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咽喉是主饮食、行呼吸、发声音的器官,它的功能正常是依赖五脏之津液来濡养的,如果五脏之津液不足,则出现各种各样的咽喉疾病,诸如咽干、咽痒、咽痛、声嘶等等。古人把口中津液称为金津玉液。一个“活”字,由“氵”  相似文献   

2.
急、慢性咽炎以咽痛,咽干,咽痒,咽部不适感,局部滤泡增生为特征。是临床常见病之一。病程长,反复发作特点。中医认为由于痰、气、风、火导致肺、脾,肝、肾、三焦功能失调引起咽喉病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咽炎证型与颈椎病的相关性,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将360例咽炎患者分为外邪侵袭、上犯咽喉型;肺卫热盛、上攻咽喉型;肺肾阴虚、虚火上炎型;脾胃虚弱、咽喉失养型;脾肾阳虚、咽失温煦型;痰凝血瘀、结聚咽喉型6个证型,同时设立体检对照组30例,进行颈椎病的诊断.结果:外邪侵袭、上犯咽喉型;肺肾阴虚、虚火上炎型;脾肾阳虚、咽失温煦型;痰凝血瘀、结聚咽喉型与颈椎病密切相关,脾肾阳虚、咽失温煦型的颈椎病发病率要低于另外三型;而肺卫热盛、上攻咽喉型与脾胃虚弱、咽喉失养型与颈椎病不相关.结论:咽炎各证型与颈椎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陈茗洲  韩新民 《中医学报》2020,35(2):270-272
发声性抽动主要病变部位在咽喉。咽喉连接口鼻与肺胃,同时是多条经脉循行所过之处。因而,发声性抽动虽与五脏皆相关,但主要在肺胃。肺胃气机升降失调,肺气不宣,胃气不降,则咽喉不利,致咽痒、干咳;肺脾气虚,无以推动血行,咽喉失于濡养滋润,易发吭吭声;肺脾失运,水液代谢失调,痰饮邪毒壅滞咽喉,致喉间痰鸣怪叫。风为百病之长,善行数变,易引动肝风而致发声异常。临证应四诊合参,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5.
梅核气是以咽喉间有异物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或颈部有勒绳索之感为特征,多因情志所伤,肝失条达,肝气郁结,循经上逆,结于咽喉,或因肝病乘脾,致肝郁脾虚,运化失调,津液不能输布,积聚成痰,痰气结于咽喉而发病,若久治不愈,迁延日久,由气传血,由经入络,因络主血,脉络阻滞,则络中之血,随之而淤。故梅核气当以肝郁、脾虚、血瘀、痰阻、气滞立论。补泻施治,适用于经食道吞钡检查无赘生物者,我们根据临床经验而拟"利咽丸"并辨证加减治疗,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从脾辨证论治耳鼻咽喉疾病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脾与耳鼻咽喉的关系脾与耳鼻咽喉存在着密切关系,对此历代医家多有论述。见诸于《内经》的理论有:“脾为孤脏……其不及则令九窍不通”(《素问·玉机真脏论》)。“咽喉干燥,病在脾士”(《素问·阴阳类论》)。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设专篇论述“脾胃虚则九窍不通”的观点,提出:“胃气一虚,耳口鼻具为之病。”《重楼玉钥》提出:“咽主地气,属脾土。”《医学心悟》认为:“鼻准属脾土。”这些理论或从生理或病理上提出了脾对耳鼻咽喉的影响。临床上,因脾虚清窍失养出现的症状有:耳鸣、耳聋、头晕头痛、鼻咽干燥等。其特点是:耳鸣多为低调;头痛…  相似文献   

7.
总结戴永生教授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临床经验,认为其发生与五脏有关,根据中医理论"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侯",脾经连舌本散舌下,口腔粘膜有赖于脾气濡养,而心经系舌本,心脉布于舌上,舌的气血靠心脉濡之;又因"肾经挟舌本","肝经络舌本",认为复发性口疮的发生与脾胃功能下降,心、肾之火上炎息息相关。临床分土虚火浮证、心脾炽热证、心肝火热证、脾经蕴热证进行论治,从发病机制、辨证思路、案例举偶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益脾包括补脾、运脾、温脾、醒脾、滋脾;养肝包括养肝血、疏肝气、暖肝阳、化肝瘀。益脾养肝法,即通过调理脾脏,助脾运化,培土植木,涵养肝脏,从而濡养肝体、助肝用、固毒邪,以达到肝脾二脏之间气机与功能的协调。在临床肝癌的诊治中,益脾养肝法可以通过调养脾胃而长养肝木之脏,调动肝木生发的机能,扶正助肝脾生养发陈以祛除毒邪。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报》2019,(7):1367-1370
益脾包括补脾、运脾、温脾、醒脾、滋脾;养肝包括养肝血、疏肝气、暖肝阳、化肝瘀。益脾养肝法,即通过调理脾脏,助脾运化,培土植木,涵养肝脏,从而濡养肝体、助肝用、固毒邪,以达到肝脾二脏之间气机与功能的协调。在临床肝癌的诊治中,益脾养肝法可以通过调养脾胃而长养肝木之脏,调动肝木生发的机能,扶正助肝脾生养发陈以祛除毒邪。  相似文献   

