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重组技术在胆管梗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舞钢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胆管梗阻的79例患者,入院后均由同一医师完成128层螺旋CT重组技术检查,统计记录患者128层螺旋CT重组技术检测结果,并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结果 79例患者经128层螺旋CT重组技术检查,胆管梗阻检出77例,准确率为97.47%;肝外胆管近段梗阻或中段梗阻与肝外胆管远段梗阻影像学表现有明显差异。结论 128层螺旋CT重组技术在胆管梗阻中具有较高检出率,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诊断依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5):89-94
目的应用128层螺旋CT三维重组成像技术,结合穿刺或手术病理、评价对实性孤立性肺结节(Solid SPN)良恶性的鉴别价值。方法选择50例实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检查采用128层螺旋CT机,在Phillips工作站对薄层图像进行多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容积重现(VR)等后处理。结果 128层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显示肺结节的影像学特征优于常规轴位图像(P0.05);良性肺结节的影像学特征的出现率明显低于恶性肺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8层CT三维重组技术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对实性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敏  于为民  薛华 《吉林医学》2012,33(33):7294-7295
目的:评价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触发扫描技术对35例临床怀疑主动脉疾病的患者行128层螺旋CT主动脉造影检查,所得容积数据传送至工作站后分别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成像。结果:35例患者中,主动脉瘤10例,主动脉夹层6例,穿透性主动脉溃疡2例,主动脉壁间血肿1例,大动脉炎1例,29例有主动脉粥样硬化。结论: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是主动脉疾病的迅速、准确、无创的有效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方探讨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采用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和冠状动脉造影进行检查,分析64排128层螺旋CTA的检查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结果130例冠心病患者,64排128层螺旋CT准确度88.5%(115/130)、灵敏度97.4%(115/118)、特异度75.0%(9/12)。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闭合性肠和肠系膜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7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30例经手术证实闭合性肠和肠系膜损伤患者资料,比较分析手术结果与多层螺旋CT增强表现。结果 30例患者手术结果肠道穿孔12例,其中3例不止1处穿孔,CT诊断肠道穿孔9例(9/12);肠系膜撕裂伴系膜血管断裂出血6例,CT诊断6例(6/6);肠壁及肠系膜血肿10例,CT诊断10例(10/10);肠壁及肠系膜散在多发性点状出血13例,有7例CT诊断肠及肠系膜挫伤(7/13),另外5例无明确阳性发现。其中11例表现为肠和肠系膜多发损伤。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诊断肠和肠系膜损伤有重要价值,并且部分能够判断损伤程度和部位,对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志林 《中外医疗》2016,(6):185-18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对腹部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整群选取2014年5月—2015年8月该院收治的疑似腹部血管性疾病的54例患者纳入该研究,采用多层螺旋CT腹部血管成像扫查(MSCT)方法进行肝脏动脉期与门脉期增强扫描,对比腹部彩超与MSCT的检测结果.结果 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对于腹部大、中、小血管形态改变可予以清晰显示,对于腹部脏器肿瘤其他表现也可同时展开观察,诊断准确率为100.0%(54/54),彩超诊断准确率为77.8%(42/54),多层螺旋CT对于腹部血管性疾病检出率远高于腹部彩超(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腹部血管成像扫查属于无创检查技术的一种,其对于腹部血管疾病患者血管走行以及血管与周围脏器之间的关系可展开多角度乃至多方位观察,有效支持了临床诊断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肠镜和多层螺旋CT结肠造影检查(CTC)在炎症性肠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结肠镜检查及多层螺旋CT结肠造影检查结果,对结肠壁增厚、肠腔狭窄、肠壁强化等征象进行对比。结果结肠镜检查在显示肠壁溃疡,卵石症等方面优于多层螺旋CT结肠造影,但CT结肠造影在显示结肠内壁强化增厚等方面优于结肠镜,并且可以显示肠腔狭窄、肠外改变以及病变肠道血供改变情况。结论联合使用多层螺旋CT结肠造影与结肠镜,可以互相补充,提高诊断率[1]。  相似文献   

8.
