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癌性疼痛是癌症病人晚期的主要痛苦之一,当前西医的"三阶梯"癌痛治疗原则虽然对大多数病人疗效较明显,但仍存在毒副作用较大等缺陷与不足.中医将癌痛归属于"痛证"范畴.病机十九条"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指出具有疼痛、瘙痒、疮疡症状疾病之病机皆统括归属于心,而现代研究中也逐渐发现癌痛与"心"的功能相关.故本文以"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理论为基础,梳理历史源流及现代引申研究,剖析心之功能与癌痛联系,总结相应的治则治法,完善从心辨治癌痛的理法方药,为癌痛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对"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之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素问·至真要大论>的病机十九条中的"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概括了痛、痒、疮证的病机.本文基于传统中医理论"心主血脉"、"心藏神",并结合现代心理学有关知识,对此条病机中痛、痒、疮与心之关系加以综述与阐释.提出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指导下,对于心因性疼痛、心因性瘙痒、疮疡反复发作的病人,应从生物、心理、社会角度对病情做全面的评估,治疗时除了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或物理治疗外,还应积极采用心理疗法,以改善病人的症状.  相似文献   

3.
付丹丹  王刚涛 《中外医疗》2010,29(5):125-125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一理论在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尤其在皮肤科的应用非常广泛,指出疼痛、痒、疮的病机,应该从中医的"心"来考虑。本文从病因病机,治疗方法和辨证用药三方面来阐述对这一理论的理解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神经科及外科常见疾病,但治疗相对棘手,西医学王要是抗抑郁药、抗癫痫药为主,中医学认为病机属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孙西庆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可以从心论治,"心主血脉"、"心藏神"的任何一个功能出现问题均可引起疼痛。  相似文献   

5.
(五)、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提示:说明心病化火,引起疮疡的病机。 译文:凡是有疼痛搔痒感觉的疮疡之证,都属于心病范围。 病机辨析:本文所言有痛痒感觉的疮疡之证,是偏重于属火一类的阳性疮疡而言。张景岳谓:“热甚则疮痛,热微则疮痒。”阳性疮疡为什么属于心呢?因阳性疮疡的发生,是由火热、火毒郁于经脉营血之中,腐血坏肉所致。而心在五行属火,主血脉。心病多从火化。在临床上,阳性疮疡多表现心火盛、血分有热的特点。所以,这里所言之心,非指实质心脏,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病因、发病学说,常引用《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病机十九条,其中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唐·王冰注:“心寂则痛微,心躁则痛甚,百端之起,皆自心生,痛痒疮疡,生于心也。”金·刘完素将此经文篡改为:“诸痛痒疮,皆属心火。”后世诸家多宗之,如明·李念莪对此经文注曰:“热甚则疮痛,热微则疮痒,心主热,火之化,故痛痒诸疮,皆属于心也。”清·《医宗金鉴》亦说:“痈疽原是火毒生,经络阻隔气血凝……”并注曰:“经云,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近代医家唐容川亦对此条释为:“此言诸疮,或血分凝结,阻滞其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认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由多种病机所致,肾精虚亏为根本,同时与肝脾两脏有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症状以腰背及周身骨痛为主,中医学中认为"痛不移处"或"诸痹症疼痛"必有瘀血。依据绝经后妇女体质多虚多瘀的特点以及中医中疼痛的相关理论如"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笔者认为"虚"与"瘀"为PMOP患者产生疼痛的主要机理,并对此展开论述。从而加强中医学对于PMOP疼痛产生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并为临床上以中医手段治疗PMOP疼痛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消化性溃疡以慢性经过、节律性上腹痛、周期性发作、为临床特点。属中医"胃脘痛、吞酸"等范畴,具有疗程长、反复发作等特点,瘀血是胃痛久发的主要病机。本文采用中西结合疗法,起到了抗幽门螺杆菌、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气滞血瘀、心胃诸痛,从而得以治疗消化性溃疡。  相似文献   

9.
粉刺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因反复好发于颜面部,影响美观而治疗棘手。西医学治疗主要是抗生素及维A酸类药物,但效果欠佳。本文重在以《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之一"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为切入点,从"心"论述湿疹的病机及其治则。  相似文献   

10.
从用法用量、主治病症及配伍应用等3个方面,考察来源于《伤寒杂病论》的经方中桂枝的应用规律。提出:①含桂枝经方的主治病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疼痛",病位涉及腹、腰、心、咽等处,疼痛特点有大实痛、悬痛、掣痛、刺痛等。治疗疼痛常与芍药等量配伍,若疼痛剧烈则芍药加倍,伴见"虚羸"再配伍胶饴、大枣、甘草等甘缓补益之品;②含桂枝经方的主治病症中"悸"的病机与病位相关,"心(中)悸"的病机多为正气不足;"心下悸""脐下悸"的病机多为水气上冲,治疗时常配伍茯苓以降气散饮;③含桂枝经方的主治病症中"小便不利"的病位有在表在里之别,邪郁在表,可通过"发汗而解";病位在里、半表半里或表里皆有时,常配伍干姜、细辛、附子等辛温之药,通过调节气化功能而解;④桂枝—茯苓—白术为治疗三焦饮停的基本组合;⑤桂枝与麻黄比例不同则主治病位亦不同,麻黄的剂量大于桂枝时,主治病位偏表;桂枝的剂量大于麻黄,主治病位偏里。  相似文献   

