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慈忱  黄蔚 《华西医学》1995,10(4):456-458
75岁以上高龄病人各脏器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减退,合并症增多,对手术、麻醉耐受性差。进行麻醉在气管插管前应有足够的先氧全时间。麻醉药物的用量及注药速度应减小及减慢。对术中循环的维持及术后气道的处理等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静脉全身麻醉下宫腔镜检查与治疗术后病人恢复期的护理特点。[方法]观察250例在静脉全身麻醉下行宫腔镜术病人生命体征变化,对其特点进行分析,总结麻醉恢复期的护理。[结果]250例宫腔镜检查与治疗的病人经过术中严密观察,积极处理及恢复期的细致护理,绝大多数安全度过麻醉苏醒期;术中有10例出现低钠血症、1例轻度肺水肿,经治疗后恢复。[结论]全身麻醉宫腔镜检查及治疗病人在麻醉恢复期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护理,注意低钠血症和肺水肿发生,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静脉全身麻醉下宫腔镜检查与治疗术后病人恢复期的护理特点。[方法]观察250例在静脉全身麻醉下行宫腔镜术病人生命体征变化,对其特点进行分析,总结麻醉恢复期的护理。[结果]250例宫腔镜检查与治疗的病人经过术中严密观察,积极处理及恢复期的细致护理,绝大多数安全度过麻醉苏醒期;术中有10例出现低钠血症、1例轻度肺水肿,经治疗后恢复。[结论]全身麻醉宫腔镜检查及治疗病人在麻醉恢复期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护理,注意低钠血症和肺水肿发生,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alo-vest装置固定下急性颈椎损伤病人手术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 107例急性颈椎损伤病人手术先在局部麻醉下行Halo-vest装置固定后,采用慢诱导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术中麻醉维持采用静吸复合麻醉。结果 107例中105例(98.1%)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成功,2例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插管操作过程及围术期生命体征平稳。9例病人高位截瘫呼吸无力术毕行气管切开,其余病人术毕均顺利拔管,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急性颈椎损伤术前应进行充分的评估和严格的处理,麻醉时保持颈椎的稳定性,以保证病人麻醉手术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230例术后病人麻醉恢复室监测处理的若干问题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233000)马红玲李倩李寿康麻醉恢复室是术后病人监测的必要场所,对减免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至关重要。我们对过去230例病人进行回顾分析,现就若干问题提出讨论。1临床资料11收治对...  相似文献   

6.
宋晶  李琳 《全科护理》2013,(16):1495-1496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引起全身麻醉术后病人排尿感及尿痛的原因。[方法]将100例全身麻醉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病人全身麻醉后留置导尿管,对照组病人全身麻醉前5min留置导尿管。观察两组病人术后排尿感及尿痛发生程度。[结果]观察两组病人术后排尿感及尿痛发生程度重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后留置导尿管病人术后排尿感及尿痛发生程度重于全身麻醉前5min留置导尿管,且产生原因较为复杂,应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呼吸功能障碍的病人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明显降低,麻醉与手术创伤亦可加重肺功能的损害,增加围术期呼吸系统并发症,因此在麻醉处理上有一定特殊性。麻醉前对病人重要系统和脏器功能进行客观评估,完善麻醉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对提高围术期治疗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并发多发性大动脉炎病人的麻醉方法。方法对3例妊娠并发多发性大动脉炎行剖宫产手术的病人的麻醉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3例病人均实施硬膜外麻醉及术后硬膜外镇痛。结果硬膜外麻醉及术后硬膜外镇痛麻醉效果好,生命体征平稳,手术顺利,3例病人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结论硬膜外麻醉及术后硬膜外镇痛对妊娠并发多发性大动脉炎病人行剖宫产手术是较为安全合理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64例感染性休克病人的麻醉方式及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方法 分析64例感染性休克病人的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及围术期的治疗过程。结果 本组64例全部进行静吸复合全麻加气管插管,60例麻醉诱导、维持平稳,手术顺利,手术毕10~45mim拨管,4例分别死于麻醉诱导、术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及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感染性休克病人须采用全麻 气管插管便于呼吸管理,合理选用全麻药和血管活性药物,及时充分补液扩容,能有效提高休克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外科医护人员对全身麻醉术后病人咽喉痛的认知及态度,为加强医护人员对全身麻醉术后病人咽喉痛的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4名医护人员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对访谈资料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转录、编码、类属分析、描述和组织。结果:外科医护人员对全身麻醉术后病人咽喉痛的认知提炼出3个主题,即概念不明确,认知程度低;评估依据病人主诉,不知晓评估工具;对病人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认知不一。外科医护人员对全身麻醉术后病人咽喉痛的态度提炼出2个主题,即全身麻醉术后病人咽喉痛需要规范化管理;全身麻醉术后病人咽喉痛的管理需要多学科合作。结论:应提高医护人员对全身麻醉术后病人咽喉痛的认知水平,加快制订针对术后咽喉痛的管理方案,关注术后咽喉痛对病人心理应激状态的影响,促进病人身心健康,促进舒适化医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肝移植手术674例的手术配合经验,包括术前访视病人。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使其以良好的心态安全度过手术;术前手术间的物品准备,术中麻醉配合,体位的摆放,术中器械配合,无菌冰的制作与保存,术后器械的处理方法。以及病理的处理方法,术后回访,了解病人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意见以便改进。  相似文献   

