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恶心呕吐患者,共计收治患者100例。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明确其病因,然后对患者实施对症治疗。结果在精确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原因后对患者实施对症治疗后症状均缓解。结论消化内科导致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病因有很多,其中肠胃道疾病致病者所占比例最高,对患者实施对症治疗后症状均可得到有效的缓解。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临床病因及治疗。方法纳入300例消化内科恶心呕吐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常规给予止呕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病因针对性治疗。统计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病因,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病因包括胃肠道疾病、药物因素(放化疗)、肝胆胰疾病(肝胆结石、肝硬化、胰腺炎)、精神因素(精神疾病、压力),比率依次递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病因包括主要为胃肠道疾病,临床给予病因针对性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造成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因素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随机对我院在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间收治的116例消化内科患者进行研究,均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病因针对性治疗,观察比较并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9.1%,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3.2%,两组对比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造成恶心呕吐的原因是患者的胆道系统、胃肠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经过病因针对性治疗能够极大的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缓解恶心呕吐临床症状,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原因。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92例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分析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疾病原因及构成比。结果:92例患者中,有41例出现恶心,其病因主要为反流性食管炎(34.1%)、急性胃肠炎(22.0%)、急性胰腺炎(14.6%)、功能性消化不良(12.2%)。92例患者中,有82例出现呕吐,其病因主要为急性胃肠炎(31.7%)、反流性食管炎(23.2%)、胆结石(15.9%)、急性胰腺炎(12.2%)。结论:反流性食管炎、急性胃肠炎、急性胰腺炎、胆结石等疾病是消化内科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常见病因,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应重点排查这些疾病。  相似文献   

5.
张海凤   《中国医学工程》2014,(4):172-173
目的对大量消化内科患者予以调查分析,发现其恶心呕吐症状的发生率较高,且易受相关因素影响而出现漏诊、误诊。本文将针对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原因展开探究,旨在为这一症状的临床治疗或缓解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方法以2012年6月-2013年3月期间就诊于某院且伴有恶心呕吐症状的100例消化内科患者为分析对象,对其恶心呕吐的原因予以相应的统计、分析及判断。结果有很多原因可能造成消化内科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常见的有如肝功能损害、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功能消化不良等。结论分析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原因对这一症状的治疗及缓解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恶心呕吐的病因,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便及时治疗。方法通过消化内科住院患者80例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对其病因统计分析。结果恶心呕吐常见病为反流性食管炎、巨幼贫、胆系结石、颅内占位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结论通过对恶心呕吐的对症治疗,所有患者恶心呕吐症状均逐渐减轻或消失。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及治疗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进行治疗的130例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依据研究目的,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研究周期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100%,相比较对照组的87.69%来说有非常大的优势,组间比较结果差异较大,经过统计学验证,认为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胃肠疾病、肝脏、胆道疾病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等,并且不按照医嘱用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在消化内科临床治疗中,医师应对患者的发病史、用药史及饮食等情况进行详细询问,根据患者的发病原因及相关临床症状,进行对因用药,这样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并分析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临床病因。方法:选择我院消化内科81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原因结果:81例患者中,36例(44.4%)出现恶心症状,其中反流性食管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胃肠炎以及十二指肠溃疡等是主要致病原因;81例患者中,76例(93.8%)产生呕吐症状,其中以反流性食管炎、胆结石、急性胰腺炎和急性胃肠炎为主。结论:消化内科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是多种消化内科疾病导致的,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采取对应治疗对策进行治疗,为患者改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提高患者预后、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消化内科患者的恶心呕吐原因进行临床分析,增强对内科疾病导致恶心呕吐的认识,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避免漏诊及误诊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4年3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以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的70例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70例患者疾病类型中,以慢性胃炎最为多见,占18.57%,其次为急性胃肠炎,占15.71%。对确诊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后,总有效率达80%。结论:引起消化内科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病因比较复杂,特征达80%不典型,临床医生应建立良好的诊断思路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并分析引起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主要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50例消化内科恶心呕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疾病类型,并对引起患者恶心呕吐症状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150例患者中,反流性食管炎44例,占29.33%,急性胃肠炎42例,占28%,胆系结石33例,占22%,同其他疾病类型比较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消化内科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原因为反流性食管炎与急性胃肠炎,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消化内科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原因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于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入住我院消化内科并有恶心呕吐症状的146例患者,对其恶心呕吐的原因进行观察、分析并记录。