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技术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疑诊为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72例行64排螺旋CTA扫描, 减影后原始扫描数据传入ADW4.4后处理工作站, 采用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容积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等后处理技术进行重建、分析。结果: 结果发现动脉瘤26例, 动脉狭窄17例, 动脉瘤合并动脉狭窄7例, 血管异常起源8例, 烟雾病5例, 动静脉畸形4例, 正常5例。结论: 64排螺旋CTA能清晰显示各主支血管及其分支, 是一种无创检查方法, 在头颈部血管病变的病因诊断、预后评价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对临床诊疗起重要指导作用, 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我院2009年购进了GE64排CT,两年来开展头颈部血管CTA200多例,本文对收集的头颈部血管CTA图像中伪影少、质量高、减影质量好的160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李天平 《重庆医学》2011,40(2):202-203
颅内血管性病变及短暂性脑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 tack,TIA)是神经系统急症,如果不及时诊断治疗,短时间内可危及患者生命.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spiral computed tomogarphy angiography,SCTA)可清晰显示两侧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椎动脉及大脑Willis环,可以快速诊断动脉瘤、动静脉畸形(AVM)、静脉瘤以及相应血管狭窄闭塞、动脉硬化等多种疾病.现将本院于2009年3~12月对35例患者行16排螺旋CT头颈部SCTA检查,就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总结与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4.
陈肇平  李清水 《中外医疗》2014,(11):190-19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64排128层)头颈部血管成像(CTA)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临床怀疑患有头颈部血管疾病的患者,采用64排Brilliance 螺旋CT进行血管成像扫描,右上肢静脉团注入造影剂优维显60~70 mL,注射速率4.0~5.0mL/s。采用触发扫描技术,先选好跟踪层面,待CT值达到设定阀值时自动启动扫描,并将原始图像传输至工作站进行血管三维重建(VR)及MIP、CPR、MPR等多种成像方式进行诊断。结果42例患者图像清晰,对颈内外动脉、椎动脉及其主要分支、颅内动脉及其一级分支显示良好,且图像质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诊断结果为39例病变。结论对于头颈部血管病变,多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技术逐步取代DSA,其安全可靠,简便快捷,图像清晰,具有多种后处理方式,为头颈部血管疾病提供更多、更可靠信息,具有优越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多排螺旋CT在头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耀波  农剑波 《微创医学》2011,6(4):339-340
传统的血管造影(DSA)一直被公认为是诊断颅内血管性疾病的金标准[1,2]。DSA是一种有创检查,检查过程长,检查费用昂贵,且需要专人多人的密切合作,同时有1.5%~2%的并发症或死亡发生率,在一些疾病中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3]。DSA图像不能显示病变的外部形态,不能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阐述64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GE.64排Light Speed VCT螺旋CT机对73例怀疑头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行头颈部血管扫描;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造影剂量1.5ml/kg,注射速率4.0ml/秒先做延迟时间测定,再做血管增强扫描.后将薄层图像进行血管三维重建.结果:73例中72例CT血管成像均能良好显示颈内动脉、椎动脉及其主要分支;1例因头部轻微运动产生移动伪影.结论:头颈部CTA成像技术在工作站后处理图像上可更清楚地显示头颈部血管,为诊断脑及颈部血管病变提供丰富图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的8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部的资料。结果:观察发现,84例患者中,其中19例患者的颈、脑血管完全正常;显示颈内动脉狭窄者有24例;颈总动脉狭窄者有13例,一侧颈动脉分叉处狭窄都有3例;一侧椎动脉纤细17例,颅内动脉畸形者有5例;显示颅内动脉瘤3例。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头颈部血管病变的病因诊断、预后效果评价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35例疑似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并对所有患者采取CT血管造影的检查方式,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与回顾,对其诊断的价值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本次35例患者采取CT血管造影检查后,颈内(颈外)动脉的外段、椎动脉(颅外段)以及颅内段、颅底动脉环与周围的分支均得到了清楚的显示,脑血管(1至3级)的分支显示率为100%,脑血管(4至5级)的分支显示率为98%,患者在检查后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35例患者中,20例为动脉狭窄(粥样硬化),6例为动脉瘤,其中(大脑)前动脉为2例,(大脑)中动脉为2例,基底动脉为2例;血管先天畸形为7例,其他2例患者的血管无异常表现。