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变异与临床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高变异病毒,由于它在复制过程中,必须经过RNA中间体的逆转录复制,在这一逆转录复制过程中,因DNA聚合酶和逆转录酶缺乏校正功能,使病毒基因在复制过程中,可发生一个核苷酸(点突变)和多个核苷酸的变异。发生变异的病毒常引起其生物学特性的改变,尤其是HBV编码蛋白如抗原蛋白等发生变异。近年发现HBV感染的不同疾病谱和血清学表现的不典型均与病毒变异有关。阅读有关文献,对HBV变异所引起的临床、血清学表现、防治等方面的变化,作如下归纳。一、HBV变异的原因HBV变异可以在慢性持…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相关肝病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HBV)属嗜肝DNA病毒科,复制中存在逆转录环节,因此比一般DNA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1].根据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差异,可将HBV分为不同基因型和血清型,不同基因型和血清型在流行病学、所致肝脏疾病及对抗病毒药物的敏感程度方面各有异同.……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如病程长短、病情轻重及预后等均差异很大。以往人们一直认为这仅仅是由于宿主对病毒产物的免疫应答的类型和程度不同所致,但近年的研究显示,HBV本身,特别是基因组内变异占有重要的地位。HBV P基因编码的多聚酶缺乏校正功能,因此在复制过程中常发生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变异。病毒变异常引起其生  相似文献   

4.
<正>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变异率约为其他DNA病毒的104倍,主要原因:(1)HBV复制是以mRNA为模板反转录合成子代病毒DNA,该过程中缺乏校对酶的作用,容易发生碱基错配;(2)在内源性(宿主免疫清除)和外源性(疫苗接种、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注射、抗病毒药物治疗和诊断试剂检测)选择性压力下,HBV频繁发生随机/选择性核苷酸变异。HBV  相似文献   

5.
乙肝病毒C基因调控区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涛  严新民 《华西医学》2006,21(1):197-199
HBV属DNA病毒,但其复制需经前基因RNA的逆转录才能完成,因而较其它的DNA病毒易于在环境压力及自然进化过程中发生变异,以确保变异株在其复制周期中的生物学优势或在宿主与病毒相互作用下的选择优势。近年来对HBV基因变异与HBV分子生物学、宿主免疫学、临床经过及抗病毒疗效的研  相似文献   

6.
陈正言 《临床荟萃》1996,11(24):1107-1108
变异是病毒复制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乙型肝炎病毒(HBV)比其他DNA病毒变异高出100倍。近年来发现,在体内长期免疫压力下,HBV发生变异,借以逃脱免疫监控,继续生存、复制、传播。由于PCR和DNA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可以研究和检测HBV的变异。HBV变异使HBV感染的发病机制、病原诊断、病情演变及疫苗预防等发生了很大变化,也使临床上对HBV感染后血清标志物(两对半)检测结果的解释发生了一些变化,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热点。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HBV标志物定量和标准化是临床检测的方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HBV的抗病毒治疗目标是使HBeAg发生血清学转换和病毒复制的持续抑制.多项研究表明HBV的定量检测在决定治疗时机、减少治疗失败和监测耐药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WHO建立了统一的标准品,以IU/ml(国内文献用U/ml)表示HBV DNA的含量.HBsAg和HBeAg在预测血清学转换中可能发挥着潜在作用.本文探讨了HBV病毒学和血清学标志物的监测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中国献血人群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的PreC/BCP区变异特征.方法 从参加REDS-Ⅱ中国项目的5家血液中心(或中心血站)收集的HBsAg阳性标本中选取245份,提取HBV DNA,根据HBVDNA PreC/BCP区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采用巢式PCR法扩增HBV DNA的PreC/BCP区,双向测序后用Clustal X软件将其序列与标准株序列比对,分析其变异特征,用SPSS 11.0统计软件分析其变异与献血者人口地理特征和血清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245份献血者标本中有228份成功扩增了HBV PreC/BCP区,其中16例(7.02%)发现了1825~1 826位核苷酸之间的片段缺失或插入,突变标本中仅1例HBeAg阳性,其余均为阴性,突变标本的病毒载量明显高于未突变标本.结论 在中国献血人群中发现感染HBVPreC/BCP区的1种新交异,它可能与抑制HBeAg的表达和促进病毒复制有关.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基因变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琴  许红梅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27(12):1097-1098,1101
