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先心病住院患儿家属的心理调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先心病患儿家属的心理需求及其影响因素,以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方法 采用口头或书面形式收集先心病住院患儿家属在就诊过程中的各种需求。结果 根据所收集的资料,针对患儿家属的心理特点进行健康教育。结论 重视对先心病患儿家属心理调适暨健康教育,极大限度地缓和了医患矛盾,提高了患儿的生存质量,促进患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危重患儿家属的焦虑状况,观察其心理干预后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入住遵义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200例危重患儿家属按照随机抽样分为干预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干预组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患儿入住PICU24h以内、3d和出院时分别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施心理干预后,干预组3d和出院时得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ICU患儿家属存在明显焦虑,经过心理干预后焦虑状况减轻。在危重患儿住院期间,患儿家属的心理干预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应用针对性心理干预模式对患有癫痫疾病的患儿家属实施临床干预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62例患有癫痫疾病的患儿家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81例。采用统一心理干预模式对对照组患儿家属实施干预;采用针对性心理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儿家属实施干预。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心理干预前后SAS(焦虑自评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心理干预模式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针对性心理干预模式对患有癫痫疾病的患儿家属实施临床干预的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病毒性脑炎患儿运动功能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90例,将2016年3月—2017年2月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45例患儿作为对照组,2017年3月—2018年2月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45例患儿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儿肌张力康复效果、运动功能及家属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肌张力康复总有效率、FMA评分及家属总满意度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对病毒性脑炎患儿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儿肌张力,有益于运动功能恢复,提高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家属作为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最重要的社会支持力量,其需求往往被忽视。文中通过了解危重患者家属的需求,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提升护理质量。方法针对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180名呼吸科重症监护室(respiratory infensive care unit,RICU)患者家属,于患者进入ICU24~72 h内接受危重患者家属需求量表(critical care family needs inventory,CCFNI)的调查,并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干预前后由家属填写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危重患者家属的需求集中在病情保证、亲近患者、获取信息等3个方面,且通过该3方面的有效护理干预,患者家属对医疗护理质量、服务态度、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 RICU的护理人员在护理患者的同时,应兼顾患者家属的需求,与医师协调配合,结合本科的特点,向家属提供针对性的健康宣教、有效沟通及心理护理,降低医疗纠纷隐患,提高护理质量,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住院患儿家属的心理需求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住院患儿家属心理需求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本组调查结果显示,住院患儿家属主要在疾病相关知识了解、治疗和护理质量以及住院环境等方面存在需求。在采取相应措施后,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对住院患儿家属心理需求进行了解,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能够明显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入院初期(第1天~第3天)给予患儿及家属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7年12月住院患儿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患儿。干预组除常规护理患儿外,在入院的第1天、第2天、第3天对患儿及其家属采用关怀照护模式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患儿采用病房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研究比较两组患儿在住院期间的配合度、患儿家属情绪管理和满意度、护患纠纷的发生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心理问题调查表对患儿家属心理压力水平进行测试,采用护士关怀行为质量评价表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入院前三天干预组患儿及家属的心理问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的第3天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患儿家属的SCL-90因子分值低于对照组;出院时干预组患儿家属心理问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护士护理关怀行为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时心理问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患儿入院的第1天、第2天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患儿在整个住院期间的配合度、提高其家属的情绪管理和满意度,降低其家属的负性情绪,进而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重症颅脑外伤昏迷患者家属心理状况,旨在为心理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有效参考.方法:随机选择于2015年12月至2017年01月间在我院重症监护室治疗的住院患者的家属2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使用CCFNI危重患者家属需求量表,调查重症颅脑外伤昏迷患者家属心理状况.结果:经过问卷调查之后,200例颅脑外伤患者家属心理第一需求就是病情保证,其次为信息获取、被接纳,各自平均得分为(3.55±0.45)、(3.33±0.42)、(3.25±0.49).不同教育层次的患者家属,其心理状况存在明显的差异意义(P<0.05),男性患者的家属心理需求要明显低于女性患者家属,数据比较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要明显低于中青年患者家属,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重度颅脑外伤昏迷患者期间,还应当着重高度关注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在最大程度上尽量满足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为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推动我院又快又好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家属心理护理在小儿急诊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我院住院部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急诊患儿102例设置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按照信封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每组患儿均占据51例的常规组与实验组,并分别采取术前一般准备与术前进行针对性的家属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急诊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儿的术前配合情况差异显著,P0.05;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差异显著,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1%与80.4%,P0.05。结论对急诊患儿术前给予家属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利于提高患儿术前的配合情况,护理满意度高,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0.
