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绮石,又称汪绮石,明末著名医家,籍贯履历及生卒年代俱无可考。毕生研究虚劳证治,以善治虚劳著称,著有虚劳专著《理虚元鉴》二卷,世称“绮石先生”。1虚劳证治沿革 虚劳证治,始自《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首先提出虚劳病名,论述了虚劳的临床表现,并立小建中汤、八味肾气丸为治虚劳的基本  相似文献   

2.
虚劳,是“虚损劳伤”的简称,包括了人体脏腑阴阳气血虚损而产生的多种慢性疾病。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酒色、劳倦、七情、饮食所伤,或病后失于调理等等。仲景继承《内经》、《难经》的理论,在《金匮·血痹虚劳病篇》中首创了“虚劳”病名,论述了虚劳病的病因、病机、脉证和治法等各个方面,为后世论述虚劳病的辨证论治树立了典范。现对《金匮·虚劳病篇》的学术思想,主要成就及对后世医家的影响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虚劳最早见于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的著作《伤寒杂病论》之杂病部分,该书因战乱散失,后世将其杂病部分整理成《金匮要略》.张仲景在著作中系统论述了虚劳的脉、证、治、方药,在对虚劳病的治疗上强调重视脾肾、甘温扶阳,调补阴阳、缓中补虚,并运用桂枝汤加减治疗虚劳,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金匮·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对痰饮病之概念、病机、治疗等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诚开论治痰饮病之先河。然而纵观全书,仲景论治痰饮症并非只限于“痰饮”篇中,而于其他篇中,亦有不少的论述,如“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奔豚气病”篇、“胸痹心痛短气病”篇等等,不下于八篇之多。余不揣鄙陋,就《金匮》中“痰饮”篇外,有关痰饮病的论述,陈以管见,冀望于读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金匮要略》第六篇专论血痹虚劳两病,该篇共有原文18条,前两条论述血痹,后16条重点论述虚劳。本篇所论虚劳,在《金匮》一书中是方证较全的篇章之一,仲景在前人基础上,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虚劳的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论治,以及虚劳在色、脉、证方面的病理变化等问题,均作了扼要的论述,对后世影响较为深远;特别是本篇所载方剂,一直沿用至今,有着很大的临床价值.现就本篇所论虚劳,谈谈个人的学习体会,错误之处,敬请同道批评指正。一、病因病机虚劳病因,仲景未明言者,因“虚劳”一词,含义明显,虚者,病久体弱之谓,劳者,虚损日久之谓。魏荔彤说:“虚劳者,因劳而虚,因虚而病也。”(《金匮要略方论本义》)从全篇内容看,我认为仲景是  相似文献   

6.
《金匮》“从脾论治”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要略》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系统地论述了杂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施治,其治法,有从心、从肺、从肝论治者,但多从脾、从肾论治,在杂病治疗中,“从脾论治”又显得更为重要。纵观《金匮》全书,“从脾论治”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不外以下四大法则: 一、健脾扶正法:主要适宜于脾虚及阴阳气血不足所致的多种病证。如: 1.虚劳不足:“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血痹虚劳病篇)以上诸证,为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第八条原文旨意。[方法]通过对《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的仔细研读、思考,并参阅历代医家对第八条条文的注解,围绕妇人杂病的因机证治对本条原文进行分析、阐释。[结果]《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第八条为妇女诸病纲领,"因虚、积冷、结气"六字为其病因机要,而"因虚"居六字之首;第2句"久成肺痈"之"痈"字当是"痿"字之误;病证"凝坚在上"、"在中盘结",男女均可出现,非女子独有,"肺痿"、"寒疝"、"胁腹痛"、"脐下关元痛"、"劳热"、"肌肤甲错"等证在《金匮要略》其它篇章各有专述及记载;病证"在下"则专属妇人杂病,以经带诸病为主,证属虚寒夹瘀(郁)型。[结论]《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开后世辨治妇人杂病之先河,随人类社会之发展,时代之更替,仲景对妇科杂病的认识至今仍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妇人之病不外气血失和而已,气血充盈,血脉流通,则经孕产乳均可正常。无论何种原因导致气血运行失常即可导致妇女出现经带胎产方面的疾病,瘀血是导致妇人月经失常的重要原因,而产生瘀血的原因就在于气血失常。《金匮要略》妇人病三篇——"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妇人杂病脉证病治",其内容包括月经病、妊娠病、带下病、产后病及杂病,具备了妇科学专著的雏形,其中对瘀血性月经病的论治至今仍有效的指导着妇科临床。  相似文献   

9.
《金匮》治虚劳诸方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血痹虚劳》病篇除附方外,计载方8首。其中,黄芪桂枝五物汤属治疗血痹之剂,其余7首皆属治虚之方。在治虚7方中,黄芪建中汤与小建中汤治则大体相同。这些方剂虽创制于1800多年以前,但至今仍能有效地发挥其治疗作用。本文仅据笔者临床所得,列举应用《金匮·血痹虚劳》病篇治虚6方之验案各一,以证实其疗效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妇人之病不外气血失和而已,气血充盈,血脉流通,则经孕产乳均可正常。无论何种原因导致气血运行失常即可导致妇女出现经带胎产方面的疾病,瘀血是导致妇人月经失常的重要原因,而产生瘀血的原因就在于气血失常。《金匮要略》妇人病三篇——“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妇人杂病脉证病治”,其内容包括月经病、妊娠病、带下病、产后病及杂病,具备了妇科学专著的雏形,其中对瘀血性月经病的论治至今仍有效的指导着妇科临床。  相似文献   

