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钙浓度透析液(1.25 mmol/L和1.5 mmol/L)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和甲状旁腺激素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2年8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1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钙浓度1.25mmol/L (DCa l.25)、1.5 mmol/L(DCa l.5)透析液连续血液透析3个月,期间保持患者摄入钙磷量稳定、透析方案以及其余治疗方法、药量等均不改变.对比患者实验前后血钙、血磷和血甲状旁腺激素(iPTH)值变化情况.结果:使用钙浓度1.25 mmol/L透析液透析3个月后患者血钙和钙磷乘积水平明显降低(P<0.05),甲状旁腺激素显著升高(P<0.05);同样条件下使用钙浓度1.5 mmol/L透析液患者,透析3个月后血钙和钙磷乘积无明显变化,甲状旁腺激素升高不明显(P>0.05).两组间比较甲状旁腺激素变化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透析前血钙正常或轻度异常患者,使用DCa 1.5透析液疗效相对较好;对透析前血钙较高患者,短期使用DCa 1.25透析液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终末期肾病患者皮肤瘙痒发生的相关因素并探索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559例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相关生化指标(尿素氮、肌酐、尿酸、电解质、甲状旁腺激素、血β2微球蛋白、血常规等)、相关治疗(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是否透析等)以及透析相关指标(透析方式及频率、尿素清除系数、抗凝剂的选择等),采取logistics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以上因素与患者皮肤瘙痒发生的相关性。结果终末期肾病患者皮肤瘙痒与血清钙、磷浓度、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是否透析以及透析时间长短均呈正相关。结论改善终末期患者钙磷代谢异常及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合理选择终末期患者进入透析的时机,可能成为防治或改善其皮肤瘙痒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腹膜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31日前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规律腹膜透析≥12月的腹膜透析患者74例进行护理干预,患者首次住院时进行培训指导,出院后于门诊复查及住院复查时予以个体化再培训,观察期1年。观察1年期间定期检测护理干预前、后的血清白蛋白、血钙、血磷、钙磷乘积、甲状旁腺激素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血钙、血磷、钙磷乘积、血清白蛋白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旁腺激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更好的控制患者钙磷指标,减少钙磷代谢紊乱的发生,提高患者依从性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病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收集四会市人民医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透析3个月内发生低血压的情况进行分组对比,即透析中发生低血压组和未发生低血压组各39例,观察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分析低血压的发病危险因素。结果:未发生低血压组在透析前收缩压、透析前平均动脉压(MAP)、甲状旁腺激素(PTH)、总胆固醇、失重干体质量比方面的指标均优于发生低血压组的相应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低血压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和透析时间均低于发生低血压组患者相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低血压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12%,1年后死亡率为5.12%,发生低血压组分别为28.19%和20.5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压透析患者中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病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透析前收缩压、透析龄、透析前MAP、PTH和失重干体质量比、血清总胆固醇(TC),故建议临床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控制脱水速度,低温透析,合理使用降压药和镇静剂,做好健康教育等以预防相关性低血压:静滴高渗溶液,提高透析液钠浓度,减慢透析脱水速度等以纠正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2例,共行12612次血透,有56例血透患者发生914次(7.2%)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治疗处理后,848例次(92.8%)血压升高,可继续血透,66例次(7.2%)低血压持续,需结束血透,无1例死亡;超滤脱水量过多或速度过快是导致低血压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率高,及时处理是纠正低血压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摘 要目的:探究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预防中可调钠超滤曲线的作用及有效性。 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3 月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 120 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60 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血液透 析,观察组进行可调钠超滤曲线透析。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透析血压水平变化情况,临床上血液透析效果以及透析脱水量。 结果:观察组患者透析中 2 h、透析结束时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同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患者的透析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透析实际脱水量大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将可调钠超滤曲线模式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预防中,能够有效调节患者 的血压水平,从而扩充血容量,脱水情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黄芪皂苷对尿毒症腹膜透析大鼠钙磷代谢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和Mad相关蛋白(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尿毒症腹膜透析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芪皂苷50、100、200 mg/kg组、碳酸钙0. 0042mg/kg组,各组灌胃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6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肌酐、尿素氮、钙、磷、甲状旁腺激素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蛋白免疫印迹(WB)检测肾脏组织中TGF-β1、Smad3、pSmad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建模前,各组大鼠体重差异不明显。建模6周后,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血清中钙含量下降,血清中肌酐、尿素氮、甲状旁腺激素、磷含量升高、肾组织中TGF-β1、p-smad3蛋白表达上调。与模型组相比,黄芪皂苷剂量依赖地使大鼠体重、血清中钙含量增加,血清中肌酐、磷、甲状旁腺激素、尿素氮含量降低,肾组织中TGF-β1、p-smad3蛋白表达下调;其中黄芪皂苷200 mg/kg改善各项指标最显著。与假手术组和碳酸钙组相比,尿毒症腹膜透析模型大鼠出现肾小球细胞严重增殖、肾小管毛细血管衰减等病理变化,经黄芪皂苷50、100、200 mg/kg组剂量作用后,肾组织病变情况明显改善。结论:黄芪皂苷可能通过抑制TGF-β1/Smad通路激活,改善肾功能,调节尿毒症腹膜透析大鼠钙磷代谢平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温可调钠透析对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经常出现低血压反应的患者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例,观察组接受低温可调钠透析,对照组接受常规标准透析。