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中医药治疗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糜烂性胃炎(CEG)是临床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在慢性胃炎悉尼会议(1990年第九届世界胃肠大会)分类中它属于特殊型胃炎,内镜分型为隆起糜烂型胃炎和扁平糜烂型胃炎。据统计CEG多发50~60岁及20~30岁年龄组,男女发病之比为6:1-3:1。临床表现多以慢性上腹部不适、疼痛、泛酸和嗳气为主要症状,但亦可无任何症状。CEG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可能由于各种外源性或内源性致病因素引起胃粘膜血流减少或正常粘膜防御机制的破坏加上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粘膜的损伤作用而发病。  相似文献   

2.
糜烂性胃炎(CEG),又称慢性胃炎伴糜烂,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且发病率逐年提高。西医对此病的疗效不尽如人意。导师姜树民教授,根据多年从事消化病科研及临床工作经验,总结出一套中医药治疗此病行之有效的方法,其诊断、治疗与用药均有独到之处,收效颇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柏树纲教授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CEG)常用治法及药物组合,为应用中药治疗该病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科柏教授门诊CEG患者首诊219方,将应用频率大于25%的药物予以聚类分析并将用药频次位于前50的药物按其分类予以聚类分析。结果 (1)本次共录入135味中药,应用频次较高的前十味依次为黄芪(193次)、白术(192次)、白芍(188次)、山药(185次)、白芨(185次)、党参(182次)、薏苡仁(171次)、蒲公英(162次)、当归(153次)、苍术(145次)。(2)柏教授治疗CEG相关中药应用频次前50种药物中,包含黄连解毒汤、香砂六君子汤、少腹逐瘀汤、保和丸等治疗CEG的常用方剂。结论柏教授将治虚与制毒并用治疗CEG,治虚以补气为主,制毒以泻热、解毒为主。  相似文献   

4.
慢性糜烂性胃炎与消化性溃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对慢性糜烂性胃炎(简称CEG)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的研究中,一些学者推测它与消化性溃疡,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密切相关。本文从内镜和胃酸分泌功能及临床分析探讨130例CEG与消化性溃疡间的关系。材料和方法一、CEG诊断标准:本组CEG均由我院  相似文献   

5.
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替普瑞酮是一类萜烯类化合物,能增强胃粘膜的防御能力,增加胃粘膜血流量,是直接增加粘液分泌和促进细胞再生的胃粘膜保护剂,广泛用于治疗胃溃疡、急性胃炎或慢性胃炎急性期,但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strophic gastritis,CAG)的治疗尚无经验.为此,我们2006年1-12月对80例患者分别应用替普瑞酮和叶酸治疗,观察替普瑞酮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氧摄取量(CEO2)及脑葡萄糖摄取量(CEG)的变化规律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同期存活超过7天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2例,在入院或手术后12h内、第3天、第7天分别同步在颈内静脉球部及股动脉抽取血样进行血气分析及血糖检查,计算出CEO2及CEG,对存活病人及死亡病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存活47例,死亡15例。在伤后12h内存活组及死亡组的CEO2、CEG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第3天起出现进行性下降;第7天死亡组病人的CEO2和CEG均显著低于存活组(P均<0.01)。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动态监测CEO2及CEG,对正确掌握病情、估计预后和指导抢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翼龙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8):2325-2325,2344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CEG),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我院对2004~2006年到我院行内窥镜检查的CEG病理形态学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2006年1月—2011年1月,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糜烂性胃炎(CEG)病人156例,给予中药生肌愈糜汤治疗,近期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治疗对象为因上消化道症状接受内镜检查,本组156例CEG患者中男107例,女49例,年龄23~67岁,诊断均经内镜检查确诊。全部病例病程都在3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急性胃粘膜病变诊断和治疗方法,为临床工作者进行急性胃粘膜病变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进行急性胃粘膜病变治疗的患者108例,分成A组(n=54)和B组(n=54)。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患者发病原因,比较A组和B组急性胃粘膜病变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对患者进行针对治疗后,A组治疗的显效率明显高于乙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刺激是造成急性胃粘膜病变的重要原因,尤其是非甾体类药物,对胃粘膜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奥美拉唑镁片在治疗急性胃粘膜病变中有显著的效果,能抑制胃酸分泌,对胃粘膜形成保护。  相似文献   

10.
将消化性溃疡138例分为二羧乙基锗倍半氧化物组(CEG)甲氰咪胍和对照组,观察了前者的近期疗效.CEG治疗后一周、六周的腹痛缓解率分别为53.0%和92.0%,略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六周后溃疡愈合率(92%)亦稍高于对照组(82%),但无显著差异.治疗前后胃酸排泌量及血清胃泌素浓度无明显变化.部分病例出现恶心(5例)、食欲不振(4例)及腹泻(3例),但未影响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Hp(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粘膜病变的关系,为临床治疗胃粘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86例胃粘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胃镜检查观察Hp的感染程度,分析Hp与胃粘膜病变的关系。结果 Hp阳性34例(39.53%),与胃粘膜病变维度改变呈正比;不同维度胃粘膜炎症感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胃粘膜病变的Hp感染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Hp感染是胃粘膜病变的主因,在临床上可以通过抑制及清除Hp感染的治疗方式缓解胃粘膜疾病。  相似文献   

