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基因突变谱和临床特征及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 在62例初发MDS患者中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对34种髓系高频基因突变情况进行检测;统计分析突变阳性组和阴性组在染色体核型、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MDS亚型、IPSS-R积分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染色体断裂实验联合二代测序检测技术在范可尼贫血(FA)基因突变尤其是FA嵌合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疑似FA的患儿2例,取外周血细胞进行0,25,50与100 ng/mL丝裂霉素C(MMC)诱导染色体断裂实验,同时应用二代测序对2例患儿及其父母进行5种常见的FA基因突变检测。 结果(1)患儿1:染色体断裂实验结果显示,在25 ng/mL的MMC诱导下,染色体畸变率未明显高于对照组,仅在MMC浓度为50与100 ng/mL时,染色体畸变率(23.33%和44.33%)显著高于对照组(14.67%和26.67%),为可疑阳性。经基因突变检测,发现FANC C基因突变,突变位点为C.973G>A/p.A325,其父亲也检测到相应的位点突变,而母亲并未发现。(2)患儿2:染色体断裂实验结果显示,在25 ng/mL的MMC诱导下,染色体畸变率(13.33%)已明显高于对照组(5.33%),实验结果阳性。二代测序结果也检测到FANC A基因突变,突变位点为c.A796G>p.T266A、c.G2426A>p.G809D、c.G1235T>p.A412V、c.A3982G>p.T1328A。 结论 染色体断裂实验结合基因突变检测可为FA的确诊提供较可靠的依据,还可确定FA的基因型,对FA患者尤其是临床症状不典型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肺癌患者伴随基因突变/扩增频数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5年12月—2020年7月经新一代基因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technology,NGS)检测的71例共132份肺癌患者标本基因检测数据(其中包括血液标本67份、肿瘤组织48份、胸腔积液15份、脑脊液2份),采用GraphPad Prism7.0统计分析不同临床标本伴随基因的突变/扩增状态。结果:所有检测标本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之外,另可检测到前5位突变/扩增基因分别为肿瘤蛋白p53(tumor suppressor protein p53,TP53)、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Kirsten rat sarcoma viral oncogene,KRAS)、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ERBB2)、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 1(retinoblastoma 1,RB1)、肝细胞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receptor,MET)。初诊肺癌患者血液标本共入组50例,EGFR突变阳性率34%(17/50),除EGFR突变之外,所检测标本还可检测到79种基因突变/扩增,所有标本共出现 123次伴随基因突变/扩增,平均2.46次/例,血液标本伴随基因突变/扩增频数与患者临床分期、吸烟、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均无关(均P>0.05)。初诊肺癌患者肿瘤组织共入组46例,EGFR突变阳性率50%(23/46),除EGFR突变之外,所检测标本还可检测到160种基因突变/扩增,所有标本共出现285次伴随基因突变/扩增,平均6.20次/例,肿瘤组织伴随基因突变/扩增频数与患者临床分期、年龄均无关(均 P>0.05),与吸烟、性别、病理类型均有关(U=74.000,P<0.001;U=130.5,P=0.003;F=8.968,P= 0.011)。亚组分析发现,血液标本及肿瘤组织中TP53是否突变对患者生存率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液标本:χ2 =0.321,P= 0.571;肿瘤组织:χ2 =0.309,P=0.579)。对同时进行肿瘤组织和血液标本配对检测的患者,初诊肿瘤组织伴随基因突变/扩增频数[3(1,8)]高于同一患者的血液标本[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150,P=0.001)。动态监测抗肿瘤治疗前后的17例患者,抗肿瘤治疗前及抗肿瘤治疗后两组伴随基因突变/扩增频数相比[1(0,2)vs. 1(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3,P= 0.916)。结论:肺癌患者抗肿瘤治疗前即存在多种伴随基因突变/扩增,有吸烟史、男性患者具有较高水平的伴随基因突变/扩增频数,伴随基因突变/扩增频数的改变不能提示患者病情进展,TP53突变与否对患者生存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二代测序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所选60例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均为我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所收治,选择二代测序芯片对相关基因突变进行检测。结果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突变率最高的基因为TET2,其次则为CEBPA、DNMT3A、C-KIT、FLT3。除CEBPA和TP53基因外,其他基因均存在特定突变位点。7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进行复检,结果发现和初发时比较,缓解时CEBPA、C-KIT和FLT3基因突变均转阴,伴随的TET2基因突变率则无显著变化。