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们于1977~1978年采用中医分期辨治,并配合穿刺抽脓术治疗急性淋巴结炎10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00例中,男性59例,女性41例。年龄最小者26天,最大者64岁,以15岁以内儿童发病率较高,占76%。本组病例全部查到原发病灶,其中以上感、扁桃体炎、咽炎、口腔溃疡、龋齿等为多。形成脓肿者46例,其中15例作了脓液细菌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10例,白色葡萄球菌1例,乙型链球菌1例,3例未生长。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耐药菌株增多。  相似文献   

2.
<正>许尤佳教授,系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罗笑容的亲传弟子。许教授在小儿脾胃病诊治上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有其独到见解,特别是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上运用七味白术散加减进行治疗,疗效显著。笔者有幸随师出诊,承师经验,收益甚多。兹将许教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经验介绍如下。1脾常不足是根本中医学把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归之为腹痛的范畴。许教授认为,脾常不足是本病发生的根本病因。明代医家万全认为小  相似文献   

3.
李芳  田丽  吴文先  指导:高雅 《新中医》2021,53(22):209-212
介绍高雅教授从痰治疗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经验。高雅教授认为,“痰邪”是诱发和加重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始发因素,并贯穿于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始末,痰是该病病机的根本,是根源所在,“痰核”是该病的病理产物,故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治疗上应健脾除痰,调理气机,行气止痛。创拟健脾化痰止痛方,以其进行辨证施治,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药物:樟脑30克铧头草(鲜品)90克。制法与用法:共同打烂放于瓷盅内,以适量白酒调成糊状膏,加热后敷于患处(药厚约1毫米左右),每日换药一次或间日一次。临床应用:急性淋巴结炎。对颈、腋、腹股沟的淋巴结炎均有良好疗效。敷药后能立即止痛。初起者能消炎吸收,化脓者能促使早日  相似文献   

5.
蛇蜕归肝经,具有祛风定惊、解毒退翳的功效。下面介绍一种既简便又实用的蛇蜕治疗淋巴结炎的方法给大家。取蛇蜕一段(成年人取15cm长,儿童取5cm长),用剪刀将蛇蜕剪成细小碎片。在锅中倒入50g香  相似文献   

6.
淋巴结炎,是现代医学的病名,包括祖国医学的“结喉痈”、“颈痈”、“肢痈”、“夸腹痈”、“委中毒”等病。由于患病部位,致病原因不同,因而治法各异。我们采用消风清热,化痰消肿;清热散风,行瘀活血;化痰破瘀,软坚散结等法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腹股沟淋巴结炎,俗称横痃。20余年来,笔者均采用针刺治疗,疗效较好。现将52例初步小结如下: 一、临床资科:本组男性23例,女性29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28岁。病程3天者31例,4天者20例,5天者1例。二、治疗方法:取公孙、太白穴,均取健侧。患者仰卧或仰坐,上穴分别进针得气、留针。然后向同一方向再捻转得气,同时嘱患者按摩患处并屈伸患肢,  相似文献   

8.
大表嫂7岁的孙子,前些天感冒后发现颌下有一肿物,不发烧,不碰不痛,也不影响吃饭.大表嫂把他领到我家,问我用不用去医院看看?  相似文献   

9.
宋新安 《中医杂志》2003,44(4):252-252
20年前,笔者见同诊室的宫老先生诊治一患者,症见颌下部位肿大,皮色正常,触之有硬结,不热,微痛,经久不愈。诊为阴疽(慢性颌下淋巴结炎)。处方:鹿角霜90g,研极细末,用麻油调涂患处,日涂2次,不日即愈。乃请教其医理,宫老先生日:鹿角霜性味咸温,咸能软坚散结,温能通络消肿,故治阴疽有效。后来笔者在临床上试用此法治疗慢性淋巴结炎10余例,均收到良效。如治马某,女,12岁。1990年3月10日初诊。诉右腮下触及肿块半年,不红,不热,触之稍痛,曾用消炎药治疗,疗效不佳。遂请中医诊治。观其右颌下部位肿  相似文献   

10.
<正> 朱锡祺老中医,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通过对一些心脏疾患诊治的探求,逐步形成了一些比较有规律的习用成方.兹将其中常用四方,根据朱师心得,作一介绍,以供同道临证参考.一〔强心饮〕组成:党参15克,黄芪15克,丹参15克,益母草30克,附块9~15克,仙灵脾12克,黄精12克,麦冬15克,甘草6克.功用:温阳益气,活血强心.适应证:气阳两虚证.常见胸闷气短,心悸怔忡,面色无华,畏寒怯冷,舌质淡胖,脉细,或沉迟,或结代.一般适用于病窦综合征、房室及束支传导阻滞、心率偏慢的冠心痛及窦性心动过缓者.  相似文献   

