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在频发呼吸暂停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36例早产儿,均在出生3 d内发生5次以上呼吸暂停,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儿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前后呼吸暂停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时心率、Sp O2及吸氧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儿需NCPAP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发作次数,减轻其发作程度,缩短吸氧时间,降低NCPAP的应用,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改善其预后,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100例早产低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在排除先天性畸形、严重感染等前提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男女性别、初生胎龄、出生阿氏评分、出生体质量、娩出方式等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在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案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发生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原发性呼吸暂停22例,发生率为44.12%;观察组发生原发性呼吸暂停4例,发生率为8.82%,两组发生原发性呼吸运动暂停比例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初生早期早产低体重儿呼吸中枢的发育极度不成熟,以外周低级神经反射弧处主导地位,非常容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刺激影响,出现进食前后、身体体位与外周环境温度等相关因素导致的原发性呼吸运动暂停,临床上通过早期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外界因素导致的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产儿呼吸暂停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分析78例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发生情况、护理、治疗及转归. 结果 78例呼吸暂停早产儿治愈好转69例,死亡5例,放弃治疗4例. 结论加强早产儿呼吸暂停病情观察、及时处理,早期干预,可降低呼吸暂停对患儿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氨茶碱早期干预治疗对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72例患儿分为治疗组42例,在生后尚未发生呼吸暂停时即给予氨茶碱静滴早期干预治疗;对照组30例,在发生呼吸暂停后使用氨茶碱治疗。结果生后1周内治疗组有3例发生呼吸暂停,对照组有18例发生呼吸暂停,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7,P〈0.01)。结论早期干预治疗能显著降低呼吸暂停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刘冰芝 《河北医学》2012,18(11):1582-1584
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暂停的发病原因及发病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我院儿科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共收治呼吸暂停新生儿5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本组58例呼吸暂停患儿中,早产儿42例,发生率72.4%,其中体重在1500g以下者呼吸暂停发生率明显增高;足月儿和过期产儿共16例,发生率27.6%.在引起继发性呼吸暂停的原因中,出生后0-7d早产儿的呼吸暂停主要由非感染因素造成,出生后8d以上早产儿的呼吸暂停主要由感染因素造成.结论:新生儿呼吸暂停以早产儿多见,应加强监护及治疗措施,以减少后遗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早产儿呼吸暂停干预措施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呼吸暂停早产儿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干预,设为观察组;另随机选择呼吸暂停早产儿50例应用常规治疗护理,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护理干预后呼吸暂停出现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对2组患儿在接受护理干预后的第1~5天出现呼吸暂停情况进行观察记录,观察组早产儿每天发生呼吸暂停例数均明显比对照组早产儿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呼吸暂停早产儿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降低患儿发生呼吸暂停频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呼吸暂停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展爱红 《广东医学》2007,28(4):625-626
目的 总结极低出生体重儿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呼吸暂停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6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暂停的发生率和相关治疗及治疗效果.结果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5例,发生率为24.2%,早产儿发生呼吸暂停38例,发生率为61.3%(其中5例为呼吸窘迫综合征继发呼吸暂停).治愈32例,死亡7例,放弃治疗9例.结论 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主张早期使用固尔苏和nCPAP通气,对早产儿呼吸暂停应加强监护和巡视以早期发现早期处理,以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和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特点及原因,以及早期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的效果。方法:对107例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7例中发生呼吸暂停78例,发生率72.9%;出生体重越小、胎龄越小呼吸暂停发生率越高;早期应用CPAP可以减少生后5d内的呼吸暂停发生;继发性呼吸暂停的原因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结论:对小胎龄、低体重的早产儿应作重点监护,及时治疗,可早期应用CPAP,以降低死亡率,避免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给予早产儿腹部按摩及人工排便对早产儿出生后呼吸暂停及黄疸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体重在1000g~2000g之间的早产儿作为观察对象,排除存在器质性病变的患儿。随机分为早产儿观察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2组患儿均接受鼻饲补液等常规综合治疗。2组早产儿胎龄,出生体重及合并症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在出生后即给予腹部按摩及人工排便,使其提早排便,每天2次,出现腹胀及肠型随时给予腹部按摩及人工排便。结果:观察组出现呼吸暂停及黄疸的早产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早产儿腹部按摩及人工通便可以降低早产儿出生后出现呼吸暂停的频率及缩短黄疸光疗时间。  相似文献   

10.
