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远视性屈光不正是弱视的常见发病原因,而远视性屈光不正的矫正一直是业界讨论的问题。临床上多按照减去检影度数的1/3或1~2D配戴正球镜矫正,以适应睫状肌的能力;也有学者主张完全矫正远视性屈光不正,不再减去检影度数的i/3或1~2D配戴正球镜矫正。近年来,我院对收治的95例远视性屈光不正患儿采用两种方法进行矫正并比较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及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运用4D数字化弱视斜视矫治系统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洛阳博爱眼科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60例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及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采用随机系统标注法分成两组,行4D数字化弱视斜视矫治系统治疗的80例为试验组,行传统治疗的80例为常规组,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6.25%,高于常规组的78.75%(P<0.05)。试验组治疗3个月后视力≥1.0者占比37.50%,远高于常规组的18.75%(P<0.05)。试验组治疗3个月后80.00%的患儿立体视正常、20.00%异常,优于常规组的63.75%和36.25%(P<0.05)。结论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及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运用4D数字化弱视斜视矫治系统治疗,能有效改善患儿视功能,这一治疗方案有大力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临床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晓芸 《吉林医学》2013,34(21):4215-4216
目的:对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疾病进行临床探析。方法:根据患儿注视性质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并记录三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近视性弱视组患儿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3.64%,明显低于远视性弱视组患儿经治疗后总有效率90.91%以及混合散光性弱视组患儿经治疗后总有效率8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视性弱视组患儿与混合散光性弱视组患儿经治疗后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进行治疗时,应根据患儿注视性质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从而达到更为有效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4.
李小红 《九江医学》2007,22(1):32-32
屈光不正,尤其是中、高度远视性屈光不正是导致儿童弱视的常见病因,对屈光不正性弱视的常规是及早配戴矫正眼镜,配合精细作业及综合弱视治疗仪等辅助治疗[1].如何配戴眼镜,是全部矫正还是部分矫正,不同程度的屈光矫正对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演变过程是否有影响,笔者对50例(100眼)3~8岁的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进行不同程度的屈光矫正及弱视训练,连续观察3年,结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旨在分析远视性屈光不正对儿童双眼视觉的影响,以帮助患儿建立完善的双眼视觉。方法选择经1%阿托品散瞳后,主客观验光确诊为远视性屈光不正的患儿78例,进行分析。结果远视性屈光不正患儿矫正后的双眼视觉优于矫正前;双眼视觉受远视性屈光不正的影响,远视程度高则双眼视觉相对较差。结论双眼视觉受远视性屈光不正的影响,远视度数越大则双眼视觉越差,远视矫正后则双眼视觉得到改善,矫正后双眼视觉优于矫正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不同屈光状态、弱视程度及年龄段儿童弱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28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屈光状态的差异将其分为近视性(25例)、远视性(76例)、混合型(27例)屈光不正三组;根据弱视程度将其分为轻度(39例)、中度(75例)、重度(14例);按年龄段将其分为3~6岁59例、7~9岁42例,10~12岁27例;比较综合治疗后患儿的效果。结果:远视性屈光不正弱视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状态与患儿治疗有效性密切相关(r=9.81,P0.05)。不同弱视程度的患儿中,重度组患儿在治疗各阶段的总有效率均低于轻、中度组;中度组患儿在T3、T4阶段总有效率均明显低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6岁组患儿各个阶段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患儿治疗有效性密切相关(r=11.09,P0.05)。结论:弱视患儿的治疗效果与屈光不正性质、弱视程度等关系密切,且与年龄密切相关,通过尽早、综合的治疗有利于增强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7.
张桂英 《右江医学》2004,32(3):249-250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低常视力的屈光状态分布及发生、发展规律 ,屈光不正与弱视的关系 ,力争在儿童视力发育的敏感期及时治疗 ,以促进视力发育。方法 对 2 48例 4~ 6岁儿童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查视力 ,裸眼视力小于 4.9者 ,用 1%阿托品眼膏散瞳验光。结果 远视性屈光不正居首位 ,占 85 .13 % ,混合散光占 10 .3 8% ,近视占 4.48% ;不同程度屈光不正中以轻度屈光不正为主 ;远视性屈光不正占弱视构成比最大 ,占 74.6%。结论 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与弱视形成密切相关 ,及时矫正幼儿屈光不正是防治弱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性质与其疗效的关系。方法: 147例259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分为近视性弱视组、远视性弱视组和混合散光性弱视组,进行综合治疗。结果: 远视性弱视总有效率86.5%,均高于混合散光性弱视83.3%和近视性弱视66.7%(P<0.01和P<0.05)。结论: 屈光不正的性质影响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何欣琰 《黑龙江医学》2022,46(3):280-281,284
目的:研究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屈光矫正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临床资料,将矫正视力治疗后视力提升≥2行纳入进步组,将矫正视力治疗后视力提升<2行纳入无进步组.收集所有患儿一般资料,并将可能影响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屈光矫正治疗效果的因素纳入自变...  相似文献   

