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失眠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关系及中、西医病因病机。方法:采用^14C呼气试验对90例失眠伴明显消化系症状者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测定,并与30位健康对照组作比较;同时选择30例Hp感染患者作自身胃镜检查,以判定疾病性质。结果:①观察组(失眠组)Hp感染阳性率(77%)显著大于对照组(20%,P〈0.01);Hp感染程度2组之间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②^14C呼气试验与胃黏膜快速尿素酶Hp自身对照检测阳性率无明显差别(P〉0.05),但敏感度以^14C呼气试验为高。结论:失眠与Hp感染密切相关,“胃不和则卧不安”经典中医理论,应注入“卧不安亦胃不和”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失眠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关系及中、西医病因病机。方法:采用14C呼气试验对90例失眠伴明显消化系症状者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测定,并与30位健康对照组作比较;同时选择30例Hp感染患者作自身胃镜检查,以判定疾病性质。结果:①观察组(失眠组)Hp感染阳性率(77%)显著大于对照组(20%,P<0.01);Hp感染程度2组之间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②14C呼气试验与胃黏膜快速尿素酶Hp自身对照检测阳性率无明显差别(P>0.05),但敏感度以14C呼气试验为高。结论:失眠与Hp感染密切相关,"胃不和则卧不安"经典中医理论,应注入"卧不安亦胃不和"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两种14C-尿素呼气试验对幽门螺杆菌检出率优越性的比较,优化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方法:2013年5~6月期间来院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的患者248例,同时用卡式14C-尿素呼气试验与液闪式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并记录结果。结果:卡式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率72.5%,液闪式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率73.3%,应用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卡式14C-尿素呼气试验完成平均时间3.5min/个患者,液闪式尿素呼气试验完成平均时间6min/个患者。结论:卡式14C-尿素呼气试验是一种更加安全方便的检查方法,可以取代液闪式14C-尿素呼气试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与湿疹病因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8月-2015年3月137名湿疹病患者通过C14呼气试验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查。结果 137例湿疹患者中,阳性73例,总阳性率为53.3%。其中湿热组与湿阻组阳性率最高,分别为75%和77.8%,与健康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血热组和血燥组阳性率分别为34.9%和33.3%,与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不仅可造成胃消化性溃疡等相关性胃的疾病,也是引起某些湿疹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彝汉族胃ca患者体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与胃ca发生率的相互关系.方法:通过统计对比2009年7月-2011年8月在本院行胃镜及C14呼气试验阳性者.结果:彝族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及胃ca发生率高于汉族.结论:胃ca发生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饮食习惯环境因素有关.幽门螺杆菌(HP)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是引起胃肠道多种疾病的感染因素.1994年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为HP为一级致癌物[1],为胃癌等一类致癌原[2].有学者提出胃ca发生机制的模型:HP感染→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胃ca.目前已初步认定,HP是胃ca发生的启动因子之一[3].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清胃蛋白酶原(PG)亚型含量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部疾患治疗中的检测价值。方法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1359例体检者血清PG亚型的含量,同时利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受检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给予常规三联疗法进行根除治疗,治疗过程中随时检测血清PG亚型含量。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血清PG亚型含量明显高于幽门螺杆菌未感染的健康者;随着用药治疗后幽门螺杆菌感染炎症的好转,其血清PG亚型含量逐渐趋于正常。结论检测血清PG亚型的含量可以协助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胃部疾患的临床诊断,并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根除治疗过程中作为首选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儿童慢性腹痛的相关性,评价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在儿童慢性腹痛中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确诊慢性腹痛患儿128例。均采用尿素[13C]呼气试验查找幽门螺旋杆菌尿素酶抗体,结果阳性者提示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结果:128例慢性腹痛患儿中幽门螺旋杆菌检出阳性56例,阳性率43.75%,其中3~6岁11例,阳性率19.64%;6~10岁20例,阳性率35.71%;10~14岁25例,阳性率44.65%。结论:儿童慢性腹痛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较高,且随年龄增长感染率呈增高趋势,提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儿童慢性腹痛密切相关,可能是导致儿童慢性腹痛的主要病原菌及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44例经胃镜、~(14)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为Hp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阻证、肝胃不和证,统计比较不同证型感染幽门螺杆菌患者所占比例。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后,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弱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阻证所占百分比分别为43.0%、35.7%、16.0%、3.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脾胃湿热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慢性胃炎有较为紧密的关系,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医"湿热生虫"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13C-尿素呼气试验(UBT)是特异性诊断人体内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方法.其原理是:13C标记的尿素摄入后在胃内被H.pylori的尿素酶水解,产生氨和标记的CO2,然后吸收入血,通过血液循环从呼气中排出,被红外线能谱仪检测到,13C-UBT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检测H.pylori的金标准,具有无放射性、无创伤、先进、即时、灵敏、特异、快速简便等特点,因为此检查属非侵入性,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我院采用13C-UBT对一组健康体检人群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顾银颖  徐进康 《吉林中医药》2012,32(4):364-365,369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炎、溃疡病及胃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亦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幽门螺杆菌通过黏附于胃黏膜上皮表面及胃小凹之间,导致黏膜炎症反应,引起慢性胃炎.组织学检查、细菌培养及尿素呼气试验检测是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金标准.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可改善黏膜组织学病变、缓解消化不良等临床症状,减少胃癌发生.另外,中医药整体论治、辨证施治亦可起到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口臭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关系。方法对78例口臭患者(口臭组)与70例体检者(对照组)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判断H.pylori阳性感染率及感染程度。结果口臭组H.pylori感染率及感染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口臭组有明确慢性胃炎者H.pylori感染程度也显著重于无明确慢性胃炎者(P<0.05)。结论口臭与H.pylori感染关系密切,慢性胃炎H.pylori感染严重是口臭的主要原因之一,H.pylori参与口臭的病机过程。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HP)与消化系统多种疾病密切相关,是胃病致病“元凶”,是胃癌第一类致病因子,根除幽门螺杆菌(HP),提高胃癌检测率,预防降低胃癌的死亡率是当务之急,而尿素[14C]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其特点是无痛苦,无创伤,简便快捷,安全准确,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敏感性达到95oA,特异性100%。  相似文献   

13.
