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NEN)临床表现及内镜和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病理科行内镜活检并经病理诊断为胃肠道NEN 44例患者临床资料,结合内镜观察结果及显微镜下组织学形态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广谱角蛋白(AEI/AE3)、细胞角蛋白(CK8/18)、嗜铬粒素A(CgA)、突触素(Sy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细胞黏附分子(CD56)、核抗原(Ki-67)表达情况。结果患者均表现为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发病部位依次是直肠(47.73%)、胃(22.73%)、食管(13.63%)、阑尾(9.09%)、结肠(6.82%),其中神经内分泌瘤(NET)30例,神经内分泌癌(NEC)13例,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MANEC)1例。NET均为单发,NEC、MANEC均为溃疡型肿物。AE1/AE3、CK8/18、CgA、Syn、NSE、CD56的阳性率分别为97.73%、79.55%、77.27%、88.63%、52.27%及79.55%。NET Ki-67阳性指数≤20%、NEC、MANEC Ki-67阳性指数>20%。结论 NEN好发于直肠,内镜下观察不易诊断,病理组织学特点具有一定特异性,CgA、Syn等免疫组化检测对于辅助病理诊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刘旭初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7):2238-2239
目的探讨胃癌伴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1例胃腺癌伴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及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并做神经内分泌标记物(CgA、Syn等)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免疫组化Syn(+),CgA(+),AE,/AE3(灶性+),Ki-67(+约70%)。经免疫组化确诊为腺癌伴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结论胃腺癌和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可同时存在,属不同的组织学类型,免疫组化染色可明确区分二者。胃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是胃恶性肿瘤中的少见病理类型,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准确分型对其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沈剑  钱璐 《中外医疗》2016,(29):31-33
目的:探讨40例小细胞肺癌中传统神经内分泌(NE)标记物CgA、CD56、Syn表达对小细胞肺癌(SCLC)的预后影响。方法方便收集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小细胞肺癌住院患者40例。 CgA、CD56、Syn的表达情况依据免疫组化报告,随访所有病例至少12个月,最后一次随访日期截止到2016年4月。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作统计分析。结果小细胞肺癌中,CgA阳性率30.0%,CD56阳性率87.5%,Syn阳性率62.5%。CgA、CD56、Syn的表达均与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显示,NE表型与SCLC的无进展生存相关(P<0.05)。结论SCLC的预后的影响因素之一是神经内分泌表型,CgA、CD56、Syn的共同表达,是其无进展生存期较长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颈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 SCCC 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采用免疫组化 SP 法检测 Syn、CgA、CD56、NSE、CK、P16、P63、CK5/6、CD117、TTF-1、Ki-67的表达,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8例患者,以阴道不规则出血或宫颈接触性出血就诊。组织学上肿瘤细胞卵圆形或短梭形,小且较为一致,胞质少或无,染色质细颗粒状,胞核深染,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多见,伴大片坏死。其中2例合并鳞状细胞癌成分,3例合并腺癌成分。免疫组化示所有病例 CK 不同程度阳性,神经内分泌标记物阳性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 NSE(7/8)、CD56(6/8)、Syn(5/8)、CgA(4/8),且至少有2种以上神经内分泌标记阳性。随访8例患者,2例死亡,2例复发。结论: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免疫组化有一定特异性,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准确率。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改善部分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谭伟发  张军 《中国现代医生》2013,(25):109-109,116
目的探讨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方法介绍1例52岁男性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诊治情况及病理特点,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本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物S-100和CgA,肿瘤标志物Ki-67、VIM和CD99表达阳性,Syn表达阴性。结论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是临床比较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6.
