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路径管理在血站体采科应用的影响.方法将400例献血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0例,对两组献血者的满意度和献血反应发生率进行评定分析.结果满意度:对照组总体满意度为94.5%,实验组总体满意度为99.5%,实验组献血者对采血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两组满意度结果比较,其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献血反应发生率,对照组献血后反应发生率4.5%,实验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1%,实验组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两组献血反应发生率结果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采血路径管理可提高血站体采科的整体服务功能,及血站的社会效益和工作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细节管理在血站采血工作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从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于我血站献血的4110例献血者中随机抽取260例,将所有献血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在进行采血工作时对观察组实施细节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并比较两组采血工作的护理质量合格率、差错事件发生率以及献血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质量合格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质量合格率(86.1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差错事件发生率(2.31%)显著低于对照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献血者总体满意度为82.31%,显著高于对照组(6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血站采血工作中应用细节管理能显著提高血站护理的质量和献血者满意度,降低差错事件的发生率,提高采血工作的安全性,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献血反应与环境设施的关系,探讨降低献血反应的对策. 方法 本血站2005~2008年间的献血者64748人,按采血场所及献血体位分组,由于环境舒适度存在差异及献血体位不同. 结果 不同采血场所献血反应发生率经χ2 检验(P<0.01),不同献血体位献血反应发生率经χ2检验(P<0.01),两组数据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环境舒适度好,配备采血床,半卧位献血,献血反应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在血站采血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66例我站于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进行无偿献血的志愿者,将其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3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两组献血者在进行献血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式为其提供护理服务。对照组献血者在采血过程中提供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献血者在采血过程中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整理两组献血者在进行不同方式护理服务后,无偿献血志愿者的献血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献血者在经过护理后,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之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站进行采血工作的过程中为献血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有效的帮助献血者更好的满足心理需求,提高护理满意度,有效的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将自体深筋膜结合骨移植治疗实行于骨不连患者中,研究其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2月至2017年9月本院治疗及分析的70例骨不连患者当作本文实验研究和参比资料,分组方法采用治疗手段的不同,1组归入患者35例,传统手术固定治疗实行于参照组,自体深筋膜结合骨移植治疗实行于实验组,比较和统计2组患者的愈合优良总计率、住院天数、骨折愈合用时、术后并发症总计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愈合优良总计率比较参照组患者统计数值,P0.05,显现统计学数据之间分析和对比意义,实验组患者的住院天数、骨折愈合用时比较参照组患者统计数值,P0.05,显现统计学数据之间分析和对比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计率比较参照组患者统计数值,P0.05,未显现统计学数据之间分析和对比意义。结论骨不连患者采用自体深筋膜结合骨移植治疗手段展示较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将中医护理应用于产妇的产后泌乳干预中,分析及研究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入及分娩的200例产妇纳入此文分析对象,参照产后泌乳护理干预措施不同分组,100例产妇归入1组,常规产后泌乳护理干预予以参照组,中医护理予以实验组,观察及对比2组的新生儿乳汁满足合计率、纯母乳喂养合计率、产后开始泌乳时间。结果:实验组产妇的新生儿乳汁满足合计率比较于参照组数据,P0.05,呈现数据间参比的统计学研究意义,实验组产妇的纯母乳喂养合计率比较于参照组数据,P0.05,呈现数据间参比的统计学研究意义,实验组产妇的产后开始泌乳时间比较于参照组数据,P0.05,呈现数据间参比的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在产妇的产后泌乳干预中采用中医护理呈现出更优的效果,体现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献血反应与环境设施的关系,探讨降低献血反应的对策。