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崔丽娜  杜鹤  杜航  杜延佳  张辉 《吉林中医药》2012,32(5):485-486,540
近年,DNA分子遗传标记作为分类学技术,在物种鉴定及中药鉴定方面迅速发展.DNA分子标记技术将渗透到中药材与混伪品鉴定、近缘中药的鉴定与质量评价、中药质量评价与质量控制、药材道地性研究等领域,将推动我国中药资源利用和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药材及饮片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其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中医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中药材及饮片质量标准是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的依据,对中药质量提升具有推动和引领作用。但由于中医药理论极其深奥,中药防治疾病的机制研究和认识还不够深入系统,对中药的质量认识还不够全面,导致标准研究制修订工作中科学依据不足,因而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容易有争议和质疑。本研究通过梳理近年来中药材及饮片的质量概况,对标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符合中药材及饮片质量特点的标准制定原则:一是坚持中医药特点,基于中医临床质量认知,制定有效的标准;二是坚持中药材质量特点,围绕质量属性确立质量指标,制定管用的标准;三是守住真伪和安全底线,基于风险评估,制定安全的标准。本研究对中药材及饮片质量标准研究常见问题和认识误区进行了分析讨论,强调了标准不仅是供检验和监管用,更是为了指导中药材和饮片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的技术遵循,应注重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同时,标准对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及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引导和推动作用。最后,从质量提升和完善标准的角度,建议加强全产业链生产技术规范和标准完善,同时加强质量评价标准研究,以道地性和生产规范性生产基地建设为引擎,使新颁布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落地见效,从源头和根本上提升中药材质量,保障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2002国际中医药博士论坛上,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所长黄璐琦博士指出:“中药材种质资源的选择极为重要,它是中药生产的源头,其优劣对产量和质量起决定性作用。而现在药材生产中普遍存在品种混乱、质量低劣、生产不稳定等问题,严重阻碍了GAP的实施和中药的临床应用。” 黄博士认为,当前对中药材种质资源尤其是种内的变异资源、本地品种资源,缺乏科学的系统整理研究,而它们往往有很大的潜在利用价值。问题的原因是中药材种质资源评价体系不健全,而现行常用的仅以单一有效成分或以主要有效成分进行控制的方法,不能全面反映中药材…  相似文献   

4.
岭南药材道地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宝贵财富,而中药材作为传统中医药体系的物质基础,在中医药发展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道地药材是传统公认的在最佳生长环境和地区生长的临床应用质优效佳的中药材。中药材的道地性研究是保证药材饮片质量和临床疗效的关键,同时更是关系到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进程。我国岭南地区地处热带与亚热带,终年炎热多雨,地热、水热资源丰富。岭南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多种本土药材,岭南民众运用本土药材治疗和预防疾病由来已久。该研究从影响中药材道地性的生态环境、遗传特征、历史文化、中药临床和产地加工5个方面对岭南药材进行综述,同时提出今后道地性研究的方向和思路,以期为中药材道地性评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论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资源是中医药的物质基础,几千年的积累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药物基础保障,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需求量的不断增大,加之对合理开发利用中药资源的认识不足,使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陷入困境,中药材质量难以保障、中药传统文化精髓丢失、自然环境承受巨大压力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该文介绍了针对这些问题科学工作者们在中药资源普查、道地药材形成机制研究、中药材新品种培育、珍稀濒危中药材替代品的研究及合成生物学应用于中药活性成分研究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并对中药资源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震宇  崔伊凡  秦雪梅 《中草药》2018,49(10):2221-2229
中药材是中医药防病治病最重要的物质手段,其内在质量关乎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用药。针对中药材质量优劣性评价的难点,以黄芪、款冬花、柴胡等山西道地药材为研究对象,探索了代谢组学技术在中药材质量优劣性评价中的应用。对近10年来代谢组学应用于中药材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对其应用前景和下一步的研究重点进行展望,以期为中药材质量精准评价及质量标准的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是中医药发展的方向。中医药以中药为物质基础,而中药材是中药的物质基础,中药材的质量不但影响配方药的治疗效果,对中药饮片、中成药的质量也有直接影响。中药材的质量包括中药材的性状指标和成分两个方面。中药现代化、中药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8.
中药资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的支持下,中药资源保障相关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对进一步加强我国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十三五”期间“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中药资源保障方向的研究情况进行系统梳理,总结该专项项目在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体系建设、道地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助力中药材综合利用、精准扶贫和中药资源新来源开发,以及创新方法选育中药材新品种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效。建议继续加强对中药材可持续供给、中药质量提升及道地药材品质保障等关键研究方向的支持,支撑中药产业高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基石,道地药材是我国传统优质药材的代表。由于近年来中药产业发展迅速,药材生产环节对道地性和规范性坚守不够,出现了不少质量问题。道地性和生产规范性是中药材质量属性形成的关键,强化道地性和规范生产(人工种植/养殖或野生抚育)操作,并建立与之相关的体现重要质量属性的标准,进而对中药材生产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是保证中药材质量稳定、可控,保障中医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措施;同时对促进中药材生产的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中药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靳喜珍 《光明中医》2016,(10):1512-1513
中药材是中医临床用药和各种中药制剂研究开发的物质基础,但现在中药材市场相对比较混乱,一些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事件依然存在,而中药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中成药与饮片的质量、疗效,同时也是中药材市场的生命所在。中药的质量控制,除了评价其外观性状,还要评价其化学成分、活性物质等内在品质,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关系着中医药能否健康发展或存在。以中药的方法研究中药,用中药药效组分标定中药,从而建立适用于中药的质量标准,这是未来中药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基于源头控制的中药制剂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制剂的研究设计、中药材质量、饮片炮制加工以及中药制剂生产过程控制是影响中药制剂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源头.通过对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现状的分析,对《中药新药用药材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中药新药用饮片炮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3个指导原则主要内...  相似文献   

