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种净化NO2的碳吸附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吸附材料粘胶基活性炭纤维(VACF)比通用的粒状活性炭(GAC)等具有更好的吸附特性,以VACF为载体沉积了超细氢氧化铁制备的VACF/α—FeOOH复合碳吸附材料表现出对NO_2气体的极佳净化效果,预计在这方面的开发和应用会取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针对VACF/α—FeOOH的高效吸附性能,我们以动态吸附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 等测试分析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探明了其吸附机理是微孔填充与弱化学吸附并行,又以后者为主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王琳  罗启芳 《卫生研究》2005,34(6):653-655
目的寻求廉价而有效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降解优势菌吸附载体。方法以硅藻土、斜发沸石、丝光沸石和粉煤灰作为备选吸附载体,进行改性处理,分别测定备选材料对一定浓度DBP降解优势菌的吸附能力和吸附强度。结果改性的粉煤灰、斜发沸石、丝光沸石和硅藻土对DBP降解优势菌的吸附能力分别是原状载体的1.66、1.37、1.49和1.16倍。对各改性载体吸附能力的比较试验表明,硅藻土、斜发沸石、丝光沸石、粉煤灰的吸附能力分别为94.4%、84.0%、71.6%和44.2%;吸附强度依次为91.1%、90.1%、90.5%和72.1%;对初浓度为100mgL的DBP试验水样进行降解试验,24小时降解率分别为90.2%、89.9%、76.3%和62.4%。结论硅藻土、斜发沸石、丝光沸石和粉煤灰等吸附载体经过改性对DBP降解优势菌的吸附能力明显提高。各种载体对DBP降解优势菌的吸附能力和吸附强度从强到弱依次为:硅藻土、斜发沸石、丝光沸石、粉煤灰。  相似文献   

3.
磁性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靶向药物载体技术,细胞分离技术,免疫分析,酶的吸附与固定作用和基因治疗几个方面简要分析磁性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及其发展过程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素E1(PGE1)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在治疗多种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中呈现良好疗效。脂质体携载前列腺素E1(lipo-PGE1)为将PGE1封入脂质体中,利用其载体特性,实现了靶向治疗。本文利用lipo-PGE1联合抗心绞痛标准药物(抗心绞痛标准药物指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建议使用的药物[1]),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有些药物同时服用会产生不良的相互作用,有些医务人员和一些医学科普文章介绍说"这些药物要间隔两小时服用"。事实上,"在两小时内不能同用的药物"一般只适用于两药在消化道发生化学反应(如维生素B12与维生素C)或物理吸附(如维生素B1与药用炭)影响吸收的药物。对于通过其它途径产生相互作用的药物配合,即使间隔两个小时以上,也不能完全避免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了自制阳电荷粒状滤材的性能试验情况,结果显示,该滤材吸附自来水中f_2噬菌体,不需调水的pH到3.5,不需加阳离子即可达到较高吸附率。以S型粒状材料为阳电荷胶体的载体吸附水中f_2试验和以三倍肉汤作为洗脱液洗脱吸附在载体上的f2回收试验,其吸附率和回收率分别为100%和大于80%。确定每克载体为0.047mg阳电荷胶体,颗粒大小为60~100目,经多批滤材试验吸附率均在95%以上,室温保存12后检验水中吸附f_2的效果未见变化。  相似文献   

7.
酶免疫测定法又称酶连接免疫吸着测定法(ELISA),具有敏感度高、安全、稳定及容易观察的特点。其应用范围的广泛程度有可能与放射免疫测定法相同,也可能充实或替代血清学试验,如补体结合、血凝及免疫萤光法。本文介绍酶免疫测定法的原理、操作及其在医学诊断上的应用。一、原理应用酶标记的抗球蛋白检出抗体将抗原吸附于载体上。这种致敏的载体加入含有抗体的血清进行孵育。这样,抗原将血清中相应的抗体吸附。然后加入酶标记的抗球蛋白,它将被吸附在载体表面的抗原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PVC输液器存在含有增塑剂DEHP,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使某些药物被PVC吸附,降低疗效等不足,介绍了易溶出DEHP与被PVC吸附的常用药物。分析了TPE输液器具有不添加增塑剂DEHP,对药物无吸附等优势。  相似文献   

9.
对比研究了广东、广西、吉林及山东等地海浮石微观组构与矿物化学特征。提出品种的筛选应重视其药物体系中的可溶成分、吸附及离子交换性能,尤其是大海浮石的载体效应。在资源筛选中,不应仅强调其含碘量,而应重视不同地区的地质地球化学背景对其化学组成的全面影响,淘汰有毒成分(铅、镉等)含量高的海浮石矿物药,并建议将大海浮石、小海浮石分别列为两味原矿物药。  相似文献   

10.
狼疮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内脏并发症,是我国最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目前仍以激素和细胞毒药物治疗为主.而新型免疫抑制药物,如骁悉[1]、环孢素在治疗重症活动性狼疮性肾炎中已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它们的作用机理是通过免疫抑制作用抑制新的抗体产生,但遗憾的是对已经产生的抗体无特异性清除效果.所以对血液中抗体和循环免疫复合物浓度较高的重症患者,采用药物联合免疫吸附治疗是近年来开展的一种新的治疗技术,它通过体外循环,以抗体-抗原或某些具有特定物理化学亲和力的物质作为配基与载体配合,制成吸附柱,利用其特异吸附性能选择性地清除血液中的致病物质,从而达到净化血液、缓解病情的目的[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