一般认为HBV感染的自然史中,HBeAg阳性表示病毒复制,有传染性,而抗-HBe( )表示病毒复制静息,是感染恢复期。但目前很多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原学检测出现HBeAg(-)、抗-HBe( ),而病毒仍处于复制中的异常情况,且在感染HBV后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的疾病过程,现在认为这些均与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的基因变异有关。现就乙肝病毒前C区变异的特征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载脂蛋白B 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样蛋白3G(APOBEC3G)是天然抗病毒活性的胞嘧啶脱氨基酶家族成员,近年来因其独特的抗病毒作用机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APOBEC3G一方面能抑制病毒感染因子(Vif)基因缺陷HIV-1的复制,能使HIV-1基因组发生突变,致使病毒不能完成整个复制周期而起到抑制HIV-1复制的作用。另一方面,在体外瞬时表达HBV的共转染细胞体系中,APOBEC3G可通过干扰诱导HBV DNA发生突变、与病毒蛋白的间接作用等方式显著抑制HBV的复制。本文就APOBEC3G体外抗HIV和HBV活性的分子机制进行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HBV)外膜蛋白包括S、前S2和前S1 3种成分,前S1蛋白在病毒入侵肝细胞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HBV感染和复制的新标志.前S1蛋白是由S基因区的前S1基因表达合成,构成42 nm HBV颗粒外壳的最外层,超速离心后在42 nm HBV颗粒位置[1].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和基本棱心启动子(BCP)突变与HBV-DNA裁量之间的关系,明确检测突变的意义.方法 PCR扩增HBV-DNA前C区序列,进行PCR产物直接测序,测序HBV感染者血清中HBV前C区A1896突变及BCP T1762/A1764双突变例教.结果 3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发生ntl896位核苷酸G-A点突变18例;发生nt1762住A-T 16例;发生nt1764 位G>A 18例;发生nt1762位A-T与1764位G-A双突变16例;1762位A-T1764住G-A双变异和1896住G-A变异的联合变异频率明显高于单个变异.用SPSS16.0软件分析突变与HBV-DNA载量的关系.前C区A1896变异,BCP T1762/A1764变异均与HBV-DNA戴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BV-DNA裁量仅能反映实时病毒裁量,HBV前C区A1896变异和BCP T1762/A1764双变异在各种病毒载量感染者中存在,仅依靠血清学指标及HBV-DNA裁量来判断传染性是不够的.检测HBV-DNA前C区A1896变异和BCP T1762/A1764双变异,可辅助判断传染性及制定抗病毒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和分析广东省阳江地区人群的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的检出率与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随机收集广东阳江地区非肝脏性疾病住院患者和健康人群HBsAg阴性血清标本138(人)份,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扩增标本中HBV BCP/PC DNA片段(核苷酸序列区间位nt1679—1973)并测定序列;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测定OBI病毒载量。结果在138人(份)HBsAg阴性血清标本中,29份为HBV DNA阳性,确认为OBI,其病毒载量介于不可定量(<1IU/ml)至1008.9IU/ml之间,中位数(M)为8.8IU/ml;抗-HBc阳性健康人群中OBI的检出率名显高于其他HBV血清学标记阳性的标本(P<0.05)。29份OBI标本中有19份的BCP/PC序列出现变异,3份出现缺失,1份出现G1896A/G1899A双位点变异,1份出现G1764A变异;10份标本在CURS和Enh2调控区发生变异。结论阳江地区健康人群的OBI检出率较高,OBI的产生及其低病毒载量存在可能与病毒核心蛋白(C)调控区序列变异相关。  相似文献   

14.