结论急性髓系白血病存在特定突变位点和突变基因,可以将CEBPA等基因突变当成监测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微小残留白血病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中DNA甲基转移酶3A(DNA methyltransferase 3A,DNMT3A)p.R882的共存基因突变及其与部分临床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通量DNA测序技术检测49种靶基因;采用基因组DNA?PCR联合Sanger测序法检测患者中DNMT3A p.R882、CALR基因9号外显子、NPM1基因12号外显子、FLT3?ITD,及CEBPA的TAD、BZIP两个功能结构域的突变发生情况。结果:① 301例患者中共检出41例携带DNMT3A p.R882突变,最常见为M5亚型;97.6%(40/41)DNMT3A p.R882突变患者同时携带其他基因突变,每例患者平均突变3.17次;其中双基因突变9例,3个基因突变共存12例,≥4个基因突变共存19例。② DNMT3A p.R882伴随基因突变最常见的为NPM1(n=27,65.9%),其他依次为:FLT3?ITD(n=18,43.9%)、IDH1(n=9,22.0%)、TET2(n=8,19.5%)及NRAS(n=6,14.6%)等;③ ≥4个基因突变患者的白细胞水平虽然高于双基因及3个基因突变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水平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存基因突变为FLT3?ITD者的外周白细胞水平高于野生型(P=0.034),但在年龄、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水平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伴NPM1、IDH1或TET2突变者与野生型相比,在中位年龄、外周血白细胞水平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④ 与野生型相比,伴NPM1突变者具有更高的初次诱导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而伴IDH1突变者CR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25);伴FLT3?ITD与TET2突变者与野生型相比,在CR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95%以上的DNMT3A p.R882突变AML均伴有额外基因突变,共存基因突变种类及个数对患者的临床特征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对胃癌患者疾病进展和肿瘤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154例胃癌患者术前、术后7 d及术后每3个月至2年的血液样本。采用二代测序(NGS)(Panel检测)或微滴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dPCR)分析血浆样本中ctDNA突变情况。结果 Panel检测结果显示,ctDNA突变总检出率为73.4%(113/154),共发现207个基因突变,以TP53(68.1%,77/113)基因突变最为常见,其次为KRAS(27.4%,31/113)、APC(17.7%,20/113)、PIK3CA(14.16%,16/113)、GNAS(9.73%,11/113)。随后对63例患者术后样本进行ddPCR分析,在4例术后肿瘤复发患者中,ctDNA突变检测术前均为阳性,术后7 d阳性3例,ctDNA突变阳性患者复发率为75.0%。根据术后7 d时ctDNA突变水平,ctDNA突变阳性患者无复发生存期显著短于ctDNA突变阴性患者(HR:14.91;95%CI:0.72~313.45;P<0.001)。结论 通过液体活检检测ctDNA突变有助于识别术后复发高风险患...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成人急性白血病(AL)患者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及核仁磷酸蛋白(NPM1)基因突变发生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PCR结合DNA测序技术分析65例初诊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FLT3及NPM1基因突变发生情况.结果 在59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检测到FLT3-ITD突变阳性10例(16.9%),NPM1突变阳性15例(25.4%),其中3例同时存在FLT3-ITD突变及NPM1基因突变;而在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中均未检测到FLT3-ITD突变或NPM1基因突变.两种突变均与初诊时中位WBC数、染色体正常核型比例及伴有特异性融合基因患者比例有相关关系(P<0.05).FLT3-ITD+AML患者初诊时骨髓原始细胞比例高(P<0.05),单纯NPM1+AML患者初诊时表现为BPC较高(P<0.05)、免疫表型CD34阳性患者比例低(P<0.05);FLT3-ITD突变阳性者化疗后有低缓解率趋势.结论 FLT3-ITD突变和NPM1基因突变是AML患者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对初诊时高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不低、骨髓原始细胞比例高、CD34阴性表型和正常核型的AML患者检测FLT3-ITD突变和NPM1突变,有利于临床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使用下一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检测云南地区多结节肺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云南省分子诊断中心共检测的79例多结节肺腺癌患者送检的111枚肺结节肿瘤组织样本,以NGS法检测EGFR突变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11枚肺结节组织样本中EGFR总突变率58.55%(65/111),其中L858R点突变和19号外显子缺失最常见,占总突变的53.8%(35/65)。稀有突变率27.02%(30/111),单点突变率37.84%(42/111),复合突变率20.72%(23/111)。