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支气管舒张试验对鉴别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COS)、支气管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价值。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ACOS患者34例、单纯慢阻肺患者32例、单纯哮喘患者38例。收集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的肺功能参数(FEV1、FEV1改善值、FEV1改善率、FEV1/FVC)。结果 ACOS组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率略低于哮喘组[61.8%(21/34)vs78.9%(30/38),P0.05]。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三组之间FEV1改善值比较,ACOS组明显高于慢阻肺组,而低于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FEV1改善率比较,ACOS组的改善率高于哮喘组和慢阻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例ACOS和32例慢阻肺患者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后FEV1/FVC分别为(54.9±7.4)%和(52.0±12.1)%,全部满足慢阻肺诊断标准。结论支气管舒张试验对于鉴别ACOS、支气管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糖尿病时肺功能的变化。方法本研究设单纯COPD组(30例),COPD合并糖尿病组(38例)。将COPD合并糖尿病组患者根据有无微血管病变(眼底和肾脏)及神经系统病变再分为有并发症组(22例)和无并发症组(16例),检测肺活量(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肺一氧化碳弥散(DLCO)及单位肺泡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VA)等肺功能指标,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别比较单纯COPD组、COPD合并糖尿病有并发症组以及COPD合并糖尿病无并发症组之间各项肺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COPD合并糖尿病有并发症组VC、DLCO及DLCO/VA低于单纯CO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合并糖尿病有并发症组DLCO及DLCO/VA低于COPD合并糖尿病无并发症组,3组间FEV1,FEV1/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OPD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伴有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周围神经病变等微血管病变时,进一步加重了限制性通气障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肺通气功能以及弥散功能的改变情况,分析不同病程、不同并发症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82例T2DM患者及39例健康人进行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的测定,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2DM组,用力肺活量(FVC)、肺总量(TLC)、最大通气量(MVV)、1s用力呼气量(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和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单位肺泡容积的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VA)及占预计值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病程>10年T2DM组VC、FEV1、MVV、TLC、DLCO和DLCO/VA与病程<10年T2D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2DM有并发症组DLCO和DLCO/VA均明显低于无并发症组(P<0.05)。结论:T2DM患者存在肺通气功能及弥散功能损害,肺弥散功能损害主要与T2DM病程有关,早期监测肺功能指标对T2DM患者肺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功能测定对鉴别支气管哮喘、慢阻肺及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呼吸道疾病患者90例,以病症类型将其分为三组,其中支气管哮喘患者(n=30)为观察A组、慢阻肺患者(n=30)为观察B组、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患者(n=30)为观察C组;对三组患者进行肺功能测定,内容包括弥散功能测定、肺通气功能及肺容量测定,详细记录所获相关数据并作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观察A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指标明显高于观察B、C组,观察B组患者肺通气功能指标高于观察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FEV1/FVC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患者肺容量功能指标低于观察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A、B、C三组的TLC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患者DLCO、Dm预计值%及DLCO/VA明显高于观察B、C组,观察C组患者DLCO、Dm预计值%及DLCO/VA高于观察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功能测定(肺通气、肺容量、肺弥散功能检测)鉴别支气管哮喘、慢阻肺及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的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吸烟与非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弥散功能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COPD患者,分为吸烟组(n=62)、非吸烟组(n=51).测定静息状态下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及肺CO弥散量(DLCO)、比弥散量(DLCO/VA).结果 两组患者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烟组DLCO与非吸烟组比较有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吸烟影响肺功能,吸烟加重了COPD病人弥散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弥散功能改变及与其它肺功能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123例COPD患者的肺弥散功能进行检测,并与84例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COPD患者的弥散功能指标低于正常范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DLCO%与VC%、FEV1%、FVC%、FEV1/FVC%、MVV%等指标呈正相关,FEV1/FVC%、MVV%与DLCO/VA%呈正相关;RV/TLC与DLCO%、DLCO/VA%呈负相关。