<正>乙型肝炎是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HBsAg阳性是HBV感染的1个重要标志。临床诊断HBV主要依赖于HBV血清学标志物和HBVDNA定量检测。血清学标志物反映了病毒的表达水平,间接反映病毒的复制水平,对病因分析、疾病的进展和预后判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HBVDNA定量测定采用荧光技术的闭管检测,具有高度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能更直接地反映出血清中HBV的存在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Hepatitis B virus large surface protein,LHBs)、HBV DNA、乙肝五项(HBV M)等指标.探讨LHBs用于临床检测乙型肝炎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乙肝五项(HBV M)以及乙型肝炎病毒大蛋向(LHBs),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标本HBV DNA进行检测.结果 ①LHBs吸光度(OD值)与HBVDNA呈正相关关系(γ=0.972);② 73例HBsAg、HBeAg均为阳性患者中HBV DNA与LHBs的检出没有显著性差异(X2=0.00,P>0.05).两者的检出一致率为97.26%[(71+0)/73].③80例HBsAg阳性、HBeAg阴性患者中HBV DNA与LHBs的检出没有显著性差异(X2=0.11,P>0.05).两者的检出一致率为82.19%[(42+18)/73].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LHBs)与HBV DNA呈正相关性,临床上可以用于反映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情况.特别是HBeAg阴性的患者病毒复制情况,用于填补由于病毒变异引起的HBeAg检测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前S1蛋白与乙肝病毒复制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区。1988年,姚光弼等研究证实,前S_1和前S_2蛋白可以作为表达病毒活动性复制的新标志,并提示两者可能均涉及到病毒对肝细胞的附着过程。前S_1蛋白位于病毒颗粒表面,在病毒感染、复制、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方面以及对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均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HBV基因组核苷酸C1913 A/G变异对乙型肝炎患者疾病进程及体外病毒复制力的影响。方法385例研究对象包括116例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 CHB-M)患者,123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度( CHB-S)患者和146例慢加急性肝衰竭( ACLF)患者。从患者血清中提取HBV DNA,PCR扩增HBV DNA全长,统计分析G1896A,A1762T+G1764A和C1913A/G变异的发生率,C1913A/G变异引起核心蛋白第5位氨基酸残基由脯氨酸变为苏氨酸或丙氨酸。统计各组变异与不同疾病进程患者间的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挑选代表性C1913A/G变异株通过定点突变回复为野生型对照。用BspQⅠ/ScaⅠ双酶切HBV基因组,转染HepG2细胞,检测病毒复制力和HBsAg表达水平。结果 CHB-M、CHB-S和ACLF三组患者G1896A,A1762T+G1764 A和C1913 A/G 变异检出率分别为17.45%、27.43%和51.63%( P <0.01),21.32%、32.64%和78.61%( P<0.01),15.52%、33.33%和35.62%( P<0.01), CHB 与 ACLF 患者年龄校正以后两组比较C1913 A/G检出率分别为26.34%和31.13%( P<0.01)。 C1913 A变异株的复制力和HBsAg水平较野生株分别降低了32.6%和9.7%,C1913 G分别降低了50.7%和9.2%。结论 C1913 A/G变异发生率随疾病程度加重依次增高且有统计学意义;C1913 A/G变异降低HBV病毒复制力并进而降低HBsAg表达水平,可能与核心蛋白结构发生改变有关,结果提示该变异可能与慢性乙型肝炎重症化发生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18.
乙肝病毒的繁殖和复制状况可以HBV两对半的e系统来反映,随着检验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更新,临床发现由于HBV前c区基因的变异而不显e抗原,两对半血清学检测结果提示非复制期,而这类病人体内病毒实际处于复制状态。乙肝病毒HBV表面抗(HBSAg)基因组分别编码S,前S1,前S2三种蛋白。前S1蛋白主要出现于HBV病毒复制期。经过多家临床实验室的检测证实:乙肝病毒前S1抗原可以反映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感染的状况,可以作为新的HBV血清标志物的检查方法。为此,我们采用此技术结合门诊及住院患者300例进行同时测定。结果提示检测HBV前S1抗原,可以完善和补充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对乙肝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区别患者是否处于感染。病毒复制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载量与血清学免疫标志物的关系,指导临床免疫干预.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建卡行产前检查,存在HBV感染的孕妇50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前S1抗原等.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载量,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BV病毒载量在各种HBV血清学模式组中的百分率分别为:(1)(HbsAg、HbeAg、HbcAb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91.4%;(2)(HbsAg、HbeAb、HbcAb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31.4%;(3)(HbsAg、HbcAb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34.4%;(4)(HbeAb、HbcAb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10.0%;(5)(HbcAb 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11.1%.HBV病毒载量与血清学指标前S1抗原的关系为:前S1抗原(+)组HBV DNA阳性率为95.1%,前S1抗原(-)组HBV DNA阳性率为4.9%.结论:HBV DNA是反映乙肝病毒复制的直接指标,有助于临床了解和控制病毒复制水平;同时通过探讨孕妇感染HBV DNA与血清学免疫标志物之间的关系,为临床阻断母婴传播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乙肝病毒(HBV)是一种嗜肝细胞病毒,在人群中具有很高的感染率.HBV的衣壳蛋白包括S蛋白和前S蛋白,前S蛋白又分为前S1蛋白和前S2蛋白.现巳证明前S1蛋白对HBV附着于肝细胞及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具有重要作用.有人分别对前S1蛋白和前S2蛋白进行详细研究,认为前S1蛋白较前S2蛋白在病毒的致病机制中可能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它可作为病毒复制和判断病毒活动的指标.本文对303例HBV患者同时作前S1蛋白和乙肝标志物测定,对两者的关系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