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传信 《中外医疗》2010,29(15):92-92
桡骨远端骨折系指发生于旋前方肌近侧缘以远部位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6。好发于中老年人,女性多见。多由于间接外力引起,摔倒时,肘部伸直,前臂旋前,腕部背伸,手掌着地。应力作用于桡骨远端而发生骨折。多横形。粉碎形亦不少见[1]。我院自2006年3月至2009年8月起对此类骨折分别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经皮穿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架固定、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等方法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53例桡骨远端骨折按AO分型,据分型及病情分别选择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外固定、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外固定架固定术等治疗方法。结果:平均随访时间3~18个月,骨折复位良好,X线示骨折愈合,疗效优42例,良8例,可2例,差1例。结论:对不同类型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据病情分别选择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同时加强早期功能锻炼,均可达到骨折准确复位固定及恢复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将64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组,均行手术治疗,以2017年1月之前入院的30例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以2017年1月及之后入院的34例为观察组,行精心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术后3d及出院时,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对照组73.33%、观察组94.12%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老年桡骨远端骨折行经掌侧入路锁骨加压钢板术时,围术期给予精心护理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其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桡骨远端骨折小夹板固定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于本院进行小夹板固定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8例,根据小夹板固定时间先后分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临床护理干预,对比2组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均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小夹板固定的临床护理效果较显著,可有效减轻疼痛感,促进骨折愈合,且能及时预防和减少愈合延缓、固定物感染等并发症,有助于全面提高科室护理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及体会。方法临床纳入2013年7月至2015年9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6例,按随机投掷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3例行一般护理,研究组43例在一般护理措施中结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间心理状态及满意程度。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心理状态相比于对照组有所改善,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总满意率88.37%相比于对照组65.12%有所好转,P0.05。结论对桡骨骨折病人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及满意率。  相似文献   

6.
张作权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6):2108-2109
目的:探讨各种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02年2月至2005年10月,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分别采用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外固定、"C"型臂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等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123例。结果:123例获得3个月~3a(平均18个月)的随访,腕功能按Sarmient标准进行评定,结果优76例,良24例,可14例,差19例。结论:不同的骨折类型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8.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最常见的四肢骨折之一,其中以伸直型多见,其治疗多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然该病后期恢复多有遗憾,概因复位后缺乏锻炼及该骨折多见于老年人,而老年人多惧痛怕动所致.  相似文献   

9.
10.
①目的探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临床效果。②方法对通过手术方法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37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③结果37例患者全部随访,按AO原则分型,其中A型骨折的总优良率95.85%,B型骨折的总优良率87.69%,C型骨折的总优良率78.00%。④结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通过手术的方法,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桡骨与尺骨的相对长度,关节面的平整、掌倾角及尺偏角,术后配合合理的康复锻炼,能使腕关节功能达到最大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12.
13.
治疗成人桡骨远端骨折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永江 《海南医学》2004,15(6):81-82
我科自1999年以来来取尽早正确复位,完善的固定方法,严格的复查时间表及指令性的功能锻炼,治疗成人桡骨远端骨折276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76例,男性16例,女性260例;年龄10-75岁,平均54岁,其中10岁以上14例,30岁以上15例,40岁以上46例,50岁以上89例,  相似文献   

14.
新疆冬季长,冰天雪地路面滑,特别是老年、女性发病率高,这可能与骨质疏松有关。桡骨远端骨折比较常见,并发症就是手指腕的功能障碍。功能恢复的程度与整个治疗过程中处理是否正确有关。我们采取尽早正确复位、完善的固定方法、严格的复查时间及指令性的功能锻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对36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进行治疗,探讨其疗效.方法 对36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进行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并以同期单纯石膏外固定治疗30例为对照,比较两组Dienst疗效和各手术指标.结果 各手术指标比较,观察组掌倾角、尺偏角和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86.11%,对照组优良率70.00%,两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idit z=12.658,P=0.000).结论 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疗效良好,且手术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的疗效。[方法]分析26例复位欠佳或发生再移位的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原始X片,第一次复位后发生再移位11例,其中未按医嘱复诊6例,复位不完全15例。属高能量损伤11例,严重骨质疏松者6例。放弃治疗2例。采取再次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固定24例,其中4例仍发生再移位改行手术。[结果]骨折复位按最低影像学标准进行。采取再次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固定患者20例,按1975年全国骨科会议《骨折疗效标准草案》进行疗效评定:优12例,良6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0%。[结论]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按最低影像学标准进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可得到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的疗效。[方法]分析26例复位欠佳或发生再移位的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原始X片,第一次复位后发生再移位11例,其中未按医嘱复诊6例,复位不完全15例。属高能量损伤11例,严重骨质疏松者6例。放弃治疗2例。采取再次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固定24例,其中4例仍发生再移位改行手术。[结果]骨折复位按最低影像学标准进行。采取再次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固定患者20例,按1975年全国骨科会议《骨折疗效标准草案》进行疗效评定:优12例,良6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0%。[结论]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按最低影像学标准进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可得到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护理在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6例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临床路径护理,比较两组住院时间、腕关节功能、知识掌握程度,自行设计问卷调查两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知识掌握评分(10.8±1.6)d、(90.6±5.2)分,两项指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94.7%,对照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78.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4%,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6.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路径护理利于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患者恢复,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9年5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患者进行抽样,选取164例患者对比观察,其治疗方法均为手法复位外加小夹板固定,对患者的骨折对位情况、疼痛周期、手背消肿时间、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164例患者在采用手法复位外加小夹板固定后,其骨折部位对位情况良好,患者的掌倾角和尺偏角均在复位后得到改善,其手背消肿时间为3-15天,平均周期5.8±2.1天,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为4-9天,平均时间为5.9±1.8天,其骨折愈合时间为32-65天,平均36.7±7.2天。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方法中手法复位并外加小夹板固定的模式具有操作简便、临床效果好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