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立  唐梓轩  黄红星  余文兴 《西部医学》2012,24(10):1941-1942,1945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应用于急诊处置难治性鼻出血的可行性,手术适应症及术中注意事项。方法对34例经常规前、后鼻孔填塞或鼻内镜下填塞止血失败的患者分别施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11例)、中鼻甲部分切除术(9例)、下鼻甲骨折内/外移术(11例)、下鼻甲部分切除术(3例),矫正解剖畸形及鼻腔局部扩容以助明确出血部位,再局部填塞或电凝止血。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出血部位位于嗅裂区10例,下鼻道穹窿12例,中、下鼻甲后方3例,中鼻道3例,鼻中隔后份2例,蝶窦开口1例,出血部位不明3例。所有病例均一次成功止血,未出现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随访3个月以上,未发生严重的鼻出血。结论在难治性鼻出血处置中合理运用鼻内镜手术有利于较快明确出血部位,切实止血。  相似文献   

2.
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治疗隐蔽性鼻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检查加电凝止血治疗隐蔽性鼻出血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142例隐蔽性鼻出血患者在鼻内镜下检查寻找出血部位,使用套有输液皮条的金属吸引器管前端金属头接触出血点,在吸引同时用电刀触碰吸引器后端金属部分,部分病例辅以鼻腔局部微型填塞,以达到止血目的.结果 142例中,鼻内镜下电凝止血一次性成功134例,术后3日内再次出血,行二次止血成功8例.结论 对于反复发作的隐蔽性鼻出血患者,采用鼻内窥镜下检查电凝止血,易于明确各鼻道及嗅区等隐蔽部位的出血点,可以边吸引边检查同时准确有效地电凝止血;对部分需行局部微型填塞者也可使患者避免盲目大量填塞引起的痛苦,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隐蔽性鼻出血的常规部位及处理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2例鼻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采用鼻内镜检查,回顾性分析患者血灶的出血部位、出血原因、疗效等。结果:52例鼻出血患者中1次性治愈率90.38%,2次治愈率7.69%,3次治愈率1.92%,所有患者随访3月均未复发;常规出血部位主要分布在下鼻道顶部、鼻中隔中后方、嗅裂鼻中隔部位、中鼻道后方,52例患者中出血部位不明3例。结论:鼻出血患者采用鼻内镜检查治疗,此检查具有定位准确的优点,临床疗效较好,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痛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韩小璐 《中国医药导刊》2012,(10):1679+168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诊治疗鼻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0例鼻出血患者经鼻内镜诊治的临床资料。结果:明确出血部位者160例,占94.12%。出血点位于嗅裂部26例,鼻咽部26例,鼻底部18例,鼻中隔部30例,中鼻道后端34例,下鼻道26例,出血点不明10例。经鼻内镜下烧灼治疗、凡士林纱条及膨胀海绵局部填塞止血后,166例在2个月的随访期内未再出血,一次性治愈率达97.65%。结论:鼻内镜在鼻出血的临床诊治中具有易确诊、创伤小、效果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鼻内镜下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78例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刚  颜家渝  黄映红 《西部医学》2010,22(4):723-724
目的探讨顽固性鼻出血常见的出血部位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在鼻内镜下检查和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出血部位依次为:下鼻道穹隆部60.25%(47/78)、嗅裂鼻中隔部20.51%(16/78)、中鼻道后上部7.69%(6/78)和下鼻道底壁11.53%(9/78)。出血部位与年龄有一定的相关关系。49岁以下年龄组以下鼻道后方穹隆部出血最为常见,其次为下鼻道底壁,无一例发生于Woodruff静脉丛。78例中,除7例因出血汹涌先行区域性填塞待48h后电凝,其余71例均采用电凝后局部明胶海绵填塞止血。结论鼻内镜下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视野清晰,止血迅速准确,方法简单有效,患者痛苦小,无并发症,无需特殊设备,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难治性鼻出血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对78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行鼻内镜检查,以低温等离子刀止血结合微创材料填塞鼻腔治疗.结果 78例患者经鼻内镜检查明确出血点,单纯烧灼30例,烧灼加局部明胶海绵填塞16例,烧灼加局部膨胀海绵填塞32例.电话随访1~2个月,一次治愈74例,二次治愈4例.结论 难治性鼻出血的常见出血部位以嗅裂区和下鼻道后端多见,鼻内镜检查可准确定位出血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止血治疗,是一种微创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赵敏 《四川医学》2005,26(4):452-452
鼻出血是鼻科常见急症,而隐蔽性鼻出血是指除开鼻中隔黎氏区和下鼻甲前端等前鼻镜下可见部位以外的鼻腔其它区域出血,在没有鼻内镜以前采用填塞方式止血。笔者对我院2003年6月至2004年5月间诊治的19例隐蔽性鼻出血患者,经鼻内镜辅助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鼻内窥镜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34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内窥镜下诊治过程。结果 30例有明确出血点,其中嗅裂20例(67%)、下鼻道后穹隆5例(17%)、中鼻道后下部4例(13%)、后鼻孔上方1例(3%),经手术治疗后治愈。4例患者未发现明确出血点,其中2例经鼻内镜下凡士林纱条填塞后未再出血,2例因术后再次出血经第二次手术治愈。结论鼻内窥镜手术是治疗鼻出血的有效方法,治疗的关键是寻找到出血点。  相似文献   

9.