90例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学重新诊断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新版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对过去诊断的81例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INEN)和50例胃肠道腺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病例进行再评估,并对重新诊断的GINEN临床病理特点及分型标准进行了初步探讨。方法参照新标准对过去的病例重新进行组织学观察,在组织芯片中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yn、CgA、CD56和Ki-67的表达。结果 90例GINEN患者中,神经内分泌瘤1级(NET 1级)23例,神经内分泌瘤2级(NET 2级)3例,神经内分泌癌(NEC)59例,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MANEC)5例。Syn、CgA和CD56的表达率分别为78.89%、53.33%和33.33%。组织学类型与肿瘤大小、周围组织浸润、淋巴结转移及脉管癌栓密切相关(χ2=16.496、15.804、11.617、8.664,均P<0.05)。小细胞癌、大细胞癌和混合型NEC患者的生存时间无显著性差异(Log Rank检验χ2=0.913,P>0.05)。NET和NEC的2年生存率分别为87%和35%。结论 GINEN组织形态学表现复杂多样,但仍具备一定的病理特征,Syn和CgA的联合检测可协助诊断,诊断时须排除低分化腺癌及其他小圆细胞肿瘤,预后与组织学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其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庐江县人民医院普外科2013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10例胃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并将所得结果进行归纳分析。 结果 10例胃神经内分泌癌占同期收治胃癌(664例)总数的1.5%。其中男性9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67.2岁。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9例,嗜铬粒素A (chromogranin A,CgA)(+)6例,双阳性5例,Ki-67平均阳性率为80.5%。肿瘤位于贲门胃底部6例,胃体部3例,胃窦部1例;肿瘤直径2~14 cm,平均5.7 cm。TNM分期:Ⅱ期1例,ⅢA期3例,ⅢB期4例,Ⅳ期2例。本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8例患者行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术后随访4~30个月,7例患者死于转移或肿瘤复发,中位生存时间为14.3个月。 结论 胃神经内分泌癌好发于胃底贲门部以及胃体部,术前诊断困难,联合检测Syn以及CgA将有助于提高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确诊率,Ki-67是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与分级的重要指标;胃神经内分泌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手术是治疗的关键,而术后化疗方案仍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NEN)中胰岛素瘤相关蛋白1(INSM1)的表达,并分析其在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GNEN和消化道非神经内分泌肿瘤(non-GNEN)中INSM1的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GNEN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一步检测神经内分泌瘤(NET)、神经内分泌癌(NEC)、混合性神经内分泌—非神经内分泌肿瘤(MiNEN)及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CWND)中INSM1、CD56、突触素(Syn)、嗜铬素A(CgA)等指标表达,分析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差异。结果:INSM1在GNEN中阳性率为97.1%,明显高于non-GNEN的1.7%(P<0.01)。在GNEN的鉴别诊断中,INSM1的敏感性为96.4%,高于CgA的54.1%(P<0.01),与CD56的91.9%、Syn的94.6%相近(P>0.05);特异性为96.3%,高于CD56的59.2%、Syn的33.3%和CgA的77.8%(P<0.05)。结论:INSM1在GNEN中兼具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GNEN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可靠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消化道神经内分泌癌10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消化道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讨论。方法 报道10例消化道神经内分泌癌.结合文献从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 10例中7例临床经过呈进行性.侵袭性。镜检4例为不典型类癌.6例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肿瘤细胞CK、NSE、CgA、Syn均呈阳性表达。结论 消化道神经内分泌癌具有复杂的组织学特点。根据肿瘤组织及细胞的异型性.可分为高.中。低分化。正确的组织学分类有助于临床正确治疗和预后判断。免疫组化有助于与消化道其它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宫颈小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宫颈小细胞癌(SC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6年至2008年宫颈癌病例4 075例,25例为宫颈小细胞癌,其中临床病理资料完整者24例。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年龄、症状、疾病FIGO分期、肿瘤大小、治疗方案及预后。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宫颈小细胞中CK、EMA、NSE、Syn、CgA、CD56、TTF-1和S100的表达,并分析其特征。【结果】 24例病例的中位年龄为44.8岁。中位生存时间为初次确诊后19.2月。病理资料显示18例为单纯宫颈小细胞癌,6例为宫颈小细胞癌合并其他类型宫颈恶性肿瘤。此24例SCCC免疫组化显示:NSE 100.0%, Syn 95.8%, CD56 66.7%, CgA 79.2%, TTF-1 37.5%, EMA 83.3%, CK 66.7%及S100 8.3%。【结论】 SCCC为宫颈上皮恶性肿瘤罕见的一种类型,发病率低,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其他方法治疗、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显示:NSE、Syn、CD56及CgA的联合检测有提高病理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统华  周喜汉  蒋旗 《重庆医学》2018,(9):1292-1294
目的 探讨胆囊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3例确诊胆囊神经内分泌癌并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临床及预后资料,对切除的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观察,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预后.结果 13例患者中男4例,女9例,年龄42~66岁,13例均行根治性切除手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胆囊神经内分泌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肌酸激酶(CK)、上皮膜抗原(EM A)、非特异性酯酶(NSE)及突触素(Syn)的阳性率均为85%, 11例获有效随访,2例失访,其中11例随访病例的平均预后时间为14.2个月.结论 胆囊神经内分泌癌发病率低但恶性度高,确诊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根治性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2.