检查过程中其中断、狭窄以及钙化的部位、范围以及形态均得到了清晰的显示。结论:CT血管成像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明显,可使患者的病变位置、范围以及形态得到充分的显示,推广的价值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常规CT检查难以获得脑梗死的血流动力学信息,CT灌注成像可反映脑梗死患者脑组织血流异常灌注情况。文中探讨联合应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和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临床疑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脑CTP联合头颈部CTA扫描检查,用CT灌注软件和血管软件进行评估。结果梗死区与对侧脑区相比,灌注值(perfusion)、强化峰值(peak enhancement,PE)、达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对灌注值(relative perfusion,rP)、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BV,rCBV)呈下降趋势。梗死区TTP值显著延长。CTA显示38例患者中8例(21.1%)病灶侧大血管大致正常,12例(31.6%)发现病灶侧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5例(13.2%)病灶侧大脑前动脉狭窄、闭塞;5例(13.2%)病灶侧大脑后动脉狭窄、闭塞;8例(21.1%)病灶侧颈内动脉狭窄、闭塞。所有病例均未发现颅内动脉瘤、血管畸形、颅内占位病变。结论 CTP及CTA联合检查具有快捷、经济的特点,可同时观察急性脑梗死血液动力学改变并分析病变区供血动脉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病理生理学信息。  相似文献   

10.
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124例肾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海波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3):1586-1587,1589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在肾动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多排螺旋CT各种后处理技术在肾动脉血管成像中的效果评估。方法:对124例可疑肾脏疾病患者行16排螺旋CT检查并肾动脉CTA成像,每例均行MPR、MIP、SSD、VRT不同方法三维重建。结果:肾动脉MSCTA显示正常93例,肾动脉狭窄、变异各19例和6例,主动脉夹层累及肾动脉6例;MIP可清楚显示肾动脉的狭窄(19/19,100%),MPR可较好观察并测量狭窄程度,SSD、VRT的影像立体感强,很好地反映了肾血管的解剖结构和解剖走行。结论:MSCTA技术做为一种无创伤性血管成像方法,可清楚显示肾动脉及其主要分枝情况。三维重建时应以MIP为主,与VRT、SSD、MPR等结合使用,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诊断主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临床上怀疑主动脉病变的患者38例,经16排螺旋CT扫描后,在工作站上,对原始数据进行后处理,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表面遮盖法(SSD)、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方法.结果 38例行胸部、腹部CT血管成像(CTA)发现主动脉夹层20例,主动脉瘤15例,正常3例.结论 16排螺旋CTA对于主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对于评价预后以及临床制定治疗计划,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头颈部检查阳性病例.检查采用德国西门子Sensation16层螺旋CT进行扫描,并行1 mm薄层重建,造影剂量按1.5 ml/kg,注射速率为3 ml/s,扫描延迟时间16~18 s.在后处理工作站上进行图像重建,重建方法为MIP、VR等,对血管显示情况进行评价.结果:52例阳性病例中,一侧颈内动脉狭窄6例,双侧颈内动脉狭窄3例,一侧椎动脉狭窄4例,双侧椎动脉狭窄2例,颈内动脉畸形3例,海绵窦瘘2例,脑内动脉瘤23例,动静脉畸形(AVM)9例.52例CTA对于病变的大小、形态、范围均能清晰显示.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头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及病变与周围的三维空间关系的定位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要求及在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手动调节扫描或自动触发扫描程序,当靶血管内造影剂浓度达到一定峰值时即进行CT扫描,扫描完毕后利用高级血管后处理软件,对原始图像进行重建,从而得到所需要的图像。结果 51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成功率100%,其中阳性359例,阳性率69.1%。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是一种安全实用、可靠、无创的检查方法,它可以清晰显示血管管腔内外及管壁的病变,可作为很多血管病变的首选检查手段及介入术前的筛查手段,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腹主动脉瘤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8例42岁以上腹主动脉瘤的患者进行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观察腹主动脉形态、大小、类型、病变的纵行范围、瘤壁、附壁血栓及瘤体与腹主动脉主支的关系等情况。