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间歇通气呼吸暂停麻醉法用于小儿支撑喉镜下喉乳头状瘤切除术的效果.方法 择期内窥镜辅助支撑喉镜下喉乳头状瘤切除术小儿20例,麻醉诱导后经口插入气管导管,静脉输注异丙酚、瑞芬太尼,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08 mg/kg维持麻醉,静脉注射地塞米松0.2 mg/kg防止喉头水肿.手术开始前对小儿行过度通气,PET CO2低于30 mm Hg时拔出气管导管,暂停呼吸,术者尽快手术操作,当SpO2下降到97%时,由术者插入气管导管,立即行过度通气,尽快使SpO2升至100%,当PETCO2低于30mmHg时拔出气管导管立即手术,如此反复至术毕.术中检测动脉血气,监测MAP、HR、SpO2和PETCO2,记录术者对手术条件的评估情况、苏醒时间及术后有关并发症及术后3个月内随访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所有小儿在麻醉诱导后均一次性成功置入支撑喉镜,苏醒时间为(7±3)min.在整个试验过程中,PETCO2及PaO2虽有一定程度波动,但均在临床允许范围内;MAP、HR、SpO2、pH和PaCO2维持稳定(P>0.05).术者评估手术条件的优良率为90%,未见有关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复发率为15%.结论 间歇通气呼吸暂停麻醉法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小儿支撑喉镜下喉乳头状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非气管插管高频喷射通气(High-Frequency Jet Ventilation,HFJV)全凭静脉麻醉方法应用于声门下息肉激光切除的可行性。方法42例ASAⅠ级~Ⅱ级声门下息肉手术患者,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置入支撑喉镜前气管插管,机械控制通气,置入支撑喉镜即刻拔除气管插管,应用内径2.5mm,外径3.0mm的金属导管于声门下5cm处HFJV。术中持续监测并记录诱导前、气管插管机械控制通气后5min、置入支撑喉镜即刻、HFJV后1min、HFJV后5min、HFJV后10min、HFJV后15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电图(ECG)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在置入支撑喉镜拔除气管插管即刻和HFJV后15min采集足背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记录术毕患者苏醒情况、麻醉时间和手术时间。结果麻醉时间(30.1±3.8)min,手术时间(7.9±2.6)min,术中各时间点HR、MAP与支撑喉镜置入即刻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1),但与诱导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所有患者保持SpO2≥99%;HFJV后15minPaCO2较拔除气管插管即刻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均低于70mmHg。结论非气管插管HFJV全凭静脉麻醉可安全用于声门下息肉激光切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非气管插管高频喷射通气(High-Frequency Jet Ventilation,HFJV)全凭静脉麻醉方法应用于声门下息肉激光切除的可行性.方法 42例ASAⅠ级~Ⅱ级声门下息肉手术患者,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置人支撑喉镜前气管插管,机械控制通气,置入支撑喉镜即刻拔除气管插管,应用内径2.5 mm,外径3.0 mm 的金属导管于声门下5 cm处HFJV.术中持续监测并记录诱导前、气管插管机械控制通气后5 min、置入支撑喉镜即刻、HFJV后1 min、HFJV后5 rain、HFJV后10 min、HFJV后15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电图(ECG)和脉搏氧饱和度(SpO_2);在置入支撑喉镜拔除气管插管即刻和HFJV后15 min采集足背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记录术毕患者苏醒情况、麻醉时间和手术时间.结果 麻醉时间(30.1±3.8)min,手术时间(7.9±2.6)min,术中各时间点HR、MAP与支撑喉镜置入即刻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诱导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所有患者保持SpO_2≥99%;HFJV后15 minPaCO_2较拔除气管插管即刻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均低于70 mm Hg.结论 非气管插管HFJV全凭静脉麻醉可安全用于声门下息肉激光切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双腔深静脉导管用于小儿自主呼吸下喉乳头状瘤切除术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支撑喉镜下喉乳头状瘤切除术患儿29例,性别不限,年龄1~9岁,体重10 ~ 35 kg,ASA分级Ⅰ或Ⅱ级.吸入8%七氟醚行麻醉诱导,保留自主呼吸,采用2%利多卡因喷喉行表面麻醉,置入支撑喉镜,经支撑喉镜置入7F双腔深静脉导管至声门下,经端孔吹入4% ~6%七氟醚维持麻醉,经侧孔检测PETCO2.于术前(T1)、手术20 min时(T2)和术毕(T3)采集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记录术中体动、低氧血症(吸氧时SpO2<95%)、气道管理失败(吸氧时SpO2< 90%)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T1比较,T2,3时PaCO2、BE、pH值、PaO2的差异虽然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在临床允许范围内;T1-3时PaCO2与PET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体动、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均为10%,气道管理失败率3%(因Ⅲ度喉梗阻).