χ2检验显示女性、年龄≥56岁、无吸烟史、云南区域性高发肺癌地区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4、P=0.008、P <0.001、P=0.02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6岁、无吸烟史、云南区域性高发肺癌地区是EGFR基因突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于微滴数字PCR定量检测葡萄膜黑色素瘤(uveal melanoma, UM)患者肿瘤组织GNAQ/11突变的可行性。  方法  肿瘤标本取自2009?2015年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确诊并行眼球摘除术的78例UM患者的甲醛固定石蜡包埋(FFPE)肿瘤组织,取标本前所有患者均未进行放疗或化疗。采用回顾性研究,以微滴数字PCR技术检测葡萄膜黑色素瘤GNAQ/11的突变情况,同时Sanger测序对目标基因进行DNA测序,比较两种检测方式结果的一致性。  结果  74例UM患者肿瘤组织GNAQ/11突变频率为91.9%。对Sanger测序与微滴数字PCR技术两种方式检测74例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GNAQ/11突变的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系数=0.436,P=0.001。检测GNAQ/11突变基因的两种方法差异最常见的是Sanger测序没有检测出GNAQ/11突变。Sanger测序结果的出错率在异质突变组高于同质突变组(12/37 vs. 3/16,P=0.5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微滴数字PCR与Sanger测序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葡萄膜黑色素瘤中GNAQ/11的突变率差异较大。数字PCR检测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GNAQ/11突变频率接近报道水平。肿瘤组织DNA来源于FFPE的样本更推荐使用灵敏度高的微滴数字PCR检测基因突变,Sanger测序易出现假阴性结果。  相似文献   

10.
孙洁  明华  孙建国  张晓晶  王欣欣  刘佳  陈正堂 《重庆医学》2012,41(11):1062-1064,1068
目的探讨应用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血浆KRAS基因突变的实用性,了解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血浆KRAS基因突变率和突变特征。方法收集63例晚期NSCLC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分离血浆并提取DNA,采用巢式PCR结合焦磷酸测序分析KRAS基因12和13号密码子突变。结果在63例晚期NSCLC患者中,3例存在血浆KRAS基因突变(4.76%),突变率较低,与亚裔组织KRAS突变率一致,低于西方人KRAS突变率,其突变类型均为单碱基替换突变。其中2例为12密码子突变,1例为13密码子突变。统计学分析未发现血浆KRAS突变与性别、吸烟史、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分期、体力状况(PS)评分存在相关性。结论焦磷酸测序技术操作简便,可以快速、高通量地进行外周血循环KRAS基因突变检测,可广泛用于筛选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的NSCLC患者,更有利于指导患者的个体化分子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新疆多民族地区三阴性乳腺癌( TNBC ) BRCA1基因的突变情况及突变者与未突变者临床、病理组织特征的差异。方法以新疆多民族地区130例TNBC患者为研究对象,从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联合直接测序法检测BRCA1基因突变情况。结果130例TNBC患者BRCA1突变率为17.7%(23/130),其中汉族与少数民族 TNBC 患者 BRCA1突变率分别为20.5%(17/83)、12.8%(6/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56,P=0.869)。130例TNBC患者中发现23例BRCA1突变的19个位点,其中8个为新发现的位点;4个BRCA1基因突变“热点”;此外还发现了9例(6.9%,9/130)致病性突变,5例无义突变,4例移码突变。早发性 TNBC 组 BRCA1突变率28.3%(13/46)高于晚发性TNBC组11.9%(1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0,P<0.05)。 BRCA1基因突变组与BRCA1基因未突变组相比,发病年龄早,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 TNM分期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新疆多民族地区TNBC患者BRCA1基因突变率高;突变者与未突变者相比,存在临床病理组织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BRCA1/2胚系突变状态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从而为患者制定出精准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1日—2021年10月31日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瘤科并具有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BRCA1/2)胚系突变检测结果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BRCA1/2基因状态分为突变组及野生组,对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组患者相比,突变组患者初始CA125水平(P=0.016)和FIGO分期(P=0.010)明显高于野生组,有家族史者在突变组中所占比例更高(P=0.026),并且腹水阳性者在突变组患者中更多(P=0.020),无铂间期也更长(P=0.0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晚期患者的初始治疗方式、减瘤满意程度、复发情况、一线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中,BRCA1/2基因突变患者的无铂间期更长,有卵巢癌家族史、FIGO分期较高、肿瘤标记物水平高、腹水阳性的病例胚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正常核型的髓系肿瘤患者的基因突变谱系。