某高校12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关于AIDS相关知识、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年级、生源地,AIDS相关知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多数学生对HIV感染者持积极态度,但仅5.73%的学生愿意与HIV感染者共餐;2.70%愿意与感染HIV的同学同住一个寝室。网络是大学生获取AIDS相关知识的最主要途径。结论大学生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水平较高,但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多数学生对HIV感染者持积极态度,但是一旦与自我卷入较深,即表现出对HIV感染者的回避甚至歧视。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AIDS健康教育的系统性、全面性和深刻性,以消除对AIDS的心理恐惧,达到对HIV感染者的零歧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大学生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今后在大学生中深入、系统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编写调查问卷,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沈阳市5所非医学院校的大一和大三两个年级学生,共计983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我市大学生的健康知识平均知晓率为60.9%;对健康的态度方面,89.1%的学生认为有必要接受健康知识;健康行为方面,57.7%的学生能够每天吃早餐,12.4%的学生能够保证睡眠>8 h/d,6.4%的学生能够保证锻炼>1 h/d。结论被调查对象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缺乏常见病防治知识,对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了解不够全面,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不健康生活方式,应当加强我市高校学生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蚌埠市女大学生关于乳腺癌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增强女大学生对乳腺癌的防范意识,降低乳腺癌对女大学生的威胁。方法随机选取蚌埠市4所高校721名在校女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制问卷调查女大学生乳腺癌知识、态度、行为状况。结果反映乳腺癌知识掌握程度的22个问题有11个问题的知晓率在60%以下,乳腺癌防治知识和乳腺癌危险因素知识掌握的也比较差,最低为25.7%;在防治态度上,96.3%的学生认为早期发现对挽救乳腺癌病人生命非常重要;在行为方面,15.8%的女生有过乳房自检行为;在乳腺癌防治资源获取方面,只有25.8%的女生接受过乳腺癌知识健康教育。结论蚌埠市高校女生了解乳腺癌知识不够充分,虽然防治态度总体比较积极,但行为执行程度较低,知信行处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大学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给高校校园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 847名陕西省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其对新冠肺炎的知识、态度和防控行为等信息。运用卡方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大学生新冠肺炎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认知得分较高者占48.3%;持畏惧态度的大学生占11.7%;39.6%的大学生采取良好的防护行为。Logistic回归结果发现女性和城市户籍大学生新冠肺炎的认知水平较高;焦虑状态大学生更容易产生畏惧态度;女性、城市户籍、焦虑状态、高认知和畏惧态度与更好防护行为的发生相关。提示大学生对新冠肺炎的总体认知还不够全面,对疾病的正确态度和防护行为仍需进一步提高,相关部门应遵循知识、态度、行为规律,针对性开展大学生新冠肺炎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武汉地区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对艾滋病(AIDS)、性传播性疾病(STD)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性态度、性行为的现况,为在大学生中开展预防AIDS/STD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武汉地区某综合性高校中分层随机整群抽取1 143名大学生,采用匿名自填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对AIDS/STD相关知识正确认知程度偏低,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赞同、理解、反对态度的构成比依次降低,但对商业性行为、多性伴、婚外性行为、一夜情的态度上,持赞同、理解、反对态度的构成比均为依次升高,男生性态度开放程度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学生中存在一定比例的拥抱、接吻、性爱抚、性交行为等性相关行为(与异性),发生性爱抚、性交行为的比例男女生无明显差异.结论 高校在加强普及AIDS/STD相关知识的同时,还应加强性安全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确切了解广州高校大学生关于结核病防治的认知行为现状,探讨结核病防治的教育途径.方法:在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12所高校中随机抽取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结核病防治知识医学生知晓率为63.03%,非医学生知晓率为45.10%,其受专业、年级、认知来源的影响,在防治知识开展意愿和自身防治上大多数持积极态度,医学生的卫生行为较好.结论:医学生结核病防治知晓率较高,但并不乐观.大学生对健康和疾病防治的态度普遍积极,非医学生卫生习惯欠佳.改善医学教育,加强对结核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将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结核病防治知晓率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现状,为普及大学生营养知识,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吉林医药学院43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结果大学生营养态度不是十分理想,女生要好于男生。结论医学院校大学生营养知识掌握较好,态度还不够理想,饮食行为还不够科学,需要改进。应加强大学生营养知识储备和推广营养教育,提高大学生营养知识水平和营养知识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学生志愿者开展艾滋病同伴教育干预模式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我市高中等院校大学生志愿者开展艾滋病同伴教育干预模式的效果。方法本项目针对新余市高中等院校的大学生,整合学校艾滋病防治力量,建立校园艾滋病防治网络,培训表达能力强,有一定组织能力和影响力,有热情的大学生作为艾滋病宣传教育志愿者,对其进行预防知识强化训练,宣传教育志愿者利用适当的场合、机会,对其他大学生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并对此宣传教育进行效果评估。结果干预后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及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提高;艾滋病相关行为情况及艾滋病相关态度情况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学生志愿者开展艾滋病同伴教育干预措施对于提高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和掌握,转变艾滋病相关态度、相关行为,提高安全套使用率等有实质性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安徽省五所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为促进大学生口腔健康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方式,对安徽省5所医学院校1419名大学生进行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安徽省医学院校大学生对口腔知识的知晓率偏低,除对"氟可增加牙齿抗酸能力"知晓率为79.42%(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