结论 双腔深静脉导管可安全、有效地用于Ⅰ或Ⅱ度喉阻塞小儿七氟醚吸入麻醉-自主呼吸下喉乳头状瘤切除术的气道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丙泊酚辅助骶管阻滞与静脉全麻喉罩置入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的效果。方法将行下腹部手术的11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氯胺酮静注全麻喉罩置入麻醉,观察组采取丙泊酚辅助骶管阻滞麻醉。观察2组手术开始前(T0)、切皮时(T1)、手术开始30 min(T2)时患儿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RR)、血氧饱和度(Sp O2)和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儿各时间点的生命体征波动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T1、T2时点的MAP、HR、RR指标较T0波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采用丙泊酚辅助骶管阻滞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苏醒快、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健忘镇痛慢诱导联合HC可视喉镜在支撑喉镜短小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择期行支撑喉镜下短小手术的患者60例,年龄20~65岁,体重42~85kg,随机分为慢诱导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慢诱导组为健忘镇痛慢诱导后应用HC可视喉镜行经鼻气管插管,对照组为常规静脉快速诱导后应用Macintosh普通喉镜行经鼻气管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3 min(T3)以及支撑喉镜置入前(T4)、置入即刻(T5)、置入后3 min(T6)的MAP和HR。同时记录声门暴露分级(Cormark-Lehane分级)、喉外部压迫操作、Magil插管钳辅助、喉镜上沾血以及麻醉苏醒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与T0时比较,T1时对照组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T2、T3、T5、T6时,对照组MA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与对照组比较,慢诱导组声门暴露Ⅰ级例数明显增多,插管时间更短,首次插管成功率明显增高,喉外部压迫操作、Magil插管钳辅助的发生率较少,且应用瑞芬太尼的总剂量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术毕麻醉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较慢诱导组明显延长,而慢诱导组的躁动评分、术后3hVAS评分及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忘镇痛慢诱导联合HC可视喉镜用于支撑喉镜手术插管方法简单迅速,麻醉诱导期和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苏醒迅速完全,镇痛满意,减少了术后躁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喉罩-七氟醚与静脉氯胺酮麻醉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50例ASAⅠ或Ⅱ级,3~7岁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随机均分为喉罩-七氟醚麻醉组(A组)与氯胺酮全麻组(B组)。记录麻醉前(T0)、切皮前(T1)、切皮后1 min(T2)、30 min(T3)、术毕(T4)MAP与HR;观察镇静、镇痛效果及苏醒时间。结果两组术中镇静、镇痛效果均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相比,T1~T4时B组MAP升高,HR增快(P<0.05),苏醒时间延长(P<0.05),SpO2<96%的发生率升高(P<0.05)。结论喉罩-七氟醚麻醉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手术中优于氯胺酮静脉麻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静脉持续泵注联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斜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择期行腹股沟斜疝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45例。L组应用利多卡因联合氯胺酮麻醉,K组采用氯胺酮麻醉,比较2组的麻醉效果。结果2组患儿麻醉过程平稳,SpO2值均维持在95%以上。麻醉后及术中各时段MAP、HR均明显升高。K组患儿T2~T4时MAP、HR均高于L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L组明显短于K组,L组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K组。术中影响手术体动例数L组明显少于K组(P<0.05);苏醒期躁动及肢体乱动例数K组多于L组。其他不良事件发生例数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多卡因持续静脉泵注联合氯胺酮静脉麻醉,诱导迅速、可明显减少氯胺酮用量、苏醒较快、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可作为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的常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小儿肾肿瘤切除术麻醉期间对血流动力学和血气的影响。