高危新生儿家属心理需求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高危新生儿家属的心理需求 ,帮助其面对现实 ,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与治疗。方法 :对 1 42例高危新生儿家属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其心理需求。结果 :自费患儿家属心理需求与投保患儿家属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女性家属心理需求与男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心理需求程度与年龄成正相关 ,与文化程度呈负相关。结论 :针对高危新生儿家属的心理需求 ,采取有效的心理辅导措施 ,降低家属的心理焦虑程度 ,使其为患儿提供更高的社会支持 ,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IgA肾病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霞 《海南医学》2010,21(23):151-152
目的探讨IgA肾病儿童及家属在住院期间表现出的几种心理问题及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护理人员对出现心理问题的患儿及家属进行有针对性、有效的心理护理。结果护理后患儿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住院治疗,家属能积极影响患儿心态,配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结论适当的护理能使IgA肾病患儿克服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调整心态,树立信心,同时了解药物治疗的必要性及药物的毒副作用和饮食等方面知识,达到坚持治疗直至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徐兆佳 《中外医疗》2014,33(7):162+164-162,164
目的探讨重症肺结核患者家属的心理反应特点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调查120例重症肺结核患者家属心理需求及心理反应,针对不同需求及反应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家属心理反应的变化。结果干预前,家属不良心理反应:焦虑、担心(92.5%,111/120);恐惧、悲观(70.83%,85/120);无助、低落(49.17%,59/120);不信任、抵触(29.17%,35/120)。相应的护理干预后,不良心理反应得到明显好转,能很好地配合和医护人员,9例效果不明显,有效率92.5%。结论针对重症肺结核患者家属的不良心理反应,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很好地消除家属不良心理反应,积极配合医疗诊治,减少医患矛盾,有助医患和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重症患儿不同病情阶段家属的需求,为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及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家属需求问卷,对贵州省某三甲医院PICU159名患儿父母进行调查。结果:在患儿病情极危重阶段、危重阶段及非危重阶段,父母需求得分分别为(112.94±15.41)分、(116.23±11.69)分和(119.39±10.99)分,极危重阶段和危重阶段前三位需求均为沟通、保证、支持;非危重阶段前三位需求依次为沟通、保证、信息。多元逐步回归显示,自身文化程度、月收入、患有慢性疾病、子女医疗保险情况、子女有无慢性疾病、年龄、子女疾病所在系统均对需求得分有影响(P0.05)。结论:在患儿不同病情阶段,父母需求得分不同,需求维度有所差异,护理人员应根据患儿父母不同阶段的具体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14.
孙俊杰 《基层医学论坛》2014,(22):2931-2932
目的对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患儿父母焦虑状况及需求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我院70例NICU患儿父母进行研究,采用我院自拟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对其相关信息进行收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其焦虑情况进行观察,同时了解其需求。结果 NICU患儿父母均伴随严重的焦虑情绪,患儿父母地域来源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经济条件不同及患儿病情不同,对患儿父母焦虑情绪有直接影响;通过对患儿父母心理需求进行调查,了解患儿预后及治疗、患儿安全、了解患儿护理等是患儿父母担忧的重点。结论 NICU患儿家属多存在严重焦虑情绪,家属自身文化程度、患儿病情、家庭地域及家庭经济状况等与焦虑程度有着直接关系,医护人员要针对家属需求给予相应的宣传教育与干预,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患儿静脉输液时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对策.方法 随机抽取2009年2~10月笔者所在医院儿科2个月~10岁127例门诊静脉输液患儿进行观察,分析他们不同年龄的心理动态和家属的心理反应,探讨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护理干预后患儿不良心理反应都有显著性改善,合作程度明显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认真分析患儿静脉输液前的心理特征,采用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不仅明显提高了患儿静脉输液的配合率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且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重症哮喘患儿机械通气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82例重症哮喘患儿,按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n=41)、研究组(n=4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家属满意度、心率恢复时间、呼吸稳定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家属满意度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80.49%(P0.05);研究组心率恢复时间、呼吸稳定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21.95%(P0.05)。结论:针对重症哮喘患儿予心理护理干预,在提升家属满意度的同时改善患儿相关指标,缩短心率恢复时间、呼吸稳定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借鉴价值高。  相似文献   

17.
陈杰  韩秀清  赵颖 《吉林医学》2009,30(14):1454-1455
先天性青光眼是一种前房角发育异常,阻碍了房水排出所致的疾病。先天性青光眼患儿一旦诊断,应尽早手术治疗。患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对疾病与手术无多大心理负担,但对患儿的家属心理和精神都是重大的打击。患儿往往害怕疼痛等伤心哭泣,拒绝所有医护人员关怀,拒绝接受治疗。患儿家属的情绪、心理直接影响孩子的治疗与康复。为了了解先天性青光眼患儿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我科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34例先天性青光眼患儿家属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改善了患儿家属不良心理状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尹雪玲  林益群  连秀华 《吉林医学》2009,30(10):876-877
目的:探讨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对地中海贫血患儿及家属心理影响作用,为临床广泛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月住院的地中海贫血患儿39例,同期选择患儿家属39例,除常规护理外还接受系统化、规范化的心理干预,观察护理前后患儿及家属心理反应变化。结果:心理干预后患儿及家属的焦虑水平与心理干预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护理干预可以调控地中海贫血患儿及家属心理水平,对治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家长对于探视的需求及护理对策.方法 针对我院2015年6月—2016年9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患儿的家属,分析其对于探视的需求,同时按照临床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父母的主要探视需求为,要求全天陪护,所占比例为156(86.66%);爷爷奶奶的主要探视需求为,要求全天陪护,所占比例为60(70.58%);外公外婆的主要探视需求为,要求全天陪护,所占比例为41(51.25%);其他家属的主要探视需求为,要求增加探视次数,所占比例为25(45.45%).结论 根据其实际情况总结护理对策,即对家属进行心理干预,在规定探视时间内可进行探视,同时充分保护患者隐私,取得家属的认同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本院54例腺样体联合扁桃腺切除术治疗儿童鼾症的患者及其家属常见心理问题进行综述,以了解术前和术后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护理健康教育对手术的影响.方法 对于患儿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 54例患儿均顺利渡过手术,顺利出院.结论 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能帮助患儿及家属顺利渡过手术,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