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顽固性鼻出血常见的出血部位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在鼻内镜下检查和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出血部位依次为下鼻道穹窿部43.3%、嗅裂区35.1%、中鼻道后上部7.2%、鼻中隔中后部5.2%。鼻出血的高致病因素多为高血压病(64.9%)、鼻中隔偏曲(11.3%)。97例中,除6例嗅裂区出血患者因出血位置深在先行中鼻甲骨折外移后电凝止血,电凝后采用局部明胶海绵或凡士林小纱条填塞,4例鼻中隔偏曲者行鼻中隔矫正术后电凝,4例因出血汹涌先区域性填塞48h后电凝,2例肿瘤患者无效外,其余均单纯电凝止血。治愈率为97.9%。结论:鼻内镜下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视野清晰,止血迅速准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鼻内镜检查及射频治疗鼻出血86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出血患者的常见鼻出血部位及射频治疗鼻出血的疗效。方法表面麻醉下行鼻内镜检查,查找出血部位,针对出血部位应用射频止血。结果86例患者接受了鼻内镜检查,出血位于鼻中隔黎特区68例,下鼻道穹隆顶6例,鼻底5例,中鼻甲前端对应中隔部位包括嗅裂前段鼻顶4例,中鼻甲下缘1/2处2例,中鼻道后端1例。结论鼻出血患者的最常见出血部位是鼻中隔黎特区,其次为来自下鼻道穹隆顶的颌外动脉分支和中鼻甲对应的鼻中隔及嗅裂前段的鼻顶等部位的筛前动脉出血。鼻内镜下射频治疗止血是治疗鼻出血的一种较好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查找并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98例鼻出血患者应用鼻内镜查找下鼻道、中鼻道、鼻中隔嗅裂区、鼻顶前端及鼻中隔偏曲的突出部位和鼻咽部。对发现的出血点行局部搔刮、电凝止血或使用浸有庆大霉素的明胶海绵填塞后,再用少量凡士林纱条或碘仿纱条固定。结果:98例患者中91例一次填塞后止血,5例2次填塞止血,2例行3次填塞后止血。治疗时间3~7d均痊愈止血,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下止血,视野清晰,出血部位明确,损伤小,患者痛苦小,一次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鼻内镜下难治性鼻岀血的出血形式,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及患者感受。难治性鼻出血是指鼻腔反复出血,经鼻腔填塞等治疗后不能止血。方法:收治难治性鼻出血患者63例,年龄16~83岁,左侧39例,右侧24例,初诊41例,鼻腔填塞后复诊22例(前后鼻孔填塞17例,前鼻孔填塞5例)。出血点明确52例,嗅裂鼻中隔上部例,中鼻道后端例,下鼻道后顶部例,鼻咽部例,鼻中隔棘突后例,微波热凝止血例,小油纱条填塞例。随访3个月,1次治愈58例,2次治愈5例。结论:在鼻内镜下治疗难治性鼻出血具有视野清楚,容易寻找发现出血部位,止血彻底,复发率低,较鼻腔填塞患者痛苦明显减轻,如果不能发现出血点,不要勉强,以免扩大创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住院鼻出血患者的常见病因、出血部位、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37例住院鼻出血患者,统计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7例住院鼻出血患者中,男176例,女61例,14~86岁(平均55岁),单侧出血232例,双侧出血5例。出血部位在鼻中隔前下部47例,下鼻道42例,嗅裂区31例等。102例予以凡士林或碘仿纱条填塞,68例治愈,34例改为鼻内镜下电凝止血;134例予以膨胀海绵或明胶海绵填塞,40例治愈,94例改为鼻内镜下电凝止血;1例未填塞,予以降压止血药物后治愈。鼻内镜下电凝止血共128例,治愈122例。结论住院鼻出血患者以老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单侧多于双侧,最有效治疗方法为鼻内镜下电凝止血+局部填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在鼻内镜下明确难治性鼻出血的出血部位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45例鼻腔难治性鼻出血患者在鼻内镜下确定出血部位,予以电凝止血或区域性鼻腔填塞治疗.