12.
高龄感染性休克病人围手术期麻醉处理相当棘手,麻醉处理得当,病人可转危为安;若处理不当,术后可因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原因死亡。现将我科2004年3月以来19例高龄感染性休克病人的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宫腔镜术后病人在麻醉复苏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期间的护理特点。[方法]观察647例宫腔镜手术病人术后在复苏期间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发症的发生及护理,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647例宫腔镜术后病人在PACU经过精细化护理,绝大多数病人安全度过麻醉苏醒期;其中有27例出现寒战,13例出现低钠血症,1例轻度肺水肿,经治疗后安返病房。[结论]宫腔镜术后病人复苏期间应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曹畅 《当代护士》2005,(1):11-12
探讨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combinedspinalandepiduralanesthesia CSEA)术中护理配合的方法,减少麻醉后并发症。对180例实施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手术病人进行了系列护理,包括病人心理、生理、手术配合用物、术中预防性输液、体位调整、麻醉操作配合及严格无菌操作等,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病人术中生命体征控制较好,平稳度过手术期,仅9例术后发生轻微头痛,未做特殊处理,2天后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上腹部及胸科手术病人围术期心律失常变化的性质及临床处理。方法:对50例老年上腹部及胸科手术病人采用动态心电图围术期24小时监测其心律失常的性质。结果:麻醉后及手术期约75%的病人发生不同性质的心律失常,其中以室上速较为严重。结论:老年上腹部及胸科手术麻醉期间由于手术牵拉刺激或麻醉较浅,易发生多种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6.
麻醉与甲状腺功能低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正煊 《华西医学》1994,9(4):457-459
麻醉与甲状腺功能低下梁正煊综述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临床麻醉实践中,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的病人尽管少见,但它对麻醉的反应异常,若未能在麻醉前诊治,术中意外和术后的并发症将增多,危及病人生命。现将有关的麻醉处理问题扼要讨论如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由胃肠道...  相似文献   

17.
黄丽芳  詹鸿等 《现代护理》2002,8(4):270-271
通过对6131例妇科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日间手术病人的调研,探讨妇科日间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手术的临床护理。护理的重点应放在术前病人准确的评估、充分的术前准备,选择适合的血管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准确控制注药速度,术中对病人的呼吸、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的严密监测,并及时发现及处理血压过低、呼吸抑制和呕吐等作用,且在麻醉恢复期间保证病人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90岁以上高龄髋部骨折手术麻醉1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高龄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手术时的麻醉选择和围麻醉期处理,探讨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手术的麻醉经验。方法: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行髋部骨折手术的12例90岁以上老年患者,均有一种以上合并症者,ASA评级2~3级。全部病例均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完成手术。术中持续监测心率(HR),无创血压(BP),心电图(ECG)及脉搏血氧饱合度(SpO2),并进行术后近期随访。结果:12例病人麻醉效果良好。3例患者术中出现低血压,经用麻黄素,多巴胺及加快输液、输血后,血压保持稳定。4例术中出现心律失常,对症处理后好转。1例术后出现心肌缺血,低血压,经抢救后生命体征稳定。结论:对高龄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病情评估及麻醉前准备是保证术中安全的重要环节,而适当的麻醉选择及术中管理是麻醉成功的关键。关键词:老年患者;麻醉;骨折手术;下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留置尿管的最佳时机,提高手术病人在留置尿管期间的舒适度。方法对120例普外科手术病人根据留置尿管的时机进行对比研究,分为硬膜外和蛛网膜下腔麻醉前插管组、硬膜外和蛛网膜下腔麻醉后插管组;麻醉前插管组均在术前于病房留置尿管,麻醉后插管组均在麻醉起效后3~10min留置尿管。记录病人留置尿管前后的血压和心率及麻醉清醒24h内的不适程度。结果麻醉前插管病人术后舒适度比麻醉后插管病人术后舒适度好,麻醉后插管对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结论麻醉前留置尿管,有利于改善病人术后的舒适度,但会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波动。对循环稳定的病人,应考虑麻醉前留置尿管。  相似文献   

20.
嗜铬细胞瘤由于大量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临床上可引起高血压、心律失常及代谢异常等一系列症状,因此麻醉处理比较困难,我院2000~2002年共收治10例嗜铬细胞瘤病人,术后病理切片均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病人全部康复。现将手术病人的麻醉处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