方法选择2~8岁肾肿瘤(肿瘤直径<5 cm)的患儿26例,随机均分为后腹腔镜组(Ⅰ组)和腹腔镜组(Ⅱ组)。术中监测气腹前15 min,气腹后15、30 min和放气后15 min的HR、MAP、CVP、SpO2、PETCO2、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的变化。结果与气腹前15 min比较,气腹后15、30 minⅠ组患儿H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VP、PETCO2、PaCO2明显升高,pH值明显下降(P<0.05);气腹后153、0 minⅡ组患儿HR增快;MAP、CVP、PETCO2、PaCO2均明显升高、pH值明显下降(P<0.05);气腹后15、30 minⅡ组PETCO2明显高于Ⅰ组(P<0.05);围术期PaO2均无明显变化。放气后15 min,上述指标又迅速恢复至气腹前水平。结论采用后腹腔镜小儿肾肿瘤切除术安全可行。后腹腔镜相对于腹腔镜手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出血少、康复快、住院时间短,但术中仍需加强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方法应用于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观察54例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实施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ASAⅠ~Ⅱ)的麻醉效果、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全部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患儿的MAP、HR和SpO2均在正常范围。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效果确切、安全、损伤较小且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研究硬膜外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与气管内全麻在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手术中的优缺点。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疝手术患儿40例,年龄在1~12岁,随机分为硬膜外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组(E组)和气管内插管全麻组(G组)。观察气腹前,气腹后5min,10min,15min,放气后5min的MAP,HR,SpO2,PH,PaCO2,和术毕恢复时间,比较两者麻醉的费用。结果与气腹前比较,E组MAP,HR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G组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儿气腹15min后PaCO2均显著升高(P〈0.05)。停气腹后恢复至气腹前水平。E组麻醉苏醒时间明显快于G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E组麻醉费用比G组明显减少。结论硬外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在小儿腹腔镜疝手术中,可有效抑制应激反应且经济安全,术毕苏醒时间快,苏醒质量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可调节型提下颌麻醉面罩与喉罩在自主通气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行疝修补手术、妇科外阴手术、宫腔镜手术、肛门痔瘘手术等自主通气全身麻醉手术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面罩组和喉罩组,每组50例.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放置面罩或喉罩前1 min(T1)、放置面罩或喉罩即刻(T2、切皮时(T3)、拔除面罩或喉罩前1 min(T4)、拔除面罩或喉罩即刻(T5)时的MAP、HR、吸气峰压(peak inspiratory pressure,PIP)、PETCO2、SpO2等,记录插入喉罩或可调节型提下颌麻醉面罩的时间和一次成功率,记录患者清醒时间和改良Aldrete评分达到9分时间,观察术后24 h内患者的并发症.结果 可调节型提下颌麻醉面罩与喉罩在两组患者中均成功置入,面罩组各时点间HR和M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喉罩组T2时点HR和MAP明显高于T1、T3时点(P<0.05),T5时点HR和MAP明显高于T0、T4时点(P<0.05);SpO2、PETCO2、PIP、患者苏醒时间以及改良Aldrete评分达到9分时间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支气管痉挛、术后咽痛发生率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可调节型提下颌麻醉面罩在自主通气全身麻醉中置入成功率较高,术后并发症较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呼吸道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20例喉罩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依据麻醉给药途径分为喉罩组(置入普通型喉罩)和插管组(喉镜引导下经口明视插入内径7.5 mm气管导管),各20例。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插管(罩)即刻、插管(罩)后3 min、拔管(罩)即刻、拔管(罩)后3 min的MAP、HR,同时记录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以及苏醒时间。