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在修复拇指皮肤缺损时,拇指背侧缺损可用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腹侧缺损可用邻指皮瓣修复,但对于拇指桡侧皮肤缺损上述两皮瓣均有不足之处。故在复习解剖之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皮瓣——第一掌骨逆行筋膜皮瓣,此皮瓣特别适合于修复拇指桡侧的皮肤缺损。自1999年4月~2002年10月我科共用此皮瓣修复5例次拇指皮肤缺损,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拇指桡侧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将31例拇指指腹缺损的患者行拇指桡侧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术。结果皮瓣全部成活,外观满意,修复神经的皮瓣感觉恢复良好。结论拇指桡侧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是一种简洁、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岛状皮瓣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9年4月至2011年6月,对收治的45例(45指)拇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分别采用示指背侧顺行岛状皮瓣、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虎口背侧逆行岛状皮瓣、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皮瓣和指动脉侧方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等5种岛状皮瓣修复。通过术后随访,比较各种皮瓣的治疗效果、治疗优缺点和最佳适应损伤类型。结果45例皮瓣全部成活,植皮区I期愈合。术后1例虎口背侧逆行岛状皮瓣和1例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远端皮缘部分坏死,经伤口换药后,均成活。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15.7±2.1)个月,末次随访时,皮瓣外观恢复满意,质地柔软,弹性好,未见明显色素沉着,拇指活动、对掌功能及皮肤感觉均恢复良好。结论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虎口背侧逆行岛状皮瓣、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皮瓣和指动脉侧方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是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有效方法,临床治疗各有优点,临床可根据拇指皮肤缺损特点,选择最佳皮瓣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采用不同方法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伤情对120例拇指指腹缺损分别采用带蒂皮瓣、掌侧推进皮瓣、指动脉侧方岛状皮瓣、示指背侧岛状皮瓣、拇指桡侧大鱼际穿支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拇指尺背侧逆行筋膜岛状皮瓣及趾腹皮瓣游离移植方法进行修复.结果 120例皮瓣中,119例成活,1例失败.术后随访0.5~2 年,平均10个月.所有皮瓣血运、弹性、质地均良好.指腹二点分辨觉:带蒂皮瓣平均为15.1±3.6 mm,掌侧推进皮瓣平均为5.3±2.0 mm,指动脉侧方岛状皮瓣平均为8.3±3.2 mm,示指背侧岛状皮瓣平均为8.2±2.6 mm,拇指桡侧大鱼际穿支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平均为7.0±2.1 mm,拇指尺背侧逆行筋膜岛状皮瓣平均为8.1±3.3 mm,趾腹皮瓣平均为5.6±2.0 mm.结论 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首选趾腹皮瓣,其次为拇指桡侧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应用吻合神经的拇指尺背侧皮神经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示指末节桡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示指末节桡侧软组织缺损病例,采用拇指尺背侧皮神经筋膜蒂岛状皮瓣,逆行移位至拇指近节近端尺侧,屈曲示指末节贴紧拇指近节尺侧固定,吻合拇指尺背侧皮神经与示指桡侧指固有神经,皮瓣带蒂修复创面,2、3周后断蒂。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24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好、耐磨;指端饱满,色泽正常,两点辨别觉6.4 ̄9.6mm,11例感觉恢复至S3,4例至S4,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应用吻合神经的拇指尺背侧皮神经筋膜蒂岛状皮瓣,术后效果良好,是修复示指末节桡侧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拇指桡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效果。 方法 采用拇指桡背侧皮瓣手术修复拇指末节皮肤缺损病例13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3例;于患侧拇指设计皮瓣,拇指桡侧近节指骨颈水平(或以近)为旋转点,皮瓣带蒂旋转修复创面。 结果 13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封闭。皮瓣面积2.5 cm×1.5 cm~1.5cm×1.0cm。随访半年左右,皮瓣外形及功能较为满意。 