12.
中药的色泽与品质关系密切,历代本草有对颜色质量评价的记载,现代研究也表明中药颜色与化学成分具有相关性.对古本草、现代文献、《中国药典》等进行查阅整理,将中药颜色与质量的关系从中药颜色的药性、临床药效和化学成分的相关性,颜色影响因素,辨色论质的历史渊源、研究进展、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达到利用现代化方法更全面地认识中药色与...  相似文献   

13.
中药是我国瑰宝之一,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中药品质则是保证中药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基础。随着社会发展,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与中药资源数量、质量不断下降之间的矛盾,已严重阻碍了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前行脚步。本文以上海道地药材“沪地龙”研究为例,针对中药资源和品质普遍存在的品种混乱、资源短缺、加工粗糙、质量低下、缺乏质量标准等问题,提出了科学合理且相对可行的解决方案,为突破中药资源与品质困局提供思路,对实现中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孙雪倩  杨彬  李遇伯 《中草药》2024,55(12):4214-4224
多基原中药质量评价是保障其临床用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目前,多基原中药质量评价仍存在基原鉴定方法专属性较差,多基原中药品种间药效和毒性物质基础不明确,有效性、安全性数据缺乏等问题。近年来,围绕多基原中药质量评价涌现出许多新思路、新模式及新方法。在整理《中国药典》2020年版收载的多基原中药概况的基础上,对多基原中药基原鉴定及质量评价新思路、新方法进行综述。为完善多基原中药质量评价体系,保障多基原中药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孟祥才  于鹏程  何录文  关瑜 《中草药》2022,53(16):5235-524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药材基原种类混杂、产地多、以野生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野生资源急剧减少,药材来源由野生转为栽培、品质下降、产区变化明显。中药资源的变化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人口的增加、对中药知识认识增强和快速发展交通条件是中药资源变化的主要原因。根据社会发展的变化,未来中药资源以栽培为主,优质药材是中药资源发展的基本方向。围绕药材质量形成的因素,通过明确具体的基原、具体的生态型,进一步通过目标育种优化种质,实现品种精准化;通过优化产地,实现产地集中化;通过适当生物调控,再现植物野生状态下的次生代谢或增强次生代谢,实现生产技术独特化,从而大幅度提高栽培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白钢  张铁军  刘昌孝 《中草药》2022,53(20):6313-6318
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或生物标志物(quality biomarker,Bio-Marker)的确证需要整合多学科的技术方法,通过探索成分、活性与功效之间的多元整合模式,创新复杂体系质量属性的科学表达方式,建立能体现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中药质量属性的客观评价体系。聚焦中药临床价值,结合产品特色优势,揭示其科学内涵,强化其质量属性参数与科学监管的关联,通过“药材来源-制剂加工-药效评价-临床疗效”全过程的传递溯源可控性研究,构建中药复方整体质量一致性的监管体系,以期为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的研发提供可借鉴的研究路径、科学依据和技术方法。此外融合大数据背景下的中药质量的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也是未来应该关注的发展方向,通过科学监管保障和提升中药品质,助力中药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药资源保护是中医药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保护的方式有2种:一种是就地保护,另一种是迁地保护。该文主要对中药资源迁地保护的发展现状进行综述,对当前中药资源迁地保护和开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构建包括中药资源引种园、中药资源离体保存库和中药资源生物信息共享平台为一体的全国中药资源迁地保护体系,合理布局中药资源迁地保护机构,对接迁地保护与中药材品种选育,培育中药材种子种苗市场等建议。对中药资源迁地保护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建立科学的中药质量评价体系是保障中药国际化、产业化的关键,通过中药有效性-物质基础-质量控制关联链辨识质量标志成分,将化学物质与临床疗效关联,以此评价中药有效性、安全性,实现中药整体质量评价。从中药质量评价体系发展历程出发,对围绕中药性状的传统质量评价模式及活性成分的现代质量评价模式进行分析,基于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与多学科内容有机结合,探讨Q-Marker质量评价模式的建立,提出创新方法导入中药质量评价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虎杖是我国常用的大宗中药材,资源丰富且分布较广,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虎杖中化学成分类型丰富,包括二苯乙烯、醌、黄酮等类化合物,虎杖的药理作用主要体现在抗炎、抗氧化、抗病毒、抗菌、抗癌、肝保护、心血管保护、免疫调节等方面。在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综述的基础上,根据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理论,从生源途径、化学成分有效性、化学成分可测性及不同配伍环境几方面对虎杖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为明确虎杖的Q-marker和制定科学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