早产儿呼吸暂停是早产儿常见疾病 ,其发生可能与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有关。实验研究表明 ,β-内啡呔 (β- EP)增高在早产儿呼吸暂停中起一定作用。我们采用内源性阿片样物质(OL S)受体拮抗剂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 ,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72例早产儿均系自然分娩 ,无窒息 ,胎龄小于 37周。其中 5 0例在本院妇产科出生 ,2 2例外院出生转入。经多功能监护仪监测早产儿呼吸及经皮氧饱和度测定 ,符合《中华新生儿学》中有关早产儿呼吸暂停的诊断标准 [1 ] 。并排除缺氧缺血性脑病、低血糖及电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早产儿呼吸暂停中的作用。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早产儿100例作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支持疗法及对症处理,并做好基础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主要从光线及噪音方面进行干预,并实施了鸟巢式的护理,对两组发生呼吸暂停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在第一、二、三、四、五天发生呼吸暂停的例数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早产儿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方面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呼吸暂停情况的发生,提高早产儿的治愈率及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并分析基层医院对早产儿呼吸暂停实施的抢救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德江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及德江县民族中医院在2014年3月至2017年2月期间接收的50例早产儿,其中15例早产儿发生呼吸暂停,详细分析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发生情况,并对其临床表现进行严密监测,制定并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并给予患儿有效的护理。结果 15例发生呼吸暂停的早产儿中,12例患儿治愈,2例患儿转院,1例患儿放弃治疗,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5±4)d。结论基层医院应严密观察呼吸暂停早产儿的病情,并及时有效地处理呼吸暂停现象,且在抢救期间要加强护理,这样可以使患儿的存活率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祁莉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12):295-296
目的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和生命质量。方法对56例发生呼吸暂停的早产儿,给予严密观察病情、加强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体温稳定、合理喂养、防止感染、适当的腹部按摩等护理干预,观察分析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早产儿发生呼吸暂停的次数明显减少,缩短了发作后恢复的时间,提高了早产儿的存活率及避免了后遗症的发生。结论临床护理中应结合早产儿发育未成熟及容易发生各种合并症的特点,加强监护,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呼吸暂停并给予正确的处理。  相似文献   

14.
肠内营养的危重新生儿发生误吸的早期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是否能有效预防并显著降低肠内营养的危重新生儿误吸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3月50例在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肠内营养的危重新生儿,其中男30例,女20例。其中早产儿23例,平均胎龄(34.2±1.4)周,平均出生体重(1 750±400)g;足月儿27例,平均胎龄(38.4±1.2)周,平均出生体重(3 000±41)g。通过采取口服吗叮啉及小剂量红霉素静脉点滴治疗新生儿GER、准确的护理评估、正确的体位护理、选择适当的喂养量及方法以及加强病情观察等多种早期干预方法,观察患儿误吸的发生例数。结果 50例肠内营养的危重新生儿经干预后,2例因误吸并发吸入性肺炎,引起反复的呼吸暂停抢救无效死亡。48例安全度过新生儿期,肠内营养发生误吸的患儿及早得到诊断和有效的治疗。结论早期干预可有效预防并显著降低肠内营养的危重新生儿误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是否能有效预防并显著降低肠内营养的危重新生儿误吸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3月50例在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肠内营养的危重新生儿,其中男30例,女20例。其中早产儿23例,平均胎龄(34.2±1.4)周,平均出生体重(1 750±400)g;足月儿27例,平均胎龄(38.4±1.2)周,平均出生体重(3 000±41)g。通过采取口服吗叮啉及小剂量红霉素静脉点滴治疗新生儿GER、准确的护理评估、正确的体位护理、选择适当的喂养量及方法以及加强病情观察等多种早期干预方法,观察患儿误吸的发生例数。结果 50例肠内营养的危重新生儿经干预后,2例因误吸并发吸入性肺炎,引起反复的呼吸暂停抢救无效死亡。48例安全度过新生儿期,肠内营养发生误吸的患儿及早得到诊断和有效的治疗。结论早期干预可有效预防并显著降低肠内营养的危重新生儿误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呼吸暂停的措施,从而降低早产儿的病死率。方法严密监护呼吸变化,消除引起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因素,一旦发生呼吸暂停立即给予触觉刺激、应用呼吸兴奋剂、合理的氧疗以及选择早产儿俯卧位等护理措施。结果通过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以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率或使呼吸暂停症状减轻,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及时发现和处理呼吸暂停,是减少其并发症,促进早产儿呼吸的稳定,防止脑损伤,提高其存活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早产儿呼吸暂停的观察及护理体会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产儿因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容易发生呼吸暂停,是威胁早产儿生命的严重症状,如何控制好呼吸暂停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和生命质量的重要环节。而控制呼吸暂停的关键在于能及时发现呼吸暂停,并及早给予干预,所以在NICU中对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护理尤为重要。我院2003年3月至2004年3月共收治50例呼吸暂停早产儿,现就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早产儿呼吸暂停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病因及防治方法 .方法 对46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胎龄越小、体重越低,呼吸暂停的发生率越高.首次发生以出生后24 h内多见,其次在出生后2-7 d,原发性呼吸暂停于出生后2-7 d多发,继发性可发生于出生后任何日龄,>7 d均为继发性呼吸暂停,继发性病因以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药物治疗以多沙普仑或氨茶碱均有效,有效率97.62%,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早产儿呼吸暂停的防治应在出生后即开始,对早产儿要进行连续监护,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早产儿的抢救成功率,减轻脑损伤,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早产儿呼吸暂停与缺氧性脑损伤的关系王鲤珍,许晴虹,蔡英健关键词早产儿,呼吸暂停,脑缺氧近几年对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所导致的缺氧性脑损伤报道较多,而对于出生后呼吸暂停所引起的缺氧性脑损伤研究较少。笔者对42例反复发作性呼吸暂停的早产儿进行颅脑CT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早期预防性应用枸橼酸咖啡因对早产儿呼吸暂停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早产儿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发生呼吸暂停后采用枸橼酸咖啡因治疗,观察组32例在出生后3天内采用枸橼酸咖啡因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临床相关时间指标及不良事件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总需氧时间、辅助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产儿早期预防性应用枸橼酸咖啡因防治呼吸暂停的效果更好,可有效改善症状及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