弥散功能随阻塞程度加重而下降。无肺气肿组、轻度肺气肿组的弥散功能指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相比无差异。中度、重度肺气肿组弥散功能指标低于正常,与无肺气肿组及轻度肺气肿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COPD患者存在弥散功能的减退。肺通气阻塞程度及肺气肿的程度对之均有影响,弥散功能指标与通气功能指标、肺气肿指标明显相关。COPD患者弥散功能检测对病情发展及肺气肿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表现为混合性通气障碍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弥散功能和肺毛细血管床容量的变化情况及可能的病理生理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呈混合性通气障碍的稳定期COPD患者为COPD组,用体描箱测定其肺通气功能、肺容量和肺弥散功能,并设正常对照组。测定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通气量(MVV)、肺活量(VC)、肺总量(TLC)、残气量(RV)、肺泡气量(VA)、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肺膜弥散量(DMCO)及肺毛细血管床容量(Vc)。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数据作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并就DLCO%pred、DMCO%pred及Vc%pred与各通气容量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COPD组患者肺通气功能、肺容量及肺弥散功能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COPD组患者的FVC、VC、VA及DMCO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的平均值均在66%以上;TLC%pred平均值较正常上限稍高;而FEV1、MVV、DLCO及Vc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的平均值异常偏低,在36%~44%之间;RV%pred平均值则异常偏高,达到188%。DLCO%pred、DMCO%pred及Vc%pred与FEV1%pred、FEV1/FVC、TLC%pred、RV%pred、RV/TLC及VA%pred等通气容量指标存在明显相关性。结论表现为混合性通气障碍的COPD患者多处于疾病中后期,肺毛细血管床严重受损,肺毛细血管床容量显著下降,以及严重的气体分布不均和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其弥散功能的下降首先源自Vc的减低,由于Vc的减低从而导致DLCO、DMCO也随之呈不同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8.
王芳  姜晨宇  罗旭平  陈芳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33):4053-4057
背景 临床上大多将支气管舒张试验作为鉴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ACO)的一个重要步骤,但其并不能鉴别所有的COPD和ACO。研究显示,深吸气量(IC)在反映严重COPD患者肺过度充气及呼吸困难程度中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因此IC能否作为一个鉴别COPD和ACO患者肺功能的指标尚有待研究。目的 探究IC在鉴别COPD和ACO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3—9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符合研究标准的COPD患者20例(COPD组)、ACO患者21例(ACO组)。患者均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查及支气管舒张试验检查,初次肺通气功能检查结果记为舒张前。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后再行肺通气功能检查记为舒张后。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身高、体质量、BMI、性别、年龄),肺通气相关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IC、最大呼气流量(PEF)、用力呼出25%肺活量位气体的瞬间流量(FEF25)、用力呼出50%肺活量位气体的瞬间流量(FEF50)、用力呼出75%肺活量位气体的瞬间流量(FEF75)、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舒张前、舒张后、舒张前后的绝对值变化(Δ)及改善率;分析ACO组患者及COPD组患者IC改善率与ΔFEV1、FEV1改善率、ΔFVC、FVC改善率、ΔPEF、PEF改善率的相关性,IC改善率诊断ACO的价值。结果 ACO组患者年龄小于COPD组(P<0.05)。ACO组患者ΔFEV1、FEV1改善率、ΔFVC、FVC改善率、IC改善率、ΔPEF、PEF改善率高于COPD组(P<0.05)。ACO组患者IC改善率与ΔFEV1、FEV1改善率、ΔFVC、FVC改善率、ΔPEF、PEF改善率均无相关关系(P>0.05)。COPD组患者IC改善率与FVC改善率呈正相关(rs=0.501,P=0.021),与ΔFEV1、FEV1改善率、ΔFVC、ΔPEF、PEF改善率无相关关系(P>0.05)。IC改善率诊断ACO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4(P=0.019),最佳截断值为13.11%,灵敏度为61.90%,特异度为85.00%。结论 IC在评价COPD患者对支气管舒张剂的反应上具有一定的价值,但不如FEV1。IC诊断ACO的灵敏度及特异度较高,具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但其能否作为一个鉴别COPD和ACO的指标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肺功能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90例2型糖尿病肾病Ⅲ~Ⅴ期患者,每期各30例;对照组为3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美国森迪斯大型肺功能仅测定肺通气及肺弥散功能,比较糖尿病肾病不同分期的肺功能变化.结果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肺通气及肺弥散功能均有变化.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肾病患者的DLCO、DLCO(%)、DLCO/VA、DLCO/VA(%)等肺弥散功能指标随病期的进展呈依次递降(P<0.05),除Ⅲ期外,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Ⅲ、Ⅳ、Ⅴ期之间两两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 <0.01).与对照组相比,Ⅲ、Ⅳ、Ⅴ期患者的VC、VC(%)、FEV1、FEV1(%)等通气功能指标呈依次递降(P<0.05);其中Ⅳ期的VC(%)、FEV1(%)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Ⅴ期的VC、VC(%)、FEV1、FEV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存在肺功能的损害,且糖尿病肾病越严重,肺弥散和通气功能损害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不同病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弥散功能的改变,探讨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Dm)与肺毛细血管床容量(Vc)对COPD病情评估的意义.