方法:回顾性检测2013年6月—2017年8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及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正常核型的原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共102例。采用第二代基因测序技术检测49种靶基因;采用Sanger测序法检测FLT3?ITD、NPM1基因12号外显子、CALR基因9号外显子及CEBPA基因的TAD、BZIP功能结构域突变发生情况。结果:①82例AML患者中,总突变发生率为98.8%(81/82),其中≥ 3个基因突变共存发生率为52.4%(43/82)。突变检出率最高为NPM1(35.4%,29/82),其他突变率>10%的基因依次为FLT3?ITD(25.6%,21/82)、CEBPA双突变(24.4%,20/82)、DNMT3A(19.5%,16/82)、TET2(18.3%,15/82)、NRAS(13.4%,11/82)、RUNX1(11.0%,9/82)、CSF3R(11.0%,9/82)。②20例MDS患者的总突变率为90%(18/20),其中≥3个基因突变共存发生率为55.0%(11/20)。突变检出率最高为RUNX1(35.0%,7/20),其他突变依次为ASXL1(25.0%,5/20)、SF3B1(15.0%,3/20)、BCOR(15.0%,3/20)、FLT3?TKD(15.0%,3/20)。③AML患者总的基因突变率与MDS患者相似(P=0.097)。 AML患者中,NPM1、CEBPA双突变在AML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MDS患者(P < 0.05)。MDS患者基因突变主要为RUNX1、ASXL1、SF3B1及BCOR为主,发生率明显高于AML患者(P < 0.05)。④功能归类后显示,DNA甲基化调节基因及酪氨酸激酶受体基因突变在AML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MDS患者(P < 0.05),而组蛋白修饰基因及RNA剪接因子突变在MDS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ML(P < 0.05)。结论:正常核型的髓系肿瘤患者体内存在多个不同功能基因突变组合的亚克隆,原发AML与MDS在基因突变谱上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痰脱落细胞P16基因甲基化及K-ras基因突变联合检测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9例周围型肺结节患者的痰液及术后病理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同时以1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 R(m ethylation-specific PC R,M SP)和PC R-测序法检测其P16基因甲基化及K-ras基因突变情况。结果痰脱落细胞及肿瘤标本P16 M SP阳性率分别为51.2%(21/41)和58.5%(24/4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32,P>0.05),但明显高于良性肺结节及正常人(χ2分别为4.056、6.513及5.677,P<0.05);痰脱落细胞及肿瘤标本K-ras基因突变率为17.1%(7/41)和22.0%(9/4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8,P>0.05),而良性肺结节及正常人痰脱落细胞和肿瘤标本未检测到K-ras基因突变。如果以痰脱落细胞P16M SP阳性和K-ras基因突变分别作为筛选肺癌的标准,则对周围型肺癌诊断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P16 M SP阳性为51.2%和25.9%,K-ras基因突变为17.1%和19.0%;而P16 M SP阳性及K-ras基因突变联合检测对肺癌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上升为61.0%和30.4%。结论痰脱落细胞P16基因甲基化及K-ras基因突变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效率,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细胞c-Myc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43例初治AML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来自20名志愿者的正常骨髓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AML患者骨髓细胞中c-Myc基因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及疗效的关系;采用Sanger测序法检测AML患者C-kit 8/17、NPM1、FLT3-TKD/ITD、CEBPa基因突变情况。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单因素Cox和多因素逐步Cox回归模型。结果 初治AML患者的c-Myc基因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 <0.05)。143例AML患者中基因突变患者98例,检出率为68.5%(98/143)。c-Myc基因表达与CEBPa基因突变呈正相关(r=0.174,P=0.037)。c-Myc基因高表达组2个疗程的完全缓解率为40.0%(36/90),c-Myc基因低表达组为77.4%(41/53)。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Myc基因高表达和染色体核型分析异常的AML患者有较差的无事件生存和总生存期。结...  相似文献   

16.