结果 38例腹主动脉瘤患者利用SCTA立体直观地显示腹主动脉及其分支与周围血管的关系,MIP、MPR清楚显示瘤体附壁血栓及破裂后血肿。结论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性的检查,操作简单、安全,在腹主动脉瘤的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预防瘤体破裂、提高生存率及帮助临床判断病情和指导手术上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CT灌注成像(CTP)和CT血管成像(CTA)技术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38例临床怀疑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脑CTP联合头颈部CTA扫描检查,扫描结束后,采用CT灌注软件和血管软件进行评估。结果梗死区与对侧脑区相比,脑灌注量值、强化峰值、达峰时间(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血容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对脑灌注量、相对脑血容量呈下降趋势;梗死区TTP值显著延长。CTA显示:38例患者中8例患者(21%)病灶侧大血管大致正常;12例(32%)发现病灶侧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5例(13%)病灶侧大脑前动脉狭窄、闭塞;5例(13%)病灶侧大脑后动脉狭窄、闭塞;8例(21%)病灶侧颈内动脉狭窄、闭塞。结论 CTP及CTA联合一站式检查,体现出快捷、经济的特点,在观察急性脑梗死血液动力学改变时又能分析病变区供血动脉的情况,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病理、生理学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肾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00例肾脏病变高血压患者行16排CT连续容积扫描,以CT轴位薄切图像(层厚1.25mm,间隔1.25mm为原始数据,然后应用GEAW4.2工作站进行双肾动脉图像后处理,结合多种重建图像综合分析。结果 500例中共显示肾动脉1032条,部分显示一侧或双侧双肾动脉供血,主肾动脉皆显示清晰,级分支显示率95.3%,级以下分支能够清晰显示,显示率95%。结论 SCTA能如实显示肾动脉狭窄的部位和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完全可取代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7.
多排螺旋CT血管三维成像在胸主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多排螺旋CT血管三维成像(MSCTA3D)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9例胸主动脉多排螺旋CT血管三维成像,其中正常18例,胸主动脉瘤14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7例。扫描延迟时间采用造影剂跟踪扫描(BolusTracking)。采用三维工作站对数据进行MIP、MPR、CPR(曲面重建)、VRT(容积漫游技术)、VE(仿真内镜)重建。结果:39例胸主动脉多排螺旋CT血管三维成像,经MIP、MRP、CRP、VRT等方法成像,可清晰显示动脉瘤体及夹层动脉瘤的真假腔及破裂口。结论:胸主动脉多排螺旋CT血管三维成像(CTA3D)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性的检查,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肾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00例肾脏病变高血压患者行16排CT连续容积扫描,以CT轴位薄切图像(层厚1.25mm,间隔1.25mm为原始数据,然后应用GEAW4.2工作站进行双肾动脉图像后处理,结合多种重建图像综合分析.结果 500例中共显示肾动脉1032条,部分显示一侧或双侧双肾动脉供血,主肾动脉皆显示清晰,级分支显示率95.3%,级以下分支能够清晰显示,显示率95%.结论 SCTA能如实显示肾动脉狭窄的部位和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完全可取代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9.
石思李  邹文远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7):2968-2969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头颈部血管一次性成像的技术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30例2006年1月至5月怀疑头颈部血管有异常改变的患者,GE公司Lightspeed16排螺旋CT机行头颈部血管造影检查,应用MPR、SSD、MIP、CPR等技术进行重建。结果:一次性成像的质量和延时时间、层厚、螺距、后处理密切相关,可清楚显示头颈部动脉。结论:16排螺旋CT对头颈部血管造影检查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检查方法,只要方法得当可较好的显示头颈部动脉并对头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和冠状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相比,无创性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快速、风险小、费用低,尤其随着64层螺旋CT扫描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冠状动脉CTA以更薄的层厚、更快的扫描速度、更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在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中成为临床医师和患者优先选择的一种检查方法。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对2011年4月19日至2012年12月21日期间在我院行冠状动脉CTA的10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