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患双方共同期待的,而医患关系紧张已是不争的现状和事实.通过学习相关知识,就如何让改善医患关系问题谈一点个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医患关系紧张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不仅对医患双方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也对社会产生了恶劣的影响。究其原因,体制、医患自身、医保等无非是这种现象的根源,解决这种问题就是要从根源上着手。从医患紧张的案例出发,分析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3.
和谐的医患关系是获得良好医疗效果的基础,和谐的医患关系有利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严重冲击着医疗服务市场,医疗纠纷和医患矛盾是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之一,频发的暴力伤害事件,成为困扰医院发展和管理的重大问题。同时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也不利于建设和谐社会,文章阐述了医患关系的定义、医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医患关系的实质。本文从医患双方缺乏足够的尊重与信任局势、医患纠纷增多的现状、医院恶性暴力事件增多的趋势、职业"医闹"参与恶性事件的现象等方面研究了目前医患关系的种种不和谐现状;从目前医疗体制、医方存在问题、患方存在不足、社会普遍存在信任缺失方面分析了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原因,从建立能被社会各方接受的解决医患纠纷的途径、医院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有效沟通技巧、树立医院正面形象等角度探讨了解决医患关系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4.
马莉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1Z):119-121
当前我国医患关系呈现紧张状况,这与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处于转型阶段、医疗机构自身存在缺陷以及人们医疗观念的变化等诸多社会、经济、个体因素有关。要改善医患关系必须依靠制定相关政策制度、法律法规以及加强医患沟通等,并通过各方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5.
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分析医患关系所处的社会经济背景,剖析紧张医患关系背后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  相似文献   

6.
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马莉 《中国医药导报》2007,4(32):119-121
当前我国医患关系呈现紧张状况,这与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处于转型阶段、医疗机构自身存在缺陷以及人们医疗观念的变化等诸多社会、经济、个体因素有关。要改善医患关系必须依靠制定相关政策制度、法律法规以及加强医患沟通等,并通过各方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我国的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疗纠纷逐年增多且处理难度日益加大,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在和谐社会之风劲吹的今天,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就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公立医院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政府因素、医方因素、患方因素和其他凶素等方面对北京市公立医院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凶进行了分析.指出政府因素包括医疗保障体系不完善、医疗卫生投入不足、药品价格制定过高、政府的医疗监督责任不到位;医方因素包括提供的医疗服务不能令人满意、医院的诊疗效果不好、诊疗巾知情同意做得小好、医院存在过度医疗现象;患方因素包括对诊疗效果期望值过高、承担不起医疗化费、维权意识增强、对医方不信任、医疗风险意识差、参与医疗的意识增强;其他因素包括解决医疗纠纷的法规不完善、少数媒体出现社会功能弱化倾向.  相似文献   

9.
肖智勇 《中外医疗》2009,28(2):127-128
文章从社会因素的角度对医患关系紧张的成因进行了思考。认为医患关系恶化的现状是令人担优的,其形成原因是多元的,其改善的途径应是全方位的,努力应是全社会的,历程是漫长的。  相似文献   