^13C-尿素呼气试验(UBT)是特异性诊断人体内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方法。其原理是:^13C标记的尿素摄入后在胃内被H.pylori的尿素酶水解,产生氨和标记的CO2,然后吸收人血,通过血液循环从呼气中排出,被红外线能谱仪检测到,^13C-UBT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检测H.pylori的金标准,具有无放射性、无创伤、先进、即时、灵敏、特异、快速简便等特点,因为此检查属非侵入性,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我院采用^13C-UBT对一组健康体检人群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11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月-2009年5月,笔者应用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110例,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幽门螺杆菌检查同时用尿素酶试验(试剂法)和“C尿素呼气试验(固体插卡式),治疗前两项均为阳性。1.2一般资料选取经检查为幽门螺杆菌阳性者219例,根据就诊先后顺序,序号为奇数分为治疗组,偶数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小儿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60例再发性腹痛患儿进行幽门螺杆菌(HP)的检测,探讨小儿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反复慢性腹痛的患儿为观察组,另设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测。结果:60例反复性腹痛儿童中,HP感染人数为37例,阳性率61.67%,对照组HP感染人数7例,阳性率23.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儿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14C呼气试验联合幽门螺杆菌(H.pylori)抗体对143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H.pylori的检测,了解ITP患者H.pylori感染情况。方法对ITP患者同时进行^14C呼气试验及H.pylori抗体检查。结果 ^14C呼气试验阳性者占54.55%,H.pylori抗体阳性者占58.04%。2种方法检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均可作为临床诊断H.pylori感染指标。结论 ^14C呼气试验或H.pylori抗体检测均可准确了解ITP患者H.pylori感染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14C呼气试验联合幽门螺杆菌(H.pylori)抗体对143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H.pylori的检测,了解ITP患者H.pylori感染情况。方法对ITP患者同时进行14C呼气试验及H.pylori抗体检查。结果 14C呼气试验阳性者占54.55%,H.pylori抗体阳性者占58.04%。2种方法检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均可作为临床诊断H.pylori感染指标。结论 14C呼气试验或H.pylori抗体检测均可准确了解ITP患者H.pylori感染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虚证失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与发病机制。方法:以14C-尿素呼气试验对60例虚证失眠患者(失眠组)进行Hp检测,并与7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对照,比较两者Hp阳性感染发生率和程度。结果:失眠组Hp阳性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感染程度(中重度)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与虚证失眠关系密切,可能是本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情况及护理。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8月于我院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的800例检查者为研究对象,大于100dpm/mmol时,确诊为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总结护理措施。结果:无症状的检查者385名,检出Hp感染137例(35.58%);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415例中,慢性胃炎249例,检出Hp感染133例(53.41%);胃溃疡83例,检出Hp感染61例(73.49%);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9例,检出Hp感染51例(73.91%);残胃炎11例,检出Hp感染6例(54.56%);胃癌3例,检出Hp感染3例(100%);与无症状的检查者比较,Hp感染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4C-尿素呼气试验是Hp感染诊断的重要方法,其操作简便快捷、准确性高、无创伤性,易被接受,不仅可用于正常人群Hp感染的排查,也可用于评价药效和判断预后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1目的评价阿拉坦五味丸联合PPI三联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2方法将在本院就诊,经胃镜及14C尿素呼气试验确诊为HP阳性的慢性胃炎及消化道溃疡患者各60例,慢性胃炎组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