黄小梅  刘银华  张帆 《皖南医学院学报》2005,24(3):211-213,F0004
目的 探讨喉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组化、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 对1例喉神经内分泌癌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组织学上肿瘤由小圆形细胞组成,呈实性巢状、片状排列,核分裂像很少见,未见坏死。免疫组化肿瘤细胞对神经内分泌标记物如NSE、Syn、CgA呈阳性反应,CK(AE1/AE3 )、S 10 0蛋白、EMA、SMA、Melanoma、Des和CD3 4 均阴性。PAS染色阴性。结论 喉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喉部恶性肿瘤,其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食管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特征及临床诊断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科接受治疗的32例原发性食管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影像学诊断方法、病理特征。结果:32例原发性食管神经内分泌癌中,小细胞癌27例(84.38%,27/32),不典型类癌4例(12.5%,4/32),类癌1例(3.13%,1/32);影像学(螺旋CT或PET/CT检查)评估可手术患者的临床TNM分期(TNMstaging),手术后病理TNM分期(Pathological TNM staging,pTNM分期)上调的占本组患者总数的12.5%(4/32),主要为3例术前评估为L的患者术中见为侵犯外膜(T4),另1例术前为T,NOM0患者术后有单站纵隔淋巴结转移(N1);免疫组化提示肿瘤细胞表达嗜铬素A(CgA)、肿瘤细胞表达突触素(Syn)、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单种或多种分化标记物呈阳性表达。结论:原发性食管神经内分泌癌特别是小细胞癌恶性程度高,综合多部位的增强CT或PET/CT等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有助于临床分期,病理检查中联合CgA、Syn、NSE等多种分子标记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突触素(Syn)、嗜铬素A(CgA)与胃癌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68例普通型胃癌病例随访5 a以上,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对胃癌组织分别进行NSE、Syn、CgA标记,分析NSE、Syn、Cg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包括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脉管内癌栓、临床TNM分期、淋巴细胞浸润量等的关系,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168例神经内分泌表达阳性率为52.98%(89/168),NSE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有关(P<0.05),CgA表达与胃癌临床分期有关(P<0.05),神经内分泌表达与其余参数无关;NSE、Syn、CgA标记阴性组的5 a生存率表现出高于标记阳性组的趋势,其中以CgA最为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E、Syn、CgA与胃癌术后生存率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肾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相关治疗方案及预后,来增强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分析1例肾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相关资料,参考国内及国外文献,对该病进行总结。结果患者主要症状为腰背部疼痛,术后大体标本:右肾内巨大肿块,大小约8 cm×7 cm×6 cm,切面灰黄、质中,浸润肾盂、肾包膜及肾周脂肪,下腔静脉查见癌栓。镜检:肿瘤细胞为小圆形或梭形,小梁状、巢状或片状排列,核分裂易见。免疫组化:CK(+)、CD10(+)、CK7(+)、CK18(+)、CD117(+)、CD56(+)、FLi-1(+)、EMA(+)、Syn(+)、CgA(+);Vimentin(-)、LCA(-)、NKX3.1(-)、CD99(-)、PSA(-);Ki-67(20%)。术后口服索拉非尼,随访6个月未见明显进展。结论肾神经内分泌癌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预后较差,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确诊需要依靠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治疗以手术及放疗和化疗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食管不同类型恶性肿瘤标志物的免疫组化阳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小细胞癌41例,混合腺神经内分泌癌1例,低分化鳞状细胞癌5例,低分化腺鳞癌3例,均行免疫组化(Ki-67、CD-56、TTF-1、Cg A、Syn、P63、CK5/6、LCA、CK18)检测并总结。