11.
淋巴结炎在民间俗称"老鼠疮",中医称之为瘰疬.一般生于颈部一侧或双侧,轻者推之可动,肿块形态各异,小如花生米,大如拳头(肿块生于颈耳下血脉处并不可动摇者,多属危症也),更有甚者颈部成串而生,结核累累.瘰疬多发生于少阳和阳明两大经脉,其他部位亦可发生,但症状不如颈上的来势凶猛.若因失治,久则破溃肉腐,脓血淋漓.现有一验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笔者运用牛蒡解肌汤加减治疗急性颌下淋巴结炎4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分析中药烫熨疗法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方法将吴茱萸、肉桂、干姜、香附、延胡索、木香、陈皮等中药按照3∶5∶6∶5∶3∶6∶6的比例,研细粉,取150 g,加入海盐250 g,装入20 cm×30 cm的药袋中,将药袋置于微波炉内,加热约1 min,温度适宜时以脐为圆心敷于患儿腹部,每日1次,1周一个疗程。结论中药烫熨疗法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显著、方法简便、绿色安全,为临床治疗本病开辟了中医外治的新途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杨星 《中医杂志》1994,35(10):591-592
颈部淋巴结炎是外科常见病证,其主要表现是颈部淋巴结肿大、疼痛,伴有不同程度的低热和全身不适症状,属中医瘰疬范畴。近2年来笔者辨证治疗该病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本病表现为颈部单侧或双侧的淋巴结肿大,其质地中等硬度,边界清楚,活动好,压之疼痛明显。多发于肺部感染、扁桃体炎等疾病之  相似文献   

15.
急性淋巴结炎(acute lymphadenitis)多继发于牙根或扁桃体的炎症病灶,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大,有疼痛和压痛.1999年1月~2006年3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淋巴结炎90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柴胡汤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河北省中医院李波路娣△赵五申△△(050011)肠系膜淋巴结炎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种,笔者主要讨论后者。临床上肠系膜淋巴结炎与阑尾炎可谓有不解之缘,其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易被误诊为阑尾炎,而阑尾术后发病又可被误诊为肠粘...  相似文献   

17.
中医称颈淋巴结炎为“痰疡”,或“风热痰”,可分急、慢性两种,急性者叫“痰毒”,“颈痛;”慢性者叫“痰核”。本病常有原发感染病灶,病原菌自原发病灶沿淋巴管侵入淋巴结发生淋巴结炎,化脓性病变,常见于颈、腋、腹股沟等处,尤以颈部多见。本病为其他局部化脓性感染的继发病,故常可在病变淋巴结所属的淋巴来源区域内找到原发病灶。如颈部淋巴结炎的原发病灶在口  相似文献   

18.
蝽象是一种昆虫,俗称臭板虫。笔者用它治疗淋巴结炎2例,现将病例及服用方法报道如下。1治疗方法 香油50g,用微火加热后放入臭板虫50g,待虫体成微黄色后即可取出,一次服完,每日1次,连服7天。2典型病例 例1:患者,女,12岁。左侧颌下肿大伴疼痛2天来院就诊,诊断为颌下淋巴结炎。准备用青霉素治疗,因做皮肤试验阳性,改为口服四环素,服一次后,又因胃肠道反应严重而自行停药,患者拒绝再用其它药物治疗,颌下肿大及疼痛较前加重。即改为口服臭板虫,用上述方法,服用一次后,疼痛明显减轻,用2次后,疼痛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9.
由于古今疾病差异及认识疾病的不同 ,临床上如何灵活运用前人创制的古方 ,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介绍近年来运用古方治疗西医诊断的几种慢性疾病的体会 ,以就正于同道。1 苦酒汤治慢性滤泡性咽炎  慢性滤泡性咽炎古称“梅核气” ,以咽中如有物梗 ,咳之不出 ,咽之不下 ,干痒不适 ,甚则声音嘶哑为主要见症。病因痰气郁结 ,咽喉不利而致 ,患者以中年妇女为多 ,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而颇常见 ,甚至男性或小孩亦有罹患者。《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谓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 ,半夏厚朴汤主之。”本证初起 ,可用此方治之 ,然若迁延日久 ,咽壁…  相似文献   

20.
我们采用内服外敷中药治疗颌面部淋巴结炎304例,除两例中断治疗外,其余全部治愈,平均治疗天数10.5天,现小结如下: 本组304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53岁。病灶部位,颔下259人,颏下7人,耳前后20人,颈部18人。病因方面:口腔、咽喉感染者275例,外伤痛疖24例,肺门淋巴结核5例。治愈标准全身症状消失,局部肿块消散,溃者伤口愈合,白血球总数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