弓余威  薛亮栋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1):4278-4279
目的:探讨肠梗阻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手术或临床证实的肠梗阻患者的螺旋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31例肠梗阻中,肠粘连12例、肠肿瘤10例、肠扭转5例、肠套叠3例、结肠癌术后内疝1例,螺旋CT诊断肠梗阻病因符合率100%。结论:全腹部多层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是诊断肠梗阻的主要方法,多层螺旋CT对肠梗阻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128层螺旋CT对我院临床怀疑冠心病的100例患者行CT冠状动脉成像,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对扫描图像进行诊断,明确患者有无冠心病。所有患者均进行DSA冠脉造影术,并以DSA冠脉造影为金标准,统计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100例患者中,经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后,符合率达到99%,仅有1例患者因服用影响性药物,最终对诊断结果造成影响。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准确率与DSA冠脉造影检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准确率高,采用降低造影剂用量扫描方式,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反应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在足部骨折、错位诊疗中的指导价值.方法 51例足部骨折、错位患者,分别行X线片和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检查,对照术中所见,分析比较两者在诊断和手术治疗中的指导作用.结果 X线片检查10例无法明确诊断,后经手术证实诊断错误1例,128层螺旋CT临床诊断均正确,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8.43%和100%.128层螺旋CT与X线片在明确诊断(x2=35.35,P<0.01)和手术指导方面(x2=19.49,P<0.01)有显著性差异,128层螺旋CT明显优于X线片.结论 128层螺旋CT能立体、动态地显示足部骨折、错位的形态及程度,有助于明确诊断及手术中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肋骨骨折诊断中64排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X线摄片与64排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对比两者诊断方式的准确率。结果 64排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肋骨骨折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准确率显著高于X线摄片诊断,两种临床诊断方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肋骨骨折诊断中64排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诊断工作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对输尿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泌尿系病变患者进行128层螺旋C T平扫、增强、延迟扫描,采用三维重建技术对原始数据进行重建。结果:128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可获得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三维图像,能良好地显示泌尿系统病变(重复肾并输尿管畸形、输尿管肿瘤、迷走血管压迫所致狭窄、输尿管瘘)的形态、位置、解剖关系、毗邻关系及血供情况。结论:运用128层螺旋CT对泌尿系扫描,时间短,图像质量高,对泌尿系疾病的诊断与临床治疗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排128层螺旋CT在脑血管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4月‐2017年1月收治的42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64排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对比脑血管狭窄位置、数量及直径,并统计64排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准确率、误诊率及漏诊率。结果 64排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测的脑血管狭窄位置及数量总符合率为97.83%;两种检测方式检测脑血管狭窄的直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4排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脑血管狭窄程度的准确率为96.48%(274/284)、漏诊率为0.35%(1/284)、误诊率为3.17%(9/284)。结论 64排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与DSA相比具有相近的诊断准确率,且漏诊率、误诊率均较低,可准确判断脑血管狭窄的位置、数量、直径以及狭窄程度,且更加安全,费用更低,诊断价值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并总结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冠状动脉疾病和疑似冠心病的患者116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前后时间不超过2周,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为标准,分析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冠状动脉中度及中度以上狭窄的准确性并计算其精确值、阳性率和检查吻合率。结果: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冠状动脉中度及中度以上狭窄的准确性高,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无明显差异(P0.05)。128层螺旋CT显示冠状动脉中度及中度以上狭窄的精确值为90.52%、阳性率为65.00%;钙化病变的精确值85.34、阳性率59.48%。结论:128层螺旋CT在检查冠状动脉狭窄方面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对中度及中度以上的管腔狭窄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可做为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具有早发现早治疗、短期内多次检查、定位准确的优点,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128层螺旋CT诊断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的影像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外伤性膝关节骨折患者83例,回顾性分析其病历资料,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前行128层螺旋CT检查。