结果插管组(除麻醉诱导前)各时间点的HR、MAP均较喉罩组明显升高(P0.05)。插管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多于喉罩组。插管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长于喉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用于全麻下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通气效果好、安全可靠,且较气管插管有血流动力学平稳、用药少、苏醒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浓度利多卡因喉上神经阻滞在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A组:超声引导下2%利多卡因双侧喉上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全麻;B组:超声引导下1%利多卡因双侧喉上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全麻;C组:传统定位2%利多卡因双侧喉上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全麻。记录入室时(T_0)、气管插管进入声门即刻(T_1)、支撑喉镜置入成功即刻(T_2)、支撑喉镜置入成功后5min(T_3)、拔管即刻(T_4)、拔管后5min(T_5)的HR、MAP、SpO_2及血浆NE浓度;记录拔管时间和拔管后2h出现喉上神经阻滞并发症(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的情况。结果与T_0时比较,T_1~T_5时三组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P0.05),但A、B组HR明显慢于C组,MAP明显低于C组(P0.05)。与C组比较,T_1~T_5时A、B组NE浓度明显降低(P0.05)。A、B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1%利多卡因双侧喉上神经阻滞效果确切,可减少支撑喉镜术中应激反应,缩短拔管时间,减少患者术后不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鼻咽通气道-面罩和喉罩自主呼吸下丙泊酚-芬太尼-七氟醚静吸复合全麻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效果.方法 择期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患儿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2组(n=36):鼻咽通气道-面罩组(M组)和喉罩组(L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0 mg/kg和芬太尼2.0μg/kg,保留自主呼吸,意识消失后扣上面罩,吸入2 L/min氧气和3%七氟醚,BIS值50 ~ 60时,L组置入2号喉罩,M组经左鼻腔置入鼻咽通气道并扣紧面罩,连接麻醉机行紧闭循环自主呼吸,切皮前5 min静脉注射芬太尼1 μg/kg,术中吸入七氟醚,维持BIS值40 ~ 60.于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3min、成功置入喉罩或鼻咽通气道即刻、切皮即刻、切皮后3 min、拔出喉罩或鼻咽通气道即刻测定MAP、HR、PETCO2和SpO2,记录置入喉罩或鼻咽通气道的时间和成功情况、苏醒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L组比较,插管、拔管时M组MAP、HR降低,置入鼻咽通道时间较短且一次性置入成功率(100%)明显升高,患儿躁动评分及拔管后上呼吸道梗阻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鼻咽通气道-面罩自主呼吸下丙泊酚-芬太尼-七氟醚静吸复合全麻用于小儿短小手术,易于建立人工通气道并可维持自主呼吸,对循环功能影响轻微,还可明显减少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发生,其效果优于喉罩自主呼吸方式.  相似文献   

16.
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治疗小儿喉乳头状瘤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院2003年5月-2007年5月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治疗喉乳头状瘤患儿28例,男性19例,女性9例,年龄lO个月~3.5岁,体重8~15 kg,无喉阻塞患儿17例,喉阻塞Ⅰ度患儿7例,喉阻塞Ⅱ度或Ⅲ度息儿4例.术前对全身和喉部病变情况进行评估,根据不同喉阻塞程度选用不同的麻醉方法,纠正术前呼吸系统感染、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合并症后行手术.麻醉诱导:无喉阻塞患儿肌肉注射氯胺酮5mg/kg,入睡后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 mg/kg、氯胺酮1~2 mg/kg或芬太尼2μ g/kg和琥珀胆碱1.5 mg/kg后气管插管;喉阻塞Ⅰ度患儿肌肉注射氯胺酮5 mg/kg,保留自主呼吸充分给氧,l%地卡因充分表面麻醉后气管插管;喉阻塞Ⅱ度或Ⅲ度患儿1%地卡因充分表面麻醉后气管插管;所有患儿均在喉镜直视下插入较正常小1号的气管导管,行辅助通气或机械通气.麻醉维持: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05-0.1 mg/kg和氯胺酮1~2 mg/kg,静脉输注异丙酚3~5 mg·kg-1·h-1,维持HR 110~150次/min,MAP 70~90 mm Hg.术毕时均静脉注射地塞米松0.2-0.3 mg/kg.待患儿清醒、吸空气维持SpO2≥96%时拔除气管导管.除喉阻塞Ⅰ度患儿中1例麻醉诱导时行紧急气管切开外,其余患儿麻醉诱导平稳,麻醉效果满意,血液动力学稳定,术后自主呼吸恢复平稳,均顺利完成手术.