方法本血站2005~2008年间的献血者64748人,按采血场所及献血体位分组,由于环境舒适度存在差异及献血体位不同。结果不同采血场所献血反应发生率经χ^2检验(P〈0.01),不同献血体位献血反应发生率经并。检验(P〈0.01),两组数据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环境舒适度好,配备采血床,半卧位献血,献血反应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机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血液初筛淘汰原因并探讨相应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6年广州血液中心24 886例参与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的献血资料,统计分析其淘汰原因。结果 2014—2016年机采血小板淘汰率分别为5.82%、5.60%和4.97%。征询不合格、查体不合格、快速检测不合格、采血过程不合格及血液复检不合格淘汰占淘汰总数的构成比分别为12.11%、13.67%、39.60%、16.64%、17.98%,其中以快速检测不合格原因最多。初次献血者淘汰率高于再次献血者(12.58%比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速检测不合格是机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血液初筛淘汰的主要原因,血站在招募和献血服务中对献血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宣教、解疑和干预,可能会提高血液初筛合格率,减少献血人员流失。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相关影响因素,以期提升献血质量。方法以本中心血站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共计5860份作为此次的研究样本,检测血液标本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组的FBG、TC、TG、LDL-C指标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而两组的HDL-C指标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 0.05);本组5860份血液标本,谷转氨酶异常率为8.87%。男性献血者异常率较女性更高(P0.05);献血400 mL者的异常率较200 mL者更高(P0.05);26-35岁献血者的异常率较其他年龄段献血者更高(P0.05);四种血型献血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率并无显著差异(P 0.05);非组织献血和组织献血来源的异常率并无显著差异(P 0.05);初次献血者与再次献血者异常率并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的影响因素有糖脂代谢水平、年龄、性别以及献血量,应继续加强献血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筛选,以降低献血的不合格报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应用于机采成分血献血者招募和保留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至2017年我中心血站捐献机采成分血的献血者260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30,行常规护理)和实验组(n=130,行整体护理),比较2组献血人次、献血人数、重复献血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献血人次、献血人数及重复献血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应用于机采成分血献血者招募和保留工作中作用显著,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张萍 《中国乡村医生》2023,(26):161-163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人群流失原因,制定相应的招募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山东省血液中心无偿献血情况,并通过血站管理系统随机抽取流失献血者1 000例,调查献血者流失原因。结果:2018—2022年采血总人数整体呈增加趋势。2021、2022年初次献血者占比低于2020年,2022年初次献血者占比低于2018年;2021、2022年重复献血、固定献血者占比高于2020年,2022年重复献血、固定献血者占比高于2018年;2022年回归献血者占比高于2018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者流失原因主要为交通、时间不便、忘记献血、身体状况不宜献血、离开本市、产生过献血反应、家人反对、献血服务不满意、献血检测不合格、用血不便利。结论:2018—2022年采血总人数整体呈增加趋势,但固定献血者的比例相对偏低。无偿献血工作中应针对流失原因制定改进策略,针对流失人群制定招募计划,构建固定的无偿献血团队,保证血源供应充足。  相似文献   

12.
范平 《当代医学》2016,(25):77-78
目的:分析采血护士对献血者开展心理护理的作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0名无偿献血人员作为本文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各100名。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心理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观察2组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和满意度。结果对照组产生呕吐、头晕、脸色苍白等不良反应分别为18名,13名和14名,心理护理组分别为4名、5名和9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9.0%,心理护理组为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献血者开展心理护理能够改善献血者对采血过程的恐惧心理,并通过心理护理降低献血者后期的不良症状,使献血者能够轻松面对献血过程。  相似文献   

13.