10.
李岩 《吉林医学》2012,(10):2032-2033
目的:探讨应用眼睫状肌麻痹验光配镜,遮盖,综合治疗单纯高度远视、单纯高度近视、中度以上散光等屈光不正性中重度弱视疗效差别。方法:分析95例170眼弱视儿童,按弱视屈光不正的类型分组,经过综合治疗后,明确视力提高情况。结果:治愈率单纯高度远视>中度以上散光>单纯高度近视。结论:儿童弱视矫治的疗效与患儿的屈光不正的类型有关,综合治疗对弱视儿童视力的提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87例学龄前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少芳  项道满 《广东医学》2008,29(5):818-819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屈光参差与年龄及弱视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87例3~6岁学龄前儿童,测定裸眼视力、屈光状态、最佳矫正视力及矫正后立体视,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学龄前儿童屈光参差的发生与年龄差异无显著性,说明各年龄组均有可能发生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参差程度越高,弱视的程度就越重。屈光参差性弱视无论近视性还是远视性,弱视程度与立体视程度之间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普查对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的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0例12岁以内儿童屈光不正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斜视和弱视与屈光不正有密切关系,远视性屈光不正对人类特别是对儿童危害是相当严重的。本文统计了200 例12 岁以内儿童屈光不正和弱视,表明远视眼发病率高于近视眼,占79 .05 % ,弱视占远视的44.97%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儿童弱视的类型与屈光状态的关系.方法 对108例2.5-14岁弱视儿童按年龄、类型及屈光状态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学龄前与学龄期弱视患儿之比为1:1;斜视性弱视占65.5%,屈光不正性弱视占22.5%,屈光参差性弱视占12.0%;内、外斜视性弱视之比为2.3:1,屈光不正性弱视与屈光参差性弱视之比为1.9:1;各类弱视的屈兴状态为,远视及远视散光占79.1%.近视及近视散光占16.1%,混合性散光占4.1%,正视眼占0.69%.结论 儿童弱视的类型,年龄分布及屈光状态之间的关系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4~7岁500例屈光不正病例中筛选出102例弱视患儿,其弱视发生率20.4%,近期治疗有效率为76.82%。中度屈光不正及远视是儿童弱视的主要原因。屈光类型、屈光度、散光及注视性质与弱视程度关系密切。提示最佳及临界最佳治疗年龄对弱视防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矫正治疗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电脑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弱视综合治疗仪治疗,经2年的随访,对比分析两组患儿视力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5%,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弱视综合治疗仪治疗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儿童屈光不正误诊弱视原因分析刘汉强,徐艳春,关家,王日新(第一临床学院眼科)关键词屈光不正;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的诊断取决于对患儿屈光状态的正确判定和给予准确的矫正,在临床工作中。由于屈光检查和试镜时的疏忽,使矫正视力未能达到正常而被误诊为弱视。我科在...  相似文献   

17.
廖斌  卢炜  刘丽娟  魏红 《北京医学》2006,28(12):712-714
目的 了解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儿童的屈光异常情况.方法 对38例脑瘫儿童进行眼部常规检查,对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状态、眼位等情况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在各年龄段中,轻度屈光不正49只眼(64.47%),远视屈光不正48只眼(63.16%).18例(36只眼)可配合视力检查,弱视33只眼(91.67%),斜视28例(73.68%).斜视和弱视是脑瘫儿童最常见的眼部疾病.结论 应重视脑瘫患儿斜视、弱视的早期治疗,及早配镜进行弱视训练.  相似文献   

18.
蔡晶  燕振国 《当代医学》2021,27(21):101-103
目的 探讨弱视训练对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眼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5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作为临床组,患儿均接受弱视训练,并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检查的65名视力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矫正视力、屈光度和调节功能.结果 治疗前,临床组矫正视力、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屈光度和调节滞后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临床组矫正视力、调节幅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屈光度和调节滞后量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眼调节功能存在明显异常,且弱视训练有利于改善患儿视功能,提高患儿视力.  相似文献   

19.
屈光矫正治疗儿童轻度屈光不正性弱视临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2例(204只眼)轻度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进行屈光矫正,而不进行弱视训练。戴镜后每3个月复诊一次,随访12个月后,进步201只眼(98.53%),基本治愈175只眼(85.78%),无效3只眼(1.47%)。仞次戴镜和复诊时各个时间点的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观察时间点间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单纯屈光矫正治疗轻度屈光不正性弱视方法简单易行、虬效快、患儿依从性好、效果确切,且治疗费用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屈光不正性弱视类型及初始治疗的年龄对近立体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颜氏立体图对门诊的121例3~9岁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立体视功能进行治疗前后(6月)的对比分析,观察弱视程度的不同及屈光类型的不同对患儿立体视治疗前后的影响及不同开始治疗年龄对近立体视发育的影响.结果 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有不同程度的近立体视,具有正常近立体视锐度比例为22.92%.以散光性屈光不正为主,高度远视者近立体视较差,开始治疗的年龄越小,近立体视功能发育越好,疗效越好,不同年龄组治疗效果间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程度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治愈后近立体视锐度也存在差异,轻度 、中度弱视较重度弱视立体视功能发育较好,治疗后预后好,重度弱视的立体视功能预后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屈光不正性弱视中高度远视对视功能影响较大,开始治疗年龄越小,立体视发育预后较好.开始治疗年龄较晚的立体视发育相对较差.散光型弱视儿童立体视功能明显好于高度远视组儿童(屈光参差除外),重度弱视有一部分视力提高后立体视仍未发育,在弱视治疗的后期要注意双眼视觉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