结论 拇指桡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皮肤缺损是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远端蒂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利用带拇指桡背侧或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端软组织缺损12例、拇指掌侧和背侧皮肤缺损6例。结果 18例皮瓣全部成活,经6个月~2年随访,皮瓣色泽及外形良好,拇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远端蒂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具有操作简单、成活率高、外形恢复满意等优点,是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 。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道采用不同带蒂皮瓣修复急症指端缺损的疗效。方法:分别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示指背侧岛状皮瓣同指背侧岛状皮瓣、拇指桡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拇指桡侧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拇指尺侧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及邻指皮瓣共7种皮瓣为32例指端缺损进行急诊修复,皮瓣全部成活。结果:经3个月-2年(平均10个月)的随访、皮瓣血运、弹性质地良好。感觉恢复: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平均为5mm,示指背侧岛状皮瓣平均为8mm,同指背侧岛状皮瓣平均为7mm,拇指桡侧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平均为7mm,拇指桡侧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平均为6mm,拇指尺侧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平均为6.5mm,邻近皮瓣平均为7mm。结论:指端缺损的修得方法多,多种带蒂皮瓣均有其优点,应灵活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拇指桡背侧筋膜蒂皮瓣修复甲床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3月~2012年10月,对拇指甲床损伤采用桡背侧筋膜蒂皮瓣急诊修复8例,延期修复4例.以拇指背侧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中点连线和拇指桡侧中线之间的中线为轴心线,在拇指桡背侧设计皮瓣,切取皮瓣面积2.0 cm×1.8 cm~3.0 cm×2.5 cm.结果 12例皮瓣均成活,其中2例出现静脉危像,经及时处理症状消失.术后随访3~10 个月,拇指外形良好,皮瓣质地软,不臃肿,类似指甲;其中进行了神经吻合的皮瓣两点分辨觉6~10 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标准评定,手功能达优10例、良2例.结论 应用拇指桡背侧筋膜蒂皮瓣修复甲床缺损,手术成功率高、操作简单、疗效肯定,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拇指桡背侧动脉为蒂逆行皮瓣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0月-2014年3月,根据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的范围,采用以拇指桡背侧动脉为蒂逆行皮瓣修复18例,皮瓣切取面积4.0cm×2.5cm-3.0cm×2.0cm。结果术后18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时间4-10个月,拇指外形满意,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该技术操作简单,血运可靠,术后皮瓣外形好,是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虎口背侧带蒂筋膜皮瓣在修复同侧拇指皮肤缺损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虎口背侧带蒂筋膜皮瓣修复同侧拇指皮肤缺损15例。结果本组15例皮瓣全部成活,一期修复后,外观、感觉、功能均达到优良。结论虎口背侧带蒂筋膜皮瓣血供良好,切取容易,手术操作简便,是修复同侧拇指皮肤缺损的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舒尺祥  陈强 《安徽医学》2007,28(5):411-412
目的探讨应用拇指桡侧逆行筋膜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2005年8月至2006年6月,我们对10例患者用指指桡侧逆行筋膜皮瓣,分别修复拇指批腹、末节桡侧缘及指端软组织缺损。结果10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质地优良,手指的功能和外形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结论拇指桡侧逆行筋膜皮瓣具有操作简单、质地良好、血供可靠等优点,是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带血管神经蒂的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瓣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2001年至2008年,共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71例。分别应用交腹皮瓣、食指背侧岛状皮瓣、拇指桡背侧皮瓣、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瓣、游离趾腹皮瓣修复缺损,并进行对比研究。其中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瓣应用13例,皮瓣设计在大鱼际区桡侧,以拇指桡掌侧动脉为蒂,旋转点在指间关节以近。