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ICU人工气道护理中介入品管圈工作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5年5月到2017年10月开展研究,期间总共选取46例无特殊性的胸部和腹部外科患者作为案例。在患者入院时进行分组处理,分组方式参考随机数字法。常规组与实验组分别应用传统护理模式以及品管圈活动干预护理模式,总结两组患者的不良护理现象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护理不良现象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实验组数据优势明显,组间对比结果有意义,组间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结论 ICU人工气道护理中介入品管圈工作模式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人工气道护理过程中的风险与质量问题,提高ICU护理服务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次主要对品管圈工作模式应用在 ICU 人工气道护理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旨在提高临床护理的水平和质量。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 ICU 人工气道患者80例,根据所有患者入院就诊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两组各为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行品管圈工作模式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P <0.05)。结论:品管圈工作模式应用在 ICU 人工气道护理中的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值得于临床护理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胡彦昌 《大家健康》2017,(12):81-82
目的:分析ICU人工气道护理应用品管圈工作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90例ICU建立人工气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45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行品管圈工作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人工气道护理应用品管圈工作模式的效果显著,可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对ICU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中实施品管圈工作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在我院ICU进行治疗的人工气道患者88例,按随机投掷法进行分组,对比两组间并发症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粘膜出血、呛咳、痰痂形成、肺部感染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减低明显,P0.05。结论:对ICU人工气道患者实施品管圈工作模式后,明显改善了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几率,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品管圈工作模式在ICU患者人工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2例建立人工气道的ICU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品管圈工作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机械通气、住ICU和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机械通气、住院及住ICU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将品管圈工作模式应用于ICU患者的人工气道护理中可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等方面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ICU人工气道患者引入品管圈工作模式所产生的护理成效.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3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治疗的68例ICU人工气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引入品管圈工作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通气时间、日吸痰次数、堵管情况、非计划拔管情况,结合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综合评价品管圈工作模式对ICU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成效.结果 观察组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日吸痰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堵管率、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为82.3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为61.76%;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CU人工气道患者引入品管圈工作模式所产生的护理成效显著,可缩短通气时间,减少日吸痰次数、堵管及非计划拔管的发生,协同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ICU人工气道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是ICU病人常见的呼吸支持手段 ,该方法属于有创性通气 ,与无创伤性通气[1] 相比更容易出现相关并发症 ,因此 ,更需要加强有关方面的护理。笔者对我科ICU进行气管插管通气的 17例病人进行分析 ,以探讨提高人工通气质量的途径。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中男 11例 ,女 6例 ;年龄 2 7~ 85岁 ,平均 6 6 .4岁。其中肺心病 4例 ,心肌病 4例 ,急性中毒 5例 ,多器官功能衰竭 3例 ,心跳呼吸骤停复苏后 1例。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持续时间 :72~ 98h5例 ,48~ 71h6例 ,2 4~ 47h8例 ,2 4h内 1例。治…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50例人工气道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出人工气道净化的护理对于人工气道的患者十分重要,是确保呼吸机功能实施、防止并发症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模式用于ICU人工气道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0例ICU人工气道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按照1:1的比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和并发症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人工气道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模式,其效果较为显著,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ICU人工气道管理中开展品管圈活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10月在重症医学科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治疗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60例实行品管圈工作模式,对照组60例按常规模式干预,比较2组患者人工气道的堵管率、非计划拔管率及对ICU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人工气道的堵管率、非计划拔管率和对ICU护理工作满意度分别为8.33%、10.00%和88.34%,与对照组的23.33%、18.33%和73.3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预防人工气道堵管及非计划拔管方面效果明显,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对ICU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评价集束化干预措施应用至ICU人工气道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从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间进入该院ICU行人工气道的患者中,筛选68例进行研究,予以随机分组:33例基础组施以一般护理,35例分析组则施以集束化干预,客观对照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基础组33例机械通气总耗时(13.33±4.96)d,35例分析组(8.59±2.87)d,(P<0.05);同时两组入住ICU总时间、并发症状况等对照,同样有差异,(P<0.05).结论:对于在ICU内行人工气道的患者,通过施以集束化干预,可缩短其机械通气总时间以及入住ICU总时间,同时还能降低并发症形成几率,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ICU人工气道气囊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选取本院人工气道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气囊监测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气囊正常率高于对照组患者,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ICU人工气道气囊护理中,可有效保障气囊压的正常合格,减少高压或者低压的出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在ICU危重患者的急救和治疗过程中,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和充分的气体交换,是争取救治时间,保障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确保各项治疗顺利实施的首要环节,其中人工气道的有效建立尤为重要。在护理工作中对有创人工气道管理不善,将会引起人工气道创口感染和堵塞、  相似文献   

16.
欧志修  江婧婧  黄晓铭 《中外医疗》2012,31(17):123-123
目的探讨ICU人工气道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方法临床观察我院ICU收治的人工气道患者共52例,其中气管直接插管患者有41例,气管切开插管患者有11例,主要予以一般护理,呼吸机、人工管道及气道的湿化,预防感染,吸氧,吸痰,口腔护理等措施,分析护理影响临床效果情况。结果52例患者中气管直接插管的41例患者中保留插管时间最短为12h,最长为13d,气管切开插管的11例患者中留置气管套管最短为2天半,最长为7个月,肺部感染患者为1例气管切开患者,后抗感染治疗有效及缓解症状后也拔管,未见导管脱出者,未见口腔溃疡者。结论人工气道护理质量的好坏关系到疾病的转归,护理人员要做到护理方式的合理规范,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做到减少肺部感染、并发症及胃内容物误吸等的发生.从而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重症ICU中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50例重症ICU中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实行新型综合的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进重症护理病房的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机械通气时间和进重症护理病房的时间上,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VAP发生率为8%,对照则为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ICU中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采用新型综合的护理手段可以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并降低VAP的发生概率,应当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探讨在ICU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应用程序化气道评估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50例需进行人工气道管理的ICU患者,所有患者均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于我院诊治的患者,将其分为两组,探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气道管理方法,探究组采用程序化气道评估指导人工气道管理,测试各项诊疗数据,对比两组的不同,分析两组方法的优劣。结果对患者的人工气道湿化满意度,可以明显看出探究组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气囊的压力进行测试,探究组的合格率为82.36%,也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究组的床头抬高合格率和平均带管时间,相对于对照组来说,也更优良一些,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患者进行人工气道管理时,采用程序化气道评估进行指导,可以有目的的进行气道管理,能保证优良的人工气道湿化效果和适宜的气囊压力水平,能有效的确保气道畅通,减少患者的带管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朱守俊 《安徽医学》2016,37(12):1576-1578
目的 研究程序化气道评估在ICU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ICU的带有人工气道的危重症患者7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2例)和对照组(374例)。观察组实施程序化气道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再进行有目的气道管理,对照组按照常规气道管理方法进行气道管理。比较两组患者人工气道湿化满意率、气囊压力合格率、床头抬高合格率及带管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人工气道湿化满意率为77.82%、气囊压力合格率为79.90%、床头抬高合格率为70.43%、平均带管时间(26.41±4.22)h,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人工气道的管理中,程序化气道评估实施效果良好,既保证气道通畅,又达到满意的湿化效果,而且还规范了气囊的管理及床头抬高监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ICU人工气道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66例ICU人工气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3),给予对照组一般护理,观察组则实行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ICU住院时间(15.21±5.23)d、机械通气时间(9.10±2.88)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4.03±5.12)d、(23.54±8.51)d(均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03%低于对照组的18.18%(P<0.05)。结论对ICU人工气道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机械通气疗效,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