结果 45例均在鼻内镜下找到出血点,经电凝止血或区域性鼻腔填塞治疗后出血停止.结论 在鼻内镜下能准确找到出血点,对出血部位进行准确电凝或填塞,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鼻内镜微波治疗鼻出血的疗效。方法:对105例鼻出血患者进行鼻内镜检查,明确出血部位,用微波烧灼出血部位止血。结果:出血部位位于鼻中隔前下区53例,下鼻道后端23例,中鼻道后端12例,鼻中隔后端6例,下鼻甲后端7例,中鼻甲中后部4例。出血多为搏动性出血,其中90例1次性止血成功,15例2次治愈,随访3个月均未再次出血。结论:鼻内镜下精确定位出血点,行微波烧灼止血是治疗鼻出血的有效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樊贤超  吴元庆  初亭  夏萍 《黑龙江医学》2009,33(12):924-925
目的总结成人难治性鼻出血高发位置分布规律及有效微创处理方法。方法通过鼻内镜找出成人严重鼻出血位置,并以电凝进行止血。结果41例成人难治性鼻出血患者出血部位中,鼻中隔嗅裂区及鼻顶前端17例(41.5%);下鼻道后端穹隆部12例(29.3%);蝶筛隐窝下方4例(9.7%);中鼻道2例(4.9%);中隔后上端4例(9.7%);部位不明2例(4.9%)。查明出血部位的39例患者为动脉出血,均予电凝止血。结论鼻中隔嗅裂区、鼻顶前端和下鼻道后端穹隆部为鼻出血高发部位;鼻内镜下大多数出血部位均可发现;鼻内镜下电凝止血创伤微小,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7.
82例顽固性鼻出血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82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在找到出血部位后采用鼻内镜下微波治疗及填塞治疗。结果出血部位依次为下鼻道顶部48例(58.53%),嗅裂鼻中隔23例(28.0%),中鼻道后部9例(10.6%),部位不明2例(0.2%)。1次治愈75例(91.0%),2次治愈7例(9.0%)。随访1~3个月无复发。结论鼻后孔填塞结合鼻内镜技术探查鼻出血部位并给予局部微波治疗或填塞是止血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手术系统经鼻内镜引导下治疗鼻出血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45例鼻出血患者行鼻内镜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后,经鼻内镜引导下行低温等离子手术系统凝固止血。结果所有患者止血后出血立即停止,1~2周后鼻内镜检查鼻腔,鼻腔黏膜色泽及形态基本恢复正常,未发生再次出血。结论低温等离子手术系统经鼻内镜引导下治疗鼻出血,手术视野清楚、损伤小、疗效确切且患者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难治性鼻出血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分析100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总结难治性鼻出血的治疗策略.结果 51例进行鼻内镜下双/单极电凝止血成功,35例出血部位微创靶向填塞后止血成功,16例因上述2种方法无效,改行介入责任血管超选择栓塞后出血停止.结论 经鼻内镜下出血点电凝、鼻腔出血部位微填塞结合超选择责...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难治性鼻出血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对28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行鼻内镜检查,以电凝止血结合可吸收材料微创填塞鼻腔治疗。结果:26例一次治愈,1例行二次治疗痊愈,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难治性鼻出血的常见出血部位以嗅裂区和下鼻道后端多见,鼻内镜检查可准确定位出血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止血治疗,是一种微创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