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在小儿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定本院收治的小儿心律失常患者150例,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为研究时段,均进行ECG、DCG检查,比较检出率以及心率变异性。结果 DCG传导阻滞、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检出率显著较ECG的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PNN50、r MMSD、SDNN与其他室性心律失常相比,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 DCG可有效提高小儿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临床价值较高,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检查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式对心律失常的检出情况及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结果:动态心电图房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房性期前收缩成对、室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室性期前收缩成对、房室传导阻滞、短阵室上速的检出率和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用于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其诊断检出率高,可明显提高不同类型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96例冠心病患者,分别给予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心律失常检出率。结果动态心电图对于成对房性/室性期前收缩,房性/室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及短阵室上速的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对于早发房性/室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及室速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检出率(82.29%)高于常规心电图(63.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可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的心律失常检出率,能够更准确地监测患者心电信号的变化,在心律失常检测中具有重要价值,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2012年1-12月间174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分别采取动态心电图和常规静态心电图进行诊断,比较两种检测方法诊断情况。结果动态心电图对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传导阻滞等病症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常规静态心电图,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诊断老年心律失常准确率高,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动态心电图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动态心电图(DCG)及常规心电图(ECG)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阳性率及对各类型心律失常的诊断结果。结果:DCG诊断心律失常阳性率为91.11%,高于ECG诊断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G对室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房性期前收缩成对,房室传导阻滞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检出率均高于ECG检查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且具有无创、操作简便等优点,能够为心律失常的疾病诊断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6月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3例冠心病患者,均接受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心肌缺血阳性率及各类心律失常的阳性率。结果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阳性率为88.7%(47/53),常规心电图为86.7%(46/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在频发期前收缩方面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在期前收缩二、三联律、成对期前收缩、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方面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动态心电图能更准确、全面地诊断心律失常,尤其对于无症状的冠心病患者,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4h动态心电图诊断对于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测和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患者心律失常发作例数和时间进行统计。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测对于心律失常类型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房性心动过速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心房颤动与常规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监测,能够有效检测出心律失常发生的异常情况,检出率比常规心电图检测显著提高,对于提高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诊断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诊断冠心病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针对从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心内科进行诊治的冠心病患者124例,在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后,均予以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患者心肌缺血及各类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做出相应的应用价值评估。结果在动态心电图监测中,心肌缺血、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窦性停搏、阵发性心动过速检出率分别为89.52%、84.68%、73.39%、16.94%、11.29%、4.03%、9.68%、8.87%、34.68%;常规心电图检查中,心肌缺血、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窦性停搏、阵发性心动过速检出率分别为50.81%、49.19%、39.52%、2.42%、3.23%、0.81%、2.42%、2.42%、1.61%。动态心电图对心肌缺血及各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更加准确,临床上应对高风险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能够提高检出率,及时做好预防处理,防止因冠心病导致的猝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心脏病的差异性。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138例心脏病患者为探讨对象,并对所有患者展开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临床差异性。结果所有患者行动态心电图诊断后,其阳性检出率更高于常规心电图,且对室上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房速、窦性心动过缓及窦性心动过速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心脏病诊断过程中可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方式,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为治疗方案的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结合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使用动态心电图结合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两组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诊断情况。结果:观察组心肌缺血阳性率为90.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933,P=0.000);观察组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动态心电图结合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诊断,可提高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的准确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伴心律失常的患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择河南省胸科医院在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接诊后确诊冠心病且出现异常心率的134例疑似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常规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以临床诊断为基准,对比常规心电图检测、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冠心病伴有心律失常的患者的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析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诊断中常规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与临床诊断结果的统一性,比较常规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以临床综合诊断为基准,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P<0.05)。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诊断中,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之间具有高度统一性,而常规心电图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之间为中度统一性。