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呃逆是由于膈肌和肋间肌等辅助呼吸肌突然不自主、强有力的痉挛性收缩伴吸气期声门突然闭锁、空气迅速流入气管内发生特征性声音的一种症状。频繁呃逆或持续48 h以上就可以称为顽固性呃逆。由于呃逆昼夜频繁发作,少数甚至持续数月以上,严重影响患者的休息、进食,极大地消耗了  相似文献   

2.
呃逆是膈肌和肋间肌等辅助呼吸肌阵发性不随意挛缩,声门闭锁,空气迅速流入气管内,发出特征性声音的一种症状[1]。呃逆分为一过性呃逆和顽固性呃逆,前者无病理意义,正常人亦常见,无需治疗;呃逆发作超过48 h未停止或加重者称作顽固性呃逆,需要给予干预措施。肿瘤患者中有10%出现过呃逆,化疗过程中顽固性呃逆的发生率为2%[2]。化疗致  相似文献   

3.
呃逆是膈肌的一种短暂痉挛现象,因同时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而发出一种短促的特殊声音,俗称"打嗝".术后病人发生的呃逆多为暂时性发作,少部分成为顽固性呃逆.呃逆给病人造成极大痛苦和精神紧张,膈肌和肋间肌痉挛消耗大量能量,加上不能正常进食、营养摄人减少,更使患者能量贮备耗竭.由于影响呼吸易引呼吸性碱中毒,致病情加重.本文将心脏直视手术后出现呃逆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呃逆是指膈肌不自主反复间歇性收缩运动,随后声门突然关闭发出短促的特别声音.在呼吸周期任何瞬间都可发生呃逆,其发作频率为4~60次/min.文献报道[1],2%的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期间常发生不同程度的呃逆.  相似文献   

5.
正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的病证[1]。呃逆其实就是膈肌以及肋间肌无意识的、阵挛性的收缩。由于中枢神经受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或直接刺激膈肌、膈神经引起单侧或双侧膈肌的阵发性痉挛,伴有吸气时声门突然关闭,从而发出的一种短促而高调的声音。膈肌持续痉挛超过48小时未停止或治疗无效,临床上称为顽固性膈肌  相似文献   

6.
呃逆的内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汉 《临床荟萃》1991,6(1):13-14
呃逆是一侧或两侧膈肌反射性、阵发性痉挛,同时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因发出一种短促的特殊声音,俗称“打嗝”.健康人因受寒冷刺激、饱餐等所致的一时呃逆并非病态,但若为顽固性呃逆以致影响休息,加剧病情则极为不利,呃逆多见于迷走神经与膈神经受刺激的情况,如胃肠胀气、消化道肿瘤,胸膜炎等,刺激延髓的疾病如脑炎、脑瘤及尿毒症均可引起呃逆,癔病患者亦可发生.呃逆的治疗方法较多,近年来广州中山医科大学研制的体外膈肌起搏器的临床应用,又为呃逆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下面将内科治疗呃逆的方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呃逆是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常见并发症之一。是膈肌和肋间肌等辅助呼吸肌阵发性不随意挛缩.声门闭锁,空气迅速流入气管内,发出特征性的声音。多为一过性,持续1周以上者称顽固性呃逆。术后频繁呃逆可造成胃管脱出,影响切口愈合;妨碍说话、进食、睡眠,引起患者不安,不利病情的稳定与康复:持续不断的快速呃逆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诱发阿一斯综合征.危及患者生命。本文回顾我病区最近6年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因及医疗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张萍  陈小岑 《天津护理》2014,22(5):447-447
<正>呃逆又叫膈肌痉挛,是由于膈肌、膈神经、迷走神经或中枢神经等受到刺激后引起一侧或双侧膈肌的阵发性痉挛,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发出短促、响亮的声音[1]。如果持续痉挛超过48h未停止者,称顽固性膈肌痉挛,也叫顽固性呃逆[2]。恶性肿瘤患者在放、化疗过程中和结束后常出现呃逆,这是由于患者放、化疗后胃肠道黏膜受损,影响了食物的消化,以致胃肠道积气导致横隔肌痉挛所致,发生率为2%[3]。我科2012年  相似文献   

9.
唐晨 《中国疗养医学》2012,(10):924-925
呃逆是不自主而且强有力的一侧或双侧膈肌的阵发性痉挛,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发出短促而且特别的声音。顽固性呃逆以发作频繁,症状典型,持续时间大于24h,常规治疗无效果为特点。呃逆反射的传入支是迷走神经,膈神经和第6~12胸段交感神经,反射中枢位于第3~5颈髓水平;传出支是膈神经。当呃逆中枢受到刺激,  相似文献   

10.
张慧  吴淑银 《现代护理》2001,7(7):18-18
呃逆是膈肌的一种短暂痉挛现象.因同时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而发出一种短促的特殊声音,俗称“打嗝”。术后病人发生的呃逆多为暂时性发作.少部分成为顽同性呃逆。呃逆给病人造成极大痛苦和精神紧张。膈肌和肋问肌痉挛消耗大量能量,加上不能正常进食、营养摄入和减少,更使患者能量贮备耗竭。由于影响呼吸易引呼吸性碱中毒.致病情加重。本文将心脏直视手术后出现呃逆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化疗相关性呃逆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我院收治的98例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比较两组膈肌功能、呃逆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最大吸气腹压呼末膈肌厚度、吸气末膈肌厚度、膈肌增厚率均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腹胀、食欲减退、泛酸、嗳气、反胃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应用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化疗相关性呃逆可有效提高膈肌收缩力,促进膈肌活动恢复正常,从而改善呃逆症状,提高化疗的远期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呃逆是膈肌不由自主间歇性收缩运动,因空气突然被吸入呼吸道,且同时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从而产生一种特别音响.  相似文献   