12.
胃粘膜屏障是胃粘膜生理、病理研究的重要新领域,本文综述了该领域研完的新进展。指出胃粘膜屏障是胃粘膜生理的重要防御机构,它不能单纯地被视为一个特殊的粘膜解剖形态学结构单位,而是胃粘膜所特有的为了随时应答各种刺激的一种动力学应变能力,是配备有若干系统,甚至多种体液因素参与的动态性自身防御机构。胃粘膜—碳酸氢盐屏障、胃粘膜血流与微循环、胃粘膜上皮更新以及前列腺素对胃粘膜的细胞保护作用等因素在这个机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者认为随着对胃粘膜屏障的深入研究,可能对胃的生理、病理学认识以及胃部疾病治疗的药物药理研究产生某些变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方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CEG)浊毒内蕴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从治疗前后血清和胃黏膜组织中蛋白激酶B(Akt)、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表达水平的变化方面探讨化浊解毒方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化浊解毒方治疗,对照组予阿拉坦五味丸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及胃黏膜组织中Akt、c-Met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清和胃黏膜组织Akt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胃黏膜组织c-Met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化浊解毒方能显著降低血清及胃黏膜组织中Akt、c-Met的表达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该方通过调控Akt、c-Met的表达水平及其活性而对CEG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透射电镜观察肝硬变门脉高压大鼠胃粘膜,发现胃粘膜微循环障碍,毛细血管超微结构异常;上皮细胞和壁细胞超微结构破坏。经汉防己甲素、丹参、心得安治疗后各组的胃粘膜超微结构均趋于正常,上述病理改变消失。证明胃粘膜防御机制的破坏是门脉高压时胃粘膜病变发生的主要原因;汉防己甲素、丹参、心得安对门脉高压时的胃粘膜病变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萎胃散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临床观察148例不同程度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采集胃粘膜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比较治疗前、后胃粘膜萎缩程度、胃粘膜PCNA阳性的表达。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中度胃粘膜萎缩程度有明显缓解,重度胃粘膜萎缩缓解不明显;胃粘膜PCNA阳性数量表达降低,以重度和中度萎缩者降低明显。结论萎胃散可逆转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展,可能通过阻止胃粘膜的萎缩发展,从而减缓了细胞的不典型增生,使PCNA的合成下降,通过降低PCNA的表达阻止萎缩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及其发病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首次出血原因中 ,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 80 % ,但胃粘膜病变也是出血的重要原因。据报道门脉高压患者胃肠道出血中约 1 0 %~ 60 %为胃粘膜病变。近年提出的门脉高压胃病 (PHG)的命名已被大家所接受。PHG是一种独特类型的胃病 ,也是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 ,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本文就近年来PHG病理、病机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内镜与胃粘膜组织学1 .1 内镜肝硬化门脉高压 (PHT)患者胃粘膜基本病变是充血、水肿、糜烂 ,PHG可分轻型和重型[1 ] ,轻型 :①胃粘膜弥漫性充血 ;②粘膜有细小粉红色瘀点…  相似文献   

17.
急性胃粘膜出血常是危重疾病的一个严重并发症,及时止血是治疗此病的关键。我们对急性胃粘膜出血的新生儿应用凝血酶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59例消化道肿瘤经内镜用高频电切治疗的经验。其中息内摘除31例,粘膜下肿物9例,早期胃癌4例,伴梗阻的食管、贲门、胃癌9例,胃粘膜大活检6例。术后仅2例有轻到中等量出血;形成溃疡经正规治疗约在2~4周痊愈。本文对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关系,早期胃癌局部切除的可行性,胃粘膜大活检的价值做了讨论。提出高频电切是最好的预防和早期诊治消化道癌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电针足阳明足少阳经对应激大鼠胃粘膜EGFR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电针足阳明胃经(胃经)与足少阳胆经(胆经)对应激大鼠胃粘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二经对胃粘膜组织保护和治疗作用不同的机制。方法:将35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预处理模型组、胃经组、胆经组,电针模型组、胃经组、胆经组,每组5只。采用水浸束缚法(WRS)造模,电针预处理组别在电针7d后造模,电针治疗组则先造模后电针7d。实验结束后取材,采用免疫组化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 tion-polymerase chain reation,RT-PCR)方法检测胃粘膜EGFR及其基因(EGFRmRNA)表达,观察电针预处理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观察电针治疗对胃粘膜的修复作用。结果:电针胃经预处理组、电针胆经预处理组与预处理模型组EGFR/EGFRmRN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有提高胃粘膜中的EGFR/EGFRmRNA的趋势;电针胆经治疗组较电针治疗模型组胃粘膜EGFR/EGFRmRyNA表达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电针胃经治疗组较电针模型组胃粘膜EGFR/EGFRmRNA表达极显著升高(P<0.01)。结论:电针二经对胃粘膜损伤的有预防保护和治疗作用,其作用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表达差异有关,该差异可能是其对胃粘膜损伤产生不同程度影响的内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孙喜才教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喜才教授现任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为第二届全国名老中医经验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硕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他从医从教40余载,致力于脾胃病的临床研究,在慢性糜烂性胃炎、胃溃疡、胃粘膜脱垂症、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症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对返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