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基于"活气血、调冲任"理论的撳针配合理疗仪对产褥期产妇产后康复的临床观察。方法使用单中心单盲随机对照方法,将20例住院患者按抽签方法简单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0例,采用撳针配合理疗仪;对照组10例,采用常规产后调理。观察并记录产妇的泌乳量、母乳喂养情况及恶露情况,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判定效果。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活气血、调冲任"理论的撳针配合理疗仪对产褥期产妇产后康复优于常规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贝尔面瘫急性期患者应用电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2月收治贝尔面瘫急性期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配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用西医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38例,采用电针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贝尔面瘫急性期患者,赋予电针方式进行治疗,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头皮针配合面部埋针法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电针头皮针配合面部埋针法治疗面部痉挛38例,并与常规针刺法治疗的32例作对照。结果:电针头皮针配合埋针组治疗面肌痉挛痊愈率28.95%,总有效率89.47%,常规针刺组痊愈率12.50%,总有效率71.88%,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头皮针配合埋针组治疗面肌痉挛具有良好的效果,而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电针配合皮内针治疗风寒外袭型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序列软件生成60个随机序列数,60例风寒外袭型面瘫的患者按就诊顺序依次从前至后取用随机序列数,奇数者为电针组(A组),偶数者为电针配合皮内针组(B组),每组各30例。A组采用电针常规治疗,选择疏密波,治疗20 min,每周3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B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皮内针治疗。以面瘫House-Brackmann(H-B)评分表和临床疗效为评价指标。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A组临床痊愈8例,B组12例,两组临床痊愈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B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皮内针治疗风寒外袭型面瘫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揿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对随机两组的4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分别采用电针配合揿针治疗和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显效率为95%,对照组显效率为60%。结论:电针配合揿针为主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揿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对随机两组的4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分别采用电针配合揿针治疗和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显效率为95%,对照组显效率为60%。结论:电针配合揿针为主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头皮针针刺联合体针及中药汤剂治疗贝尔氏面瘫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耳鼻咽喉科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82例病程在21~90 d恢复期的贝尔氏面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体针结合中药汤剂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入头皮针,取双侧顶颞前斜线下2/5、双侧颞前线,对治疗3周后患者的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分级量表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在病情分级分布方面具有可比性。两组贝尔面瘫患者经过针刺治疗后,其H-B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前后H-B积分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贝尔面瘫恢复期患者进行颞前线头皮针针刺联合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显著,优于常规体针结合中药汤剂治疗,且操作简便、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电针配合头皮针治疗子宫脱垂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 5 1例采用电针配合头皮针治疗 ,对照组 4 3例单纯用药物治疗 ,4个疗程后作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 5 6 9% ,有效率 88 2 % ;对照组治愈率 30 2 % ,有效率 6 2 8%。经统计学处理 ,P <0 0 1。结论 电针配合头皮针治疗子宫脱垂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连续波、断续波、疏密波3种电针波型治疗贝尔面瘫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贝尔面瘫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连续波组、断续波组、疏密波组,各25例。采用华佗牌0.30 mm×40 mm针灸针常规针刺患者面部患侧,选取阳白、四白、地仓、颊车、翳风、合谷等穴,运用平补平泻法中度刺激,1次/d,留针30 min;采用华佗牌SDZ-Ⅱ电针仪,连接阳白(+)和四白(-)、地仓(+)和颊车(-),各组选择相应波型进行电针刺激,以能看到患侧面部表情肌群随电波而颤动或收缩、电针抽动且患者能耐受为度;配合TDP照射患侧面部,时间为30 min,1次/d。1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采用House-Brackmann(H-B)量表评定总体评分并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3组治疗1个疗程后H-B量表总体评分均显著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波组总有效率为96%,断续波组为80%,疏密波组为88%,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贝尔面瘫恢复期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各波型组间疗效未见显著性差异,说明电针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与波型无显著关联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研究百会长留针法配合电针对痰湿内阻型眩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来院就诊的痰湿内阻型眩晕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患者使用百会长留针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实行西医常规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40例患者的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40例患者的有效率(7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会长留针配合电针治疗痰湿内阻型眩晕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透针滞针疗法配合经络导平仪治疗顽固性面瘫.方法45例患者随机分为透针滞针配合经络导平仪治疗25例和常规治疗20例.常规疗法采用常规选穴,常规手法治疗.透针滞针配合经络导平仪组采用穴位透针,滞针牵拉治疗配合经络导平仪治疗.结果透针滞针配合经络导平仪组治愈率为98%.常规组治愈率为60%.结论透针滞针配合经络导平仪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疗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头针配合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头针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氟桂利嗪胶囊、静脉滴注能量合剂及曲克芦丁注射液治疗.10 d后按照《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估计分计算疗效指数并与该病临床疗效结合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头针配合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温针足三里配中药治疗顽固性面瘫4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温针足三里配中药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足三里配中药治疗;对照组进行单纯的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愈显率为79%,对照组的愈显率为3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温针足三里配中药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单纯的运动治疗以及运动治疗配合揿针埋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符合肩周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揿针组,揿针组每天进行运动治疗的基础上,选用揿针埋针。10次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32例痊愈16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30例痊愈8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00%,两组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动治疗配合揿针埋针治疗肩周炎疗效优于单纯运动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眼针埋针疗法联合体针治疗周围性面瘫伴味觉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周围性面瘫伴味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体针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眼针埋针治疗。通过House-Brackmann (H-B)分级、味觉评分测试、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估。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H-B分级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H-B分级评分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甜味、咸味、酸味味觉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味觉评分升高更为明显,其中两组甜味、咸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有效率为90.00%,显效率为66.6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眼针埋针疗法联合体针对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显著,并可改善面瘫引起的味觉障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热敏灸配合埋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失眠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热敏灸配合埋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用佐匹克隆片治疗,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两组中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热敏灸配合埋针治疗失眠,具有疗效好、副反应少、无药物依赖性的优势,作为治疗失眠一种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项针配合舌针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近一年我院收治的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0例,采用吞咽神经和肌肉点刺激仪治疗,观察组2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项针配合舌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和随访期,观察组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项针配合舌针治疗能明显改善中风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针刺加电针治疗面瘫4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电针治疗面瘫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针刺加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各治疗3个疗程。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治愈39例,治愈率为86.7%,对照组治愈32例,治愈率为68.9%,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χ2=4.11,P<0.05)。结论针刺配合电针治疗面瘫疗效优于单纯针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温针电针联合新型揿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温针电针,试验组使用温针电针联合新型揿针治疗,间隔1天,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采用Womac膝骨关节炎指数作为临床观察指标,对比两组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疼痛程度评分,日常活动评分,关节僵硬程度评分及总分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除了僵硬程度评分(P0.05)外,其余程度评分试验组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温针电针联合揿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能明显降低膝骨关节炎Womac指数,有效改善膝骨关节炎症状体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灸与针药配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将8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针药联合组)45例,对照组43例(针灸组),均配合TDP照射.结果: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4.44%、95.56%;对照组分别为53.49%、88.37%,两组痊愈率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药联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针灸治疗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