13.
呃逆是因迷走神经或膈神经受刺激引起的膈肌阵发性痉挛。一过性呃逆多数与饮食有关,为日常生活常见症状,大都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自然消失,不需治疗,但呃逆持续48h的顽固性呃逆,大都合并器质性疾病,常影响进食、说话和睡眠,给病人带来痛苦。我院1991年~1996年采用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顽固性呃逆38例,取得满意疗效,并随机取样与肌肉注射利他林作对照,疗效优于对照组。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30~72岁,平均52-2岁。其中肺癌伴胸膜腔转移10例,…  相似文献   

14.
呃逆多因膈肌反射性、阵发性挛缩而出现,刺激信息可来自躯体各部分,包括迷走神经、内脏神经丛,以及 T_(?)~T_(12)的交感神经链。呃逆在上腹部手术时或术后初期多见,尤其是浅乙醚麻醉或全麻苏醒过程中易发生。此时患者感觉反射活动未能被完全抑制,当手术牵拉、膈下炎症刺激、胃扩张时,均可使膈肌呈  相似文献   

15.
呃逆是脑干梗死常见的症状之一,主要由于膈肌和其他呼吸肌突发不自主强有力的痉挛性收缩引起,以致出现延迟、突然的声门关闭而终止,伴发一种特殊的怪声。顽固性呃逆通常指呃逆超过48 h,是脑血管病病情危重的信号[1]。因此,对呃逆患者实施及时护理,对控制呃逆症状、减轻患者痛苦、防止并发症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06年4月~2011年4月,我们对52例脑干梗死后顽固性呃逆患者实施呃逆前、中、后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黎蓉  施如春 《当代护士》2021,28(3):126-128
晚期肿瘤患者,经过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后,5%~43%患者发生肠梗阻[1],2%患者可出现顽固性呃逆[2],即膈肌持续痉挛超过48 h未停止或治疗无效[3].呃逆是由于中枢神经受到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或直接刺激膈肌、膈神经引起单侧或双侧膈肌的阵发性痉挛,伴有吸气时声门突然关闭,从而发出的一种短促而高调的声音.长时间的发作,严重影响患者进食与休息,降低了生活质量,常规治疗难以缓解,缓解后又极易复发[4].目前,临床上针对顽固性呃逆并没有疗效明确的方法.2018年2月18日我科收治1例恶性淋巴瘤合并肠梗阻伴顽固性呃逆患者,我们根据患者个体化情况,通过多学科合作、充分循证开展专科指导,通过医护配合及个性化护理,联合应用中医适宜技术,患者顺利完成化疗并出院,现将护理经验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患者,男性,63岁,汉族,江苏人,高中文化,因"确诊淋巴瘤三年余,颈部淋巴结进行性肿大一周"收住人院.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后的呃逆,是因脑部血管病变累及呃逆中枢使膈肌异常兴奋而引起的呃逆,呃逆一般出现在脑血管病的急性期,呃逆不仅是脑血管疾病病情危重的信号[1],还可以加重脑血管病的病情。因此针对脑卒中后呃逆这一症状应该积极施以综合性治疗及护理。1脑卒中后呃逆发生机制呃逆是由于膈肌不自主的间歇收缩运动引起的,是一种神经反射的动作,其神经反射弧传入神经是膈神经和迷走神经的感觉支,以及胸6~12节段背侧的交感神经链的传入纤维,传  相似文献   

18.
呃逆俗称“打嗝儿”,是一侧或双侧膈肌反射性、阵发性痉挛,同时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而发出一种短促的特殊声音。因寒冷、饮食等刺激所致一时性呃逆并非病态.若为顽固性呃逆可由多种疾病引起。治疗方法很多,现就药物治疗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呃逆是由于膈肌反射性、间歇性的痉挛而出现。的病理性表现。主要与迷走神经和膈神经受刺激有关。尤其是胸腹部手术后,常因手术牵拉,刺激而引起膈肌阵发性痉挛,引起呃逆,从而影响患者休息,使切口疼痛加剧,不利于切口愈合和手术的恢复。过去采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我科近年来对手术后发生呃逆的病人,用指压穴位法治疗,均收到了满意的效果,无不良反应,有效率达100%。  相似文献   

20.
张俊凯  康国强  白秀丽  高福兰 《临床荟萃》2009,24(15):1359-1359
呃逆是膈肌和其他呼吸肌突发不自主、强有力的痉挛性收缩,继而出现延迟、突然的声门关闭,伴发短促而有特征性的声音。如果呃逆发作持续时间超过48小时,则为顽固性呃逆。近年来,我们采用格拉司琼与昂丹司琼治疗顽固性呃逆,并对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现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我科近年来收治住院7天以上并出现顽固性呃逆症状的患者72例,男42例,女30例,年龄46~81岁,平均(67.6±11.3)岁。其中脑血管疾病引起31例,各种消化道疾病引起20例,肺感染引起18例,原因不明3例。呃逆症状持续3~60天,平均10.5天。全部病例均符合顽固性呃逆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