11.
医者只知“脾胃之论,莫详于东垣”,而不知脾胃观,莫精于仲景。仲景的《金匮要略》是一部内伤杂病的专书,其中处处体现出重脾胃之思想,颇具特色,现简述如下。一、脾健防病人体以气血为基础,气血又由脾胃所化生,故人体的正气来源于脾胃。脾胃功能的盛衰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金匮》在疾病的预防中,极强调脾胃的作用,故在首篇《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中就提出了“四季脾旺不受邪”的理论。它是《金匮》预防思想的主要体现。仲景所指出的预防思想有两方面的含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金匮要略》对虚劳证治的特点,一是在脉象方面提出了“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这是虚劳脉象的总纲,大脉和虚脉可以概括其他虚劳脉象。二是把瘀血作为虚劳的重要发病原因,瘀血停留阻碍气血运行和新血生长,日久可成为虚劳,治疗便当用活血化瘀之法。三是重视用桂枝汤类方治疗虚劳,如黄芪建中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均是,笔者还介绍了运用这些方剂的临床体会.四是用药方面的特点,善于运用黄芪、附子和当归等治疗虚劳,而且和《伤寒论》比较又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3.
《金匮》一书,文字古奥,言简意赅,虽经历代注家考证发微,但仍有一些疑惑之处。兹就笔者学习思考所得,略陈于后,不当之处,敬请指正。一、大黄腐虫丸能“缓中补虚”吗? 原文见《金匮·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五劳虚极赢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肌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蜜史丸主之。”本条是论述五劳虚极,内有干血之证治。文中“缓中补虚”四字,历代注家,众说纷纭:《金匮要略直解》(以下简称《直解》)认为:“与大黄蜜虫丸以下干血,干血去,则邪除正旺矣,是谓缓中补虚,非大黄蜜虫丸能缓中补虚也。”《金匮要略选读》(以下简称《选读》)亦谓:“因取其攻补兼施,峻剂丸服,  相似文献   

14.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中。为仲景治疗血痹的要方。血痹是肌肤麻痹不仁的一种疾病。《金匮要略》对本病的病因、证治作了如下的叙述:“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  相似文献   

15.
《金匮》是现存最早的一部研究妇科病的专述。虽仅三篇,但将妇人经、带、胎、产及杂病已包罗全备,被历代医家奉为圭臬,尤其对妇人腹痛的论治更是精详,现浅述如下。 1 脏腑辨证重视脾肝仲景治杂病,以脏腑立论,治妇人腹痛,尤重脾肝。乃脾为后天之本,气血之源,统四脏。所  相似文献   

16.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论述了虚劳的证治,综合篇中关于病机和症状的论述,以及《素问》中所言“阳气者,烦劳则张”“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可以将虚劳的病机概括为精血内虚、阳气外浮。“清谷、亡血、失精”皆会导致精血内虚,而“脉大为劳”“脉浮大”“手足烦热”等症状皆表明了精血内虚而兼有阳气外浮。虚劳腹痛是虚劳病损在脾的表现,中焦血不足不能濡养、气不足不能温煦,如此则易产生里急、腹痛的症状,张仲景用甘温的小建中汤温养中焦之气血,同时方中的芍药也有益阴敛阳的作用,将外散于四肢的阳热之气敛降于中焦,使中焦气血充足。  相似文献   

17.
考明代赵开美复刻的宋本《伤寒论》(注),从《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超,至《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止,十篇皆以同样的字句,同样的格式:“辨××病脉证并治”名篇。仲景为何不以“太阳病”、“少阳病”等名篇,却郑重地添加了“辨”及“脉证并治”的字词呢?这不能不细究之。“辨”,即辨识脉证,也就是我们如何认识疾病的过程。“并治”,即一并讨论其证的治法、治方,也即“论治”。由于受历史条件和科学水平的限制,公元三世纪初的先师仲景,不可能依靠任何物理测试和生化检验的数据来辅助诊断,只能凭借四诊中收集到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脉象和证候,以“六经”和“八纲”为纲领,进  相似文献   

18.
对《金匮》调中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讨论。认为重视中焦健运,治病不离调中,是《金匮》治疗杂病的基本思想;调气和血,治劳补虚皆重脾胃,是《金匮》用药的主要特点。并对《金匮》调中法的具体制方原则和用药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朱丹溪生平医案探析其临证诊病辨治特色,以期学习、传承朱氏学术思想精华与临证诊治特点。[方法]以《丹溪心法》《格致余论》《金匮钩玄》《脉因证治》等所载医案为基础,结合朱氏经典论述与学术思想,阐述例案朱氏辨治经过,并综合分析其诊治特点与背后蕴含的学术思想。[结果]分析可知朱氏临证诊治具有方简效著,擅用人参白术;诊病施治,善辨体质异同;气血之虚,活用四君四物;病究经络,细审阴阳虚实等特色。反映了朱丹溪擅长滋阴降火,以及杂病论治责之于气、血、痰、郁等学术思想精华。[结论]朱丹溪医案言简意赅,特色鲜明,若能结合朱氏一生经典论述与学术特色对医案进行深入探析,则能对其临证诊病施治规律与特点有更深刻认识,以便传承其特色、提升临床辨治疾病能力。  相似文献   

20.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药由桂枝、白芍、生姜、甘草、大枣、龙骨、牡蛎7味组成。具有调和阴阳、摄纳镇潜之功。笔者遵仲景之法,谨守病机,辨证应用于内科杂病,疗效颇佳。1更年期综合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