皮瓣面积最大4.1cm×2.8cm,最小2.2cm×1.5cm,10例行皮神经与指神经吻合。术后10d开始功能锻炼。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拇指的色泽、外形、质地、出汗情况及综合感觉,拇指指腹痛觉、触觉、两点辨别觉及运动功能等。结果术后随访12~18个月,以最后一次复查为准,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皮瓣的皮肤色泽、外形、质地、出汗及综合质地感觉均优于交腹皮瓣及食指背侧皮瓣,与拇指桡背侧皮瓣、趾腹游离皮瓣优良率相似。结论应用带血管神经蒂的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血供可靠,能恢复感觉,修复后功能及外形均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的术式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疗效。方法:对19例拇指指腹缺损的患,分别采用示指背侧岛状皮瓣、拇指桡侧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拇指桡侧逆行筋膜皮瓣、趾腹皮瓣进行急诊修复。结果:本组19例皮瓣,18例成活,1例失败。术后3个月-1年随访,皮瓣血运、质地、弹性良好,指腹两点分辨觉明显优于不带感觉神经的皮瓣。结论:带感觉神经的微型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对供区影响小,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示指背皮瓣联合拇指桡侧筋膜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12例拇指末节缺损的患者,用示指背皮瓣联合拇指桡侧筋膜皮瓣进行修复,示指背皮瓣切取面积在3.5 cm×3.0cm~5.0 cm×4.0 cm之间,拇指桡侧筋膜皮瓣面积在2.5cm×2.0cm~3.5×3.0cm之间,其中拇指桡侧筋膜皮瓣内的感觉神经均与拇指断端内的指固有神经相吻合,示指背皮瓣修复拇指尺掌侧,拇指桡侧筋膜皮瓣修复拇指桡背侧.结果 12例患者术后均获得成功,经过2~3年的随访,患者对拇指的外形、功能满意.结论示指背皮瓣联合拇指桡侧筋膜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缺损的术式简便,可重建拇指的感觉、运动,不牺牲足趾,是修复拇指末节缺损的一种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16.
拇指皮肤的缺损,多采用带蒂皮瓣修复,如:食指固有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邻指皮瓣等。自1992年Bertell提出了以手部皮神经旁伴行血管供血的皮神经逆行皮瓣。主要为桡神经浅支和尺神经背侧支,为此,我科在对手部皮神经伴行血管为蒂岛状皮瓣进行显微解剖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特别是拇指末节桡侧的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拇指尺、桡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6例拇指指端缺损患者采用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24例采用拇指桡背侧皮瓣修复,皮瓣1.0cm×2.0cm~2.5cm×3.5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12个月拇指外观满意。结论该皮瓣血供可靠,术式简单,供区损伤小,能满足拇指指端缺损修复需要,可在各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8.
从1985年1月以来,采用76个带蒂岛状皮瓣转移一期修复拇指皮肤缺损或再造拇指共62例。①用29个带蒂岛状皮瓣再造拇指15例,其中12个前臂逆行岛状皮瓣、14个食、中指指中节背侧岛状皮瓣和3个食指近节背侧岛状皮瓣。②用8个前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脱套伤8例。③用39个带蒂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39例,其中16个食指近节背侧岛状皮瓣和23个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拇指尺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拇指远节软组织缺损。方法:对15例拇指远端软组织缺损并伴骨外露者,采用以拇指尺背侧动脉为蒂的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该皮瓣的设计以拇指尺背侧动脉体表投影线为轴心线,距甲皱襞2.3 cm处为旋转点,皮瓣面积可达3.0 cm×2.5 cm。结果:术后15例皮瓣成活良好,3例皮瓣远端肿胀,经蒂部拆线减张后缓解。术后随访2~6个月,拇指外形满意,指腹2点分辨觉为5~10 mm。掌指关节屈曲0°~90°,指间关节屈曲0°~80°。结论:该术式的最佳适应证为拇指远端或背侧皮肤、甲床缺损骨外露。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介绍应用拇指桡掌侧动脉为蒂的大鱼际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  1996年至 2 0 0 1年 ,共修复拇指指腹缺损 15例。皮瓣设计在大鱼际区 ,以拇指桡掌侧动脉为蒂 ,旋转点在指间关节以近。皮瓣面积最小为 1.5cm× 3.0cm ,最大为 3.0cm× 3.5cm。结果 所以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半年到 1年 ,指腹外观 ,皮肤弹性、色泽均良好。指腹二点分辨觉为 8~ 10mm。结论 拇指桡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操作简单、血供可靠 ,是修复拇指指腹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拇指桡掌侧动脉为蒂的大鱼际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关德宏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