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当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课程考核中,较多采用终结性考核,这种模式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创新;重理论、轻操作”等问题,与高等医学院校要培养具有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专门人才的目标不相适应。因此,改革考核方法,推行形成性考核,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和能力的评价势在必行。应在高等医学教育中推行形成性考核,构建形成性考核体系,并建立相应的实施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目前我国医学院校课程考核体系形式、内容等方面与国外医学教育相比的诸多弊端,提出为了更好地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改革医学课程考核体系,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丰富考核内容、科学设置考核题型,并以此引导教师的授课理念,促进学生理性的学习方式,以提高医学教育的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综合素质的高等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3.
医患沟通课程是现代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美两国高等医学院校在医患沟通课程教学方法、课程设置、考评方式等方面有着明显差异。美国医学院校大多采用书面教学、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并且教学周期长,将知识和技能训练贯穿于医学教育全过程,其考核方式日常化且形式多样。与美国相比,中国医学院校的医患沟通课程课时较少、缺乏完整的教学体系。中国可以借鉴美国医患沟通课程在课程设置、人员组织形式、考核方式等方面经验,进一步完善医患沟通能力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4.
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在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对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地方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为例,对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考核方式的改革及效果进行分析和阐述,旨在促进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水平,提高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传统高等医学教育存在教学方法单一、考核方式局限的弊端.同时专科医学院校课程、课时安排与本科及其他更高层次医学院校相比学时短,任务相对来说更加繁重.而实践教学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自然毋庸置疑.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更好的完成临床实践教学任务并且提高教学质量,是专科医学院校的一大难题.就临床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讨论,在整合现有资源的情况下对二者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高等医学教育基础医学课程现行考核体系的弊端及考试改革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课程考核体系改革的实践,并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基础医学课程考核体系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医学高职护理机能学实验考核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顺应当前医学教育改革的潮流,全国各高等医学院校都相继组建了机能学实验室,并开设了独立的机能学实验课程,针对机能学实验课程的考核问题,介绍了一些做法,目的在于促进实验课程的改革和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实验教学是高等医学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讨了医学院校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专业实验教学中心、学科专门实验室三级实验教学平台体系及其管理方式,既实验教学管理委员会与各实验教学中心、二级学院与各实验教学中心、各实验教学中心与相关学科之间的管理运行模式。同时,提出了医学实验教学的三级实验课程体系,即基础实验课程、综合实验课程和设计性实验课程的内涵与相互关系,论述了学生实验教学能力发展的考核方式,为医学院校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明晰了思路。  相似文献   

9.
对外科手术学来说,技能的训练及考核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该考核体系经过不断摸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具体内容包括:贯穿整个课程的平时表现考核、课程中期的竞赛考核及课程末期的技能操作期末考核.本体系的特别之处在于考核时间及考核形式设置多样化,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试论高等医学院校教学中复合型评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高等医学院校考试制度现状的分析,结合医学教育标准中对学生成绩评定的要求,积极开展学生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探讨建立能够真实反映学生学习全过程的形成性与终结性结合的复合型评价体系,对于推动高等医学院校考试改革,促进医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教学质量的控制是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关键。作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教师教学质量网络测评已经逐渐取代传统测评方式,成为发展的必然。由于医学教育和医学专业的特殊性,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质量网络测评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难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一定的总结,并对如何完善教师教学质量网络测评进行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2.
科学的发展观对高等医学教育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为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高等医学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以实现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切实解决好高等医学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全科医师教育培训与能力评估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前我国社区全科医师仍存在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学历和职称偏低等情况,难以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需要。当前的全科医师教育培训对象主要为两大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在岗全科医师和毕业后专科医师培训中的全科专业医师。在开展教育培训工作时,应充分考虑学员的背景与需求,以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GME)六项核心能力为目标,以学习金字塔和能力金字塔为两大理论支柱,科学运用各项教学、评估方法,建立和倡导整合式教学-评估体系,将医学理论知识学习、临床实践技能教学、临床能力考核评估三者有机结合,注重全科医师的能力培养,整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培训品质,同时对全科医师进行全方位、多面向的能力评估,明确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4.
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是高等医学教育的核心和目标。必须从以下方面来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在教学中侧重培养医学生创新思维;其次实验教学是提高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是培养高素质医学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再次在临床实践当中应进一步强化创新思维。如何建立全新的完善的考核系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除了要不断拓展自身的专业知识面,更要注重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进一步加强自身素质建设;最后指出制约实践创新的因素。本文通过分析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及制约思维创新的因素,深刻揭示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何被激发和获得提高,进一步倡议尽快完善我国的医学院学生培养方案及进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以培养二十一世纪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在高等医学教育中,我们应努力学习,不断总结,深入推进教学改革,着力提高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积极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郁晓燕 《医学教育》2013,(5):705-707
医学是兼具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双重属性的一门科学,不仅需要掌握精湛的医术,还要求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这是由医学所要求的职业道德决定的.因此,重视与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既是现代医学模式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医学院校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论述了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从课程设置、实践教育、师资队伍三个方面探讨了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的问题与对策,希望对有效建构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生职业道德和人文精神培育体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医学生临床实习质量下降的原因,探寻相关解决对策。方法调查医学生实习成效,分析、归纳影响实习成效的因素。结果医学生实习成效下降涉及实习生、带教人员、实习医院、制度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结论学校和医院都要加强对实习的教育和管理,增强带教教师责任感,改进考核办法,学生要正确处理好考研、实习与就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教育模式符合现代医学发展方向和教育理念。本文全面阐述了如何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构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对医学生的多种能力的客观测量和及时反馈,以构建考核评价闭环反馈体系,反向指导教学过程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如何确保高等医学教育质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医学是关系到人的生命的科学,其研究和服务的对象是人,医学教育具有专业化程度高、实践性强、成本昂贵、学生培养周期长、社会关注度高等特点,使得医学教育具有精英教育的特征。在新时期的高等医学教育工作中,应当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并重的高等医学创新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理念、目标与定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如何确保高等医学教育质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医学是关系到人的生命的科学,其研究和服务的对象是人,医学教育具有专业化程度高、实践性强、成本昂贵、学生培养周期长、社会关注度高等特点,使得医学教育具有精英教育的特征。在新时期的高等医学教育工作中,应当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并重的高等医学创新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0.
健康教育贯穿医疗保健活动的始终,尤其在防治慢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基层医疗机构的健康教育要围绕社区诊断进行,加大经费和人力资源投入,创新T作模式,加强培训和考核是促进健康教育质量提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