结果临床上有很多种原因可以导致消化内科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临床症状,最常见的有反流性食管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幽门梗阻、消化不良等等。结论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原因复杂,本次研究中,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恶心呕吐症状最严重,其他病症也占有很大比例,需要医护人员只有针对患者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原因,避免误诊漏诊,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1例消化内科恶心呕吐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这些患者的恶心呕吐原因。结果从8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得知,消化内科患者引起恶心呕吐的原因有:功能性消化不良、颅内占位、糖尿病酸中毒、粪石梗阻、巨幼贫、胃癌腔外肿物压迫和胆系结石等。结论消化内科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病因很多,而且不仅仅局限于消化科内的疾病,在诊断上要从整体的眼光来分析其病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原因,避免误诊漏诊,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1例消化内科恶心呕吐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这些患者的恶心呕吐原因。结果从8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得知,消化内科患者引起恶心呕吐的原因有:功能性消化不良、颅内占位、糖尿病酸中毒、粪石梗阻、巨幼贫、胃癌腔外肿物压迫和胆系结石等。结论消化内科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病因很多,而且不仅仅局限于消化科内的疾病,在诊断上要从整体的眼光来分析其病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诊治方案。方法:共收录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我院消化内科收录的90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接受胃镜、肠镜、X 线、CT 和 B 超等影像检查,对其临床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进行分类统计,掌握恶心呕吐的具体病因;对恶心呕吐患者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案,于1个月后回访调查,对比治疗前后症状变化情况。结果:本次90例统计显示,消化内科中,引起恶心呕吐的主要病因包括:反流性食管炎20例、胆结石12例、急性胃肠炎15例、幽门梗阻1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10例、巨幼贫血10例、其它9例(溃疡、肝损害、阑尾炎等)。经过1个月治疗观察,所有患者恶心呕吐症状均消失,有效率100%,治疗前后症状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消化内科患者常发生恶心、呕吐等症状,对临床康复效果产生了不利影响,需及时进行检查与分析,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以脱髓鞘和轴突损伤为特征,主要累及视神经和脊髓,患者常表现为与视神经炎或脊髓炎相关的症状和典型的复发病程。有些患者表现为较不常见的脑干症状,如恶心和呕吐,然而呕吐患者常首选消化内科就诊,首诊医师易关注呕吐症状,而忽视其病因,导致无典型症状的NMOSD患者漏诊。本文报道1例以反复恶心呕吐为特征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总结出当呕吐患者反复治疗效果欠佳时,需考虑其他学科疾病可能,使非典型NMOSD患者得到尽早诊断及治疗,避免漏诊及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廖少略 《当代医学》2014,(12):41-42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原因,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减少和防止发生误诊。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11月中山市东凤人民医院收治的出现恶心或呕吐症状的40例消化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该组患者的病因进行统计。结果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最主要的病因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反流性食管炎、巨幼贫、胆系结石和颅内占位,其次是肝功损害、十二指肠溃疡、粪石梗阻、肠系膜动脉缺血、腹部术后、急性阑尾炎和流行性出血热等,急性支气管炎、白细胞减少症、溃疡性结肠炎有时也会引起恶心、呕吐。结论引起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病因有很多,是由多种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引起的,几乎涉及到各个系统,二者可或不相互伴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并研究引起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主要原因。方法回顾并分析本院收治的100例消化内科恶心呕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疾病类型进行总结,并对引起患者恶心呕吐症状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在100例患者中,30例为反流性食管炎,占30%,28例为急性胃肠炎,占28%,22例为胆系结石,占22%,和其他疾病类型20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化内科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原因是反流性食管炎和急性胃肠炎,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让患者能够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郭冬 《当代医学》2014,(3):43-43
目的:对消化内科患者出现的恶心呕吐病症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消化内科就诊的患者156例,患者均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对患者原发病的类型进行统计,并且对比所有患者在临床上恶心呕吐症状的不同表现。结果在156例消化内科的患者中,74例出现恶心症状,148例出现呕吐症状,患有反流性食管炎以及患有急性胃肠炎的患者居于首位,分别为26例(35.1%),12例(16.2%)。结论在医院的消化内科中,并发出现恶心呕吐的疾病类型较多,并且还有很多患者出现了患有反流性食管炎的情况以及急性胃肠炎的情况,因此要求医生在对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要对患者疾病的不同性状以及具体的表现进行认真分析,之后在辅助检查配合下对患者完成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穴位艾灸治疗湿浊证型消渴病肾病引起的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9月10日至2017年6月10日期间江苏省沭阳县中医院收治的64例因湿浊证型消渴病肾病出现恶心呕吐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法平均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穴位艾灸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恶心呕吐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经过穴位艾灸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1.88%,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湿浊证型消渴病肾病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通过应用中医护理的穴位艾灸治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恶心、呕吐症状,缓解患者的痛苦,并对中医护理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消化系统疾病中恶心呕吐症状较为常见,但是不同疾病临床表现中恶心呕吐的程度和方式都不同,加上患者主诉的主观性、实验标本的质量控制、检查误差等均为引起恶心呕吐的病因诊断造成困扰。本实验研究分析一部分有恶心呕吐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了整理和统计学分析,总结了病人的患病类型,分析导致恶心呕吐的病理生理机制等。结果:58例有恶心呕吐患者中,胃食管反流病最多,21例,其次为胆系结石,16例,组间比较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消化内科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临床症状可能性较大的是胃食管反流病,其次是胆系结石,此外还有急性阑尾炎、急性肠炎、十二指肠梗阻、胃癌等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