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在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的8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综合性护理。对比两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的2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手术期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高芳  王芸  叶梅  李艳蓉 《吉林医学》2013,(26):5459-546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降低蛛网膜下腔再出血诱因及感染率中所起到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12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为试验组(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感染率以及住院期间再出血诱因发生率等指标的变化,分析护理干预在降低以上指标中的作用。结果:对照组的感染率、诱因发生率分别为15.0%、16.7%;试验组的感染率、再出血诱因发生率分别为3.3%、5.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7、0.040)。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蛛网膜下腔患者住院期间感染率及住院期间再出血诱因的发生率,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绝对卧床的时间,缩短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节约医疗资源。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本院收治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卧床时间根据出血吸收时间,患者自觉症状决定,对照组绝对卧床4周。结果:两组患者出血吸收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首次下床时间相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治疗组患者发生脑梗死1例、脑积水2例,再出血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7%;对照组患者发生脑梗死1例、脑积水1例,再出血2例,并发症共发生率为13.3%;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满意率为96.7%,相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根据患者出血吸收时间与症状适当缩短绝对卧床时间,18d左右的卧床时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王莉 《当代医学》2012,18(22):14-15
目的 探讨整体化护理对蛛网膜下隙出血的影响,为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案.方法 2009年9月~2011年9月进行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的患者80 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试验组在治疗的过程中辅以整体化护理干预治疗.观察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治愈率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0%(10/40)比57.5%(23/40),P<0.05],试验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5.0%(30/40)比42.5%(17/40)];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4)d比(54±7)d,P<0.05].结论 对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采取整体化干预治疗,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的效果。方法:将6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伴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干预组38例,对2组患者均给予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避免诱因、舒适体位、指导减轻头痛的方法、心理疏导等护理干预措施,评估2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头痛的频率。结果:干预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42±3.13)天,平均头痛(10±4.45)次;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时间(49±5.3)天,平均头痛(18±5.45)次;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避免诱因、舒适体位、指导减轻头痛的方法、大小便及饮食、心理疏导等护理干预措施,对减少患者头痛次数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患者手术室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行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患者62例,按住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1例,观察组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加常规护士配合,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配合,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41.2±13.8)min,观察组为(110.8±12.1)min,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t=-9.22,P=0.01)。两组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为疼痛、膀胱颈痉挛、出血等;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8%,观察组的6.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χ2=4.29,P=0.04)。结论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降低患者痛苦,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8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成2组,即对照组(n=44)、观察组(n=45)。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对2组患者护理效果予以观察对比。结果在便秘、再出血、腹部胀痛、焦虑方面,观察组患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降低便秘、再出血、腹部胀痛及焦虑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与分析微创保留胆囊取息肉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行微创保留胆囊取息肉术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双盲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肠功能恢复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0%(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7,P=0.021);观察组满意度为96.0%(24/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1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3,P=0.042)。结论:针对微创保留胆囊取息肉术患者加强围术期干预效果显著,既能促使患者术后肠功能加速恢复,又能减少其各种并发症,还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使其达到较高满意度,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顾芳銮 《中外医疗》2013,(27):96-97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生再出血症状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该院收治过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50例,进行分组治疗观察,分析再出血原因,并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治疗结果统计,在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当中,有12例患者出现再出血症状,概率为24.0%。在发病年龄、入院时间、动脉瘤、高血压以及饮酒等诱发原因方面观察组要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患者,尤其是饮酒、高血压、动脉瘤原因引起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诊疗中,适当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再出血病症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肝硬化腹水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34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成2组,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1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的进行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患者发生褥疮2例,肝性脑病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3.5%(4/17);对照组褥疮3例,肝性脑病3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7.1%(8/17),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14,P<0.01).结论 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研究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给予精细化护理干预的预后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本院脑病科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7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观察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研组,每组患者3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给予观研组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再施以精细化护理干预。观察研究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研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精细化护理干预,可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对促进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康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沈丽英 《吉林医学》2013,(33):7044-7044
目的:为了寻求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佳护理方式,对其干预措施的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10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50例。试验组除常规护理以外加入相关干预措施,对照组仍然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并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病例的便秘、压疮、肺部感染,以及蛛网膜再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中加入住院防护、生命体征监测、急性期护理、心理护理、并发症预防等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显著,在临床中可以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采用腰大池引流术进行治疗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其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蛛网膜下腔出血采取腰大池引流术进行治疗的患者93例,随机分为两组,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n=44)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n=49)给予人性化护理。对两组患者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对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头痛持续时间、血性脑脊液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社会生活、抑郁、焦虑以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腰大池引流术进行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干预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头痛程度、功能状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7 d后,观察组头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卡式(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的18.18%(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症状,改善患者预后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3例,其中观察组行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头痛缓解时间、颈强直时间、脑脊液Hb清除时间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呈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患者脑血管痉挛、脑积水、脑梗死发生率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6%,对照组仅为63.49%,两组相比呈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脑脊液置换术运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时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Hunt-Hess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早期手术的预后及并发症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均在早期行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GOS评分、VAS评分、大脑中动脉流速(Vm)显著低于对照组,颅内压恢复正常时间、头痛缓解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unt-Hess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早期手术后,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任立娟 《当代医学》2016,(6):127-128
目的 探讨连续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的综合干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连续护理干预.比较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3,P=0.037).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4,P=0.029).结论 对于老年管部骨折术后患者实施院内院外的连续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加强基础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8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强基础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舒适度、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实验组患者在加强基础护理后,其舒适度更高,患者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更低,其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加强基础护理工作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能更好地安抚患者的情绪,使患者在住院期间感觉更加舒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3).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对比2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头痛消失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头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率,且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施行综合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4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23例)和对照组(21例),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为干预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在2个月后对比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是提高其治愈率的关键所在。对此病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改变进行严密的观察,及时发现其再次发生出血的危险信号并积极地进行对症处理,可促进其病情的痊愈,提高其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