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夹闭及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高分级大脑中动脉瘤(MCAA)破裂的近期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年4月-2014年3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高分级MCAA破裂患者107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夹闭组52例:采用显微手术夹闭治疗;介入组55例: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术前、术后3个月应用Fisher分级及术后3个月时应用Barthel指数(BI)对预后进行测评,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及术后3个月夹闭组与介入组患者Fisher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夹闭组和介入组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Fisher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4.687、5.455,P<0.05)。术后3个月时,夹闭组患者BI评分为(46.1±9.5)分,介入组为(48.2±8.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夹闭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9.2%(10/52),介入组为23.6%(13/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夹闭组与介入组患者脑血管痉挛、脑梗死、脑积水、再破裂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对高分级MCAA破裂的治疗效果确切,两种方法治疗后Fisher分级、BI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无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手术夹闭与血管内栓塞对大脑中动脉瘤(MCAA)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5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MCA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接受手术夹闭治疗,观察组接受血管内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临床疗效、预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预后不良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复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夹闭与血管内栓塞治疗MACC的临床效果相当,血管内栓塞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但术后易复发;手术夹闭术后复发少,手术时间短,预后良好,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开颅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2例诊断为大脑中动脉瘤的患者随机分为开颅夹闭术组和介入栓塞术组,每组51例。比较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瘤完全闭塞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手术预后的差异。结果 开颅夹闭术组的完全闭塞率和复发率与介入栓塞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颅夹闭术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介入栓塞术组(P?<0.05);介入栓塞术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开颅夹闭术组(P?<0.05),但介入栓塞术组的住院费用高于开颅夹闭术组(P?<0.05);介入栓塞术组的预后良好率高于开颅夹闭术组(P?<0.05)。结论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的治疗效果良好。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住院时间更短且预后情况良好,但是手术费用高于开颅夹闭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对比分析血管内微导管介入治疗与夹闭手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01至2019年03月收治的72例预行手术治疗脑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其分为36例夹闭组、36例介入组。夹闭组患者给予夹闭手术治疗,介入组给予血管内微导管介入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介入组和夹闭组的术后1、3、6个月恢复情况均有明显变化,术后1年回访发现,介入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夹闭组(P0.05);夹闭组的栓塞效果明显优于介入组,而死亡率明显高于介入组(P0.05);对比介入组和夹闭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现(P 0.05);介入组的手术时间活动明显长于夹闭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夹闭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夹闭组(P0.05),介入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夹闭组(P0.05)。结论血管内微导管介入治疗和夹闭手术治疗各有利弊,但介入治疗的死亡率较低,复发率较高,而夹闭手术虽然复发率低,疗效更佳,但其对患者的伤害更大,所需恢复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5.
袁运尚 《中外医疗》2023,(21):78-82
目的 对比研究颅内动脉瘤疾病采取开颅夹闭术、介入栓塞术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预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沛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诊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根据病案编号随机抽选结果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实施介入栓塞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总用时、住院总时长、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5.51±1.97)mL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693,P<0.05)。观察组术后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随访6个月,观察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颅内动脉瘤首选介入栓塞术,相比传统开颅夹闭术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更小,炎症影响更低,并发症更少,且预后患者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开颅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8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93例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因部分患者术前死亡或转上级医院治疗,实际在我院行开颅夹闭或介入栓塞的患者为158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为实施开颅夹闭动脉瘤患者85例,对照组为实施介入栓塞动脉瘤患者73例,从并发症及预后等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格拉斯哥预后分级总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情(Hunt-Hess分级)与术后恢复情况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对照组并发肺部感染和脑血管痉挛分别为13.7%、16.4%,均高于观察组(4.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内观察组和对照组脑积水发生率分别为15.3%、2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动脉瘤患者行开颅夹闭或介入栓塞术后其预后无明显差异,但行开颅夹闭术的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的机率小于介入栓塞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对比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与血管介入动脉栓塞术治疗前循环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4例前循环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各42例。介入组行血管介入动脉栓塞术,显微组行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对比两组术后Hunt-Hess分级、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介入组术后Hunt-Hess分级与显微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术后3个月mRS评分与显微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67%较显微组35.71%低,复发率19.05%较显微组2.38%高(P <0.05)。结论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与血管介入动脉栓塞术治疗前循环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患者,手术效果相当,可减轻患者病情,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血管介入动脉栓塞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但术后易复发,需谨慎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例脑动脉瘤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10例与观察组1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血管栓塞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1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然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中使用显微手术夹闭对脑动脉瘤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更佳,且手术成本较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方法治疗破裂脑动脉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00例脑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血管栓塞术组和显微手术夹闭组,各50例;血管栓塞组是采用介入的方法用弹簧圈将动脉瘤栓闭,显微夹闭组是采用翼点入路开颅将动脉瘤夹闭.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手术效果、治疗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显微手术夹闭组手术时间为(180.55±9.17)min,血管栓塞组手术时间(76.48±7.35)min,显微手术夹闭组手术时间明显高于血管栓塞组.治疗后显微手术夹闭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评分以及术后恢复时间均与血管栓塞术组存在差异(P<0.05);显微手术夹闭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血管栓塞术组(χ2=4.162,P=0.041);治疗有效率方面,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6,P=0.722).