10.
3.4 顾护脾胃、是《伤寒论》治肝的整体性 肝藏血、主疏泄,关乎一身之气机;脾主运化,生气血,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若脾运无力,则气血化生乏源,使肝失所藏,而阴不制阳,变生气郁化火诸证。故肝之疏泄,必赖阴血之濡养,才能舒展其用。而脾之运化,必须  相似文献   

11.
中医理论认为咽喉为经脉循行交会之处。十二经脉中 ,除厥阴心包经和足太阳膀胱经间接于咽喉相通外 ,其余经脉均直接通达咽喉部 ,故咽喉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在临床实践中 ,我们发现 ,慢性肾病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伴随不同程度的咽痛不适 ,或咽干、咽梗等症状。在对其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 ,总结出一些心得和体会 ,予以探讨。慢性肾病病史缠绵日久 ,多导致脏腑虚损 ,正气耗伤 ,阴阳失衡 ,湿邪留滞 ,虚实夹杂 ,其中以脾肾虚损为主。因此慢性肾病的咽痛与脾肾亏虚、湿热留连密切相关。脾为气血津液生化之源 ,主运化水湿。《内经》曰 :“饮入于…  相似文献   

12.
解郁散结散治疗梅核气1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核气为咽喉部病症,多因情志抑郁,肝失疏泄,胃失和降,气滞挟痰所致。痰气结于咽喉,吐之不出,咽之不下。笔  相似文献   

13.
无花果有补脾益胃、润肺利咽、润肠通便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痢疾、肺热声嘶、咳嗽痰多、咽喉干痛等症。  相似文献   

14.
万小明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特色鲜明,并且提出“脾肾阳虚”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重要病机之一,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善用“温补脾肾”的理念,强调温补脾肾之阳以濡养骨骼,充分发挥了中医药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治病求本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喉痹为咽喉疼痛或梗阻不利或声音嘶哑之证,虚实寒热外感内伤皆可使咽喉机窍不利,阻痹为肿为痛为嘶哑。临床上属火者居多,寒者百中难得一二,故世人多用清凉解毒或养阴利咽之品治之,阴证喉痹临床每易疏忽。1阴证喉痹喉痹病本在太阴肺,病位在上焦,但与少阴肾密切相关,因肾脉系咽喉  相似文献   

16.
咽喉肿痛是口咽和喉咽部病变的一个主要症状,传统中医又称之为“喉蛾”、“喉痹”、“喉痛”等,它是临床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工作,不容忽视。阴虚型咽喉肿痛是咽喉肿痛的一个辩证分型,按中医理论认为:咽接食管,通于胃;喉接气管,通于肺。当胃阴亏耗,阴液不能上润咽喉,而无以滋源,则虚火上炎而致咽喉肿痛即为阴虚型咽喉肿痛。其临床表现为:咽喉稍肿,色暗红,疼痛较轻,或  相似文献   

17.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中医证治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咳痰、鼻塞、咽痒、鼻后滴流感、频繁清嗓、咽后黏液附着)有明显的病位(鼻、咽喉)特征,认为本病虽有鼻源性、咽喉源性不同病因,却有风痰留伏、咽喉不利、肺气上逆的共性病机,提出疏风宣肺、化痰利咽是其基本治法,介绍了本病依据鼻、咽喉不同兼证的证治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李杰 《中医学报》2016,(4):521-524
陈小宁教授认为肺经蕴热、脾虚土弱、肝胃不和是慢性咽炎的重要病机。咽喉,古人称之为"清窍"之一,位于人体的高位,与"清阳"相交汇,治之以"轻"。咽喉是诸多经脉聚集的部位,与内在脏腑相关。经络通畅、气血则运行无碍,则咽喉得以濡润而舒。陈教授认为使用轻浮之药便于药力上达病所,同时药量亦需轻,药味不多。此外,陈教授喜在基础方上加用血分药,一方面认为久病入络,加用养血活血药能改善血瘀症状;另一方面,血能载气,使气血输布全身,上达头面营养官窍以增强疗效。同时,陈教授认为"补脾"在治疗慢性咽炎的过程中至关重要。脾气健运则运化正常,精微被吸收则肺得濡养。总之,临证之时,敢于论治,治疗之时,治标顾本,用药之时,推陈致新,陈教授根据不同症情灵活调治,往往能达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病,病因复杂,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中医称之为偏头风,亦称偏头痛。现将近十年来本病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概况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1.1 内伤 头为诸阳之会,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又“脑为髓之海”,主要依赖于肝肾精血及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的濡养,故内伤头痛其发病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因于肝者主  相似文献   

20.
咳嗽为临床常见病,多为风邪上壅,阴虚肺燥,痰凝咽喉所致.大部分患者基本愈后,咽痒咳嗽经久不愈,咽喉不利,肺失清肃,故出现咽干喉痒、咳嗽之症.杏苏散温而不燥,润而不凉,故取之化裁用治本证.2005年4月到2008年12月,利用杏苏散补肺利咽祛痰止咳,治疗咽痒久咳,咳痰不爽之症,疗效可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