激光治疗中未见气管导管损伤及燃烧等情况发生,术中及术后未见窒息、喉痉挛及支气管痉挛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喉罩全麻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镇痛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湖北省洪湖市人民医院150例接受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喉罩全身麻醉,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比较2组患儿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躁动及疼痛评分、苏醒时间、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状况。 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7%)低于对照组(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苏醒时间、躁动评分、12 h小儿疼痛量表(12 h FLAC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插入喉罩后、手术开始时、拔除喉罩时与麻醉诱导前比较,MAP、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插入喉罩后、拔除喉罩时与麻醉诱导前比较,MAP、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时MAP、HR高于麻醉诱导前(P<0.05)。麻醉诱导前、插入喉罩后、拔除喉罩时2组间的MAP、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时,观察组的MAP、HR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喉罩全麻的麻醉效果较好,术后苏醒快,可以缓解患儿术后疼痛及躁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七氟烷对扁桃体切除术患儿术后苏醒期HR、MAP的影响。方法随机将行扁桃体切除术的96例患儿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行七氟烷麻醉诱导与维持,观察组实施七氟烷麻醉诱导、丙泊酚麻醉维持。比较2组的HR、MAP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麻醉诱导后2组HR、MAP水平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但观察组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期躁动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扁桃体切除术患儿实施丙泊酚复合七氟烷麻醉,血流动力学稳定,有利于缓解术后苏醒期躁动,安全且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显微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2007年11月~2013年3月显微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治疗声带良性肿物113例,均行经鼻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监测无创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气末CO2分压(PETCO2).结果 置入支撑喉镜即刻易出现循环波动,血压及心率较气管插管后升高,其中21例出现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置入支撑喉镜后5 min循环渐趋平稳.SpO2和PETCO2正常.均在手术间拔除气管导管,安返病房.结论 术前全面评估患者全身情况及气管插管条件,完善围术期监测,加强术中管理,按需加深麻醉,及时纠正并处理危急情况,可保障显微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手术顺利进行及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喉罩全身麻醉复合骶管阻滞与单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非洲儿童手术中的应用,为儿童麻醉提供参考. 方法 4~6岁行下腹部及下肢部位择期手术的患儿60例,完全随机分为喉罩全身麻醉复合骶管阻滞麻醉组(A组)和单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B组),每组30例.观察记录患儿麻醉诱导前(T0)、置入喉罩/气管导管前后(T1、T2)及术毕拔出喉罩/气管导管(T3)时的MAP、HR和Sp02,以及麻醉苏醒时间、术后VAS疼痛评分及副作用情况. 结果 两组患儿MAP、HR和Sp02在To和T1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MAP和HR[(68±10) mmHg(1 mmHg=0.133 kPa)、(108±17)次/min]在T2时明显低于B组[(91±8) mmHg、(139±18)次/min] (P<0.05);A组MAP和HR[(67±9) mmHg、(121±16)次/min]在T3时也明显低于B组[(85±9) mmHg、(141±17)次/min] (P<0.05);A组术后VAS评分[(1.5±0.5)分]明显低于B组[(6.5±1.5)分](P<0.05),A组苏醒时间[(5.8±2.4)min]明显短于B组[(12.2±2.8) min](P<0.05),A组术后躁动(4例)明显低于B组(17例)(P<0.05),术后A组啼哭和呛咳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B组(P<0.05). 结论 喉罩全身麻醉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在患儿诱导期和苏醒期有更加平稳的血流动力学,且术后疼痛明显降低、苏醒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副作用发生率明显降低,是非洲儿童下腹部及下肢部位手术的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