张惠 《中外医疗》2011,30(32):132-132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血站采血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2008年12月至2010年6月来我血站献血的4000例献血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细节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比较2组的护理质量合格率、差错的发生率、满意度及献血者抽血反应的程度。结果观察组在护理质量合格率、差错的发生率及满意度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抽血反应的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管理在血站采血中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整理本血站无偿献血者的护理资料,探讨无偿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有效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血站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1208名无偿献血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护理干预,对照组则不采用护理措施,分析两组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出现原因、出现类型以及并发症护理结局。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病率3.8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病率14.56%,研究组初次献血2.48%,空腹献血0.31%,献血前一日未得到良好休息0.49%,护士采血不顺利0.16%,献血车献血0.31%,对照组初次献血4.30%,空腹献血3.97%,献血前一日未得到良好休息5.46%,护士采血不顺利0.31%,献血车献血0.4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类型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偿献血者由于初次献血、空腹等原因出现不良反应造成献血者头晕、呕吐,严重时会导致献血者脑缺血、缺氧意识模糊、低血压、抽搐等症状,对患者采取及时的护理干预够有效消除献血者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全面护理管理在血站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5月在抚州市中心血站献血的140例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4月—2019年4月实行常规护理管理的70例献血者纳入对照组,将2019年5月—2020年5月实行全面护理管理的70例献血者纳入观察组。比较2组血液报废率、献血者满意度以及献血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血液报废率11.43%,低于对照组的2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97.14%,高于对照组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献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8.57%,低于对照组的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站护理中采用全面护理管理能减少血液报废率及献血后的不良反应,提高献血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俞广舒  凌霞  丁威  吴丹霄 《浙江医学》2017,39(8):651-653
目的分析2014年杭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人群特征。方法将ALT初筛(干化学法)合格的2014年杭州地区无偿献血者133851例血液标本进行ALT复检(湿化学法),以ALT≤50IU/L为合格,ALT>50IU/L为不合格。观察ALT复检不合格率,比较不合格人群中不同献血时间、ABO血型、性别、初/再次献血、年龄、体重的献血者ALT不合格率,分析其特征。结果2014年杭州地区无偿献血者ALT复检不合格率为0.524%(701/133851)。ALT不合格人群中不同献血时间的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11月份的不合格率最高;不同ABO血型的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献血者ALT不合格率高于女性(P<0.05);初次献血者ALT不合格率高于再次献血者(P<0.05);不同年龄的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30岁以下献血者不合格率较高;不同体重的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字2=48.406,P<0.05),呈现体重越大不合格率越高的趋势。结论ALT检测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血站系统应加强献血前宣传教育,做好献血征询及ALT初检,利于降低ALT不合格率,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7.
赵燕 《基层医学论坛》2016,(10):1320-1322
目的:探讨献血者意愿和血站的献血服务,推动无偿献血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于2015年3月—8月对来我站献血者的基本情况、献血经历、献血者意愿、获取献血知识的信息来源、献血服务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研究共抽取2860献血者作为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2759份有效问卷。献血者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人月收入(元)、献血次数的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奉献爱心”是献血者最主要的意愿。获取献血知识信息来源主要是“广播电视”。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献血意愿、服务态度和采血环境是影响献血者的主要原因。结论献血者性别和献血意愿是影响献血的主要原因,血站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和采血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无偿献血者血液不合格的原因,减少血液浪费,探索如何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本地区无偿献血者30259人的血液检测结果,分析不合格原因。结果 30259名献血者血液标本检测结果显示,不合格血液标本1932人,不合格率为6.36%。结论血站工作人员应积极宣传和普及无偿献血知识,使人们了解献血常识,同时加大献血前的筛查力度,保证血液安全,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全血电话智慧招募策略对无偿献血者献血行为的影响,促进固定献血者队伍建设。方法统计浙江省血液中心2018年4月至2021年3月改进全血智慧招募策略前后全血电话招募情况。运用自行开发的智慧血站信息平台V1.0、采用AIDET模式及计划行为理论构建标准沟通话术,3年电话招募献血者总51056人次,分3组:第一组为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使用前组(5897人次);第二组为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使用智慧血站信息平台V1.0组(23306人次);第三组为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信息平台结合标准沟通话术组(21853人次)。分析3组电话招募后献血者献血意向。结果3组人群电话招募预约率(13.19%、16.24%、18.47%)、赴约率(18.77%、25.33%、30.7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三组>第二组>第一组(均P<0.05)。不同年龄、既往献血资料数、末次献血量、首次献血量、献血间隔期、学历、职业的献血者预约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献血间隔期、学历、职业的献血者赴约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全血电话智慧招募策略不断迭代,信息平台结合标准沟通话术的运用能有效增强献血意向,提高重复献血者比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招募与关怀。方法: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拓宽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招募范围、激发献血者的自主捐献意识,做好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招募工作,同时通过强化采血人员的服务意识、加强献血后的延伸服务以及其它各方面的服务工作,加强对献血者的关怀。结果:本血站2013年的初次献血率较2012年有明显增加(18.6%VS3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招募工作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与改进。结论: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与招募,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基数逐渐增加,许多献血者成为机采血小板的固定献血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