结果:Ki-67、Cg A和CK18在低分化腺鳞癌和混合型神经内分泌癌检测中的阳性率为100.00%;CD-56在混合型神经内分泌癌检测中的阳性率为100.0%;LCA在小细胞癌检测中的阳性率为100.0%;TTF-1在小细胞癌检测中的阳性率为53.66%;Syn在小细胞癌检测中的阳性率为95.12%,在低分化腺鳞癌中检测中的阳性率为100.00%;P63和CK5/6在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和低分化腺鳞癌中的阳性率均为100.00%。结论:食管不同类型恶性肿瘤标志物的免疫组化阳性率各有差异,可作为临床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食管小细胞恶性肿瘤是食管癌中肿瘤形态学相似的一系列肿瘤,主要包括小细胞癌、淋巴瘤、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及低分化腺癌等。由于其组织来源及分子表达的不同,其临床生物学行为及治疗方法截然不同,因此,要明确诊断小细胞癌、淋巴瘤、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及低分化腺癌。方法收集61例食管小细胞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病理资料、形态学特征,进行免疫组化Ki-67、CD 56、TTF-1、CgA、8yn、P 63、CK 5/6、LCA、CK 1 8的染色。结果 61例中小细胞癌56例,低分化鳞状细胞癌3例,腺鳞癌1例,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1例。结论食管小细胞癌、低分化鳞状细胞癌、腺鳞癌、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及淋巴瘤等小细胞恶性肿瘤治疗方法不同,应充分利用免疫组化进行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从而可以减少误诊误治,规避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不同病理分级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浸润深度、肝及淋巴结转移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男性多见,肿瘤多位于直肠中下段。免疫组化检测显示Cg A、Syn、CD56阳性率分别为40.0%、97.8%、100%。36例Ki-67阳性指数≤2%,6例Ki-67阳性指数在3%~20%,4例Ki-67阳性指数>20%。不同病理分级的肿瘤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淋巴结及肝转移相关,与性别不相关。结论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缺乏临床特异性症状,联合Cg A、Syn和CD56染色可提高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率。病理分级对预测肿瘤浸润深度、肝或淋巴结转移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管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生物学行为,重点在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例食管神经内分泌癌进行观察分析及随访。结果本组病例中,男6例,女2例。年龄48-72岁,平均年龄58.3岁。7例食道外膜淋巴结转移(87.5%),1例贲门淋巴结转移(12.5%),3例肝内转移(37.5%)。其中1例贲门淋巴转移及3侧肝转移患者3月内死亡(50%),3例食道外膜淋巴结转移患者6月内死亡(37.5%),1例粘膜内肿块患者2年内发现肝转移及恶病质。肉眼溃疡性肿块多见,部分可呈蕈伞状肿块。神经内分泌标记如NSE、CgA和Syn阳性表达。结论食管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的高度恶性肿瘤,有独特的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标记,早期可发生转移,预后凶险,活检易漏诊。  相似文献   

20.
李亚  邱世香  陈超  钟立明 《黑龙江医学》2022,(15):1801-1804
目的:探讨纵隔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南充市中心医院1例纵隔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影像表现及治疗方法。结果:1例男性患者,临床表现咳嗽、咯血等,影像表现为后纵隔胸主动脉旁软组织肿块影,从左后纵隔延伸至左侧肺底,紧挨着横隔,腹主动脉包绕其中,邻近支气管受压变窄,左侧胸膜转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角蛋白PCK阳性、肺泡上皮细胞(PET-CT)扫描阳性、突触素(Syn)阳性、CD56阳性。结论:纵隔神经内分泌癌诊断通过CT扫描、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断层(PET-CT)、生长抑素标记的核素扫描和嗜铬粒蛋白A (CgA)等肿瘤标志物多项联合检查,同时结合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