分析128层螺旋CT检查对膝关节隐形骨折的诊断准确率、预测价值及其与手术证实结果的一致性,统计隐形骨折分布部位,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83例患者经手术诊断,其中76例为膝关节隐形骨折,128层螺旋CT检查对隐性骨折的诊断率为81.58%(62/76);128层螺旋CT扫描诊断膝关节隐性骨折的特异性及敏感度均较高(82.9、94.3);128层螺旋CT检查与手术诊断结果的Kappa一致性检验优(Kappa>0.69);128层螺旋CT扫描共检出62例隐形骨折,共86处骨折部位,其中胫骨近端、髁间嵴、腓骨近端、髌骨出现隐形骨折患者比例高;膝关节隐性骨折的128层螺旋CT检查象征:骨质呈连续性中断,移位骨折和局部骨折之间缺少吻合。结论 128层螺旋CT对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诊断价值高,临床可将该检查技术用于X线难以分辨的膝关节隐匿性骨折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急性肠梗阻患者展开64排螺旋CT平扫检查联合三维重建诊断检查后就其应用价值展开分析。方法随机非盲法选择患者共计128例(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诊),患者均在我院确诊为急性肠梗阻,收集其CT扫描图像,三维重建(MPR/CTVC/SSD/Raysum)后就其病因展开分析研究。结果 128例患者,肿瘤性肠梗阻患者占比72%(92/128),结肠、直肠各35例,脂肪瘤6例,十二指肠癌症6例,胃肠道间质瘤10例,有7例并发肠套叠。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占比20%(26/128),患者均有手术史,MPR对其观察,梗阻部位显示为鸟嘴状、狭窄,肠壁没有出现增厚情况。另有8%(10/128)患者以肠扭转、腹外疝、胆石性肠梗阻为主。病因诊断上,8%(10/128)以回盲肠淋巴瘤肠梗阻为病症,诊断为癌症,其余患者病因诊断均和手术病理学结果相符合,病因诊断准确率为92%。结论多层螺旋CT联合三维重建在对急性肠梗阻行病因诊断时效果非常显著,能够对粘连性梗阻、肠套叠、肠扭转以及肠道肿瘤等病症有明显的效果,与手术病理学相比符合率100%,诊断价值高,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分析128层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226例肋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接受X线、128层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诊断,分析比较二者诊断结果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X线片诊断肋骨骨折165例、共216处肋骨骨折,128层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诊断肋骨骨折195例、共281处肋骨骨折,128层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诊断肋骨骨折准确率97.23%明显高于X线片诊断准确率74.74%,差异显著(P0.05)。结论 128层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在肋骨骨折诊断中应用价值肯定,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64排128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与支架术后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怀疑或诊断冠心病非选择性连续患者,共60例,全部患者均给予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准确度。结果 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在诊断结果上经证实具有一致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64排128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度明显高。结论在诊断冠状动脉与支架术后狭窄的过程中,64排128层螺旋CT诊断价值高,且能够良好的评价冠状动脉支架的形态和狭窄的有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骨关节外伤诊断中运用128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骨关节外伤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行X线和128层螺旋CT三维成像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结果与X线检查相比,128层螺旋CT检查的骨关节外伤检出率较高,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显著(P0.05);相比较X线检查而言,128层螺旋CT检查的关节内碎片检出率高,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同时,两种检查方法在骨折塌陷诊断率方面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128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对骨关节外伤进行诊断,不仅可以提高检出率,还可以将病变部位的立体形态精确显示出来,为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128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三维重建在儿童先天性中心气道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征得患者父母同意,对疑诊中心气道疾病的患儿行多层螺旋CT扫描,将图像数据重建获得三维重建图像,并将观察结果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55例疑诊中心气道疾病的患儿平均年龄4岁(1月至11岁,男性40例),经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气管支气管异常47例,8例气管支气管软化症。128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三维重建观察结果,真阳性者43例,假阴性者4例,假阳性者1例,真阴性者7例。CT三维重建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相对较,显示两者诊断儿童中心气道疾病无显著性差异(P=0.486)。CT三维容积重建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91.4%(43/47)和87.5%(7/8),全部准确率为90.9%。结论 128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发现儿童中心气道疾病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诊断儿童中心气道疾病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