方法 对38例稳定期COPD患者和35例健康者测定静息状态下的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观察各项肺功能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COPD组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占预计值百分比等参数从Ⅰ级开始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每升肺泡容积DLCO(DLCO/VA)、Dm以及Vc等参数则从Ⅱ级开始较对照组明显下降;Ⅰ级患者Dm较对照组下降,但Vc有增高(均P<0.05).结论 在COPD早期,尽管DLCO值在正常范围,但膜弥散已有损害,随着病情的进展,Dm和Vc同时减低,DLCO下降的速度明显加快.Dm及Vc是弥散功能重要和敏感的指标,可反映肺组织的结构和病理生理改变,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肺功能变化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分别选取我院近2年来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和非糖尿病患者(对照组)各90例,检测肺功能、胆固醇、三酰甘油、脂蛋白a、血同型半胱氨酸、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气分析等指标,对两组上述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对糖尿病组肺功能改变的有关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肺活量(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自主通气量(MVV)、肺总量(TLC)与DLCO、DLCO/VA、Pa02和Sa02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中,肺通气功能相关指标VC、FEV1/FVC、FEV1及肺弥散功能相关指标DLCO、DLCO/VA与Hb A1c呈显著负相关(P<0.05)。随着Hb A1c的上升,T2DM患者的肺功能各指标均明显降低,Hb A1c>8.5%的T2DM患者肺功能各指标(DLCO、DLCO/VA、VC及FEV1)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微血管并发症与DLCO、DLCO/VA呈负相关(P<0.05)。其中,微血管并发症积分达2分或以上者比无并发症者的DLCO和DLCO/VA有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中胰岛素抵抗越明显,DLCO降低的就越显著(P<0.05),而对照组中无胰岛素抵抗。观察组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越高,VC下降的就越显著(P<0.05)。结论:T2DM患者存在通气功能下降(以限制性为主)和弥散功能障碍,血糖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微血管并发症积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等可能是影响肺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信必可)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对中度以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COPD稳定期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A组30例,单一使用信必可;B组30例,单一使用BiPAP通气;C组30例,联合使用信必可和BiPAP通气。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测定患者肺功能和6min行走距离(6-MWD),统计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FEV1/用力肺活量(FVC)%,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的改善率。结果 BiPAP通气加信必可与单一采用BiPAP通气或信必可比较,对FEV1占预计值%、FEV1/FVC%的改善率及6-MWD的改善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COPD稳定期患者采用BiPAP通气加信必可治疗,其效果比单一采用BiPAP通气或信必可治疗,更能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功能检测对于鉴别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4年3月~2017年3月支气管哮喘、COPD急性发作期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支气管哮喘组(40例)和COPD组(80例),检测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容量测定、弥散功能、脉冲振荡、肺通气功能)指标。结果:COPD组通气功能均显著低于支气管哮喘组,COPD组残总比、残气量以及功能残气量显著高于支气管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哮喘组患者的弥散功能有轻度减少或正常水平,外周气道阻力、上气道阻力、呼吸总阻抗以及响应频率与COP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弥散功能方面两组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除肺通气功能检测,弥散功能、肺容量测定以及脉冲振荡对于鉴别诊断支气管哮喘和COPD急性发作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老年性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采用肺功能检查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间诊断为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84例老年患者,其中28例单纯哮喘患者纳入A组,28例哮喘合并COPD患者纳入B组,28例单纯COPD患者纳入C组,对三组患者均应用肺功能检查。结果三组患者通气指标(VC、PEF50、PEF25、PEF、PEF75、MMEF、FEV1/预计值、FEV1/FVC)比较,A组显著高于B、C两组,同时,B组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肺容量指标(FRC、RV、RV/TLC)及弥散功能指标(DLCO、DLCO/VA)组间比较,B、C两组均优于A组,C组优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性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采用肺功能检查鉴别诊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应与其他检查结合,以降低漏诊或误诊的情况出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后FEV1与FVC改变值和改变率及改善率的比较,以更准确地评估其对COPD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48例COPD患者,均行肺功能和支气管舒张试验,观察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FEV1和FVC的变化,对支气管舒张后FEV1和FVC的改变值和改变率进行比较.