10.
人们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加,病人的法律意识也逐渐增加,病人对医院所提供的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目前我国医院管理模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医患双方在观念上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医患关系演变为紧张的态势,儿科独生子女多,自费多、陪护多、病情变化快等的特点,使医患关系更为紧张复杂,就儿科面对当今常见的焦点问题须做一些相关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临床实践教学与医患沟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患者是医学教学最主要的资源,加强与病人心理沟通,取得病人合作,是保护好这个教学资源的唯一方法。教师在临床教学中引导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学习与患者的沟通技巧,是一门新的重要课题。本研究要求医师在医患沟通中起主导作用,提倡“沟通第一,技术第二”的医疗服务理念。尊重病人的基本权益,寻找通俗和谐的沟通技巧,减少医患纠纷,建立平等和谐的医患关系,更好为广大病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学检验专业实习教学工作受到明显的影响,表现为实习教学制度不适应新形势、实习教学工作“避重就轻”、忽视了对学生检验与临床沟通能力培养等。实习医院针对医患关系趋紧下存在的问题,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医学检验专业实习教学目标的实现,包括进一步完善各项实习制度并有效实施,如强化实习前的思想动员,实行实习生资格许可制度,加强实习过程中师生的交流互动,促进学校与实习医院的定期沟通,严格实习结束出科考核;实习教学中强化医德医风教育及必要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实习教学中注重现代自动化技术与经典形态学的融合;实习教学中增加检验与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等,以确保实习教学工作的效果,培养出优秀的实习生。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临床不良医患关系的特征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个案例的分析出发,结合我国当前医患关系研究进展,指出社会转型期,医患关系的内涵也在不断的充实,临床不良医患关系是指患方在就医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临床事件,因而造成了医方与患方的互动受损或局部受损。通过剖析临床不良医患关系产生的根源、抓住不良医患关系的特性,为防范、化解,推动和谐医疗环境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医患会话能够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对患者的治疗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在语言学视域下医患会话分析的特点,还分析了需要医患会话的一些原因。并且根据我国中医医学的相关研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医患之间的会话,促进医疗媒体的客观报道,使得中医医患之间能够建立一种良好的会话关系,帮助患者能够早日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物理诊断仍然是临床实践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环节,无论是常见病、多发病还是疑难杂症,病史和体检都是诊疗活动的第一步,是构建疾病诊断要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多家医院临床实习医生对医患沟通的认知、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方法:问卷调查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温州医学院、宁波大学医学院等多所院校的临床实习医生沟通现状并制定相应对策。结果:大部分实习医生对于医患沟通的现状和重要性有着较好的认知,但对医患沟通技巧应用不足,实习医生普遍没有接受过提高医患沟通理念和技巧的培训。结论:实习医生对医患沟通的现状、重要性及沟通技巧有一定的认知和实践,但存在缺少培训和应用技巧不足等问题,提示我们需加强临床医学生人文知识及沟通技巧的培训。  相似文献   

17.
医患关系管理已成为医院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许多医疗机构设立了专职医患关系管理部门,培养、锻炼了一批专职管理人员,成为构建和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力量。作者根据自己的工作体会,论述了医患关系专职管理部门存在的必要性,工作的主要内容、原则和立场,需要协调的各种关系,对医患关系专职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等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的认知情况及其对专业学习的影响.方法:使用自制调查问卷对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大一至大五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高年级比低年级有更多的医学生认为现在的医患关系非常紧张(P<0.01),医生是一个高风险职业(P<0.01),在目前的医患关系下工作肯定会压力不小(P<0.01),担心以后会面临医患纠纷的困扰(P<0.01);高年级比低年级有更少的医学生对未来一段时间医患关系的改善比较乐观(P<0.01),认为今后一段时间医患关系的发展前景不断改善(P<0.01),医患纠纷的发生双方均有责任(P<0.01);低年级比高年级更重视职业道德(P<0.05);新闻媒体是医学生了解医患关系的主要途径,教师的言传身教成为影响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看法的不可忽视的因素;高年级对专业的满意度低于低年级学生(P<0.01);认为医患关系紧张的医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认为医患关系不紧张的医学生高(P<0.01).结论:当前不良的医患关系已经通过多种渠道对医学生的专业满意度和择业观造成了负面影响,需要从社会、媒体、学校、教师等多方面加强措施减少这种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当前医患关系影响下医学生的职业认知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自制问卷,对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一至五年级的1000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当前医患关系影响下,医学生职业认知水平普遍不高。其中,男生的就业信心水平明显高于女生(P<0.01);低年级医学生的沟通能力水平、就业信心水平、职业道德水平、职业信心水平均高于高年级医学生(P<0.01);独生子女医学生的就业信心水平高于非独生医学生(P<0.05);班干部的专业知识水平、沟通能力水平、就业信心水平和职业素质水平均高于非班干部(P<0.05~P<0.01)。结论:当前不良的医患关系已经通过多种途径对医学生的职业认知水平造成了负面影响,需要通过政府、社会、医院、学校和医学生的共同努力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