11.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是《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病机十九条内容之一,因其能基本概括中医常见病的发生机理,并用于指导临床实践,而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一、对诸痛痒疮的认识诸:“众”、“各”、“许多”之意。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是指多种疼痛、瘙痒、疮疡病变的发生,都与心之功能有关。但历代医家  相似文献   

12.
疼痛之证 ,首见于《素问·举痛论》 ,但在《素问》中没有明确提出具体的治法和方药。张仲景勤求古训 ,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 ,将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 ,总结出一套治疗痛证较为完善的理、法、方、药体系 ,对指导后世医家治疗痛证有很大的意义。笔者根据《伤寒论》有关条文 ,现归纳如下 :1.在辨证方面的意义1.1推测疾病的病位、病因和病机从疼痛的特点及其兼变证来推测疾病的病位、病因和病机。以头痛为例 ,张仲景结合经脉的循行路线以及头痛的性质对各级头痛作了较为系统地描述。如“太阳之为病 ,脉浮 ,头项强痛而恶寒”(1) ;“伤寒不大便五六日…  相似文献   

13.
唐容川是清末著名医家,所著《血证论》重视肝与血的关系,在“脏腑病机论篇”中首先阐述肝的生理病理特性以及对血证的影响:“肝主藏血,血生于心,下行胞中,是为血海。凡周身之血,总视血海为治乱。血海不扰,则周身之血,无不随之而安,肝经主其部分,故肝主藏血焉。至其所以能藏之故,则以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设木郁为火,则血不和,火发为怒,则血横决,吐血、错经、血痛诸证作焉。”说明肝病导致血证的病机证状极为复杂。现将唐氏从肝治血法分别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丹参一药,本经列为上品,属山草类。丹参味苦、微寒、无毒,气平而降。入手少阴心与手厥阴心包络经,属血分用药。根据中药一些主要典籍的记载,丹参的功用大致可以归纳如下:一、养血、益气。久服利人。二、宁神,定志。止痛(头痛、腹痛、疝痛、骨节疼痛,痹痛,肿痛)。治狂闷、结气。三、利关节,治四肢不遂,足筋软疲。  相似文献   

15.
癌痛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认为,癌痛的病因不外乎六淫邪毒、七情内伤、饮食失调、正气亏虚,病机为“不通则痛”,虚痛病机属“不荣则痛”,其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以标实为主。治以活血祛瘀、行气补血、清热解毒、清热祛湿、温经散寒等法为主。常用外治方法有敷贴、涂擦、穴位离子导入、注射及埋线、拔火罐、灸疗、灌肠、喷雾、中药外敷与西药止痛药联合。治疗癌痛的起效机制是扶正祛邪,今后癌痛中医外治法应从WHO推荐的三阶梯止痛疗法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浅析石学敏院士运用经筋刺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经验。[方法]通过整理相关医案,从中医病因病机,经筋刺法理论依据,刺法特点(辨经论治、醒脑调神、经筋排刺与刺络拔罐)等方面,总结石院士运用经筋刺法诊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学术经验,并举验案以供参考。[结果]石院士认为,引起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主要病因病机为患者体弱血虚肝旺,湿热毒邪蕴积,导致“不荣则痛”或“不通则痛”;并认为其以神经病理性疼痛为主的临床表现符合经筋病候特点,故以“疏利经筋”为指导原则,运用经筋刺法治疗该病。所举验案中一患者证属气虚血瘀证,治以益气化瘀、通络止痛;另一患者属气血两虚,治以补气养血、荣养营卫,运用经筋刺法后均取得佳效。[结论]石院士以“不荣”或“不通”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基本病机,以“疏利经筋”的经筋刺法治疗该病,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其经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从病因病机、诊疗思路、治法方药、临证特点等方面探析夏亲华诊治绝经前后诸证的独特经验。夏老师认为绝经前后诸证的主要病机为阴虚火旺——肾阴虚,心火旺,涉及肝郁脾虚,兼夹痰瘀,治疗上注重标本兼顾,以滋补肾阴、清降心火为基本治疗原则,辅以疏肝解郁、化瘀祛痰。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临床主症心胸部疼痛、胸闷、心悸、气短等,属中医之胸痹、心悸、真心痛等范畴。病机为虚实央杂。虚者气阴两虚,阳气虚弱;实者气滞、血瘀、痰浊内阻。笔者认为其病在心肾,治疗以益气滋肾温阳化瘀为主,佐以活血通络、理气宽胸,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9.
比较中医痛证病机与自由基堆集致痛论的异同。中医学对痛证病机的认识主要为"不荣则痛"与"不通则痛"。无论是"不荣则痛"中的气、血、阴、阳虚导致的疼痛或是"不通则痛"中的因寒、湿、痰、伤、郁、瘀等导致的疼痛,其病机过程都会引起气机不畅,气机不畅则使机体产生疼痛的感受。自由基堆集致痛论的观点认为伤害性刺激导致组织损伤,组织损伤后局部释放自由基,自由基堆集则向中枢传递信号,引起机体的主观感受及情感体验而产生疼痛。两种理论存在着某些相似性,但是中医学痛症病机较"自由基堆集致痛论"所涉及的面更广。  相似文献   

20.
早在两千多年前,祖国医学中对内脏病已有记载。《内经》曰:“五藏卒痛,何气使然?……(邪)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3)又曰:“诸痛……皆属于心。”因为“心主神明”,故“神明之心”似与现代医学的中枢神经系统有关。这提示包括内脏痛在内的诸痛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