结论: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栓塞术对破裂脑动脉瘤的治疗效果差异不大,血管栓塞术手术时间少于显微手术夹闭,但显微手术夹闭在并发症预防方面表现更佳,医生可根据患者病情特征选择最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早期外科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疗效及对患者围术期指标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81例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手术方法分组将入选患者分为外科夹闭组(n=41)和介入栓塞组(n=40),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观察治疗前后血压、格拉斯哥昏迷(GO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的变化,并对治疗后疗效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记录。结果:介入栓塞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外科夹闭组(P<0.05),但手术费用多于外科夹闭组(P <0.05);治疗后介入栓塞组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GOS评分、MRS评分均显著优于外科夹闭组(P <0.05);介入栓塞组总有效率高于外科夹闭组[90.00%(38/40)vs80.49%(33/41)](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而言外科夹闭与介入栓塞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其中介入栓塞术更具优势,在减少住院时间、恢复血压、改善神经功能等方面的效果更好,但其相较于外...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开颅夹闭手术与血管栓塞介入术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雷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1—6月收治的脑动脉瘤破裂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开颅手术组与介入栓塞组,各45例。开颅手术组采用开颅夹闭手术进行治疗,介入栓塞组采用血管栓塞介入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前后MMP-2水平、手术效果优良率及术后再出血发生率。结果介入栓塞组患者手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后MMP-2水平均明显优于开颅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效果优良率、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颅夹闭手术与血管栓塞介入术在治疗脑动脉瘤破裂中的临床效果相当,但血管栓塞介入术具有微创性,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更好降低MMP-2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陈进  金卫星  祝斐 《当代医学》2021,27(32):97-99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近期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状况.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需行手术治疗的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按照抽签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开颅夹闭术治疗,研究组接受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动脉瘤完全闭塞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0.00%,研究组恢复良好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接受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能有效改善近期效果,促进疾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82例脑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为90.24%,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12.20%)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1.71%,P0.05),观察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远期成功率(85.37%)高于对照组(65.85%,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远期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李鹏 《微创医学》2021,(2):181-183,230
目的 探讨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脑血管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脑血管动脉瘤患者304例,利用电脑随机数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52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开颅夹闭手术治疗,研究组实施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别对患者实施介入栓塞术与开颅手术治疗,分析脑动脉瘤实施介入栓塞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64例脑动脉瘤患者,奇偶数随机编号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组32例。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式,对照组实施开颅夹闭术治疗,研究组实施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住院天数分别为(2.05±0.51)小时、(12.04±2.37)日,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动脉瘤患者实施介入栓塞治疗可以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更为确切,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开颅夹闭与血管栓塞治疗脑动脉瘤患者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脑动脉瘤患者88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夹闭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血管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为(8.65±1.0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2.30±1.5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栓塞治疗脑动脉瘤患者的效果与安全性优于开颅夹闭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开颅夹闭手术与血管栓塞介入术治疗脑动脉瘤破裂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脑动脉瘤破裂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予开颅夹闭手术治疗,观察组予血管栓塞介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红细胞计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脑动脉瘤破裂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术后MMP-2水平及红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动脉瘤破裂的治疗中,开颅夹闭手术与血管栓塞介入术的临床疗效相近,并发症发生率相当,但血管栓塞介入术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开颅夹闭手术与血管栓塞介入术在脑动脉瘤破裂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依据研究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将50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列为我院研究对象,术中实施血管栓塞介入术治疗,为研究观察组。同期另外50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则实施开颅夹闭手术,为研究参照组。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以及预后情况展开分析和数据对比。结果观察组的1年的GOS分值与参照组相比更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5年的GOS分值与参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参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参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栓塞介入术以及开颅夹闭手术在脑动脉瘤破裂治疗中疗效相似,临床上需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Lichtenstein)与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EP)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对比。方法选取88例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实际情况将应用Lichtenstein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TEP术干预患者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手术时间及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几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复发性腹股沟疝的治疗过程中采取TEP术与Lichtenstein术加以干预均取得理想效果,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较低,具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颅内动脉瘤治疗中介入栓塞治疗和显微外科夹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2月至2020年2月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00例,依据手术方法分为显微外科夹闭组与介入栓塞治疗组,每组各50例。显微外科夹闭组患者接受显微外科夹闭治疗,介入栓塞治疗组患者接受介入栓塞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一般情况、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OS)评分、预后、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介入栓塞治疗组患者的术后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显微外科夹闭组(P<0.05),住院费用高于显微外科夹闭组(P<0.05),GOS评分高于显微外科夹闭组(P<0.05)。介入栓塞治疗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高于显微外科夹闭组(P<0.05),重度残疾率、植物生存率、死亡率均低于显微外科夹闭组(P<0.05)。介入栓塞治疗组患者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1/50)低于显微外科夹闭组的18.00%(9/50)(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治疗中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较显微外科夹闭显著,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