观察4周,分别测量患者超滤量、血肌酐、尿素氮、血清钠以及血压等指标。结果2组透析后超滤量、血肌酐、尿素氮、血清钠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但观察组透析中最低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可有效地预防血液透析低血压的发生,不增加钠负荷,不影响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透析患者存活时间的延长,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日渐增高。其原因与患者自理能力越来越差、自制力降低、诊断失误、脱水量过多等诸多因素有关。透析中出现的并发症主要有低血压、晕厥、心律失常、其他少见症状包括出血、中风、梗塞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益肾坚骨汤治疗肾性骨病的疗效.方法 将66例肾性骨病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以非透析治疗为基础,治疗组加用益肾坚骨汤治疗,对照组予常规剂量骨化三醇胶丸口服,2组疗程均为2个月.2组治疗前后进行肾功能、血清钙、血清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测定,并对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2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及血清P指标无明显差异;2组治疗后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P<0.001);血清Ca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P<0.001),但2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益肾坚骨汤能在肾功能稳定的前提下,提高血清钙水平,降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明显改善肾性骨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血液透析的特点,以及影响透析质量管理的因素和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我院60岁以上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76例。结果:在76例老年MHD患者,61例(80.3)kt/v达到1.2;1年内共发生急性左心衰72例次(0.7%);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率为2010例次(18.2%),其中症状性低血压占7.2%;心绞痛191次(1.7%);211例次(1I9%)因故提前结束透析;共发生感染27例次(0.2%)。结论:老年MHD患者急性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率高,推行持续性质量改进的策略,可提高老年MHD患者的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维持性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我院近二年来80例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低血压以透析2-3小时后发生率最高,主要以血浆在充盈率低,老年人外周阻力调节异常等常见因素.结论:透析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灸法对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治疗作用。方法:将7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纸管贴穴灸疗器艾灸足三里、三阴交(两穴左右交替选用)及关元。比较两组透析相关低血压发生率、症状性低血压发生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期第3个疗程,治疗组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该差异持续至随访期第2个月;治疗期和随访期治疗组症状性低血压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灸疗可以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起效缓慢,但作用持久,同时可以增强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的耐受性,减少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时给予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与其未使用参麦注射液透析时的临床资料,以期探讨参麦注射液对改善血透中低血压患者透析充分性的作用。方法:对照分析30例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患者使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和其未使用参麦注射液治疗时的透析资料,并对其作用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使用参麦注射液治疗组能使血压上升(P〈0.05),提高透析中低血压患者KT/V值(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可改善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患者的透析充分性。  相似文献   

15.
钟锦  熊维建  杨敬 《中国中医急症》2013,(11):1857-1858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老年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参附注射液静推,对照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静推。观察10次透析中低血压发作情况。结果治疗后透析低血压多发生在透析2h后,治疗组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相关性低血压方法简单,易于操作,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血液透析并发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60例小儿血液透析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并发症对症护理,回顾分析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小儿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类型包括低血压、高血压、肌肉痉挛、心律失常、失衡综合症、发热、发冷和呕吐、恶心等,且不同类型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小儿血液透析患者接受系统的临床护理,有助于降低其各项并发症的发生率,巩固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行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护理.方法:2008年6月~2009年6月在我院血透科应用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行血液透析26例,并评价其结果.结果:本组26例患者,留置导管时间1~6个月,血流量平均200~250ml/min,透析效果满意.结论:颈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由于置管操作简便,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等优点,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刘连升  胡岗 《中医杂志》2005,46(11):837-838,847
目的:观察海螵蛸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磷和甲状旁腺素(PTH)的影响.方法:将74例尿毒症透析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海螵蛸治疗组和碳酸钙治疗组.对照组不使用任何磷结合剂,海螵蛸治疗组每餐口服海螵蛸3.0g;碳酸钙治疗组每餐嚼服碳酸钙片1.5g,各组观察期3个月.结果:海螵蛸治疗组与对照组和碳酸钙治疗组比较治疗后血磷降低(P<0.01)、PTH水平降低(P<0.05),血钙升高(P<0.05);海螵蛸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磷降低(P<0.01)、PTH降低(P<0.05);与碳酸钙治疗组比较其降低血磷效果更优(P<0.05),降低PTH水平的疗效相当(P>0.05),对高血钙的影响较少(P<0.05);海螵蛸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明显降低血磷(P<0.01)和PTH作用(P<0.01).结论:中药海螵蛸中碳酸钙含量高,来源丰富,价格便宜,作为磷结合剂替代碳酸钙和醋酸钙,可有效降低血磷,预防和治疗肾性骨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确定连翘最佳的压条时间和方法,完成连翘野生抚育的关键技术。方法:采用对照、环剥、纵刻、高锰酸钾和激素处理。生长期内每隔30 d选择母株样本处理,并做50株重复。结果:环剥和纵刻处理的生根速率、数量和质量最优;压条时间以6月中下旬为宜。结论:压条繁殖的成活率与株龄、枝龄、生长部位、发育状况、土壤、温度、水分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