结果 支气管舒张试验后,COPD患者的FEV1改变值平均增加133.9 mL,较基础值提高(改变率)6.93%,改善率为52.2%;FVC改变值平均增加336.7 mL,较基础值提高(改变率)11.36%,改善率为73.1%.FEV1与FVC的改变值和改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COPD患者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和FVC均有所增加,但FVC的改善较FEV1更为显著,FVC的变化较FEV1敏感,提示FVC应作为诊断COPD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病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弥散功能的改变,探讨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Dm)与肺毛细血管床容量(Vc)对COPD病情评估的意义。方法对38例稳定期COPD患者和35例健康者测定静息状态下的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观察各项肺功能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COPD组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占预计值百分比等参数从Ⅰ级开始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每升肺泡容积DLCO(DLCO/VA)、Dm以及Vc等参数则从Ⅱ级开始较对照组明显下降;Ⅰ级患者Dm较对照组下降,但Vc有增高(均P<0.05)。结论在COPD早期,尽管DLCO值在正常范围,但膜弥散已有损害,随着病情的进展,Dm和Vc同时减低,DLCO下降的速度明显加快。Dm及Vc是弥散功能重要和敏感的指标,可反映肺组织的结构和病理生理改变,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哮喘)以及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COS)的一般临床及肺功能特征.方法 纳入哮喘患者138例(哮喘组)、COPD患者186例(COPD组)及ACOS患者49例(ACOS组),比较3组的临床资料及基础肺功能指标.其中哮喘组95例、COPD组47例、ACOS组32例接受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规范治疗,评估ICS治疗前后3组患者的肺功能变化.结果 (1)ACOS组、COPD组患者均以≥40岁、男性患者为主,年龄及男性比例均高于哮喘组(P<0.05);COPD组和ACOS组吸烟患者比例相近(P>0.05),且均高于哮喘组(P<0.05).(2)哮喘组、COPD组、ACOS组的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比值均依次降低(P<0.05),ACOS组、COPD组的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CV%)、呼气峰值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PEF%)均低于哮喘组(P<0.05).(3)经ICS治疗后,哮喘组FEV1%、PEF%、FEV1/FVC均较前升高(P<0.05),ACOS组FEV1%、PEF%均较前升高(P<0.05),但COPD组中,ICS治疗前后各项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OS患者与COPD患者的临床特征相似,但ACOS患者肺功能兼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哮喘的特点,经ICS治疗后ACOS和哮喘患者的肺功能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支气管舒张试验后的肺功能指标变化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12例COPD病人临床资料,采用肺功能仪进行肺功能检查,支气管舒张试验对病人肺通气功能进行检查,并以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估呼吸困难严重程度。结果随COPD程度加重,病人mMRC值明显增加(P < 0.01);重度组和极重度组病人年龄均明显大于轻度和中度组(P < 0.01)。支气管舒张试验后COPD病人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重度组和极重度组病人FVC改变值则均明显大于轻度和中度组(P < 0.01),病人FEV1和FVC改变率均随COPD程度加重而增加(P < 0.05~P < 0.01),而不同程度COPD病人FEV1改变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病人mMRC与年龄、FVC改变值及FVC改变率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267、0.825、0.330,P < 0.01),与FEV1呈明显负相关关系(r=-0.804,P < 0.01)。结论FEV1是评价COPD病人气流受限程度的指标,而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FVC的变化可用于评估气体陷闭状态,气体陷闭与病人呼吸困难症状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对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COS)的诊疗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5月就诊于本院呼吸科的ACOS、哮喘、COPD患者及健康对照组146例为研究对象,ACOS组24例,哮喘组40例,COPD组52例,对照组30例。分析四组间FeNO、FEV_1%预计值(FEV_1%pred)、第一秒最大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_1/FVC)的差异,FeNO与肺功能的相关性,肺功能GOLDⅠ~Ⅳ级间FeNO值的差异。结果:ACOS组与哮喘组FeNO水平显著高于COPD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OS与哮喘组间、COPD与对照组间FENO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与ACOS组的FEV_1、FEV_1%pred、FVC、FVC%pred、FEV_1/FVC均显著低于哮喘组与对照组,ACOS组的FEV_1%预计值低于CO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与ACOS组年龄及FeNO分布在GOLD不同肺功能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eNO值与肺通气功能各指标之间无线性相关。结论:FeNO检测能有效判断ACOS患者的气道炎症水平,与肺通气功能联合应用有助于ACOS与其他慢性阻塞性气道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乡卓宏  林良宇  许海莲 《当代医学》2021,27(12):163-164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采用信必可都保吸入剂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组和信必可都保吸入剂组(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采用信必可都保吸入剂),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信必可都保吸入剂组患者FEV1、FVC、PEF、FEV1/FVC均显著高于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组(P<0.05).信必可都保吸入剂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35/40),显著高于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组的67.5%(2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采用信必可都保吸入剂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