动态心电图检测对室性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三联律、成对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二联律、三联律、成对房性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诊断符合率均优于常规心电图(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5月武威市凉州医院收治的48例老年S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SMI检出情况、SMI各时间段发作情况、心律失常检出情况。结果:动态心电图SMI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例老年SMI患者6:00~12:00发作率最高,20:00~24:00发作率最低。两种检测方式心房颤动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束支传导阻滞、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老年SMI的检出率较高,可以特异性反映患者疾病发作情况,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动态心电图(AECG)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中的价值。方法对78例冠心病患者同期进行AECG与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 AECG检出78例患者心肌缺血阳性率高于常规心电图(〈0.05);室性/房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室性/房性期前收缩成对、短阵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事件,AECG的检出率都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均〈0.05)。结论通过AECG对心血管疾病心电图的观察,可以做到早期诊治,并对心绞痛型、隐匿型及心律失常型冠心病进行诊断和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常规心电图(ECG)与24小时心电图检查(AECG)对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检出率的比较情况。方法选取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行ECG(E组)和AECG(A组)检测,比较两种方式对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A组在房性期前收缩二联及三联律、房性期前收缩成对、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及三联律以及室性期前收缩成对等检出率均显著大于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CG在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检出率上较常规心电图效率更高、诊断更加准确,建议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时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在2015年2月份至2015年12月份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取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两种检查方式,对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经临床检查得知,动态心电图检测阳性率为53.3%,常规心电图检测阳性率为50.0%,两者数据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对常规心电图在检查室性早搏二/三联、房性早搏二/三联、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的检出率具统计学差异(P0.05).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检查房室传导阻滞与房性早搏早发检出率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给予冠心病患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测,诊断心律失常效果优于常规心电图,值得推荐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6月‐2015年11月收治的97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及对不同类型心律失常诊断的正确率情况。结果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阳性检出率为73.2%,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的阳性检出率55.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对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短阵室上速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优于常规心电图,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式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李园园 《河北医学》2016,(12):1959-1961
目的::研究比较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监测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0例,均给予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然后对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肌缺血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阴性率显著低于常规心电图( P<0.05);动态心电图监测期前收缩频发、期前收缩二三联律、成对期前收缩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 P<0.05),且动态心电图在监测频发期前收缩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的阳性率较高。结论: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监测中的效果优于常规心电图。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常规与动态心电图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4月该院收治的3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上述全部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诊断以及动态心电图诊断,之后对两种诊断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的房性早搏二、三联律、短暂性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短阵室上速)、室性早搏二、三联律及室上性心动过速(室速)等方面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检出率,两者之间差异显著,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诊断过程中,动态心电图的使用可以取得比常规心电图检查更为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时程动态心电图监测以及NYHA分级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的影响。方法:38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NYHA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组,进行连续72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59例患者诊断为心房颤动,其中42例在既往已被确诊为持续性房颤,17例为本次新诊断患者,72小时动态心电图均确诊为持续性房颤。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出169例(48.56%),48小时则为235例(67.53%),72小时达到255例(73.28%)。24、48、72小时动态心电图均显示随着NYHA等级升高,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检出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72小时动态心电图在NYHAⅠ~Ⅳ级患者中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检出率明显高于24小时动态心电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2小时动态心电图仅在NYHAⅠ级患者中检出率高于48小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出短阵室性心动过速76例(21.84%),48小时检出95例(27.30%),72小时检出129例(37.07%)。24、48与72小时动态心电图均显示随着NYHA等级升高,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检出率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8、72小时动态心电图在NYHAⅠ~Ⅳ级患者中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检出率明显高于24小时动态心电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2小时动态心电图仅在NYHAⅠ、Ⅱ级患者中检出率高于48小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房性心律失常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随着患者NYHA等级升高而升高,延长动态心电图监测时程可明显提高心律失常检出率,但在NYHAⅢ~Ⅳ级患者72小时动态心电图与48小时动态心电图相比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胺碘酮在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60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并随机分组.常规组给予利尿强心等常规治疗,胺碘酮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干预前后患者CI、心率、LVED、LVEF;治疗前后心动过速发作、室性期前收缩情况和QT(min);心电图复常时间、出院时间.结果 胺碘酮组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疗效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均无出现严重的用药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前两组CI、心率、LVED、LVEF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胺碘酮组CI、心率、LVED、LVEF优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两组心动过速发作、室性期前收缩情况和QT(min)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胺碘酮组心动过速发作、室性期前收缩情况和QT(min)优于常规组(P<0.05).胺碘酮组心电图复常时间、出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 胺碘酮在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恢复心电图和生命体征,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