熊振芳  涂露霞  熊磊  万红萍 《广东医学》2014,35(15):2362-2364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K-ras基因状态和P21 ras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分别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160例结直肠癌组织芯片中P21 ras蛋白表达及PCR扩增、DNA直接测序法检测癌组织中K-ras基因12、13和61密码子的突变状态.结果 P21 ras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8.1% (77/160),淋巴结转移阳性组P21 ras蛋白阳性表达率(61.9%)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ras基因突变56例,突变率为35%,突变位点均位于12、13密码子,61密码子未发现突变.突变类型包括:GGT→GTT(17例)、GGT→GAT(12例)、GGT→AGT(15例)、GGT→TGT(8例)、GGC→GAC(4例).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和Dukes'分期为C+D期的K-ras基因突变率分别为47.6%和39.5%,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26.8%)和Dukes'分期为A+B期组(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K-ras基因突变型组P21ras蛋白阳性表达率(91.1%)明显高于K-ras基因野生型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P21 ras蛋白表达与K-ras基因12密码子突变呈正相关(r=0.63,P<0.05).结论 K-ras基因突变和P21 ras蛋白的过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P21 ras蛋白表达与K-ras基因12密码子突变具有一定相关性;K-ras基因突变与高的肿瘤分期有关.检测K-ras基因突变对评价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个体化治疗及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二代测序技术(NGS)对基因突变频率进行分析,探究食管鳞癌(ESCC)基因突变特征,寻找潜在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靶点。 方法 随机收集49例山东省立医院确诊的ESCC患者的石蜡肿瘤组织样本,进行DNA提取,采用Illumina HiSeq4000测序平台对416个肿瘤相关基因进行捕获测序,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结果 发现TP53基因突变频率最高,并发现了多个ESCC潜在治疗靶点。EGFR 19del突变率和扩增率均为4.08%,未见EGFR L858R突变及KRAS突变;HER2和MET基因扩增发生率均为2.04%;BRCA1/2基因失活突变率约为8.06%;另外,MSI阳性率约为4.76%。提示携带相关靶点突变的患者可能是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的潜在获益人群。 结论 通过高通量检测技术发现ESCC多个潜在治疗靶点,对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CtDNA是来自于肿瘤细胞的血液游离DNA,可以有效反映肿瘤的分子特征,这为我们研究晚期肺癌提供了重要的手段。方法获得36例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样本,腺癌28例,鳞癌8例,均为临床晚期患者。通过对患者外周血ctDNA二代测序获得NSCLC样本分子特征同时与临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36例样本中,EGFR突变13例(36.11%),PIK3CA,BRAF、KRAS、NRAS、MAP2K1和GNAQ均有突变。11例患者存在多驱动基因突变,包括8例患者存在双基因突变,2例患者存在四基因突变,1例患者存在三基因突变。36例患者中有27例为治疗后进展患者,通过对27例治疗后进展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进行分析,发现EGFR突变组显著优于EGFR阴性组(17.17±4.52)m VS (7.33±1.58)m,P=0.047。根据血液基因检测结果进行相应的临床用药,单基因突变或者基因突变阴性患者的6个月生存率优于多基因突变患者。结论晚期肺癌基因突变更为复杂,ctDNA检测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的情况,评价EGFR突变检测对NSCLC个体化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39例经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肿瘤组织、正常肺组织及外周静脉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后,采用PCR扩增和基因测序方法检测EGFR基因外显子19、20和21基因突变情况,并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GFR在正常肺组织中都未检出基因突变;肺癌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率为30.8%(12/39),以杂合性突变为主(91.7%,11/12),纯合性突变少见(8.3%,仅1例),外显子19、20和21分别占突变总数的41.7%(5/12),25.0%(3/12)和33.3%(4/12);外周血中检出的EGFR的突变率为33.3%(4/12),全部为肿瘤组织中存在突变者;EGFR基因突变多见于女性、腺癌及腺鳞癌、"不吸烟"患者,与年龄、临床分期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吸烟高度相关(P<0.01)。结论: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较高,EGFR基因突变检测对NSCLC患者个性化治疗可能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DNA水平FLT3基因及其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情况。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联合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方法检测63例不同免疫分型ALL患者DNA水平FLT3基因及FLT3/ITD基因突变。结果 63例ALL患者经PCR扩增发现41例(65.1%)FLT3基因检测阳性,其中前前B细胞ALL、前B细胞ALL、成熟B细胞ALL及T细胞系ALL患者FLT3基因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3.3%(14/15),77.8%(14/18),41.7%(5/12)和28.6%(4/14);前前B细胞ALL和前B细胞患者ALLFLT3基因检测阳性率84.8%,显著高于成熟B细胞ALL(41.7%,P<0.005);B细胞系ALL患者FLT3基因检测阳性率为73.3%,显著高于T细胞系ALL患者(28.6%,P<0.001)。63例ALL患者中仅有2例(3.2%)出现FLT3/ITD基因突变,均为伴有两种髓系抗原表达、免疫学检查诊断为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患者,均伴有外周血高白细胞数、骨髓中高白血病细胞比例,预后较差。结论 B细胞系ALL和T细胞系ALL患者DNA水平均可检测出FLT3基因,但B细胞系ALL患者FLT3基因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T细胞系ALL;B细胞系ALL中细胞分化越成熟则FLT3基因检测率阳性越低。ALL患者一般不出现FLT3/ITD基因突变,FLT3/ITD基因突变检测可能有助于急性白血病基因分型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